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最美鸢都 追寻数学本质—记寿光现代明德学校数学组参加小学数学“创意课程与教学”探讨会.潍坊专场(三)

五年级三班

<h3>  怀着学有所“惑”的心绪,第三天的求知之路开始啦~</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焦建利《什么是好课及技术背景下的教学》</h3></font></h3> <h3>  焦老用和蔼可亲的话语,为我们诠释了“最好的学的方法是去做,最糟糕的教的方法是说教”的内涵!</h3><h3> 怎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王校曾用五个关键词—“温度”“深度”“效度”“梯度”“参与度”诠释了“五度”课堂的内涵,而焦老所提出的好的课堂关键词“有趣”“有效”“高效”“生成性”“互动与参与”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  课堂不是满堂灌,如何让课堂变得有趣、有效更高效?这需要每位一线教师深思!</h3><h3>1.用游戏作为教学策略。</h3><h3>2.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h3><h3>3.让课堂变成交互式的课堂。</h3><h3>4.给予学生选择(个性化的课堂)</h3><h3>5.用技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h3><h3> 其中焦老的“有效课堂并不等于高效的课堂”一席话让我对“单位时间完成教学目标更多更好”有了全新认识与理解!以“3×5=15”为例,死记硬背式教学无形之中增加学生负担,并逐渐增加对学数学的反感,而“表征方式的转化”方法,借用乘法的意义,在趣味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算式的由来!正所谓“表征方式的转换,就是深度学习;死记硬背式学习,就是浅层学习”!</h3><h3> </h3><h3><br></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吴正宪《运算的复习》</h3></font></h3> <h3>  吴正宪老师《运算的复习》一节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复习课。以往我们的复习课就是知识点+做题,吴正宪老师这节课从加减乘除的基本意义入手,从基本的计数单位上把加减乘除的联系讲解的非常透彻。</h3><h3> </h3><h3></h3> <h3>  从吴正宪老师的这堂课上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首先,我们在课堂上更多的只是注重做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思考,来认识新知识。而忽略了让学生从基本道理上去理解知识,真正的学会知识。</h3><h3> 其次,我们在课堂上眼中要有学生,耐心引导学生去说,学生第一个通了,则后面的的知识全通了。</h3><h3> 再次,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课堂,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把重点放在每个单元的第一节课,后期我们的教学就会减少很多麻烦。</h3><h3> </h3> <h3>  如何让学生“深度学习”?我们老师必须要“通”!对教材要从根上去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痛”。</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彩斌《行程问题综合应用》</h3></font></h3> <h3>  从相遇到相见,行程问题一直在路上。杭州时代小学唐彩斌校长为大家打开了行程问题的神秘画卷,让生活触摸课堂!</h3> <h3>  简单的情景,公园里有一片正方形草坪,边长50米。有甲乙两人绕着草坪散步,甲在A点,步行速度为每分钟60米,乙在D点,步行速度为每分钟40米。请学生们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按照固有意识,提数学问题并不难,可是本节课却发现数学问题的提出同样难度十足,而且别有洞天!</h3> <h3>  通过引导,学生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归类分为:“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唐老师改变老先生教书满堂灌的模式,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借助小组智慧进行订正!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相遇”问题旨在求“速度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追及”问题旨在求“速度差”,“路程差÷速度差=时间”。由一道问题延伸到一类问题,由点及面,让学生养成知识点灵活运用的好习惯!</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罗鸣亮《认识负数》</h3></font></h3> <h3>  罗鸣亮老师带来的《认识负数》这节课让我们眼前一亮。课上罗老师并没有像我们那样跟学生讲定义,强制学生去理解知识。罗老师通过让学生不断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抓住关键点使学生不知不觉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去认识了负数。</h3><h3> </h3> <h3>  罗老师的课堂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知识的生成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自主生成,而且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不急不躁,让学生充分去讨论,总有一点是自己想要的。</h3><h3> 另外,整节课罗老师用了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大的问题串,我们在平常教学教研中也应该重点讨论一节课中我们可以提哪些问题!</h3><h3> 罗老师的课还给我们一个带来了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那就是要让我们学习的数学会说话,例如:当学生看到“—18度”就会想到非常还冷、当看到“马小春”身高“3厘米”而体重“-4千克”就立马想到这个人又高又瘦;看到“张文杰”身高“-2厘米”而体重“+3千克”就立马想到张文杰一定是个又矮又胖的孩子 ……</h3><h3> 经过这次学习,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了数学,也看到了自己的数学教学中的不足,这次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动力,有学习就有进步,只要我们肯努力,相信会越来越好!</h3> <h3></h3><h3>  《荀子·劝学》中有云“学至乎没而后止”,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通过聆听几位数学大咖的精彩课堂,让我对“教数学、学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数学是一门探究学科,处处充满刺激与成就感!数学同样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h3><h3> 数学探究之旅所传递的数学思想值得我们沉思: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数学探究将不再是全部灌输,而应改变课程思维,转变数学思想,让数学真正在课堂发芽,让数学真正在学生心中开花。愿我们不忘初心,继续探究数学本质!</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