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1日游览江西婺源的石城、菊径村和甲路纸伞厂。晚上返回安徽黄山。</h3><h3><b>石城景区</b></h3><h3><br></h3><h3> 为去石城看晨雾,这天起个大早,早6点就出发了。石城景区座落在婺源县西北大鄣山乡,村头有石壁岩如古城,城“墙”危耸,内外古树荟萃,奇树成群。每到秋季,巨大的枫树林一片火红,山雾和炊烟形成的白色迷雾将村庄团团笼罩其中,参天大树与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阳光透过树的缝隙照进来,古树古宅中呈现出散射的光芒,整个村庄似水墨画一般令人陶醉,犹如人间仙境。</h3> <h3>拍摄场面堪称壮观!长枪短炮齐齐的对准了对面的小村庄📷🔫</h3><h3>站在旁边的一位先生说他来了三天了,今天的光线最好!看来我们运气不错!</h3> <h3>石城景区包括两个村庄,一个就是我们拍摄的程村,另一个是山后的戴村,景色也很美。时间关系我们只去了程村。</h3><h3>程村里印象最深的是村里的古树群,百年以上树龄的枫树、银杏、红豆杉、山樱、香榧、三尖杉、楠木、槐树、玉兰、青栲等国家一级保护树木有一二十种,几百棵古树遍布村内外。秋阳高照,古树参天,在五彩斑斓的秋叶掩映下,深山里的小村庄,美成了一首诗……</h3> <h3><b>菊径村</b></h3><h3><br></h3><h3>菊径村地处婺源县古坦乡,据说是全国唯一的圆形村庄。上了村庄对面的小山坡,在半山腰处就见到整个菊径村。村落一面靠山,很符合中国八卦“后山前水”的设计。当地人称“脸盆村”。</h3> <h3>新修的柏油公路沿着河岸呈现圆弧形绕村而过,一些木板桥与公路相连。</h3> <h3>老人们在村口悠闲地晒太阳,同学凑到跟前和他们拉起了家常。</h3> <h3>尽管家家都有洗衣机,但村民们仍然习惯在河边洗衣服。</h3> <h3>这里的晒匾中有了更多的色彩,白色的是罗卜和棉花,绿色的是雪里蕻,棕色的是栗子和山茶籽。</h3> <h3>其实从文化、建筑和景观的角度来看,尽管行政区域属于江西,但婺源仍然会在意识上划分到徽州。胡适先生晚年在台湾回忆录的开头就写道:“我是安徽徽州人……”,可以想象自己的故乡是一个如此美丽的人间仙境,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不难看出胡适先生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因此有人提议将“黄山市”复名“徽州”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那些经常旅行的人,会更熟悉“徽州”这个名字,也许正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句话,让无数向往山光水色和桃源生活的人为之迷恋。</h3> <h3><b>甲路纸伞厂</b></h3><h3><b><br></b></h3><h3> 甲路纸伞,是婺源县甲路村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明清年代,就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长江流域,1936年曾获国际博览会金奖。民谣唱道:“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可见当年之盛。</h3> <h3>在各个工作间观看油纸伞制作工艺。</h3> <h3>我们团的“首席名模”,这回可算是露脸了😊</h3> <h3>和我们同行的小陶一直想买把油纸伞,因知道有这个行程,前几天进了几个店只看没买。谁知伞厂居然不卖伞,真让人大跌眼镜!</h3> <h3>今天难得下午3点多就回到了黄山市区,仍住在新安山庄田园酒店。</h3> <h3>有团友在群里发了一个网购的四人团餐,看着还不错,就在屯溪老街,我们也跟着去了。一路上蓝天白云,秋光无限。</h3> <h3>道路不熟用手机导航,大概是错点了驾车路线吧,本来不太远的路七拐八绕的竟到了新安江边。正好看到落日晚霞。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h3> <h3>四人套餐中有当地特产臭鳜鱼和毛豆腐,味道挺正宗,打五折96元,性价比超高👍</h3> <h3>22日游玩安徽黄山市塔川、宏村,傍晚回到江苏南京。</h3><h3>途中路过一个叫“三棵树”的小景点,领队贴心的停车让大家游玩拍照。</h3> <p class="ql-block">到塔川附近步行进村。哦,这条路号称“皖南金项链”啊,那我们行走其间,不也成了这项链上“流动的丝线”了😊</p> <h3><b>塔川</b></h3><h3><b><br></b></h3><h3> 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宏村镇,距离宏村仅2公里。塔川村依山而建,飞檐翘角的古民居,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座宝塔矗立在山谷之中。此为“塔”之来历。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潺潺流过,给小村带来无穷灵气,此为“川”之来历。合起来,即为“塔川”。</h3><h3>塔川是中国最美的四大秋色里最淳朴的地方。村口及周围地带多植乌桕树,且古树参天,每到秋季,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不胜收。这里已成为众多摄影爱好者必游之地。</h3><h3><br></h3> <h3>虽然我们来的有些晚了,红叶已落了不少,深秋的塔川依然很美。