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枫叶题秋色

中华传统联苑

感谢刘斌老师在百忙中带病点评本期作品,刘老师辛苦,在此谨代表联苑管理团队和所有联友对刘老师的辛苦付出深表感谢!祝刘老师早日康复!!! 中华传统联苑“两日联评”(第70期)<br>2019.11.22--11.23,11月23日晚上10:30截稿。<br><br>出题老师: 刘斌老师<br>点评老师: 刘斌老师<br>收集老师: 萧孝斌老师<br><br>上联:且看枫叶题秋色<br>下联: 【点评前言】出句营造了一个秋天的氛围,以枫叶的红色入联,用了一个“题”秋色,既有诗意,又有拟人的趣味性。“且看”二字,也给了下联足够多的空间发挥。整体上说,是一个不错的练笔对句。另外这里“看”按古音是平读,所以下联必须要按古音来对,按照今音来对就犯了古今混用的错误,这点也要注意。<br>对于这次有几十幅作品“孤平”,这里解释一下。孤平是格律诗的忌讳,但对联规则没有这一条。尽管如此,由于诗联不分家,很多联友不认同律句的对联出现孤平。本次点评按照《联律通则》,不挑剔这个瑕疵,但总的谈一下我的态度:能避最好避,不能避也不必强求。<br>下面逐句点评大家的下联。<br> 1.山西 韩淑芳<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静嗅桂花沁冷香<br>评:上联写色下联写香,而且上联可以是远景,下联选择近嗅,这种角度选取得非常好,对仗炼字也都不错,佳作!<br><br>2.湖南 沈醒春<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尤慕菊花傲晚霜。<br>评:下联用一个“尤”字,将对联的语境推进了一步,喜爱红叶、更慕傲霜菊,佳作!<br><br>3.北京 于宏民<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复以茅庐占九州<br>评:下联似乎是以三顾茅庐、后来争夺天下入联。这样上下联的意思毫无关联是不妥之处。另外对仗上,秋色九州也不好,整句的意思也不顺畅。且不说刘备诸葛亮没有占得天下九州,就算有,也不适合说“以茅庐占九州”。<br><br>4.江西 张书通<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细听梅花绽雪芳<br>评:上联秋色,下联递进到了冬天,这样子不是不可以,只是稍微欠缺了一点过渡,还是有点隔了。对仗还是不错的。<br><br>5.福建 陈盛华<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自是梅花载春风。<br>评:写作手法上参照上一句的评语,突然到了春天,有些突兀。而且“春”字失替出律。<br> 6.湖南 李寿萱<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还引名篇寄故人。<br>评:流水对的手法,联意衔接好、对仗也不错。<br><br>7.黑龙江 韩静雪<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休论雁群飞远方。<br>评:秋景合适、对仗也不错。休论的情绪很强烈,文中没有交代为什么,读者看不明白。这是作者要注意的。<br><br>8.湖南 定国<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倾听池鱼弄水花。<br>评:由远及近,充满生趣的下联,不错!<br><br>9.河南 殷会发<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静赏桂花展艳姿<br>评:桂花用艳姿稍不妥,其他都可以。给联友的建议:上联看下联赏有些单调,如能改成欣赏香气,比如1号作品,这样写作角度有些变化才更佳。<br><br>10.江苏 胡琴<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将约松涛漫夕阳。<br>评:在如此秋色里,夕阳下倾听松涛阵阵,美哉!唯“漫”字炼字可再斟酌。漫不能解释为漫步。比如用“话夕阳”联意就活了。 11.辽宁 冯青山<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亦醉桂香迷月魂。<br>评:下联选取香气入联,炼字也佳,好句!<br><br>12.宁波 瞿细媛<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何惧梅花傲冷霜。<br>评:也是写到了梅花傲霜,也有冬天的气息。但这里用的是“何惧”,不是实写梅花在眼前,从联意上还是比较连贯的,这样就不算“隔境”。个人感觉如果不是为了避开孤平,还是菊花更合适。<br><br>13.江苏 刘超<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漫说霜花冷月魂<br>评:此处用霜花,应当也是为了避忌孤平。对仗炼字都不错,好句!<br><br>14.内蒙古 张国玉<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也喜芦花约故人<br>评:由美景想到友人,过渡自然,佳句!<br><br>15湖南 奉雄文<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尤喜菊香沁我心。