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显正街</h3><h3> 汉阳是武汉三镇之源,显正街就是汉阳的根脉,什么时候有了汉阳城,什么时候就有了显正街。老汉阳城呈一个“田”字型,显正街就是中间横跨东西的一横。在没有晴川大道的时候东头一直延伸到长江,城门叫做“朝宗门”。现在这个名字成了汉阳江滩公园的入口,我们倒习惯地将其简称为“东门”了 。西头是西大街的入口,城门叫做“风山门”。南城巷北城巷是原来的护城河,去西大街就是出城到城外去了。西大街那边有一片沼泽地,青石桥是沼泽当中从西大街去鹦鹉洲必须要经过的小河上的一座青石板桥。显正街长不过千余米,但集中了汉阳县衙等政府机构和医院教堂等。过去显正街曾有“县正街”一说,据说县衙就在现在的建桥街派出所一带,座北朝南,背倚凤凰山,威风凛凛。如果说西大街是老汉阳的商务区,那显正街就是老汉阳的政务中心。</h3> <h3>显正街</h3> <h3>拓宽后的显正街</h3> <h3>青石板早已被柏油沥青覆盖</h3> <h3>凤凰华庭正好位于老汉阳城的中心</h3> <h3>据说建桥街派出所是原县衙所在地</h3> <h3>朝宗门(东门)</h3> <h3>现在是江滩入口</h3> <h3>从东门走进显正街</h3> <h3>东门内的街道</h3> <h3>现在是商铺鳞次栉比</h3> <h3> 汉阳过去应该是没有江堤的。东门外的江边是一个小小的简易码头,常常泊靠着一些木划子和帆船。记得三年困难时期经常有一些从洪湖监利那边来的农民偷偷驾船过来卖萝卜红薯,我们一旦听说就赶紧拿着箩筐篮子扁担悄悄地过来。改革开放前街道两边没有这么多的商铺,东门里都以居民居住为主。前几年报纸上曾经登载修建晴川大道的工人在东门外挖到过刻有汉阳历史的石碑和城墙砖的消息。显正街的西头通过一片空旷的广场与西大街相连,现在是一个菜市场。普通百姓的日常市俗代替了往日的显贵,人声鼎沸仍记忆承担着昔日的繁华。</h3> <h3>街道两旁的小店</h3> <h3>一家挨着一家</h3> <h3>显正街的西头就是西大街入口</h3> <h3>菜场打扫得很干净</h3> <h3>品种也很丰富</h3> <h3> 汉阳县衙早已无影无踪,沉淀着历史显贵之气的青石板街道也被一层又一层的柏油沥青掩盖。显正街的标志性建筑是筹建动工于1921年、扩建完成于1936年的圣高隆庞天主教堂。天主教堂是爱尔兰巴西利卡式建筑风格,中间尖尖的屋顶上高耸着教堂的明显标志—十字架,两边对称而立的钟楼彰显着教堂的庄重,精美的玫瑰窗上镶嵌着大大的玻璃。迈进大厅,三廊高拱,高高的窟顶,特别是立于祭坛中央的圣高隆庞塑像,更使人不由自主地肃穆起来。天主教堂现在已成为汉阳地区教徒们的活动中心,平时也有一些新婚的青年男女通过预约在教堂举行婚礼,由神父见证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每逢圣诞这里更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这里还是旅游人驴友及摄影爱好者常常光顾的地方。</h3> <h3>天主教堂</h3> <h3>庄重而且肃穆</h3> <h3>被周围的房屋簇拥着</h3> <h3>圣诞盛况</h3> <h3>诚</h3> <h3> 救心更要救人,一般教堂边总会伴随建有医院。显正街天主教堂旁边就建有一所由爱尔兰传教士建立于1923年的教会医院,解放后成为武汉市第五医院。五医院是汉阳最老最好的医院,小时候我们得了小病一般会去位于棉花街的大桥局职工医院,稍微严重一点的毛病就会去五医院了。后来职工医院搬到五里新村,我们虽然将其称为“新医院”,但那时嫌交通不便也去得不多,去五医院看医生更加频繁。</h3> <h3>五医院</h3> <h3>原来的大桥局职工医院</h3> <h3> 除了治病救人之外,五医院还有两点特殊之处。一是有一棵树龄有五百多年的银杏树,人称“汉阳树”,是武汉城区树龄最大的老树。树体粗壮,树冠如盖,喻唐朝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之意,有摄影人曾用相机记录下树的四季变化。