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北往一杯酒 逝别生离万里程

蜂扇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显应庵管理委员会致词<h3><br></h3> <h3>   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各位父老乡亲 各位守服行孝的六亲九眷</h3></br><h3> <h3>&nbsp; 云天日照,留不住者将行之驾;风冷霜寒,哭不转者已去之魂。此际,我们深怀悲痛之情,前来吊唁,追思我们显应庵管理委员会一位平易近人,德高望重的同志,同事,同仁,常务副主任曾公广余老大人。</h3><br><h3></h3> <h3>&nbsp; 缅怀往事,感受曾经。几十年来,曾广余同志热心公益,关心民众疾苦,服务社会公益,福惠地方。是我们社会大众的榜样。</h3><br><h3></h3> <h3>&nbsp; 此时此刻,我受各位管委领导,志士仁人的委托,向曾公广余老大人的追思告别致追念词。让我们随着人世沧桑的往事记忆,掀开娄怀公益之地显应庵服务社会公益的古往今来。</h3><br><h3></h3> <h3>&nbsp; 一九四三年民国癸未七月十五日,是一个社会上兵荒马乱,生活中青黄不接的年代。曾公广余同志出生在金龙桥梓溪溪河边上的一个贫苦家庭。兄弟姐妹六人跟随勤劳朴实的父母相依为命,贫困的环境锻炼出善良,热情,勤劳,向上的性格伴随成长。到一九六六年红色年代,显应庵处在破四旧的风头浪口。曾广余同志受新溆两地父老乡亲的托付,以急为群众之所急,想为公益之所想的情怀。在庵院门口行道的板凳上写下将显应庵作为洞口茶亭的书面申请呈报新化县金凤人民公社,得予保留并供茶济水,服务社会大众,娄怀益远近行人。</h3><br><h3></h3> <h3>&nbsp;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两金公路没通之前,罗冲河两岸通行是一条搭在河中岩石上的木条桥,来往行人在洪水季节安全难以保障。曾广余同志以村行政领导的声望倡议善士仁人献策献力,竭尽所能。历时一年,在一九八一年显应庵石拱桥竣工通达。为后来的‘天韵金凤,秀美三江’打下了坚实沉厚的公益基础。</h3><br><h3></h3> <h3>&nbsp; 心忧民众,造福地方。二0一六年7.4洪灾,山体滑坡,道路受阻。显应庵沿河上下损失惨重,电力,交通,通讯一时间与外界失联。从子夜到中午,曾广余同志一直忙碌在抗洪抢险现场。在恢复与发展公益设施的同时,与社会热心公益人士群策群力,共襄善举。二0一七年五一节,显应庵风雨桥竣工通行,为娄怀益的父老乡亲和美丽乡村的休闲环境交上一份圆满的答卷。</h3><br><h3></h3> <h3>&nbsp; 七十七年的人生过往,五十几载的地方变化。曾公广余老大人的人品与德才驰名远誉,赞赏有碑,给社会和世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h3><br><h3></h3> <h3>&nbsp; 去年今日,欢畅共事在堂前;今年今日,阴阳两隔不团圆。曾公广余老大人的仙逝,对于显应庵一时间的发展,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遗憾。</h3><br><h3></h3> <h3>&nbsp; 南来北往一杯酒,人天两别万里程。深受社会民众钦佩的曾公广余老人家在早赴天堂的路上永远安康,在与世人告别的行途一路走好!</h3><br><br> 二0一九年岁次己亥十一月十日 <h3>  黄壤已沾新雨露 青山不改公益心 曾公广余老大人仙逝于显应庵常务副主任任期上,渐行渐远的人天两别,于十一日归栖大地尘埃。且行且惜的风范容颜,在午天云淡之时安厝于青山旷野。来去人生,七十七岁。显应庵同仁秉承承先啟后的风尚。铭记他老人家不忘初心,服务社会的高风亮节,时刻激励显应庵服务大众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将社会公益发扬光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