<br>评:菊香入联,沁字也好,佳句! 16.吉林 朱相仁<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喜梅花点雪妆。<br>评:梅花参照4号作品点评。<br><br>17.安徽 孙华富<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喜桂花醉月香。<br>评:香气入联,醉字传神,佳作!<br><br>18.冮西 钟承平<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尤喜霜风染果香。<br>评:果香二字,仿佛把我们拉到了硕果累累的场景,佳作!<br><br>19.黑龙江 雷云安<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清赏芦梢摹笛声。<br>评:下联以声音入联,芦梢笛声也是非常形象,佳作!<br><br>20.湖南 吴夕甫<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莫悔渔书寄远方<br>评:由景写到远方思念的人,是为佳作。渔书应当是鱼书之误。 <br>20.湖南 吴夕甫<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莫悔渔书寄远方<br>评:由景写到远方思念的人,是为佳作。渔书应当是鱼书之误。<br><br>21.北京 孙冰洲<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亦唱芦花惜晚情。<br>评:从美美的秋色,写到人间重晚晴,佳作。晚情一词,还是写晚晴为佳,寓意夕阳之晚景。直接“晚情”二字入诗少见。<br><br>22.安徽 王润青<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但听桃花醉春风。<br>评:下联写春风,是为隔境。春字失替出律。<br><br>23.湖北 宋吉香<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醉梅花赋雪情。<br>评:参照4号作品评语。<br><br>24.湖北 胡伟娥<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静赏菊香赞月情<br>评:菊香入联角度不错,赞这个字,感觉不如上面几联的炼字,作者可以参照一下。<br><br>25.广西:易念<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喜桂香凝月华<br>评:炼字对仗联意俱佳,好! 26.河北 张修蒙<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莫盼西阳呈晚霞<br>评:西阳当是夕阳吧。莫盼二字似乎不合适,可能我没有领会作者的意思,感觉这个联的意思消极了。比如改成“更喜夕阳呈晚霞”不好么?<br><br>27.湖南 赵为炳<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应是夕阳映晚霞。<br>评:图画感和上一句很像,应是二字也不是很佳的感觉。这个应是,是说枫叶题的秋色,其实是夕阳晚霞所映?这样的想法有趣,但是弱化了枫叶的秋意,可再斟酌一下。比如“应是”改“胜似”,感觉意境就出来了。<br><br>28.东北 谢鹰<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尤赏桂花浸月光。<br>评:总体很好,浸字尤妙。从表现手法上,上联看、下联赏有些单调,可参考我在9号作品的意见。<br><br>29.湖南 谭雨林<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难掩桂花醉鼻香<br>评:桂香入联,好。醉鼻香这样的措辞,有点怪怪的,应该再斟酌一下。<br><br>30.江苏 代慧<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偏想梅花点雪魂。<br>评:虽然梅花和雪都是冬天的意象,但是“偏想”二字奇妙连接了秋和冬。在这个秋天,作者看到枫叶经霜而红,联想到冬天梅花经雪而香,过渡自然,佳作! <br>31.湖南 吴裕根<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羡梅花伴玉装。<br>评:炼字和句法都老到,还是在处理季节方面,感觉上联秋景下联冬景有点违和。<br><br>32.四川:曾玉琼<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也染翠水醉墨香<br>评:先说水字失替出律。这句的“也染”点出作者的下联是承接上联,枫叶不光题秋色,也染碧水醉墨香,作者这是巧化枫叶题诗的典故。整句不错,翠水少见而且出律,直接用碧波就好。<br><br>33湖南 吴建凡<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莫叹夕阳掩暮云。<br>评:下联和上联搭配的恰好,此处的莫叹是告诉我们且珍惜眼前的秋色,莫要哀叹夕阳。此处不说暮云掩夕阳,反说夕阳掩暮云,颇有诗味。佳作!