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br></h3><h3>马耳他,我曾经来过。</h3><h3>时间:2019年11月23至27日。<br></h3><h3>路线:沈阳—法兰克福—马耳他<b>。</b></h3><h3><br></h3><h3><b></b>“地中海心脏”,超级美丽的岛国,面积31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万,堪称袖珍之国。</h3><h3><br></h3><h3>5天时间,游历马耳他本岛的姆迪纳、瓦莱塔以及戈佐岛。提及行程,回味无穷,心存温馨。</h3><h3><br></h3> <h3><br></h3><h3><b>姆迪纳</b> 马耳他古城很多,其中姆迪纳堪称古城中的“大哥大”。它坐落于本岛中部的一座山顶上,东面、北面是峭壁,地形极具险要。它曾经是中世纪马耳他的首都,城市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前。</h3><h3><br></h3><h3>走近古城,进入眼帘的是坚固的城墙,这种用地中海土黄色石头构筑起来的拱形城墙,在阳光映衬下显得特别耀眼。古城,有众多的教堂、修道院、小广场和贵族小宫殿,极具浓厚的宗教色彩。</h3><h3><br></h3><h3>古城,还是不少电影取景之地,也是旅行中的打卡之地。</h3> <h3><br></h3><h3><b>圣保罗大教堂。</b>一直是马耳他主教堂,属巴洛克式风格。最初的教堂始建于12世纪,不过这个教堂毁于1693年西西里地震。现在所见的巴洛克式教堂是1696年重建的。</h3> <h3><b><br></b></h3><h3><b>姆迪纳</b>堪称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完美的中世纪古城之典范。过去,城市只能步行,现在允许汽车进出,加之餐馆、酒吧、咖啡馆在古建筑物内的开设,以及旅游业的兴起,小小的姆迪纳不再安静。</h3><h3><br></h3><h3><b>姆迪纳</b>的街道极具特色,狭窄且成角度,既充分利用了空间,使稀少的冷空气可以流通起来,又使高大冰冷的石头建筑的影子相互投射。即便是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仍可感觉到丝丝的凉意。</h3> <h3><b><br></b></h3><h3><b>马耳他骑士团的徽章</b>。马耳他骑士团的全名为耶路撒冷、罗得岛及马耳他圣若望独立军事医院骑士团。该组织初于1080年在耶路撒冷成立阿马尔菲医院,其目的是帮助及提供前往圣地朝圣的穷人与病人。本为本笃会在耶路撒冷为保护其医护设施而设立的军事组织,最后演变成马耳他骑士团成为联合国观察员的“准国家”组织持续至今,是最为古老的天主教修道骑士会之一。</h3> <h3><b><br></b></h3><h3><b>丁里悬崖(Dingli Cliffs)</b> 位于马耳他岛的西南端,这里从海平面拔起253米,是马耳他岛的最高点。陡峭的石壁与蜿蜒的海岸线相伴而行,亦是观赏地中海日出日落的最佳地点。</h3> <h3><br></h3><h3>丁里悬崖峭壁上的古老教堂</h3> <h3><br></h3><h3><br></h3><h3><b>戈佐岛 </b>翌日由Cirkewwa码头乘船去往马耳他第二大岛戈佐岛,码头位于主岛的北面。途中,阳光明媚,海风徐徐,光影绝佳,忍不住用我随身携带的富士X—T1相机拍个不停,足足过了一把摄影瘾。</h3> <h3><br></h3><h3>与欧洲其它国家类似,在马耳他一些宠物狗跟随主人远行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些宠物狗即使是乘船或乘公共交通工具同样享有与人同等待遇。<br></h3><h3><br></h3><h3>去往戈佐岛上渡轮上,就碰见一只大型狗🐶不动声地扒在椅子上,而主人有坐位不坐,硬生生地脚踩椅子,而屁股却坐在椅子的靠背上。牛大了🐮!</h3> <h3><b><br></b></h3><h3><b>戈佐岛</b>,长14公里,宽7公里,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2.8万。该岛交通闭塞,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几乎处于原始状态。