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古镇

居德如春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西峰</h3></font></h3> <h3>  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传说,一段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一片魂牵梦绕的故乡热土,西路深山里的一处世外桃源——江镇,古栈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h3><h3> </h3><h3> 因嘉陵江在这一段河岸宽阔平静,透明见底,一江碧水清澈甘甜,从而取名白水江,即江镇。 </h3><h3> </h3><h3> </h3><h3> 镇子东北角5公里处,有一古战场遗址——吴王城。 由于北宋软弱无能,金兵南下国土沦丧。在守卫半壁江山抗金期间,吴玠、吴璘兄弟镇守仙人关,在此筑城安营扎寨,此地“吴王城”。马军寨、何家寨至今还广为流传着吴氏兄弟英勇抗击金兵的动人传说。在略阳县城西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坳里,著名抗金将领吴璘长眠于此,吴王坟由此而得名,有石人、石羊矗立及守墓人后代。在甘肃徽县城内的吴山,风景秀丽,古树参天,一座八角亭内矗立着一面石碑,上书“吴玠之墓”。 </h3><h3> </h3><h3> 镇域内,分别坐落着铁佛寺、琵琶寺、化辰寺和长峰寺等古刹,唯长峰寺地理位置独特,修筑于陕甘分界线上,寺院一分为二,属陕甘两省共有。琵琶寺因地形酷似琵琶而得名,院内两颗千年古银杏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相传系李白入川路过时亲手所植。《蜀道难》“青泥何盘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描写从长安入西川的一段艰险道路就在江镇辖区内。 </h3><h3> 嘉陵江畔,一座繁华的古镇连接陕甘川三省,商船上下来往,航运事业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大西北的黄金通道,无与伦比的水旱商埠码头承上启下,连接四方,千百年来尽显风采。 </h3><h3> 云雾缭绕,炊烟袅袅。青山绿水环抱中的百余户人家小镇,清一色的古民居,传统式的氐羌建筑,黛瓦粉墙、石板街道、石板巷;一座紧挨一座风格不同的四合院,大街套小巷,十几条巷子相互连通,迷宫似的蜘蛛巷素有小丽江之称,江镇的人们在这里世世代代从事商贸流通活动、繁衍生息,一江清水滋润着古镇的一草一木,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江镇人。</h3><h3> 江镇人热情好客,勤劳质朴;小伙英俊潇洒,姑娘白净水灵。从这里走出去的青年男女勤学上进,事业奋发有为;正、副处级、科级、副科级干部多达数十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中、省、市、县从政、从军、经商、文教、卫生、司法、宣传等各条战线上的工作人员比比皆是。</h3><h3> 历经千年的陈仓古栈道途经江镇,蜿蜒曲折的石板路盘旋于陡峭的崇山峻岭之中。眺望南山,几百米高的悬崖上人工开凿出了一条通行大道,马帮、滑竿、花轿来往穿梭,行人熙熙攘攘。 </h3><h3> 崖壁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嘉陵江,仰望绝壁,摩崖石刻《勒马望江》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刚柔浑厚,是江镇最具有代表性的著名书法作品之一,深深的吸引着过往行人驻足观赏,文人墨客无不赞叹其书法的观赏性与艺术性。 </h3><h3> 1936年红军长征北上及1949年贺炳炎部队南下解放大西南时就从这里经过,子弟兵所到之处严守军纪,秋毫无犯,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h3> <h3>  江镇的街道依山傍水,房屋建筑群由于地形原因,登高俯瞰,全镇外观呈半圆形,酷似小儿裹兜,一条弧形街道纵贯南北,恰似裹兜口袋,相传此风水地貌象征着收藏银子的囊袋。</h3><h3> 街中心有一城门洞为基座,人们称其为“过街楼”,门洞上方镶嵌着砖雕四个大字,上书《秦蜀襟带》,上面建有三层楼阁式古建筑一座,无论是门窗上的雕花,还是梁柱上的彩绘和墙上壁画,堪称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精湛的雕刻艺术耀眼夺目,彩绘金碧辉煌。雨过天晴,在朝阳斜射的映衬下,楼阁尖顶高耸于蓝天白云之巅显得格外雄伟壮观。二楼、三楼分别供奉着玉皇大帝及赵公元帅,俗称财神爷楼,每逢大年三十或重大民俗节日,生意人总是络绎不绝登楼祭拜。 </h3><h3> 财神楼南面的正街处有一座高大壮观的戏楼,一双飞檐弯型上翘,恰似雄鹰展翅翱翔蓝天,叫财神戏楼,江镇人向往幸福美好生活,期盼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专为财神修了一座戏楼。</h3><h3> </h3><h3> 沿街道再往南数十米,有一座小门楼,古色古香,两扇宫廷式的木门上点缀着数排铁铆钉,人们称“闸子门”,掌灯时分夜幕降临,老远方可听见“吱吱、嗡嗡......”的关门声,牢牢紧闭的两扇大门,给镇上黎民百姓带来了夜间安宁。</h3><h3> 古镇的南北两头各建有一座江神庙,其建筑风格迥异,系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船工歇脚、娱乐场所。 </h3><h3> 管弦齐鸣,音乐缭绕。汉南桄桄戏、秦腔、河南梆子等地方戏曲在繁华的古镇登台亮相,每逢农历三月三、六月六、七月七等民俗节日,镇上的三座大戏楼先后上演《白蛇传》、《二进宫》、《三娘教子》等戏曲,社会名流、农工商等汇集于此前往赶庙会敬神看戏,热闹非凡。 </h3><h3> 数镇子北边的江神庙规模庞大,修建于清朝末年,俗称新王爷庙。戏楼,厢房、过厅和上殿的建筑艺术风格集中体现了氐羌文化特色。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宏伟的建筑堪称一绝。 </h3><h3> 庙门前绝无仅有的一对石狮至今保存完好,被誉为压镇之宝,据老人们介绍,这对石狮分别由两只船从四川运载而来,因此,人们格外珍爱,视其为吉祥物和精神力量,百余年来,它意味着古镇的骄傲与象征。</h3><h3> 新王爷庙戏楼的台口边沿、梁柱、门窗等处的木雕有人物传奇、花草树木和山水等。五开间男女厢房分别坐落于南北两侧,二楼的廊檐下雕刻着《四郎探母》、《桃园结义》、《八仙过海》等历史典故。 </h3><h3> 再往前行拾阶而上,两边是钟楼、鼓楼。清晨,悬挂的大铁钟按时撞响报时,方圆十几里均可听见清脆、洪亮的钟声;傍晚时分,铿锵有力的鼓声回荡在古镇上空,预示着人们紧张繁忙的劳作暂告歇息。晨钟暮鼓给古镇带来了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派太平盛世繁华景象。</h3><h3> 钟鼓楼紧挨着过厅,青砖铺地,雕凿精致的柱础上,矗立着十多根朱红色大圆柱,上面布满了细腻的花纹图案;过厅正中天花板上有一藻井,诵经时可起到收音作用。</h3> <h3> 通往大雄宝殿的台阶呈双行道,中间有一方艺术精湛的丹陛石,周围是《五典坡》、《庵堂认母》和《花亭相会》等戏剧人物。上殿正门为雕花六开屏风门,殿内两根柱子上攀附着金光闪闪的一对盘龙,梁上悬挂两幅匾额《黄金水路》、《故道明珠》。1954年,修筑宝成铁路的前苏联专家参观庙宇后赞叹不绝,尤其对大戏楼的建筑艺术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 </h3><h3> 惠家大院坐北向南,为书香门第之家,笔墨浓厚,字画满屋。子桓老太爷仁慈善良,为人谦和,擅长中医针灸疗效出名,字号为《复兴店》。 </h3><h3> 另一大户人家叫张家楼上,羌式五开间两层木楼,屋顶坐有兽头、喜鹊、海棠花等陶制装饰物,由于主人在前清考取了功名,为镇上赫赫有名的家族。 </h3><h3> 嘉陵江航运上至白水江为终点,从四川浩浩荡荡逆流而上的物流卸货上岸进行中转,然后再经骆驼、马帮途经徽县、两当、天水运往西北各地。 </h3><h3> 江边停靠着一百多条船只,满载着从甘肃旱路运来的货物装船顺流而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沿江成群结队的纤夫和船工号子及往返与陕甘两省的马帮驼队,为江边的小镇频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h3><h3> 《贺和福》、《隆丰店》、《春和店》《和盛行》、《丰茂魁》等几家大商号集团,垄断经营各种贵重货物,撑控着全镇的经济命脉。唯有贺和福生意显赫,开办钱庄,承揽信贷业务,并在各省设有分号,东家姓贺,祖籍陕西渭南,柜上伙计贺姓后人至今居住白水江镇。 </h3><h3> 春和店位于嘉陵江西岸小河街上,由吕氏家族百年经营,以货物中转、骡马店、药店等为主,生意非常红火,曾在方圆百里广为流传一首歌谣:“能开春和店,不坐略阳县”。 </h3><h3> 隆丰店,由封家坝封氏先人创办经营,江镇半条街高大精致建筑及几大院落古宅均属封氏家族资产,经清代数十年修建而成。其主人还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花园式别墅,古色古香,十分豪华气派,命名“进宝寺”,一进两院,有石狮、门楼、照壁、花墙、天井、过厅和后院及花园等,为隆丰店中式庄园。</h3><h3>作者:西峰</h3><h3> </h3><h3> </h3><h3>二0一三年五月</h3> <h3>铁佛寺村</h3> <h3>还在使用的红木家具</h3> <h3>编辑:居德如春。</h3><h3>2019.12.7。</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