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好多年了,一直想去色达,都因路途遥远,杂事缠身末能如愿。己亥仲秋,终于和几个朋友驾车上路,往西南向色达进发。汽车穿秦岭越巴山,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已是天堑变通途,千里秦巴一日达。过了都江堰,则是另外一番景致了,车窗外,峻岭巍峨,壑深林密,大河湍流,雪峰高耸,莽塬绵延。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树木越来越稀疏了,植被向灌木草甸过渡,越往西越荒凉,莽莽高原上只看见褐色的岩土和时有时无焦黄泛绿的草甸。</h3>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日的奔波,抵达了昔日茶马古道重镇甘孜州炉霍县,这里是四川去西藏和青海的要衢,从炉霍到色达有两条路,一条经甘孜县到色达,另一条经翁达镇到色达。不想走回头路的我们,选择经甘孜县去色达。车窗外高原旷达,天阔云淡,秋色如画。车子盘上一座山梁,一个叫卡萨措的高原海子豁然眼前,俯瞰湖泊,碧绿静谧,天光云影,像高山草甸间镶嵌的一块绿宝石。据说春夏时节,有许多候鸟飞禽在湖面上栖息游弋,我们来的这个季节没有鸟儿,只好拍了几张照片匆匆赶路。</p> <h3> 下午三点多,车被堵在距甘孜还有三十多公里的路上,一打听才知道前方在修路,只能耐心等待了。下车远眺,四周莽塬起伏,牦牛、骏马像珍珠一样点缀在草甸上,远处的雪峰在光影下熠熠生辉。高原的天瞬息万变,刚还云影斑驳的天,不一会就天光黯淡,乌云低垂了,倏忽间豆大的雨滴就落了下来,而且越来越密,大家急忙钻到车里躲雨。密集的雨点打的车顶啪啪作响,下了不到十分钟,天又亮了起来,乌云薄了淡了,太阳又露出脸来。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彩虹!我们连忙下车,回头望去,在车的后方,两道彩虹仿佛在公路上架起了一座双层的七彩拱门,在雨后的阳光里闪闪烁烁,在湿雾的扰动中颤颤抖抖。我和老李抄起相机向高处奔去,已忘记了这里近四千米的高原,刚跑了几步就心跳加速,上气不接下气了。就这样我们还是不停的按着快门,把这难得的自然景象摄入镜头,堵车的烦恼烟消云散,我想这一定是天意让我们留下来,与这场美丽的彩虹邂逅。</h3> <h3> 第二天到达色达时已是下午,这里属巴颜喀拉山褶皱带,色达是藏语“金马”的意思,传说因在这片富饶的草原上曾发现过“马头”形金子而得名。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山下的停车场,竟碰见了陕C牌照的车,连忙与乡党打招呼,拉话中我们才知道,他们是咸阳的一家三口,父母专程送女儿来佛学院听讲经的。女孩也就二十岁左右,她问我们来这里干什么?我们说旅游,女孩说:今晚有大师讲佛法,机会难得,不听会遗憾的。我们不禁愕然,小小年纪,却心系佛法,不远千里来这里听大师讲课,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执着?</h3> <h3> 坐在摆渡大巴上,沿山道盘旋而上。转过几道弯后,视野里出现了绛红色的小木屋,一幢贴着一幢铺排着,随着车子不断爬升,那数不尽的小红房子便冲入眼帘,层层叠叠,挤挤挨挨,像蜂巢,又像积木垒在一起,你靠着我,我依着你,在山坡上,在山凹里,向四周漫延开去,竟漫满了整个山坳。山凹的中间,是几幢金顶红墙,庄重恢宏的大殿,司机说:那就是佛学院的授经大堂了。