<br></h3> <h3><b>宏村</b></h3><h3><br></h3><h3> 古称弘村、七侠镇,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辖镇,位于黟县东北部。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5A级景区。</h3> <h3>宏村被称为中国画里的唯美乡村。黄山脚下,云蒸霞蔚,粉墙黛瓦几多人家。小桥流水边泼墨的深宅大院,犹如一幅幅古画,遗落在时光深处。</h3> <h3>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发朋友圈时,就有人说这景色美的像明信片~</h3> <h3>想在这标志性的景观前照张像,无奈进村的游客摩肩接踵、穿梭如织。等我们出村时人少了许多,总算是如愿了😊</h3> <h3>宏村写生已成为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h3> <h3>“月沼”,老百姓称月塘。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h3> <h3>想在这人流如织的地方留个影,怎么拍都是个路人甲😊</h3> <h3>同学是第三次来宏村了,她带着我避开旅游团的常规路线,在小巷深宅里边走边看。宏村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处处是景,步步入画。</h3> <h3><b>南京夫子庙</b></h3><h3><br></h3><h3> 下午6点到南京。入住后去夫子庙秦淮河看夜景。灯光璀璨耀眼,河里游船穿梭,岸上人声鼎沸。美则美矣,只是这般景色已不是朱自清先生笔下那《浆声灯景里的秦淮河》了……</h3> <h3>23日游览南京栖霞山</h3><h3><br></h3><h3><b>栖霞山</b></h3><h3><br></h3><h3>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古称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h3> <h3>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千年古刹、佛学“三论宗”祖庭、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古栖霞寺就座落在栖霞山西麓。</h3> <h3>栖霞寺舍利塔是中国五代时期的佛教石塔,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br></h3><h3>栖霞寺舍利塔,整体结构紧凑,雕饰华美,塔八角五檐,高15米,是研究南唐建筑的重要实物,中国佛塔艺术的精品之作,是南方非常少见的密檐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历经千年风雨,几经损毁新建,但主体结构基本保存完好。重要的是塔下地宫安然无损。据记载地宫内应珍藏佛祖舍利,真相究竟如何,至今还是个迷。</h3> <h3>行走在山路上,只见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碧绿深潭里漂散着零星的红黄叶片,亭台楼阁掩映在斑斓的彩叶中,移步换景,令人留连忘返。</h3> <h3>中午1点左右回到南京,跨四省赏秋之旅结束,大家在南京南站解散。</h3><h3><br></h3> <h3>久闻南京博物院大名,来南京数次却从没去过。这次可不能再错过机会。团队解散后就直奔南博而去。</h3> <h3><b>南京博物院</b><br></h3><h3><b><br></b></h3><h3> 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是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国家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8年,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32768件(套),珍贵文物371032件(套),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h3> <h3> 这次时间实在太短了,只能走马观花,草草地看了一下。但对南博文物规格之高、藏品之丰富印象深刻。</h3> <h3>民国馆</h3><h3>南京,作为民国的首都,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岁月。民国馆通过建筑场景的真实还原,再现了那段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时代记忆。</h3> <h3> 晚九点多乘21:29分的D716次离开南京,结束了这次横跨四省、全程1700多公里的晒秋之旅。<br></h3><h3><br></h3><h3><b> 这次旅行的丰富多彩,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不算乌镇和栖霞山,我们这一路走过了九个村庄,难得的是这九个村庄的景色各有千秋,绝无雷同!感谢你我同行,让我们看到了华东深秋最美的景色,见识了古徽州令人迷恋的山光水色和桃源生活。感谢易明领队专业而周到的服务,感谢一路同行的同学和朋友。期待下次的相遇!</b></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