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津有个瓷房子博物馆,前身是一座法式小洋楼,后来的房主人奇思妙想,为弘扬中国瓷文化,用多年收藏的7亿多片古瓷片和成千上万件古董瓷器装饰整体楼房,使旧洋楼焕然一新,成为一件巨大的古瓷艺术品。</h3><h3>瓷房子博物馆——天津市地标性建筑,名扬海内外,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h3><h3>今天——2019.11.15,在老战友魏医生和她女儿陪同下,带着好奇和许多未知走进这里,揭开这座瓷房子神秘的面纱。</h3> <h3>瓷房子坐落在天津市中心赤峰道72号,2007年9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每天接待来自世界各地数千游客,节日有逾万人到访。</h3><h3>大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也有一些人是偶然从赤峰道上路过,被瓷瓶子外墙和铁门里的怪房子吸引,情不自禁走进观赏且惊呼。</h3> <h3>奇特漂亮的围墙,驻足欣赏一阵子。围墙全都是用瓷瓶瓷片等拼接垒起来,中间用翡翠玉石玛瑙粘结。以元青花为主,五颜六色,每一个花瓶都那么精美别致。</h3> <h3>2000年爱国华侨张连志先生买下此洋楼,把积攒多年的瓷器用上。从那一面快要坍塌的院墙开始入手,635个或青花或粉彩的瓷瓶安进墙里,起名~平安墙。</h3><h3><br></h3><h3>中国风水学有”煞气走直线,吉气走曲线”,张连志信了这一古老说法。他小时候听过的一首圆舞曲印在脑海里,吭着旋律中找到了灵感,由此墙头波浪式曲线设计,一种起伏动感的审美。</h3> <h3>游人都在平安墙前拍照留念。</h3><h3>虽然此房临近马路,但自从2007年开业以来,没有人捡石头砸过他的瓷房子,也没有人搞过破坏。主人说:他相信每一块古瓷片都有生命,即使是破碎的。相信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在保佑着他这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h3> <h3>“瓷美楼奇”四个字——行云流水,丹青妙笔。2007年9月3日开馆当天,由著名作家,书法家冯骥才亲笔题字赠予该馆长张连志。</h3> <h3>两扇铁门的把手是一对宝瓶,寓意~出入平安。</h3> <h3>排水管道和门梁上镶贴着明清斑点瓷猫枕,玲珑可爱。</h3> <h3>再看上面中间一个小人,童子瓷枕安放在九虎中间,门口就是赤峰道,故起名——童子望赤峰。</h3><h3>再上面一对汉白玉鲤鱼。围抱一只青花大瓷瓶,寓意——双鱼跳龙门。可见设计者的用苦良心。</h3> <h3>这栋法式洋楼,曾是清廷驻新西兰领事馆第一任领事、驻奥地利全权公使、金陵大学教授黄荣良先生故居,后为外国驻华大使居所。</h3><h3>闲置十几年,直到2000年,张连志先生3000万买下当时已破败不堪的洋楼,并进行了历时八年的改造,变成极尽奢华的“瓷美楼奇”,一座富丽堂皇的古瓷博物馆,</h3> <h3>走进院墙内,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座亮堂堂的奇特建筑映入眼帘,房子外观典雅大气。</h3><h3>院内花池,台阶,门廊窗框,立柱墙壁……全部由各种颜色的古瓷片粘贴,其中填加着一些翡翠 水晶 玛瑙宝石,泛黄泛蓝不一,勾勒出瓷房子独具的艺术风格。</h3> <h3>这是院内的双面影壁,前面用瓷片和瓷碗粘贴成 数条龙形浮雕,蜿蜒盘旋,龙的首尾为石雕。背面一个个玉石或瓷的小佛龛</h3> <h3>正面</h3> <h3>背面</h3> <h3>中国梦~三个大字十分显眼,大写的英文CHINA DREAM——与屋顶小写的china相互应。小写译为瓷器。</h3><h3>自2006年动工至今,主人不停的进行补充和完善。近年中国梦——加在醒目的屋檐上,可见主人初心爱国的情怀。</h3> <h3>这是一个私人博物馆。瓷房子的主人张连志,出生于民国天津八大家族之一,当代古瓷艺术家,收藏家。他说,我的艺术品也是属于社会的文化财富。决定把自家多年收藏的瓷器,以瓷房子的形式亮相展示给世人。</h3><h3>瓷房子共用去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瓶、4000多个古瓷盘碗、300多尊历代石造像、300多尊历代石狮、300多只明清瓷猫枕和20多吨天然水晶 玛瑙等。</h3><h3><br></h3><h3>中外人士称瓷房子:一座”举世无双” 别人无法克隆的孤品建筑。 一座价值连城 最大的”奢侈品”。</h3> <h3>播完点击返回</h3> <h3>窗子别致的造型,是主人以他母亲所织毛衣 为原型而设计。