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孕育出的国家

钱 言

<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或外族入侵、或频繁内战、或大国之间在其国土上来回拉锯地征服与光复,波澜壮阔的历史磨打,会塑造出不同性格或气质的国家。但一所大学对一个国家的催生和塑造几百年来都发挥着如重要的作用,却不多见。</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什么样的国家?先说精神层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语文课本经过无数次变化,到如今鲁迅的作品也不一定入选,却有一个外国人的作品,2014年北师大版的初中课本仍然有了他的文章——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一个二战期间反纳粹临行前的诀别遗言。虽然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遗产,但它超越了党派、超越了国界、也超越了意识形态,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流传于世。在苏东剧变的年代,这个国家又出了一个站在共产党对立面的名人——瓦茨拉夫-哈维尔,以不流血的方式更迭了政权,避免了像前南斯拉夫一样以几百万人的生命为代价,创出了“天鹅绒革命”的和平变革,同时对集权政体作了深刻反思的文章也一时洛阳纸贵。</p><p>再说物质层面,在中国路道上行驶的一种具有德系品质、价格相对便宜的汽车——斯科达。这家汽车公司在二战前,其重型和轻型武器的制造量超过了英国。尽管因近40年的所谓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而元气大伤,但现在这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水平仍领先于所有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人均GDP是中国的近三倍。</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历史上出现过影响人类科学发展的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航空流体力学家马赫等科学先驱。</p><p>&nbsp;&nbsp;&nbsp;&nbsp;&nbsp;文学界有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后被好莱坞拍成电影《布拉格之恋》),卡夫卡的《变形记》……</p><p>没错,这国家叫捷克。</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类最早大学说法有异, 严格意义上建立起现代大学体系的,公认最早的是意大利博洛尼亚城的博洛尼亚大学,创建时间为1087年,被称为欧洲的大学之母。英国的牛津大学创立时间被认为是1167年,后来一部分教授闹矛盾,拉起一帮人跑到相距不远的剑桥镇创立了剑桥大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西方文明是伴随着大学而兴起的。1348年,中欧第一所大学——查理大学在布拉格城创建,此校也称为布拉格查理大学或布拉格大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虽然捷克这个国家仅有100多年历史,但捷克所在的土地早已存在。这里是欧洲日耳曼人活动的最东端,是斯拉夫人活动的最西端,因而也成了多民族混战与融合的东西方交汇地。罗马帝国时代这里曾是战场,匈奴人曾入侵过。今天的捷克共和国由波斯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的部分这三大块构成。从公元六世纪起,先后建立起萨莫王国、摩拉维亚帝国和波斯米亚王国。后来又被神圣罗马帝国、奥匈帝国所统治。</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说到捷克历史,不能不提到神圣罗马帝国。962年德意志(前身是东法兰克福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但首都从未设在意大利境内,更不要说在罗马了。帝国也从没有固定的首都,直至1806年,拿破仑勒令哈布斯堡王朝停止这一称号,改成奥匈帝国,国号存活时间长达844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其间神圣罗马帝国管辖着若干欧洲王国,其疆域覆盖今天的西班牙全境、法国的勃艮第地区、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和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等。按照一定程序或封为王国国王或通过“选帝侯”方式在各个分封的小王国的国王中选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捷克王国只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众多王国之一,本地皇族争夺王位失败之后,从西欧卢森堡派来做捷克王国国王后嗣的查理一世在捷克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布拉格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一时万国来朝。布拉格因此成为欧洲的中心城市。