</h3><h3><br></h3><h3>戈佐岛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罗马时期曾在这里建了一座要塞。岛上还有大教堂、城堡、吉甘蒂亚巨石神庙遗址等名胜古迹等。<br></h3><h3><br></h3><h3>下图戈佐岛下船的小码头。</h3> <h3><br></h3><h3><b>吉甘蒂亚巨石神庙遗址。</b>据考证,它建于约3600年前,要比埃及金字塔还早800至1000年。</h3> <h3><br></h3><h3>戈佐岛上的<b>“蓝窗”</b>,是马耳他“三蓝”之一,可惜这个景点已不复存在,变成现在的“蓝窗”遗址,已于2017年3月8号那天坍塌了。如今,只剩下原来连接海岸一侧的“窗框”。</h3><h3><br></h3><h3>前往方式:由马耳他本岛乘渡轮不足30分钟到达,下船后可搭乘311次公交大巴直接抵达“蓝窗”遗迹。每一小时一个班次。</h3> <h3><br></h3><h3>“蓝窗”遗址海岸上的教堂。</h3> <h3><b><br></b></h3><h3><b>戈佐岛城堡,亦称维多利亚城堡。</b>该地自青铜时代以来就有人居住,城堡最早被认为是迦太基人的卫城。中世纪时期被改造成一座城堡,作为戈佐岛人口的避难所。</h3><h3><br></h3><h3>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1697年至1711年间在早期的一个教堂遗址上建造的圣母升天大教堂。该城堡是维多利亚城北面的最高点,站在城堡上可远眺整个维多利亚城。</h3> <h3><br></h3><h3>戈佐岛上的圣保罗大教堂。</h3> <h3><br></h3><h3>戈佐岛上的红沙滩 沙滩很小,但质感极好,在阳光映衬下沙滩微红灿烂,这是马耳他为数不多的柔软沙滩之一。</h3><h3><br></h3><h3>附近山上就是充满神话色彩的卡利普索岩洞,但至今洞口已经破损严重。上山拍摄红沙滩的路上有不少葡萄园。</h3> <h3><br></h3><h3>戈佐岛维多利亚街景。</h3> <h3><br></h3><h3>戈佐岛上山道如织,绿树成行,田园四布,极具宁静的乡村味道。</h3> <h3><br></h3><h3><br></h3><h3><b>瓦莱塔</b>为马耳他首都,一座欧洲文化名城,面积仅有0.55平方公里,人口1万多,位于马耳他岛东北端马耳他湾一个狭长半岛上。</h3><h3><br></h3><h3>老城整洁,城街狭直,建筑均为淡黄色的石灰岩建成。小城显得格外恬适,听不到大城市的喧嚣,看不到大工业的烟尘。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漫步于古城里的街头巷尾,你随时可以看到雄伟的巴洛克式的建筑和泛光灯照耀的军事堡垒,似乎每个角落里都有着神秘的历史遗迹。</h3><h3><br></h3><h3>当你停下来慢慢领会它时,你会发现在广场、庭院、花园以及大街小巷,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和回味无尽的寓意。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名录。</h3> <h3><br></h3><h3>此雕塑为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瓦莱塔(1557-1568在位,瓦莱塔城主建者),他以指挥欧洲历史上著名的“马耳他”战役而闻名。瓦莱塔城,以他的姓氏命名。</h3> <h3><br></h3><h3><b>马耳他总理府</b>。呈巴洛克风格,是一个有故事可讲的建筑。它最初叫卡斯蒂利亚骑士旅馆,始建于1574年,原是为居无定所的马耳他骑士准备的临时住所。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攻占马耳他后,选中这座地处瓦莱塔的制高点,可俯瞰全城的建筑作为法军的司令部。英军把法军赶走之后,这里又成了英军司令部。总理府的门口,摆放着两门礼炮。</h3> <h3><br></h3><h3>总理府门前的广场上,树立着几尊人物雕像,据称都是曾经担当过马耳他总理级的大人物。其中,有一个叫博法的,是“二战”后马耳他首任总理。他的雕塑与总理府仅一道之隔,据说他是历任总理中遇困难最多而成绩又是最大的一任。停放此处的黑色轿车,则是现任总理的御用车。</h3> <h3><br></h3><h3><b>圣约翰大教堂。 </b> 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原称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女修道院教堂。建于1573-1578年,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部分模仿哥特式。内部装饰华丽,各种大理石雕刻极为罕见。教堂整个圆顶内部是大壁画。大教堂的地下墓穴中安放着圣·约翰骑士团首领的遗体。全世界有多处圣约翰大教堂,其中以马耳他,香港、纽约与拉特兰等地最为著名。</h3> <h3><br></h3><h3>祈祷堂最里面的墙上有一副很有名气的画《圣若望被斩首》。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卡拉瓦乔的作品,他1608年应骑士团首领之邀,来到马耳他完成了这幅画的创作。</h3> <h3><b><br></b></h3><h3><b>圣劳伦斯大教堂。</b>是马耳他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教堂,始建于1436年。骑士团刚到时,首都先设在比尔古 ,所以这座教堂就成了骑士团的首个修道院教堂(1530-1571年),直到首都迁至瓦莱塔 。现在所看到的教堂于1681年在原教堂基础上重建。“二战”期间曾遭到数次毁坏,并多次修复。</h3> <h3><br></h3><h3><b>上巴拉卡花园。</b>位于切瓦莱塔东南角的上巴拉卡花园,又称为意大利瞭望台,花园中竖立着记载马耳他历史的大理石板,以及纪念一些伟人的雕像和塑像,如爱因斯坦、丘吉尔等。</h3><h3><br></h3><h3>此地原为意大利骑士的私人花园,也是瓦莱塔防御工事的一部分,视野极佳,不仅可俯瞰瓦莱塔的港湾城区,更可以眺望整个大港,以及大港对面沿岸的3个城市——比尔古(Vittoriosa维托里奥萨的旧称)、科斯皮库亚(Cospicua)、森格里亚(Senglea),中国人称之为“三姐妹”城。当初因战略考量,以坚固的新墙围绕,以捍卫这3座城市,如今这个地区成了马耳他造船和修船中心。</h3> <h3><br></h3><h3>花园里有两排拱廊,据称始建于十七世纪。一端立有一根大理石柱纪念碑,拱廊中间均放有供人休息的条椅。由拱窗远眺,蔚蓝的大海、岸边的防御工事、港口的海湾,以及对过的“三姐妹”城,一览无余,尽收眼底。</h3> <h3><br></h3><h3><b>丘吉尔</b>的雕像竖立于花园的显著位置上。历史上马耳他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二战”中对于坚守、保卫与利用马耳他的要塞,可以说丘吉尔居功至伟,给他立一座雕像理所当然。</h3><h3><b><br></b></h3><h3>雕像太小气,也不逼真,不象我们曾经见到过丘吉尔那个画面的模样。假如我是雕塑家,会给他塑成半身或全身的雕像,再给他配上一个大烟斗,一目了然丘吉尔逼真的形象便刻画出来了。</h3><h3><br></h3><h3>“二战”中,马耳他不仅是英国人用来袭击德国非洲军团海上运输线的堡垒,也是英国本土沟通与埃及驻军的中转站,甚至盟军在西西里岛的成功登陆,都是依赖于英雄的马耳他岛要塞。</h3> <h3><br></h3><h3><b>圣安杰洛堡垒</b> 位于比尔古的顶端,雄踞要冲,气势宏伟,对面就是上巴拉卡花园。初建于中世纪,名为马里斯城堡。1530至1690年由圣约翰骑士团重建,并命名为圣安吉洛堡。在“二战”中受损严重。199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br></h3><h3>乘船近拍蒂涅要塞。位于利斯马镇的海角上,与瓦莱塔隔海相望,曾经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要塞。</h3> <h3><br></h3><h3>马耳他皇家图书馆。</h3> <h3><br></h3><h3>瓦莱塔城中心广场。</h3> <h3><br></h3><h3><b>旧薄荷街</b>。瓦莱塔虽小,但自然景观与建筑特色很精致,其中旧薄荷街就是特色代表之一。特点是路很窄且竟直,坡道也很大,从坡顶到海岸呈波浪形一泻而下。其实,不仅这条街,古城邻近的每条街路都是如此,都是悠闲游逛的好去处。</h3> <h3><br></h3><h3>上巴拉卡花园炮台及大港港湾局部。俯视花园下方横列着的一排礼炮,平时有穿礼服的人来管理与维护。过去这些礼炮被用于报时,每天日出与日落时鸣炮,宣告城门开与关的时间。