</h3> <h3>仰望屋脊最高处可见小写“China”英文(瓷器)字样的一条盘旋的古瓷龙。从屋顶盘旋延伸到外墙至地面,再由地面蜿蜒至墙头,造型独特,曲线优美,就是看不到龙头也找不到龙尾。</h3><h3>这条古瓷龙达768米,宽80厘米,用掉800多万片古瓷片,粘贴了160多天才完成。</h3><h3>成龙无头无尾,取意于《道德经》”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五角星作为龙头,象征华夏民族龙的传人,主人起名——“东方美人鱼“ </h3> <h3>明末清初年间的狮子迎门而立。进来的人都摸摸它的头不发愁,摸摸狮子腚一生不生病。</h3><h3><br></h3><h3>原是段祺瑞府上的物品。据说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三彩琉璃狮,另一尊在战火中消失。</h3> <h3>室内可谓是瓷的海洋,瓷的天下。每个瓷盘 瓷碗 和瓷片上的不同色彩和花纹——用语言难以表达出它的美,它本身的艺术 胜过任何语言。</h3> <h3>一楼中央有个许愿缸,游人投放小币,以示吉祥和敬意。 此位置向上直到四层顶为镂空形,上下贯通,仰望可见四楼顶的盘龙,从上往下可见到这溢满钱的缸</h3> <h3>仰望到顶层天花板的蟠龙</h3> <h3>俯瞰可见底层的装满钱币的许愿缸,可从上层直接把小币投下去</h3> <h3>二楼凉亭天花板全部都是完整的古瓷盘,中间是珍贵的青花釉里红鱼纹盘。最中间镶嵌的是乾隆时期官窑粉彩盘。</h3><h3>据说主人在加拿大的一个拍卖会上以100多万元重金拍下。</h3> <h3>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中精妙之处。</h3> <h3>这凉亭全部覆盖元代钧瓷碗底,看得眼花缭乱,折服主人的独具匠心。</h3> <h3>楼上还展出一些明代某皇帝用过的珍贵孤品,明代的龙盘、清代的茶壶、牌匾,书柜等。</h3> <h3>这是一个梳妆台,是末代皇帝溥仪送给皇后婉容的礼物。虽已过百年,但镜面依旧清晰亮人。镜子里反射我在拍照。</h3> <h3>最大的这幅瓷壁画,荷花八屏图——张大千</h3> <h3>这个汉白玉石雕佛像,在这楼的转折处与瓷片组合,谐音——石,寓意“时来运转”</h3> <h3>楼梯过道墙壁上的花鸟鱼和十二生肖瓷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片片古瓷给人以无尽的遐想。</h3> <h3>报晓图</h3> <h3>羽毛颜色的瓷片搭配显得逼真,很有立体感。</h3> <h3>颜色各异的瓷片组成了各年代、不同名人字画和壁画。</h3><h3>唐代张萱《捣练图》,宋代苏轼《枯木怪石图》,齐白石《知鱼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h3> <h3>龙云图</h3> <h3>瓷壁画很有名气,由仿照各朝代名人字画古瓷拼贴而成。让你无法想象是怎样的艺术构思和工艺。</h3> <h3>楼上层棚顶蟠龙蜿蜒曲折——蛇身人面,寓意华夏民族的元祖伏義女娲。</h3><h3>四只相连的青花古瓷瓶和一只碗口朝下的巨大彩绘古瓷碗(灯罩)组成豪华的吊灯。</h3><h3>图腾群和一楼的八卦如意缸——形成上下呼应,“天人合一“的美意。</h3> <h3>许多装饰都有天然的玛瑙,水晶和蓝宝石</h3> <h3>瓷房子惊艳了外国友人——感慨中国古文化的渊源与奥秘。</h3> <h3>瓷房子建筑面积4200㎡四层楼房,所用瓷器和瓷片涵盖各朝代——晋代青瓷,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瓷,清代粉彩瓷、祭红瓷等。古代所有官窑、民窑瓷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还有不计其数的水晶和玛瑙。</h3><h3><br></h3><h3>每幅图案,每个花瓶古董,每一件物品来之不易,都有它传奇动人的故事。</h3><h3>无论从外墙的装饰到楼内各处,还是长廊、扶手、柱子窗门天花板和每一幅壁画……每一处都近乎完美,都是一道风景,精美的让人惊叹,值得流连鉴赏。</h3> <h3><font color="#167efb">2010年9月23日美国《赫芬顿邮报》评选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等,瓷房子成为中国唯一上榜的博物馆。</font><br></h3><h3><br></h3><h3>瓷房子门票上是这样介绍的:</h3><h3><font color="#b04fbb">张连志先生未施草图,全凭想象,以独特的表达方式把毕生所藏瓷器与西洋建筑实现了完美结合,赋予了这栋百年洋楼以全新生命,创造出建筑史上的奇迹。</font></h3><h3><br></h3><h3>德国现代艺术家昆特·约克声称:这是他见过的最梦幻、最伟大的艺术品。