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之富田篇

青原区实验小学周建华

<h3>  芦苇吐絮,如霜似雪。苇絮追着凛冽的风,来了一场浪漫旅行!青原区实验小学三年级550名学生追着飞絮,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研学旅行。</h3> <h3>  半路上车子因高限行,在等待半小时后,终于盼来领导一个放行的电话。人生旅途,其实常常是走走停停,很少一帆风顺!</h3> <h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果然是个山青水秀的村子。</h3><h3> 厚重的历史扉页里,有一个抺不去的高大身影;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淘洗不了的响亮名字———文天祥!这里就是文天祥故里———青原区富田镇。</h3> <h3>  灌溉了两岸成块沃土的富水河,不舍昼夜,奔流不息!千百年来,两岸多少仁人志士受其鞭策,走出大山,走进星辰大海!</h3> <h3>  从这里走出去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史学家罗泌,革命家胡立教等无不家喻户晓。</h3> <h3> 一些小红军昨晚因兴奋失眠,但今日仍精神抖擞,似乎此处空气格外新鲜!一双双明亮的眸子,到处打探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村子。</h3> <h3>  明知自己晕车,却也坚持出行,这不失为一种精神!一位小红军独自出列,找个僻静处呕吐。大庭广众之下,如此虚弱有伤男子汉的威仪。</h3> <h3>  生活自理,才能更好的独立自主,才能早日告别父母,闯荡江湖。</h3> <h3>  鹅卵石与青石板铺就的巷道,略显年轻,只有历经风雨浸泡,时光打磨,才能焕发油光发亮的生命。</h3> <h3>  敦仁堂的“朝天门”面朝富水河,千百年来涛声依旧,但古色古香的牌坊早已斑驳不堪。据说重庆也有一座气势恢宏的朝天门,形如官帽,未免太过俗气。</h3> <h3>  暖阳初升,小红军的脚步,惊扰了鸭的宁静,鸭子入水,池水泛起层层涟漪,整个村子也因此活泛开来。</h3> <h3> 教官要求的纪律,严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小红军不太明白纪律是军队的生命,但明白此刻一定要乖,要听话,面露少有的认真与严肃。</h3> <h3>  随行的妈妈见状,喜上眉梢。仿佛儿女又成熟一分,长大一截。她要把这份喜悦告诉更多的父母,忙着拍照,记录这美好而神圣的一刻。</h3> <h3>  这位随军奶奶则憨笑可掬,似佛一样的心境,此刻定已兴起微澜。</h3> <h3> 难为发言的小红军,不知从哪抄来一大段,绘声绘色地念着,但愿这篇雄文,从一张白纸跃进另一张白纸,永留痕迹。</h3> <h3>  昨日背着的书包,装着知识与力量。今日背着的雷锋包,装着责任与天下。一句“为人民服务”,响过任何空洞的口号!</h3> <h3>  走进村子,没有红毯铺道。随处可见青砖绿瓦,狭窄的巷道又拥挤喧闹起来,与当年行色匆匆面呈菜色的红军自是不同。时空远隔的两代人,穿行同一巷道,初心不改。</h3> <h3>  共和国的艰难历程,在农村是牛拉着板车推动的!整整两代农民流尽毕生心血,积极种粮支持国家建设。他们也是新中国的功臣,最无私的功臣!而与农民朝夕相处的板车,终于能清闲的晒晒太阳,只是相知相伴的牛不知去处。</h3> <h3>  村口的古樟因年岁而繁茂,这羡慕不来。劳作一生的老人,也终于清闲了,连同若大的老宅清静了,膝下的儿女不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小红军的到来,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似曾相识。而那张皱纹纵横拧紧的老脸,于我也似曾相识。</h3> <h3>  有人说,树杪几片黄叶,是阳光举着的香槟酒,庆祝繁华落尽?庆祝硕果累累?不!那应该是老人一双浑黄的眼睛,望着大山,行人更在青山外!</h3> <h3>  少了孩子气,院落里的柚子树,也不知何时爬满藤蔓,硕大的柚子,满腹憋屈。想当年自己何等诱人,馋得无数小孩流口水。</h3> <h3>  曾经的私塾,有幸住进一群革命先驱者。读书是为修身治家齐天下。当天下大乱之际,英雄男儿当弃笔投戎,为天下苍生,无我忘我!</h3> <h3>  私垫中的天井是一本天书,流星执笔,黑云是墨,蓝天为纸,轻风蓄意,闪电含怒,雷鸣当吼,挥笔写下四季,记录春秋。