<br><br>34.湖南 张吾愚<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最爱荻花舞晚风。<br>评:枫叶荻花,完整画面,好句。<br><br>35.严泽绵<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慢举酒杯对晚风。<br>评:秋色醉人,自当浮一大白。慢举二字稍别扭,感觉改成漫举稍好些。 36.湖南 周满<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赏观菊花染晚妆。<br>评:小周这里把看的平仄读错了,此处看是平声。也不要相信平仄软件的判断,观是“通”,不对的。此处观是平声,失替了。(道观的观才是仄)就算不说平仄,本句还有一个问题,赏观和且看的对仗不好。赏观两个字并列关系,且看是偏正结构。<br><br>37.湖南 李典南<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尤喜管毫透墨香。<br>评:下联转到了书房的感觉,所以场景的转换有些突兀,不够自然。对仗等其他各方面都没问题。<br><br>38.河北 窦淑敏<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尤怜柳丝扮夏妆。<br>评:怜这个位置要用一个仄声字,此处失替出律。下联用柳丝夏装也不是很合适,场景有点隔。<br><br>39.湖南 梅小民<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咏菊香醉客心<br>评:下联由景写到人,兼有菊香入联,内涵丰富,佳作。<br><br>40.湖南 谢红明<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唯见菊花喷晚香。<br>评:联意不错,炼字方面,喷这个字太强烈,再酌。比如用“沁”。 41.福建 陈玉莲<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将送鸿群去远方。<br>评:联意还好,鸿群别扭,也是为了避忌孤平吧。<br><br>42.河北 王永刚<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叹菊花醉客心。<br>评:和39号很像。菊花,此处不如上面的菊香,其他还好。<br><br>43.湖南 刘守武<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欣执玉亳绘彩图。<br>评:同样是外景转到书房,但是和37作品相比,这里有承接,我们很容易理解到,下联画的图就是秋染红叶图。所以,“欣执”二字的承接用的好。【注意】这里玉毫二字不妥。我们都知道作者的意思是说笔,但是注意玉毫一般可不是指毛笔,而是多指佛像,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另外,作者误写成了亳州的“亳”,那就更不通了。<br><br>44.湖北 喻植生<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有菊花染夕阳。<br>评:下联用菊花上的夕阳色来承接上联的秋色,整体画面完整,对仗工整,不错的下联。<br><br>45湖南 沈淑放<br>上联:且看枫叶题秋色,<br>下联:犹喜夏荷浸露珠!<br>评:秋色正好,何来的夏荷,景观不合适,这是“隔境”了。对仗措辞都还好。 <br>46.湖南 李谷声<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欣泼墨花染暮途。<br>评:本句的思路也是下联转入绘画场景。泼墨可以,墨花也代指水墨画,但是泼墨花说法还是生硬了,可再斟酌。<br><br>47.四川 杨兴茂<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尤醉溪流奏梵音。<br>评:下联以溪声入联,整联就丰满起来,有声有色。几处炼字也不错,佳作!<br><br>48.陕西 张少敏<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再摆渔舟唱晚风。<br>评:既有万山红遍的枫叶,也有渔舟唱晚的乐趣,流水佳对!<br><br>49.湖南 邱波<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漫步书山续锦篇。<br>评:又是从外景转入书房的一幅作品,这种场景转换要注意转换的巧妙不生硬才好。本联作者用续锦篇来把下联和上联衔接起来,手法不错。只是下联不是写字画画,而是转去读书,和上联的图画终究还是有些不搭。<br><br>50.陕西 张少敏<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欲挽清风上九霄。<br>评:下联和上联的搭配感觉有点不太合适。看了枫叶秋色,就产生了乘风上九霄的豪情,逻辑上不是很合理。另,九霄和秋色对仗不够好。 51.江西 龚细芽<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独羡荷花送夏香。<br>评:思路不错,荷花香是夏景,和上联场景不合适。<br><br>52.