二是1938年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从香港到延安路过武汉曾在五医院工作过一段很短的时间。现在五医院门前的广场上就屹立着白求恩大夫风尘仆仆的塑像。医院大楼后面还有一个白求恩纪念馆,陈列有白求恩大夫当年用过的手术刀等遗物。五医院门前有一著名的“钉子户”一直占道经营,拓宽后的显正街到此突然变窄,行人和车辆都感觉十分不便。原来各种社会舆论也热议过,这次拆迁可能有了最终的结果。</h3> <h3>汉阳树</h3> <h3>五医院门前广场上的白求恩塑像</h3> <h3>风尘仆仆</h3> <h3>白求恩纪念馆</h3> <h3>白求恩纪念馆和体检中心同一栋楼</h3> <h3> 据说当年显正街旁有一条“共勉街”,现在在地图上已无处寻觅,只剩下一个牌坊和一个叫做“共勉”的居民小区。别看现在悄无声息,当年可是声名显赫。共勉街原名贡院街,清光绪年间的1904年,随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结束,汉阳城里的贡院也就失去了科考的功能。此后贡院街曾改名“共元街”,四十年代初才改为共勉街。贡院牌坊位于汉阳显正街旁的共勉街,在武汉这样的牌坊非常罕见。牌坊曾是秀才们来汉阳考试的一道大门,据说牌坊前曾有一个青石碑,上面刻着些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内容。文化大革命中,牌坊的一些附件被损坏,后来,连竖在牌坊前的青石碑也不见了。1993年牌坊被列为“武汉优秀历史建筑”名单。武汉历来文风兴旺,汉阳府贡院是书生秀才们获取举人资格、赴京赶考的前站。当年学府林立、书声朗朗的盛况,如今只能通过这牌坊去追寻。曾经让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牌坊,如今无奈地屈居在城市的高楼之间。 <br></h3> <h3>牌坊以石鼓为基,石狮为首,宽约9米,高约4米,无可奈何地栖身街头</h3> <h3>已见损伤</h3> <h3>受到政府保护</h3> <h3> 五医院旁边是原来的汉阳剧场,曾经寄托着我们童年和少年的课余乐趣的地方,现在也没了踪影。在农村躺在稻草堆里回忆看过的电影进行精神会餐时,汉阳剧场和大桥俱乐部是我们的向往所在。幼年时代的我认为汉阳剧场是比大桥俱乐部高级的剧场,在这里可以看到社会上已放映而大桥俱乐部还没来得及放映的电影。</h3> <h3>汉阳剧场已成为某医院的在建工地</h3> <h3>原汉阳剧场对面一直是消防队</h3> <h3>估计过去也是政府机构</h3> <h3>消防队旁边是群建小学</h3> <h3> 站在显正街与阳新路的交叉口,也是老汉阳的正中心朝东西望去,显正街尽收眼底。静静地聆听街道的喃喃自叙,更加感受到岁月的沧桑。打开心中的老酒,还能闻到诱人的芳醇。听说与西大街一样,显正街也打围了,老城区的征地拆迁进入倒计时。昔日的小桥流水繁华鼎沸将要被挖掘机的轰鸣取代,但愿我们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不会因此而被埋没。城市建设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相信将来的一切都会更加美好,过去的沧桑就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留在我们的文章和图片当中吧。</h3><h3> </h3><h3> </h3> <h3>这就是老汉阳的中心</h3> <h3>已经打围了</h3> <h3>挖掘机的轰鸣将取代昔日的繁华喧嚣</h3> <h3>免不了心中的失落</h3> <h3>明天将会更好</h3> <h3> 本美篇的所有图片均由李小燕、孔琦提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h3><h3><br></h3><h3> 2019年底于美国西雅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