阅尽天书的革命领袖,从此胸怀乾坤。</h3> <h3>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则心怀天下,悲天悯人,解救万民于水火。一部《毛泽东选集》浸染无数心血,头顶的天书无字,而它字字珠玉,句句哲理。</h3><h3><br></h3> <h3>  富田镇因《爸爸去哪儿了》第三季拍摄声名鹊起,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这座古镇尘封的记忆逐惭拭去灰尘,以鲜活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字、物件崭露头角,大放异彩。</h3> <h3> 再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新时代的农村:碧水、蓝天、烟霞,不知何处染繁华?</h3> <h3>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华厦文明几度繁华。在农村,祠堂宗谱文化长盛不衰。中国人向来敬天敬地敬祖宗,已故的先人被供奉起来,神案上香火缭绕,沿续至今。</h3> <h3> 要是祖上出了科举文官,祠堂门牌上挂着的“科甲世家”必定光照子孙后代。要是出了将军,则“将相名宗”或“枢密院”之类的牌匾,得悬挂千年。</h3> <h3> 这座将军祠气势恢宏,但见堂前一株柏树,千百年来经霜历雪,历久弥新,让人过目难忘。</h3> <h3>  据说这位将军家,出了个荣耀后世的娘娘,可惜重男轻女的旧社会,不能为小女子建祠立牌。只好在将军祠的屋顶,立上一个华丽的阁楼。</h3> <h3>  娘娘祠的门坎很高。当今社会,门坎高的地方到处有,你却看不见。还是古人纯朴,让你看得见,但不一定迈得过。今日小红军一试身手。</h3> <h3>  并不是每一座祠堂都有值得炫耀的祖宗,普通祠堂也不乏传说。“竹隐堂”牌匾的故事,透露着人世冷暖的味道:识人不可看相,就是最尊贵的人也有落魄的时候。</h3> <h3>  当我得知竹隐堂左右两个小阁,就是当年关押AB团机要分子时,悲从心来。当年在东固红极一时的李文林,就是被关押在此阁么?历史是面镜子,错了也无可奈何。人体化疗时,杀死的可不仅是癌细胞,也有好细胞。革命者何惧死亡,遗憾的是没有死在战场。</h3> <h3>  祖宗用心实为良苦,把铜钱印在祠前的地上,是要告诉后人,外圆内方是世俗中最佳处世原则么?</h3> <h3>  厉害的角色通常八面玲珑,而眼前这座北朝南的宅子,屋面向东倾斜。倾斜的故事很动听,有故事就有底蕴,就能吸引人。</h3> <h3>  在敦仁堂的阁楼里,放着民俗表演时的各种道具。一条红色的长龙赫然在目,火红的龙身,是火焰的颜色。我仿佛看见一个火堆,火堆旁全村的百姓与龙舞之蹈之。这不仅是龙,还是一根绳,一根缚紧民心的绳。</h3> <h3>  民心向背,当统治者违背民意,帝国大厦很快将倾,哪怕有再忠烈的孤臣。文天祥被宋帝改名宋瑞,然独木难支,帝国无力回春。狱中文天祥毅然写下《正气歌》,他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无可奈何。小红军齐立忠义堂前,大声诵读。</h3> <h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敌人杀死了一具肉体,却杀不死一种精神,一种爱国精神。这是所有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藏在骨髓里的精魂!夏明翰如是,刘胡兰亦如是!嗯,香港的废青枉为中华人!</h3><h3>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在文天祥塑像上。不见幽兰,芝兰的香馥却已弥散。</h3> <h3>  游览完附近几个村庄,有声无声的信息实在太多。小红军不可能全懂,也不可能全不懂。古朴厚重的东西往往后知后觉,但感性的感恩教育,却感染了小红军一大片。</h3> <h3>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h3><h3> 多少历史名城,最后都淹没在岁月的尘埃中。区区一座小镇,上千年的古村落文化却得以绵延传承!我又不禁想起富水河来,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托起了一轮又一轮初升的太阳!</h3> <h3>  离开之际,一位小村姑回眸一笑,我不禁愕然,是的,富水河长流不息,历史还将继续,将来的祠堂又会为谁而建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