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h3><h3> 2019年12月8号第11届上海悦远小学数学“创意课程与教学”迎来了最后一天。<br></h3><h3> 新一天的学习从焦建利教授的分享开始。</h3> <h3>焦建利教授首先向各位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堂是好课堂?引发老师积极的思考。</h3><h3><br></h3> <h3>焦建利教授指出一节好课堂主要包括5部分:</h3><h3>1.有趣的 2.有效的3.高效的4.生成性的5.互动与参与</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b> </b></font><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如何让课堂变得有趣?</b></h1><h3>1.将游戏作为教学策略</h3><h3>2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h3><h3>3.交互式课堂</h3><h3>4.基于学生选择(个性化课堂)</h3><h3>5.用技术提升课堂趣味性</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二、如何让课堂是有效的?</b></font></h1><h3>1.忘记教学目标的课堂是盲目的</h3><h3>2.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h3><h3>3.从21世纪技能到今天国内的核心素养其实都是关照课堂教学的目标,我达成教学目标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三、如何让课堂是高效的?</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 style="">有效的课堂并不等于高效的课堂,一句话: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单位时间实现教学目标更高更好</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四、如何让课堂变成生成性的?</b></font></h1><h3>1.预设的课堂vs动态生成性课堂</h3><h3>2.浅层学习vs深度学习</h3><h3>3.从知识的传授(学生死记硬背)到师生的共同创造,为儿童的未来生活而教(不仅仅是分数)</h3> <h1><font color="#ed2308"><b>四、如何让课堂变成真正的互动与参与课堂</b></font></h1><h3> 焦建利教授指出真正的互动与参与的课堂就是无人袖手旁观,无人置身度外,这也与我们学校学本课堂的理念所一致,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h3> <h3>最后焦建利教授送给在座的老师三句话:</h3> <h3> 接下来我们观摩学习了吴正宪老师的《加减乘除》运算复习课,吴正宪老师这节课主要分为两部分:</h3><h3> 第一部分:加减乘除的意义</h3><h3> 第二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的算理</h3><h3> 通过谈话导入“加减乘除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h3><h3>接着借用8+4=12这个算式引导学生讲出算式背后所隐藏的数学故事,以及看到加法算式想出的减法、乘法和除法算式。引导学生们说出加减乘除的关系以及意义。</h3><h3><font color="#ed2308"><b>加法:</b></font>把两个不一样的部分和在一起变成一个大的整体</h3><h3><font color="#ed2308"><b>乘法:</b></font>把两个同样的部分和在一起变成一个大的整体</h3><h3><font color="#ed2308"><b>减法:</b></font>从一个整体里减去不同的部分减法:从一个整体里减去不同的部分</h3><h3><b><font color="#ed2308">除法:</font></b>从一个整体里减去几个相同的部分</h3><h3>接着吴老师出示了四道题目: 1. 2433+15 2. 2. 7×3 3.124×33 4. 9.7÷4通过这四道题引出了解决加减乘除的根和魂——计数单位。</h3><h3>整数加减法为什么要末位对齐→单位对齐(计数单位相同)</h3><h3>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单位对齐(计数单位相同)</h3><h3>分数加减法通分→计数单位统一</h3><h3>都是统一计数单位。</h3><h3><br></h3> <h3>最后吴老师指出教师在数的运算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于学生运算技能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算理和算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h3> <h3>下午第一节由唐彩斌老师出示展示课从相遇到相见:行程问题综合应用</h3><h3>首先由学生自主提问,提出关于行程的问题,而唐老师呈现现实情境。</h3> <h3>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类,引出形成问题的主要类型: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h3> <h3>接着分类讨论聚焦解决“相遇”问题。</h3><h3>讨论问题一:如果甲顺时针行走乙逆时针行走,那么它们在什么时候在哪里相遇?</h3><h3>讨论问题二:如果甲逆时针行走乙顺时针行走,那么他们在什么时候在哪里相遇?</h3><h3>小结:解决相遇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强调数量关系:速度和×时间=路程和</h3><h3><br></h3> <h3>接着分类讨论聚焦解决“追及”问题。</h3><h3>讨论问题一:如果甲顺时针行走乙顺时针行走,那么甲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追上乙?</h3><h3>讨论问题二:如果甲逆时针行走乙逆时针行走,那么乙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追上甲?讨论:乙追不上甲只能甲追上乙。</h3><h3>最后唐老师总结:解决追击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强调数量关系,速度差×时间=路程差。</h3> <h3>唐老师这节课打破了常规,经历解决开放变化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沟通不同行程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领会对应的数学思想,增强数形结合的能力,渗透智能计算思维。</h3> <h3>最后一节课是由罗鸣亮老师为我们展示的《认识负数》,罗老师的课让我记忆犹新,罗老师的课堂可以用3句话来总结:1.简单的设计2.生动的对话3.思维的课堂。</h3><h3>整堂课分为3个环节:</h3><h3>1.理解复数的数学意义</h3><h3>2.深入认识0的意义</h3><h3>3.负数的应用</h3><h3>并且这三个环节是通过三个问题展示出来的,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负数的意义。罗老师真正做到了学本课堂,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孩子。</h3> <h3>今天一天的课程精彩纷呈,不同的教学路径汇聚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教育图景,另人难以忘却,留给我的更是一笔笔宝贵的财富,更是一座座挖不完的宝山,最后我想告诉自己也告诉各位老师,以游戏的心情做专业的事,以快乐的心情走更远的路,学习应该是甜的,教学应该是甜的,成长应该是甜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