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离骚之韵,尝研学之乐

罗子

<h3>12月6日,一个暖和的冬日,李家塅中学小学部赴屈子文化园的研学之旅,在几经波折后终于成行。</h3> <h3>虽然老师说今天到校时间是7点20,但我们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仍然早早来到了学校,期盼着时钟儿快点转动,马上出发。</h3> <h3>终于出发了,上车了,我们脸上洋溢着美美的笑容,分享着妈妈们的美食,叽叽喳喳着我们的期愿,整个车上充满了笑声与歌声。</h3> <h3>但是我们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是李家塅中学的学生,我们都是环保小卫士,许多同学自带垃圾袋,整个车厢干净如新,司机叔叔都竖起了大拇指。</h3> <h3>九点,我们顺利到达屈子文化园的九歌广场,在这里我们举行了开营仪式。</h3> <h3>走过一段石板路,我们来到了屈子文化园的核心景区之一――屈子祠。屈子祠始建于汉代,是全国唯一现存纪念屈原的古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祠正门牌楼墙上刻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在过道的墙壁上,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h3> <h3>在我国的集爱国、浪漫、才气于一身的三闾大夫神龛前,我们一个个跪下来,虔诚膜拜,在祭奠诗人的同时也在祈祷着自己的文章也能沾沾诗人的灵气。</h3> <h3>在屈大夫的铜像前,另一所学校的同学们正在行祭拜礼。</h3> <h3>参观完了屈子祠,我们开展了下一个活动――做香囊。在倾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我们这些从未拿过针线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也做出了不错的作品。</h3> <h3>紧接着我们又开始学习拓印。拓印对于我们同学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未知的领域,所以我们兴趣都很高。在老师还在讲解之时我们就跃跃欲试了。</h3> <h3>在一阵叮叮当当的声音当中,在我们的通力合作之下,短短的十来分钟,我们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三幅值得纪念的作品。</h3> <h3>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到了中午,大家整齐有序的吃完了中餐,然后在广场上小憩。</h3> <h3>在温暖的阳光下,在柔软的草坪上,在古朴的景点中,很感谢美女导游为我们留下了精彩的瞬间。</h3> <h3>下午我们的活动就更精彩了。首先是参观屈子书院,屈子书院是屈子文化园的另一核心景点。书院始建于北宋年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榫卯结构的穿斗式全木建筑。</h3> <h3>参观了整个书院之后,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非遗大讲堂。在这里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的国粹,还明白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习俗。我们汨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如数家珍。</h3> <h3>大家都听得很认真,就连平时上课都专注不了几分针的小眼镜也听得津津有味,上台展示也一点不含糊,很多同学获得了精美的奖品。</h3> <h3>紧接着我们开始了最刺激也最有趣的活动――投壶。</h3> <h3>大家目测着,比划着,商量着,希望能一举中壶,胜过对手。</h3> <h3>王老师也加入到我们队伍中,为我们出谋划策,临场指导。</h3> <h3>曾奥欣为我们博了个头彩:三投两中。</h3> <h3>在一阵阵的加油声、喝彩声和叹息声中,我们每个人都体验了投壶的快乐与不易,也真正明白了“看事容易做事难”的道理。</h3> <h3>虽然我们最终没有胜过对手,但我们尽力了,还是很开心。</h3> <h3>最后一堂课是楚辞吟诵。</h3> <h3>我们换上了汉服,一个个穿越成了汉代的翩跹公子和窈窕淑女。</h3> <h3>我们选择的吟诵篇目是屈原的《九章.橘颂》。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借橘树的美好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和品质。</h3> <h3>在吟诵声中,我们理解了屈大夫“长太息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为民着想的忧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为追求理想至死不渝的坚定;“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愿死去而不以媚态立足于世的大气;“深固难徒”“独立不迁”的爱国热情;“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的”无奈。</h3> <h3>在吟诵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腰悬宝剑,身抱河沙,随着国破而毅然投向汨罗江的衣袂飘飘的屈大夫,也仿佛听到了他对天发出的一连串质问……</h3> <h3>在《橘颂》声中,我们的研学活动圆满结束。虽然一天下来很累,但是我们收获满满,期待着下一次的研学活动。</h3>

我们

屈子

研学

文化园

吟诵

屈子祠

屈原

书院

同学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