查理在卢森堡长大,受法国教育,而巴黎大学(前身是索邦神学院)也是世界最早的六所大学之一。&nbs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查理在即位的第三年即创立布拉格查理大学。这所大学一建立,就作为国立大学而非帝国的一个机构存在。这样的定位,为这所大学今后的思想自由发展打下不受或少受当政者干涉的基础。布拉格查理大学由此成为塑造捷克的最强大的力量。</p><p>&nbsp;&nbsp;要说的第一个人是查理大学校长——胡斯。</p><p>中世纪的欧洲是神权统治的社会。教会和世俗权力结合一起,在精神上控制底层民众,在经济上剥削底层人民。捷克的教会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最荒唐的是,教会借助基督教中人生来有原罪需要救赎的教义,向普通百姓兜售“赎罪券”,不买就是背弃教义要受到惩罚。打破当地黑暗世界寂静的是布拉格查理大学校长扬•约翰•胡斯,他不惧教皇和教会的迫害,指责教会道德沦丧,同时积极推动《圣经》由单一拉丁语转向用捷克语阅读和宣讲,巩固了捷克的本土文化和捷克语的推广应用。1414年的世界基督教大会,胡斯也奉召出席。会上胡斯极力为自己的主张辩护,斥责教皇和教会虚伪,于第二年7月6日被罗马教会处以火刑活活烧死。胡斯的死,激起捷克民众一波又一波的反教会反皇族的革命,最后统治者和教会都作出让步,还地于民,承认捷克语是通用语,让平民接受普通教育。这为捷克1868年就开始实行8年义务教育打下了思想基础。胡斯及其后面一系列的”胡斯运动“,为捷克国家的诞生进行了思想和文化上的第一次孕育。</p><p>&nbsp;&nbsp;&nbsp;&nbsp;&nbsp;17世纪初,再一位查理大学校长——耶生纽斯,为医学科学作出巨大贡献,制作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体解剖标本,为世俗所不容,于1621年被教会处以绞刑。又一位查理大学人,以个人生命为代价去孕育捷克的科学素养。</p><p>&nbsp;&nbsp;&nbsp;&nbsp;&nbsp;那个时代的大学校长已经懂得探索和坚持真理,并不惜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p><p>穿越了中世纪的黑暗,经过了工业化革命,一个处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夹缝中的捷克,开启了建立自己国家的进程。关键时期,挑起民族重任的仍是查理大学人。</p><p>&nbsp;&nbsp;&nbsp;&nbsp;&nbsp;1900年,查理大学哲学系教授托•加•马萨里克创立了进步党,开始为摆脱奥匈帝国,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独立国家进行一系列的革命活动。1914年哈布斯堡家族王位继承人费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暗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结果是德国及其同盟奥匈帝国战败,长期被奥匈帝国统治又被德意志帝国欺压的捷克,终于有了出口气的时候。巴黎和会上,英美法主导世界的重新划分,把德国、波兰、匈牙利、奥地利部分领土划给捷克,成立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马萨里克当选为开国总统。捷克从奥匈帝国承袭了四分之三的工业,也变成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捷克民族外,德意志族占了人口的25%,此外匈牙利、波兰和乌克兰等族,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马萨里克领导下,捷克工业突飞猛进,军火和汽车工业领跑整个欧洲。</p><p>&nbsp;&nbsp;&nbsp;&nbsp;&nbsp;历史如此吊诡。一次大战,捷克既赢得了独立,也从几个邻国分得一部分领土。但当邻国强大起来,噩梦也就开始了。在纳粹德国兴起之时,捷克苏台德地区聚居的德意志人开始骚动。完成了建国使命的马萨里克在与希特勒打交道的过程中心力交瘁,病而辞职。</p><p>&nbsp;&nbsp;&nbsp;&nbsp;&nbsp;接任马萨里克的仍是查理大学校友——爱德华•贝奈斯。贝奈斯既是查理大学毕业生,早在建国前就紧随马萨里克一起为国家独立而奔跑。马萨克里去世后,贝奈斯接过了接力棒,与德国纳粹周旋。由于英国首相张伯伦误判了希特勒的野心,采取“绥靖政策”,与希特勒签订了出卖捷克的《慕尼黑协定》,随后德军进入并占领捷克。捷克成立傀儡政府,但布拉格避免了轰炸。坚守民主和自由价值的贝奈斯先后在巴黎和伦敦组成流亡政府继续与纳粹德国抗争。</p><p>&nbsp;&nbsp;&nbsp;&nbsp;每当捷克进入历史关头,查理大学人都会现身赴国难。</p><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捷克处于欧洲中心地带,周边任何一次大的社会思潮或大的变革,都会在捷克引起波澜。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捷克就有了共产党组织。像所有未掌握政权的共产党人都“不忘初心”一样,纳粹当前,捷共人也冲在最前列。查理大学哲学系毕业生尤里乌斯•伏契克,以一篇《绞刑架下的报告》和视死如归的精神而名垂青史。</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欧洲就是一个大实验场,人类什么样的制度都在这里做过实验。布拉格有查理大学,实验精神精进不止。纳粹德国战败后,捷克重新独立,并与斯洛伐克组成统一的国家。秉承民主理念和价值的贝奈斯再次当选为总统并与共产党组成联合政府。