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白居易竟然都与滑县有缘

数九寒天

<h3> 李白杜甫白居易</h3><h3> 与滑县竟有如此深的渊源</h3><h3>&nbsp;</h3><h3> 滑州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既有名相巨卿的宰执,也不乏风流才子的驻足、吟咏。唐代三个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在滑州这片沃土上都留下了各自的“足迹”。他们或驻足古迹以揽胜,或追述先祖以怀远,或畅游滑州以会友。</h3><h3>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h3><h3>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h3><h3>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h3><h3>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h3><h3>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这首《发白马》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全诗五言十六句。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英姿。“白马”即位于滑县境内的古白马县和故黄河渡口白马津。 </h3><h3> 李白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为实现“奋起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一个漫游兼求仕的时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真的李白自以为凭借自身才华可以平步青云。但经历所谓的“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一番高调出仕生活之后,终于被唐玄宗赐金还乡。李白离开长安再次开始他的漫游生涯。公元751年,李白北游幽州(今北京市),这次北游的线路是卞-滑-邺-邢-赵-恒-定-易-涿-幽。滑州便是此次被游的第二站。</h3><h3> 当年的李白辞别隐居石门山的好友元丹丘,经汴(今开封)来到滑州,准备渡黄河北上。当他站在白马津头,北眺滔滔黄河,想到历史上这里乃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思绪万千:楚汉争雄刘邦扼白马津扭转战局;袁曹争霸白马一战,曹操掌握战争主动权;五胡十六国后赵石勒从此渡河建立政权;南燕慕容德自邺城南渡白马津建都滑台。南北朝时期,这里作为征战的前沿阵地,号称“河南四镇”。面对白马津这个古代英雄的用武之地,青年时代就萌生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李白依然是热血沸腾,充满了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h3><h3> 滑州白马津以其波澜壮阔的磅礴气势成为诗仙李白的抒情载体,而李白豪迈的抒怀也为白马津这一历史遗迹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h3> <h3>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nbsp;&nbsp;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h3><h3> 杜甫是否到过滑县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杜甫对于自己的祖先起源于滑州豕韦念念不忘。杜姓源于帝尧陶唐氏。《左传》对陶唐氏的源流有这样的记载“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豕韦国故地(今滑县东南万古镇妹村一带)。陶唐氏有个嫡孙叫刘累,曾向豢龙氏学习养龙技术。后专为夏十四代国君孔甲养龙,被赐为“御龙氏”。到商汤时,御龙氏助商灭夏有功,复国,史称“豕韦氏”。商朝末期,豕韦氏徙于唐,称唐国;周成王灭唐,再迁于杜,称杜国。后世子孙便以国为姓。还有一支成为晋国显贵范氏家族。因此,后世刘、唐、杜、范诸姓都把位于今天河南滑县的豕韦氏作为族姓发源地。杜甫在自己的诗文中,经常与唐、刘姓朋友称兄道弟。他追书家族历史说:“与君陶唐氏,胜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表达了刘姓与杜姓原本豕韦分出的不同支派。</h3><h3> 尤为可贵的是,杜甫在“安史之乱”避居蜀中时,仍一直牵挂着沦陷于安史铁蹄下祖居地人民。他在诗中写道:“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东郡”就是唐宋诗文中对于滑州的称呼。这两句诗体现了杜甫对滑州祖居地未能收复深表不安,惦念之情溢于言表。</h3> <h3>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nbsp;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nbsp;</h3><h3>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h3><h3> 白居易祖父白锽早年曾任滑州酸枣县令和滑州节度参谋。这应该算是滑州与白居易的最早渊源。公元801年冬天,白居易进士及第后不久,访黄河北岸,唐衢也在中原漫游,二人在滑州观察判官李翱家相逢。三人会面,相识恨晚,谈笑歌哭,极尽其欢。白天他们一同游历滑台城,那是白居易祖父曾经做官的地方,追思先人,自然感到格外亲切。晚上白居易和唐衢便住宿李翱家里。三位名流,相会滑州,他们谈得最多、最投机的,还是关于文学革新的主张。欢会后,白居易、唐衢离开滑州,时风狂雪猛,李翱摆酒相送。居易能诗,李翱善文,唐衢爱哭。书写一段文人风流。中唐“滑州三星相会”,成就一段文坛千秋佳话。同时为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唐代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3><h3>&nbsp;</h3><h3> 参考文献 1、杜冠章《历史名人与滑县》</h3><h3> 2、部分文字根据网络整理,照片来自网络</h3><h3>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