湖南 林春元<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喜湖光映晚霞。<br>评:完整画面,中正的下联。和上联相对,景美、气势也足,唯一有一点不足的是没有上联那种比喻拟人的趣味。究其原因,是映字太平凡,可考虑换成伴或者拥。<br><br>53.安微 叶正国<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喜桂花满处香。<br>评:思路不错,后三个字对仗不好,结构不对。题/秋色,满处/香,节奏都不一样。<br><br>54.黑龙江 张永杰<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应惜菊花沐晚霜。<br>评:联意、场景都契合,对仗工整、炼字也不错,佳句!<br><br>55.湖南 陈家传<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喜菊花灿暮云。<br>评:作者颇有陶潜风骨,也是爱菊之人,递进清晰,灿字也精彩,佳句! 56.江苏 王玲<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喜霜林挂果香。<br>评:上联美景,下联转水果丰收的喜悦,佳句!<br><br>57.江西 朱亮<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空对青山忆远人。<br>评:单看下句很好,从景色联想到远方亲友,思路好、对仗也很好,但整体看还是有不连贯的感觉。比如秋色中用青山已经不是那么理想了,何况上联还说了枫叶,脑补的图画是满山红叶。<br><br>58.娄底 谭建社<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喜湖波醉晚霞。<br>评:同52句接近,醉字较好,有一些拟人的味道,不错!<br><br>59.河北 理清<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颇爱榴花绣夏窗<br>评:写到夏窗就和上联远了一点。整体上字句的对仗、包括炼字都还不错的。<br><br>60.湖南 林观生<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莫叹渔舟载夕阳。<br>评:诗句的味道浓,对仗格律完美,载夕阳表述也有趣味。但这里“叹”的情感来的不清楚。是莫叹夕阳晚景的意思么?这里的渔舟有何指代呢,我没有理解作者的完整寓意。如果“载”字改成“下”,下夕阳,我大概就理解了。 61.湖南 浏阳 张运春<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无奈额头染白霜。<br>评:下联直接实写自己,由景物写到人,这种技法值得赞。此处枫叶和额头的对仗不够好,整句气势也唱衰,不够积极。<br><br>62.湖南 蓝沅胜<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喜霞光映楚天。<br>评:美景、大气、中正的下联。和上联相对,如能有上联那种比喻拟人的趣味就好了。<br><br>63.湖南 陶沔<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喜菊花吐暗香。<br>评:作者也是爱菊的雅士,菊香入联,整幅对联有香有色,立体丰满,佳作!<br><br>64.江苏 张梅<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不咏菊花斗冷霜<br>评:作者出人意料,用“不咏”菊花,表达对枫叶秋色的“独爱”,也是不错的思路。唯效果看,这样捧红叶,稍嫌有点生硬。还是“再咏”或者“尤”、“更”这样的用字比较稳妥。<br><br>65.江西 易明华<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莫学刘郎醉酒香。<br>评:流水对的思路,告诉大家看见秋色美,莫去沉迷酒乡,不知归路。除了刘郎对枫叶不算理想,其他都还好,也是另辟蹊径的下联,不错! 66.湖南 王桂祥<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又见菊花缀岭岗。<br>评:您看,这里上联用看,下联用见,谈不上是合掌,但是表达手法上难免单调了。您注意到了么,上面的作品中,好多联友在下联用了声音、香气来和上联有所区别,这样表达才是对联的较高级的手法。另外“岭岗”和秋色的对仗也不理想。<br><br>67.辽宁 马庆祥<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感浪花卷夕阳。<br>评:这里的画面感是山下一条江水,夕阳下,山红江水也红,美极了。又读了两遍,觉得“犹感”两个字似乎表达还不太够,可再斟酌。<br><br>68.湖南 彭犁梦<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不问晴空染碧波。<br>评:对仗格律俱佳,只是清空碧波的比拟还是牵强了,可以再斟酌一下。<br><br>69.湖南 刘宜瑞<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怜雪花醉北风。<br>评:骤然到了冬天,从句法的承接方面,是非常突兀的。