<h3> 天下南山无其数,唯有此处理当述,功高名显无人晓,林深草茂有缘由。</h3> <h3> 展开赣西北地图,在与湖北省交界处,沿长江分界线南岸延伸十余公里,就能看到凌乱而又密集的等高线,这就是幕阜山脉的北端。如果你想象力足够丰富,把这一块地图假设成一个沙盘模形,就会惊讶地发现横立山就象一个龟型底座,龟背拨地冒出了半截巨大的仙人掌,五六个驮峰由东向西屏风般排列,宛如栩栩如生的巨大植物盆景,这盆景的核心就是南山,独立颠顶,孤傲群峰。</h3> <h3> 需要说明的是南山与我近而不亲。我家虽离南山脚下不远,只有三几里路程,小时候走亲访友,生产劳动,或学校组织活动也不时路过南山脚下,但山里孩子见山不怪,也没注意到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又因为它峰太高、坡太陡、路太难、林太深,从没生发过要登顶一观的念头。唯独有一次受邀与小伙伴们一起上南山砍柴,到过其中一个稍低矮的山丫口,当时挣扎在茅草荆棘中,也并非专心劳作而无法旁顾,只是茂草密林间根本看不见任何景物,可谓是不识南山真面目,只缘到过此山中。</h3> <h3> 三几里路程,不过是现在城里人饭后散步的距离,但当年的羊肠石阶小路毕竟不同公路,更异于平坦的街道,走起来并不是那么轻松。偏偏我住居的大平村坐南朝北,背向南山,而侧后的西边山与侧前方的东边山交会重合于盘港泉源之南,严实地阻挡了视线。南山虽然很近,我们却无缘朝夕相见,对它的娇姿美色我一片茫然,几十年来都没能对它生出一丝爱意,半分思恋。</h3> <h3> 直到几年前北山修路无法通行,我回横立山只得从高峰绕道。在窄如机耕小道的盘山公路上,我一路弯绕,一路爬行,时而荒坡,时而密林,间有陡崖峭壁,间有浅潭细溪,沿途除了青石脊土,还有似曾相识的乡土气息。我心无旁骛的谨慎驾车,到达横立山之后才稍敢分神。一近南山下,侧目实心惊,陡坡立千仞,仰望如谒神,一山草木似梳篦,满目青葱翠欲滴,它简直雄壮得惊魂,秀美得颤心,然来,熟视无睹的大南山居然是如此的摄魄惊心,从此南山才引起了我的兴趣。</h3> <h3> 近年来,因风力发电的需要,政府已把公路修上了南山之颠。闻此,我特意重上南山顶,找寻旧日遗失的梦。再次登顶南山,感受果然不同,远眺山林波滔,近瞰青山青岭,不由一声长叹:“壮哉,南山!"</h3> <h3> 如此壮美的南山,与庐山并肩齐色,却象深藏闺阁的绝色美人,无人知其有,无人道其名,无人慕其容,无人追其踪。唯有晋朝山水诗鼻祖陶潜提了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既便如此,南山归于何处依然纷争不断。原星子县说陶渊明居住在星子地界,他目力所及只能看到庐山,所以,南山应指庐山。瑞昌人称南山既武山,理由是陶渊明后人定居武山以北,陶渊明晚年也偕儿孙居住于此,从方位上推断武山既南山。更可笑的是不远千里之外的地方也来争桃花园,争南山。现代的这种名人归属权争执实质就是名利之争,无关历史事实,大可一笑了之。</h3> <h3> 按照晋朝交通状况和陶渊明的经济条件,他远足干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搜索九江附近山名,横立山上的南山,自古就称南山,是方圆几十里范围内唯一靠点谱的南山。南山底座四周类似桃花园的田园山水还真不少,有清溪峽谷、岸柳桃林,阡陌田园等。《桃花园记》中的素材样样齐备,陶潜创作灵感受此启迪也未可知。如果陶渊明晚年真的是随后人居住于瑞昌市西北面,南山就有可能是陶公笔下名符其实的南山了。不知何故,无人作此推测和探究,我也只当作一个假设罢了,并无实据。</h3> <h3> 南山不同于庐山平地突兀,孤山独立。南山因为底座庞大,若要接近它都要跋涉十几或几十里山路,限于旧时代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能一睹南山芳容的人极少,能爬上山顶与之亲昵接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随着岁月千年万载的变易,历史的尘埃越来越厚地掩盖了南山的轮廓,它伟岸的雄姿在风雨中被模糊,它秀丽的容颜在岁月中被忽略。</h3> <h3> 直到1938年中日武汉会战,南山才真正声名显赫了一回。 当年6月至10月,九江成为了武汉会战的主战场,我守军与日军共计几十万人在赣北山地展开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殊死搏斗,守军死伤4万余人,日军也死伤了1万多人。</h3> <h3> 1938年6月,日军攻陷九江,8月24日,日军占领瑞昌县城。9月10日,我磨山、大峰山阵地弃守。9月下旬,日军第9师团攻至南山一带。布防南山的是汤恩伯所属第31集团军第13军和92军一部,以及友邻85军等部,在磬岩啄、毡帽脑、斗笠顶、道士岩、大脑山等数个山头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起初,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毡帽脑我13军某团阵地发起猛攻,我守军凭借战壕和掩体,居高临下勇猛还击,将日军压制在半山腰,打死打伤日军三百余人。日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守军伤亡惨重,被迫向西退守龙宕山扇子地阵地。日军又以一个团兵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向我守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均被我守军一次又一次击退,最后双方展开肉搏,直至我守军全团官兵壮烈殉国,龙宕山阵地才最终失守。</h3> <h3> 日军使用大量飞机、大炮和毒气弹,我守军则釆取自东向西逐个山头的抵抗,在南山各山头激战了七昼夜,双方伤亡难计其数,有效滞迟了日军攻击武汉的战略行动,消耗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也为稍后南翼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创造了条件。9月下旬,我守军因伤亡过大,给养不济,从青岭和羊坑撤退到湖北阳新县,南山之战结束。</h3> <h3> 战后,南山一带自磬岩啄至道士岩,满山遍岭都是尸骸。日军焚尸处从尸体军衣上摘下的铜扣要用谷箩装。而我守军汤恩伯所属第13军及第85军的伤亡亦十分沉重。战后,89师缩编为4个营,195师则缩编为一个团。据当地老人回忆,因我守军阵亡官兵太多,有时就挖一个大坑,将两叁佰阵亡官兵就地一起掩埋,南山抗战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h3> <h3> 南山秀丽,是因为曾经有血肉肥沃,南山清灵,是因为曾经有忠魂注入,南山显赫,是因为将士们的家国情愫,南山质朴,是因为如今祖国已风雨无虞。我想静静的向南山行一个举手礼,表达一个现在参过战的老兵对当年抗战老兵的无限敬意!我想默默的向南山奉上一份心中的厚礼,不是三牲,不是香纸,只用浓浓的乡梓情,淡淡的相思意,表达一个离乡游子对它的爱戴和敬意!</h3> <h3>文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