阳光下,大殿之顶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所有的小木屋都拥簇在他们周围,尤如众星捧月,气象非凡。</h3> <h3> 大巴车的终点是山顶一处叫“坛城”的平台,一下车,浓郁的宗教气氛扑面而来,仿佛把人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上下两层回型排列的经筒,旋转着金色的光泽,一圈足有近百米。手捻佛珠的信众、身着僧服的喇嘛摩肩接踵,少的步履轻盈,老的蹒跚着佝偻的身躯,围着经筒一圈又一圈的转着,口里念念有词,表情庄重而虔诚。据说普通人一次能转一百圈就可祛病消灾,而我等凡人在这四千多米的海拔上,转上三五圈便体力不支,失去了耐心;外围,是一排磕长头的板子,匍匐在上面的信众,五体投地一遍一遍磕着长头,每磕一次便拨过一个念珠,用这样的方法来计数,拜佛的动作非常到位,一丝不苟,板子上已被磨出两道明显的擦痕,他们这是用身体的苦行来顿悟轮回、超度来生吗?</h3> <h3> 顺着山路往坡下走不远,路边一间玻璃幕墙的房子,里面竟是一座直径足有三米,高七八米的转经筒,一个人根本无法转动,必须几个人一起用力才能让它转起来。只见几个年纪已经很大的信众,躬着身推着拽着,吃力地转动着这个巨大的经筒,推一阵就要坐在门外长椅上休息一会,那里坐着七八个老人,歇一会再继续推。我问其中一个老人,这么费劲为什么不去转小一些的经筒?老人说越用力对佛的心越虔诚,经筒越大积累的功德越多。在这里,我也看见了很小的转经筒,除了僧众手持的转经筒外,在一些小木屋顶上,装着一排排风动的转经筒,大概只有四五公分的样子,上面刻着六字真言,来风的时候它们就会在风叶的驱动下转起来。据说还有水动的转经筒,效果类同,转一圈就相当于诵读了一遍六字真言。</h3> <p> 神秘的佛学院,想了解的实在太多,眼看着日头西沉,我们决定在山上住一晚。进了山上唯一的酒店,不容讨价还价,要住的人拥满了大堂,连忙登记入住,放下行囊,已是饥肠辘辘,一行人便出门找吃饭的地方。这里游客不少,但饭馆却不好找,最终在一处地下室找到了一家自助餐馆,也就六七个菜,全是素的。老李问:怎么没有荤菜?老板答:这里是什么地方?佛家圣地,当然不能吃荤了。我们这才反应过来,佛家是不杀生不食荤的。在和老板聊天中得知,整个喇荣沟里竟聚集了五六万佛家弟子和学员,男的叫“扎巴”,女的被称作“觉姆”。经审查注册的正式学员,每月按学龄发几百元到一千多元的生活费。学员必须严格遵守佛学院的戒律,扎巴与觉姆学习和生活有明确的区域和讲堂,泾渭分明,不得越雷池半步。男女学员不得同行不得私语,即便是亲兄妹也不行,更不允许喝酒吃荤,如果违反了戒律,轻则闭关自省,重则开除学籍。</p> <h3> 这里的学员除了藏族弟子外,也有许多汉族学员,其中不乏大学生甚至博士生。讲经堂也分为藏经堂和汉经堂,分别用藏语和汉语讲经,听课时男女僧众用布帘隔开两边坐,要从左右不同的入口进入,所有学员必须脱鞋,席地而坐,我在一处讲经大堂门口,就看见几百双鞋子脱在门外,密密麻麻摆了好大一片。讲师不会讲高深晦涩的佛家密语,而是用明白易懂的语言来讲解佛法哲理。返回酒店时,我们走进路边一家佛事禅品店,老李和燕子各卖了一串佛珠和哈达,准备晚上去讲经堂请大师开光。</h3> <h3> 这时正是僧人们结束功课的时间,穿着绛红僧袍的扎巴和觉姆来来往往,步履匆匆,有的在汲水,有的在买菜,然后返回各自的小木屋造饭吃斋。僧人的生活非常清苦单调,物质条件极其简陋,每间小木屋最多六七个平方,是真正的蜗居。每天除了睡觉,其余时间都在读经、听经、诵经、辩经、顿悟。在一间门旁贴着《无量寿经》和《地藏经》咒语的木屋门口,我碰见一个下课归来的觉姆,年龄也就二十出头吧,已经剃度的她,面庞清秀白晢,戴一付细边眼镜,尽管僧袍加身,但却散发着一种书卷气息。