特别是怜这个字,一定要用仄声字,此处失替,格律错了。<br><br>70.广东 孔合贤<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再听山泉溅石声。<br>评:以声音入联,对仗格律都不错,佳作。溅石声比较写实,改漱玉声如何? 71.河南 李小丽<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忍听雁声唱寂寥<br>评:用雁声代指远方的音信,是古诗常用技法。但此处寂寥词性不好,不能和“秋色”对仗。<br><br>72.湖南 萧孝斌<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便趁斜阳弄晚晴。<br>评:流水佳对,此联也是写斜阳晚晴,但感觉比前面几个夕阳的“叹”“惜”更加积极一点,这里是趁斜阳正好,人间重晚晴的联意。<br><br>73.内蒙 寇蝶儿<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剩荷魂听雪声。<br>评:此处虽然也是写了雪,但是这个下联就没有隔境的嫌疑。解读下联,是说秋日荷已枯,只剩荷魂,干什么呢?应该是等待冬天来时,听听雪的声音吧。这样写颇有联的趣味,也很有画面感,佳作!<br><br>74.河北 张文斌<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不闻雁声道别愁<br>评:写作思路佳,从红叶实景联想到雁声虚景,从秋色生发到离愁,手段高明。但是这里“闻”的平仄错了,此处必须用仄声字,否则失替出律。<br><br>75.山西 贺锐<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犹怀红霞烧满天。<br>评:作者打算写红霞满天的景色,思路不错。犹怀二字,是说看到满山红叶,还思念那红霞满天的景色。句子的意思明明白白,但是作者的情感从何而来,下联并没有交代清楚,这样读者难以和作者共鸣。怀,平声,这里平仄错了,失替出律。 76.金云<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有芦花舞夕阳<br>评:下联从场景意境都能和上联契合,对仗等诸方面也都好。我想借作者这联谈一下我的意见。下联“有”这个字,它的作用就是对场景做了交代,没有其他作用。比如换成“爱”字,会怎么样呢?它除了交代场景,还能表达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说爱字比有字,能表达的东西更多。下联短短七个字,如何把每个字的价值挖掘出来,建议大家多练习、多体会。<br><br>77.湖南 风尘<br>且看枫叶题秋叶,<br>未期北山着素装。<br>评:南北气候有差异,南国红叶,北山素装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从时令上可以认为不算“隔境”,但是空间跨度这么大,为什么写北山,作者应该给予交代才好,否则“未期”的情感读者难以理解。期,平仄错了,失替出律。<br><br>78.天津 许波<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仍喜菊花映晚晴。<br>评:爱菊之作,对仗诸方面都不错。映字平凡,可参见52句的建议,此处用“沐”之类的有点拟人色彩的字应该会更好。<br><br>79.安徽 方敏<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莫闻芦花怨岁寒。<br>评:闻字不妥,首先是“闻”这个位置须用仄声字,其次芦花是以什么方式“怨岁寒”?如何能听到芦花的声音?所以这样写是有诗意,但不很合理。<br><br>80.湖南 龙启贤<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尤喜菊花斗冷霜<br>评:也是写菊花,这里用尤喜,情感上递进一步,佳作! 81.湖南 沈中福<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静坐山亭赏晚霞。<br>评:闲适静雅之作,我想到了爱晚亭、想到了杜牧的《山行》,佳作!<br><br>82.上海 景中笑<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常听柳琴奏爱心<br>评:对仗等基本方面,都还不错。柳琴演奏的爱心,不知何指。需要作者讲解才能明白,这就说明联语表达上不够好。<br><br>83.湖南 李琼莲<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欣遇桂花吐暖香。<br>评:用桂香入联,手法上不错,另外对仗处理上也好。提一个看法,“遇”这个字,表达了遇到,遇到了以后怎么样呢?最好能有后面的承接,否则感觉没说完,还不如换一个词,比如尤爱之类。诗词无定法,当然我这个意见也不是绝对,一家之言,供作者参考。<br><br>84.内蒙古 林海英<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喜江舟暖画屏。<br>评:不确定江舟暖画屏是什么意思。我尝试解读一下,作者是不是想说山上红叶、山下江水江舟,构成了一道“画屏”,本来萧索的秋天,因为江舟而带来了生机,仿佛整个画屏都暖了。