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昨日大雪,气象学意义说是降雪的概率大了,雪多了。随着逼近冬至,最短的白昼要来了;再走走,到了小寒和大寒,最冷的天也到了。那时再下雪,应该就量也多、频也密了。</h3><h3> 实际上,也难说。总觉得,现在的天气,脾气有点任性。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点像样的雪,那以后,冬雪夏雨比坐洞房的新媳妇还难见。谁知道今年啥样?天气预报越来越准了,天气却越来越不听话了。</h3> <h3> 大雪前后这几天,北方的冷空气不作为了,南方的湿暖气流也没担当了。华北平原的空气就不知道该咋办了,南不行、北不走的,留在河北河南这,造点雾、整点霾的。</h3><h3> 我们年轻时,认识这个“霾”字的,基本都是文科生,现在可好了,小学生都知道了。因为上小学就戴口罩,学字了就会问老师,雾霾的“霾”是那个啊?</h3> <h3> 啥事都有利弊,事物都是“两分”的。冷暖空气睡懒觉了,太阳的威力就显现了。好在,今天咱们这块的冷空气又有点责任感,把雾和霾推出了界外。山庄,就有了冬日暖阳。</h3> <h3> 说到利弊的辩证法,实际,世上事大致都如此。总说老实人吃亏,能吃啥亏。平时大伙凑份子,自己掏钱次数多点、钱多点;别人好面子,场合上有时候没人给自己面子。也就这些吧。</h3><h3> 老人可能教导过我们,别吃亏,那也只是那个年代了。那时缺吃少喝的,一个窝头可能不仅仅是度饥了,也可能是度命。现在,发达了,社会条件好了,平时就不能把眼睛盯在这些小事上了吧?啥是大事、啥是小事,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自己得搞清楚了。要面子的事,四十五或者五十岁前,看的重点。过了这个年纪可能就不重了。别人说句好,美一会,也长不了一块肉。要是整到电视、网络上夸一会,就是有目的的了、有风险了。老人说,小庙盛的下大香火吗?还是平平安安的好吧。这样情绪也好、身体也好,就能做到,不给自己的生活留磨难,不给孩子的生活添负担了。</h3> <h3> 出来时,看到山庄的工作人员,又开始给冰面做护栏了。</h3> <h3> 冬天真来了。</h3><h3> </h3><h3> 老伙计于即日瞎琢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