</h3><h3>“瓷房子”充分证明张连志不仅是位商人、收藏家,而且还是位具有独到眼光和卓越成就的艺术家。</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华</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社</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誉</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为</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震</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撼</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国</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符</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号</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的瓷房子</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br></h3> <h3>编辑制作:青青草</h3><h3>2019.11.15于天津</h3><h3>瓷房子博物馆</h3><h3>手机拍照:青青草(部分图片文字说明来自网络)</h3> <h3><br></h3><h3>后记:如果感兴趣可继续关注</h3><h3>瓷房子价值?如何收藏的?</h3> <h3>瓷房子究竟价值有多少呢?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财富故事会”栏目说起码值20多亿,而津港电视台请专家评估,结论是价值超过50亿。无论是5亿还是50亿,对张连志来说都没什么意义,那房子粘贴的都是他的个人记忆,他从未想过把瓷房子卖给谁,他也从不相信有谁会买。</h3><h3>真正算起来,按照现在的文物价格计,瓷房子不止50亿那么少,按照原来他收时的价格计,又没有5亿那么多。</h3><h3>瓷片有他收的,也有他父亲收的。他收瓷片时便宜,他父亲收瓷片时更便宜。</h3><h3><br></h3><h3>瓷片大多是在三岔口收的。天津建卫以来,往来于海河的船只,许多都是为皇家进贡的。那些为皇家进贡的瓷器,不能有一点点瑕疵,但瓷器是易碎品,在烧制和运输过程中,难免有不合格或者破碎的,把这些送进宫会被砍头的。工人们只能狠心将其摔碎掩埋起来,这就叫“碎碎平安”那些保平安的碎片,不知有多少沉在了三岔口。</h3><h3><br></h3><h3>过去,只要有人从三岔口挖出了瓷片,就来通知他父亲,只要听说什么地方挖出了瓷片,父亲也肯定会去。父亲不爱抽烟,不爱喝酒,不爱说话,只爱存瓷片。</h3><h3>文革前,古瓷片就像垃圾一样没人要,一块钱能收一大堆,父亲把这些没人要的破烂堆在自己院子里,柜子顶,床脚下……尽管有人说收这么多破烂在家里不吉利,但父亲还是把它们堆得到处都是。</h3><h3>他时常见到父亲蹲在地上洗一堆堆的瓷片。他问父亲,洗这些碎瓷片干嘛有什么用呢?父亲告诉他,存瓷片就像存零钱一样,存多了以后自然有用。</h3><h3><br></h3><h3>文革时,除了瓷片,他家的瓷器和家具都被抄走了。瓷片没人抄,没人卖,运气好了还能拣。好些人家的瓷器在除四旧时都被砸了,堆在街上没人要,拣回家就是自己的。</h3><h3>父亲过世了,那个帮父亲收瓷片的人也过世了。三岔口再挖出瓷片,那个人的儿子就会来通知他,但他已经不用到现场去了,瓷片会一箱箱地打包好给他送来,每箱都有上千片。</h3><h3><br></h3><h3>开业时,瓷房子贴了6亿多片,两年后他又贴了一亿多片,七亿多片古瓷片,大家都觉得他收藏的古瓷片该光了,只有他心里清楚租来的库房里至少还有一百卡车古瓷片,如果堆到瓷房子的院子里,将出现一座百米高的瓷片小山。(资料来自微信订阅号)</h3> <h3> 张连志向天津记者张道正透露:瓷房子旗下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在挂牌装修,不久将正式对外开放,届时中国的瓷器等珍稀文物,将会以另一种姿态向世界展示风采。</h3><h3>张连志表示:瓷房子建造出于对中华古老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展现给世人的一封瓷片情书。(转载《今日中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