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有异 异中显新 ——广小数学教研组同课异构活动

👑Ting、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本学期广全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来自一到六年组的20位数学教师展示了自己的课堂风采,赵立林校长、宋晓明主任全程参与了研讨活动,带领广大教师共赴一场教研的盛宴。</p> 组内同课异构、研讨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年组的冷佳佳、李华、田昕雨、郑雪老师共同完成了《古人计数》一课的教学活动。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几位老师都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并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二年组的郑冶、王飞、郑杨和潘志会老师同时讲授《1米有多长》。四节课的共同之处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揭示数学的本质,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郑杨老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米和厘米的联系,通过直观演示,他们边看边数,2cm,10cm,20cm...形成了有效的、和谐的师生互动,学生体验、感受着知识之间的联系,米和厘米的进率关系自然地从学生口中流淌而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老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米,课上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估一估”“比一比”“说一说”“量一量”等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和感受1m的长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郑冶老师和潘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语言逻辑性强,孩子们能说完整的话。</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三年组的罗影、金丹和姚琳三位老师讲授了《长方形周长》。三位老师都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在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的“瓶颈”,并且巧妙地借助直观呈现的方式,在最关键之处轻轻地“点上一下”,学生便豁然开朗,难点也随之突破。这看似“偶然”的一幕,却恰恰反映出教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深刻认识与理解。</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四年组的王程程老师和李福香老师同时讲授《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这两节课的共同特点就是激活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经历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教师基本功扎实。</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五年组的苏彩云、邱君、许颖和景日升老师同时讲授《分数的再认识》一课。苏老师的教学,从上课伊始的引入到新授课的探究及练习题的设计,老师都在帮助学生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本节课目标定位准确。</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邱老师的课借助让学生用学具“涂一涂”“圈一圈”“摆一摆”表示出3/4的数学活动,让数学和学生进行对话,让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慢慢地变活了,变得灵动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许老师能够抓住“拿出你所有铅笔的1/2”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思考、概括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分数,整体量不同,所对应部分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景老师的课用故事导入,把学生自己的生活带进了理性的数学课堂,让学生用自己的故事讲分数,和数学进行对话,让枯燥的分数说了话。</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六年组郝鑫、于述伟和张湘晨老师共同上了《生活中的比》一课。郝老师“浅入深出”的讲解,让“比”更加的平易近人,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真实的知识展开过程。</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张老师的课抓住了核心知识——比,从“比”与关系,“比”与规律,“比”与顺序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经历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了数学思维,促进了数学素养的获得与发展。</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于老师的课,非常注重体现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在变化,什么不变化”。这种从变化到不变的过程很好地渗透了函数思想。</p> 精彩的观摩课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历时两个月的组内同课异构活动结束后,学校从中选取了两节精彩的课作为观摩课,分别是五年组邱君老师的《分数的再认识》和六年组张湘晨老师的《生活中的比》。</p> <p>&nbsp;&nbsp;&nbsp;&nbsp;邱老师再现了《分数的再认识》一课。</p> <p><br></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张老师再现了《生活中的比》一课。</p> 交流研讨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精彩的观摩课结束后,全体教师坐在一起讨论与分享。邱老师和张老师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并反思了自己上课中存在的不足。老师们敞开心扉,研讨氛围热烈。</p> 活动总结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宋主任对这两节观摩课总结到:这两节观摩课突出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概括的过程;让学生经历应用的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直观化,使概念教学落地生根。同时,她对20节课中存在的优点给予肯定也提出了不足,为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赵校长就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作了点评和总结。学无止境,教艺无崖。“同课异构”让老师们清楚的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观课教师的教学思路,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异构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通过思维的碰撞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借助研讨实现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