现在礼炮改为每天正午,属表演性质。</h3> <h3><br></h3><h3>瓦莱塔大港海湾入港口。</h3> <h3><br></h3><h3><b>马耳他大港船坞。</b>游历期间,得知马耳他的大港区一个30万吨的超级船坞——6号船坞,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大坞”。这是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自己还没有30万吨级别船坞的情况下,由毛主席亲自批准无息贷款给马耳他,建造的超级大船坞。</h3><h3><br></h3><h3>说来话长,1972年1月,马耳他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75年1月,马耳他总理明托夫访问中国,毛主席亲自会见了这位来自于欧洲的亲华总理。也就是在这次会面中,毛主席特批准给马耳他无息贷款进行援助,并多次协商后敲定了中国援助马耳他的7个项目,其中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在马耳他建立一座30万吨级的超级大船坞,建设费用来自于中国的1亿元无息贷款。30万吨超级船坞于1975年破土动工,1980年建成,1981年投入使用。</h3><h3><br></h3><h3>船坞长360米,宽62米,深12米,码头上耸立着3座上海港机厂提供的92米,150吨大型吊机。这个级别的船坞,能够修理30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船,就算是最大的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也能够轻松装下。</h3> <h3><br></h3><h3><b>“蓝洞”</b>是知名的马耳他“三蓝”之一,位于主岛南面的格伦迪镇(Qrendi),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上海腐洞。海水碧蓝,晶莹剔透,美不胜收,也是潜水爱好者的天堂。早上的蓝洞最漂亮,低斜的阳光射入,照出海水变幻的颜色。</h3><h3><br></h3><h3>附近有停靠各种小船的码头,可乘船近距离探秘蓝洞,小船可容纳7—8人,通常人满即走。可惜,11月26日的那天,海风稍大,船只无法下海,只能远眺蓝洞,留下遗憾。</h3><h3><br></h3><h3>交通:201路公交车到达该站,也是终点站。下车后,便到达“蓝洞”所在地。</h3> <h3></h3><h3><b><br></b></h3><h3><b><br></b></h3><h3><b>“三姐妹”城</b>之一的维托里奥萨城,旧称比尔古,是三姐妹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小城。该城是骑士团在马耳他最早的驻扎地,也是马耳他大围攻的主战场。由于一战成名,被称为胜利之城。</h3><h3><br></h3><h3>据称这个城门是1530年时的产物。</h3> <h3><br></h3><h3>“三姐妹”城之一维多利亚的海事博物馆。</h3> <h3><br></h3><h3>“三姐妹”城之一的维多利亚古城墙。</h3> <h3><br></h3><h3>“三姐妹”城之一的维多利亚街景。</h3> <h3><br></h3><h3>停放港湾的私家帆船与游艇。</h3> <h3><br></h3><h3>首都瓦莱塔海滨以及新区楼房。</h3> <h3><br></h3><h3><b>马尔萨什洛克。 </b>油画般的小渔村,位于马耳他东南沿海马尔萨什洛克湾的顶端,是马耳他最南部的一个海港, 该港北、东、西三面陆地环抱,一面直通地中海,是天然的深水海港。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地处地中海的中部,地理位置重要,并有免税的自由港设施,因而已发展为国际航线的重要港口。</h3> <h3><br></h3><h3>马耳他堪称“教堂之国”,在3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落着360多个大大小小的教堂。即便是小渔村也有着极具经典的大教堂。</h3> <h3>结束了马耳他之行,27日清晨乘渡轮启程去往其北面的西西里岛。下一段行程等待着我的探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