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 重新解读“小桥流水人家”<br>关键词:家人与天涯 、江南风景 农耕文化、风水宝地、五谷丰登、热衷功名、漂泊无定、困窘潦倒、天涯家人<br> 《诗经》曰,诗以言志。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恰为时而著。马致远、字千里,大都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四处奔波,希望自己所学的文武艺,售与帝王家。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马致远命运多舛,因而一直未能得志。漂泊无定、困窘潦倒。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一篇悲秋的经典作品:《天净沙·秋思》。<br>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r>“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是中国北方风光。古有“白马秋风塞上,杏花细雨江南,”那么“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典型的江南风景。<br>“小桥流水人家,”人家即家人,这是为了押韵,歌词中经常调整字词中字的顺序。<br> 瘦马指马也代人,是借代手法。<br> 断肠人,使动用法,使家人断肠的人。<br> 为了说明本文观点,让我们先看看隋炀帝、秦观诗词:隋炀帝杨广喜好诗文典籍。后来他被围困在扬州这座江南孤城时,写下这首凄美小诗,当时连名字都没有。后世索性给安上了个名字叫《失题》。《失题》: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全诗虽仅20个字,却是一句一景,如一幅水墨画一般,共写了寒鸦、流水、孤村、斜阳、消魂人等5种景物。一、二句用“数点”来形容寒鸦,用“孤”来形容小村,同时嵌入“飞”和“绕”两个动词,天上寒鸦点点,孤村被水环绕,画面感极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寒秋风景图。而第三句则干净利落地将笔锋一转,诗人的目光投向了远处的夕阳,这就为前两句的凄美之景加上了一个大的背景。最后5个字诗人出场,以“一望”起笔抒情,简练而极具张力。杨广被困南方孤城江都扬州,不能回都城洛阳行驶皇帝权力,最后身首异处、客死他乡。可想而知:身在南方扬州孤城的他是多么想回到北方的都城洛阳啊!黯消魂与断肠都不为过。<br> 纵观杨广这首诗,可谓是字字珠玑,寄情于景,无一字不工,可谓相当高明了。此诗传到北宋,又被词坛高手秦观模仿并对诗意进行了再创作,写下了《满庭芳·山抹微云》。因为这首词秦观得了个“山抹微云君”的美称。秦观在词中写道:“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很显然杨广的原诗除了最后一句,其它3句都被秦观入了词,地点还是江南水乡扬州。秦观在都城开封思念南方扬州的佳人,也是销魂、薄幸、啼痕、伤情、望断。对家人的思念之切之深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这些都是受南北时空的地域限制而思念销魂断肠。杨广想念洛阳的皇帝的宝座;秦观想念南方的佳人。而且写得也是异常凄美,成一首千古名作。但不可否认马致远受到杨广、秦观诗的启发。 把水乡扬州“流水绕孤村”化变而成的“小桥流水人家”。作者从杨广、秦观诗词中信手捏来,采用蒙太奇手法,与“枯藤老树昏鸦”形成鲜明对比。马致远在心里话“小桥流水人家”。明写人家,暗写自己的家人妻子,与指桑说槐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说,是为了押韵的需要,把“家人”的字序调整成“人家”,歌曲中的词句通常也如此用。曲中“枯藤老树昏鸦”,尤其是“古道西风瘦马。”是典型的北方风景。而北方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季较短、下雨急骤。在历史上,黄河有上百次的断流记录。哪还有见了“枯藤老树”的干旱土地;再见“小桥流水”哗哗作响的宝地?见“小桥流水”哗哗作响的宝地,又看到“古道西风瘦马。”呢?由此得知:“小桥流水人家”,属于江南水乡。<br> 书上的注释;“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其实,“断肠人”,也指家人、妻子,即使家人、妻子断肠的人。因此,断肠人是指彼此思念的双方,而不是单指某一方。<br> 我们看《子夜歌》唐.晁采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寒猿都无法理解。诗人不直接写自己的相思有多深,而是通过寒猿肠断来侧面描写,回味无穷。<br> 让我们再看看前人,思念对方却没有直接正面下笔,而是借对方的口,间接入手说思念的高超写法: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兄弟;白居易的“想的家中深夜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家人;“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王昌龄的“洛阳朋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洛阳朋友;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妻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按常理来说,一般表达思亲思友之情,从正面写,都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思乡思友思家思人,废寝忘食、如隔三秋等等。但是,这些作者却都在这里独辟蹊径、迂回侧绕、曲径通幽。通过想象家人、朋友谈论着自己这个远在他乡之人。那么,自己的思念倍增而有价值,把单相思变成双相思、长相思。亲情、友情的意义非同一般。这种从被思念人的口里说出对思念人的思念,远比思念人自己直接说效果要好。这样就形成双方无边思念的海洋、掀起了双方思念的海潮,汹涌澎湃,直击双方思念的心口,引起长久的共鸣。作者马致远把这种写法已经了然与胸、用到极致又挥洒笔端。伉俪情深的夫妻生死离别:如“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的苏轼;“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的陆游和唐婉都属于“肝肠寸断的断肠人”。夫妻子双方至死不渝、肝肠寸断的爱,他们的长相思成就了他们彼此是双方的断肠人。马之前下一‘瘦’字,瘦马瘦人,嘴尖毛长。借写马之瘦而衬托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苦、凄苦可想而知。路途跋涉之累,求功名之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凄惨,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 <br> 单思是病又无意义。因此可以断定:马致远笔下的“断肠人”又指家里的妻子、亲人也在想天涯游子而相互肝肠寸断。<br>“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是相对家人而言,家人不知道游子在何处?是泛指四面八方的。同样,家人是断肠人,游子在天涯。曲中游子是知道自己现在的具体位置的。游子哪能说自己现在在天涯的。所以说家人是断肠人,在想天涯人。这种换位相思、曲径通幽的间接说事,远胜于直接相思,悲悲惨惨凄凄、从家人啊到天涯游子。以乐写悲,有前面的“小桥流水人家,为后文蓄势、为“断肠人”伏笔。“断肠人”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此曲不愧为秋思之祖。<br> 毋庸置疑本论文观点:<br>1、“小桥流水人家,”就是小桥流水家人,人家即家人,也是后文的断肠人。这是为了押韵,歌词中经常调整字词中字的顺序。<br>2,瘦马指马也代人,是借代手法。<br>3,断肠人,使动用法,使家人断肠的人。<br> 是有一定的道理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