如果是这样,那么联意、对仗几方面处理的都不错,但是文字表达上很生硬晦涩,还可以再雕琢一下。<br><br>85..江西 萧学才<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喜雪花近春光<br>评:首先是场景上不合适,“隔境”。其次是“春”这个位置,须用一个仄声字,此处失替出律。 <br>86.湖南 萧佰峰<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常欣柳枝荡雨烟<br>评:柳枝雨烟,这个意向还是春景,隔境了。“欣”这个位置,须用一个仄声字,此处失替出律。<br><br>87.广东 汤健安<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盼梅花报惠风<br>评:梅花本身不是这个季节的意向,但是本联就不算隔境。因为作者用了“盼”,是说看见眼前的红叶,联想到的梅花笑春风,这里是虚写,手法高明,佳作!<br><br>88.湖南 王培<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赏商云衬鹤姿。<br>评:对仗工整、用词雅致,著一个“更”字也把下联的情感推进一步,不错。商云,即是秋云。这里的“衬”字若能换成一个有点拟人色彩的字,应该会更好。<br><br>89.湖南 徐淑明<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顺采菊花沏早茶。<br>评:有情趣的下联,对仗、格律也俱佳。不过徐老师要注意了,菊花有毒,须炒制才能冲泡,否则会中毒,所以采花当天可不要马上沏早茶哦。顺采菊花可以、改天再沏早茶就对了。 90.江西 林桂梅 <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常听海风弄浪花。<br>评:下联引入声音,整个对联内容丰富,这点很好。但场景突然转换到海上,有点生硬了。<br><br>91.福建 张凤平<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赏竹篱酿菊香<br>评:爱菊的佳作,格律对仗都不错,酿字传神,好!<br><br>92.长沙 欧阳波<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还暖小阳夺翰香。<br>评:小阳是小阳春,指的是秋末冬初。下联进一步写枫叶红透,暖了小阳,夺了翰香,构思巧妙,想象大胆,诚为佳句!<br><br>93.黄蓉<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更恨芦花染白头。<br>评:对仗格律拟人都好,只是这个恨字刺眼。恨字情感太强烈,确实也不够积极向上。当然如果这是作者的真实情感,评者也不便说得太多。<br> 94,江苏 杨艳霞<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再等红梅绣雪袍。<br>评:还是那句话,红梅雪袍本身是冬天景象,但是用了“等”就没问题了。作者是爱梅之士,看见红叶,更期待红梅。等,这个字的情感不如盼,作者可以再想一下。<br><br>95.木雨田<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待向西山醉夕阳<br>评:下联前两个字和上联对仗不太好,倒也不算是大瑕疵。上下联合看,整联的意思不错,我理解的是打算在夕阳中到西山,近赏红叶,类似于“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境。<br><br>96.湖南 龙小洪<br>且看枫叶题秋色<br>常听芦滩荡雁声<br>评:下联雁声入联,一来丰富了对联的内容,有声也有色,二来雁声也往往在诗词中,代表鸿雁传书、远方亲友,本联能给人以余味。佳作! 刘斌,网名’’盖世龙’’, 男,出生于1969年,山东青岛人,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资深IT经理人。爱好诗词楹联,偶有作品发表,青岛市楹联协会会员。现为中华传统联苑评审部主评老师,评审部副部长. 中华传统联苑管理委员会委员名单(按姓氏笔画 ):<br>王云沛 王朝晖 孔合贤 左宗勇 <br>全先花 刘培 李谟清 李谷声 <br>朱云峰 杜锦杨 沈醒春 周俊 张心雨<br>顾东升 陶沔 徐淑明 焦建平 彭延寿<br><br>中华传统联苑顾问委员会名单(按姓氏笔画):<br>王云沛 王朝晖 左宗勇 寻权丰 <br>李谷声 李谟清 徐永远 彭延寿<br><br>中华传统联苑评审部:<br>部长:顾东升 <br>副部长: 陶沔 刘培 吴夕甫 <br>出联组:刘培 王晓青 吴夕甫 朱云峰 张金利 魏艳霞 评联组: 顾东升 陶沔 纪根起 周俊 张金利 肖哲 孔合贤 吴夕甫 宁丰功 王雪原 欧阳日初 朱云峰 杜锦扬 刘斌 吕淳民 魏艳霞 焦建平 李颖尧 孙幼明<br>江俊峰<br>总策划和总编辑: 沈醒春<br>常务副总编辑: 朱云峰<br>副总编辑: 全先花 张心雨<br>主编(按姓氏笔画): 徐淑明 焦建平<br>文稿收集整理部:<br>徐淑明 萧孝斌 彭媛平 李晓清 李小丽<br><br>本期编辑 沈醒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