面对陌生人的目光,显得平和而淡定。这让我想起了山下碰见的那个咸阳女孩,是什么让这些花样年华的女子,远离喧嚣和繁华的世间,割舍与父母亲人的情感,抵御五光十色的物质诱惑,来到这几乎与世隔绝的偏僻高原,苦行僧一般潜心修行?这个问题久久的萦绕在我的脑海。</h3> <h3>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去给佛珠开光的老李和燕子不到八点就回来了,一问原来今晚大师的佛法讲授不允许游客入内。看着有些沮丧的老李,我邀他去看夜景。走出酒店,已是明月初升,星光闪烁,路灯也亮了起来,夜色下的喇荣沟山凹里,遁去了白天的尘嚣,更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坛城里执着的信众们仍然在一圈一圈转着经筒,虔诚的拜佛者在骤降的气温下,一遍又一遍磕着长头……夜空中的星光和小木屋窗口透出的灯光星星点点,恍惚分不清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每一扇窗户里,那个舍弃世俗、苦苦修行的灵魂,是在这浩瀚的星空中寻找佛法指引的北斗吗?</h3> <h3> 第二天早上,本打算去拍日出,谁料一出门整个山凹里浓雾笼罩。我和老李扛着器材住东一路上坡向山顶攀去,盼望着一会能云开雾散。四千多米的海拔,刚爬一会就气喘嘘嘘了。这时正是僧人们去做早功课的时间,浓雾里影影绰绰、红衣飄渺的僧人,从一个个高低错落的小木屋走出,或三五成队,或孑然独行,有手摇经筒的,有背着布袋的,有夹着经书的,都朝着经堂大殿的方向,步履匆匆地赶路,几年如一日,无论雨雪严寒,天天如此。路过大殿时,经堂二层三层的窗口里,已有扎巴在全神贯注地诵经了。据说,能够从这里的佛学院毕业,一般得苦修六年甚至更长,能否修成正果,要看每个人修行的信念和功德。</h3> <h3> 终于上到了路的最高处,却找不到观景平台,向一位僧人打听,原来我俩竟走错了方向,观景台在南边的山坡上。真是让人泄气呀,去还是放弃?看着身旁僧人们修行那坚的定脚步,我们受的这点累与他们吃的苦相比微不足道,于是决定返回向南坡攀登。当我俩沿着天梯般的台阶,一步一喘,三步一歇,心跳通通,汗水淋淋地登上南坡的观景平台时,眼前的景象让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h3> <p> 只见整个山谷云雾缭绕,远处的山峦像潮水中的小岛,时隐时现;对面山顶的坛城,在婀娜升腾的雾霭中亦真亦幻;那些修行的僧人,像一个个小红点,在如网的山路上移动前行;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红色小屋,在云缝中射出的阳光下,一块块明一块块暗地交错着。此情此景,恍若佛界幻境……</p> <h3> 然而,这不是幻境而是真实的存在,这一刻,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其实修行就是修心,在这个物欲横流、嘈杂喧嚣的世间,有这样一处人间的净土,可以让人放下尘世,皈依佛法,一心静修。只有在坚定的信仰的支撑下,心系佛法,心中有佛,才能获得心境的提升和智慧的增长,放下一切对物欲的贪执,完成个人的转化,得到新生。修行得道的人,内心是纯粹而清澈的,人变得虔诚、知足、平和、笃定,灵魂有了终极的归宿。</h3> <h3> 乘车下山的时候,我对这些红衣僧人有了一种特别的敬意,也有了新的认知,改变了过去对僧人的一些误解。经过路边一群席地而坐,手摇经筒的觉姆时,我在心中默默地祝福她们:修行圆满,灵魂安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