</p><p>&nbsp;&nbsp;&nbsp;&nbsp;&nbsp;贝奈斯的量就体现在联合政府里给了共产党人两个副总理的位置,再后来干脆让捷共主席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当总理,并自行组阁。1953年这位总理去世时,中国曾为他降半旗致哀。</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苏美两大阵营的关系恶化,捷共不满足于联合政府的位置,在苏联的支持下加快了夺权的步子。贝奈斯坚守民主价值,宁可辞职,不愿让步,辞去总统职位后抑郁而死。捷共如愿以偿成为执政党并宣布捷克斯洛伐克为社会主义国家。</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场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验开始了。开始的序曲是政治大清洗,包括捷共总书记鲁道夫•斯兰斯基在内的14名捷共高层以“叛国罪”被处死。古斯塔夫•胡萨克和其他斯洛伐克共最高领导人被指控为“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而入狱。胡萨克后来重新上台当了捷共总书记,时长18年。</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与苏联一样,近40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像梦魇一样缠绕着捷克,清洗活动猖獗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国家上层腐败,经济凋敝。为了摆脱困境,1968年捷克共中央推选改革派杜布切克为第一书记,取代僵化的诺沃提尼,并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重新引入自1948年丢失的民主元素,取消计划,探索市场经济,实行司法独立,承诺政治多元化,解除审查制度,保障公民个人自由,并为50年代遭受政治不公的人平反。就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改革而言,杜布切克是更早的苏联戈尔巴乔夫,更彻底的中国邓小平。由于这些政策是在1968年春天实行的,被称为“布拉格之春”。</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些做法引起了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警觉,他认为这是放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叛徒行为。以华约成员国苏联、波兰、匈牙利和东德联合军演的名义,2.7万军人进入捷克,军演结束后,部队赖在捷克不走。看到杜布切克没有回心转意的迹象,勃列日涅夫直接发兵干涉。8月以苏联为首的上述国家的50万士兵、6000辆坦克和每天120架次降落的飞机,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本人被苏军劫持到莫斯科。一场改革由此终结。查理大学学生扬•帕拉赫为这一事件画下悲壮的句点。他在国家博物馆门前广场脱掉外衣,用易燃液体浇灌自己,点燃自焚,以此抗议苏联所作所为,并引起举国哀悼。</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捷克朝野的一致要求下,杜布切克回到布拉格,并以恢复到改革前的状态,实现“正常化”来对苏联领导人作出承诺。开放容易收回难,杜布切克在国内改革呼声与苏联要求之间很难平衡,便选择50年代被打倒也是由杜布切克平反的胡萨克担任他的接班人,并嘱托他要保护好那批改革派干部。而后来的结果是,他选定的这个接班人,不仅把他挤出最高层,还让他接连降职到驻外大使,直至开除党籍。而原先的改革派干部几乎全被清洗。</p><p>&nbsp;&nbsp;&nbsp;&nbsp;&nbsp;年轮翻转到80年代。随着苏联新一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和“公开化”改革,21年前被镇压的“布拉格之春”播下的种子又开始发芽,把查理大学与国家命运再次联系在一起。</p><p>&nbsp;&nbsp;&nbsp;&nbsp;&nbsp;1989年为纪念希特勒停办查理大学50周年,布拉格举行游行示威。因为虽然二战后得以复办,但查理大学在党的领导和禁锢下,已经失去了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和教学自由。同时这次游行也是纪念为民主价值追求而牺牲的查理大学生扬•帕拉赫。借助这这些纪念日,以瓦茨拉夫•哈维尔为首的一批追求民主价值观的知识分子,逐渐开展民主自由运动。</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早在1977年哈维尔就提出恢复民主宪政的《七七宪章》,尔后多次被捕和判刑。随着苏联国内政治转向改革,共产党在波兰、匈牙利和东德等国政权的丧失,以哈维尔为首的“七七宪章”派发起了大游行。11月17日1.5万名布拉格查理大学的学生、知识分子和市民上街游行,到达市中心广场时,游行队伍增加到5.5万人。在文采斯拉斯广场建筑的阳台上,游行的人们发现一个熟悉的面孔,那就是“布拉格之春”倡导者、已被捷共开除出党、消失在公众视野20多年的原捷共总书记杜布切克。他已与哈维尔站在一起,给予奄奄一息的捷共政权最后一击。</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终,捷共同意实行多党制,并在接下来的选举中失去执政地位。哈维尔当选总统,杜布切克为议会主席。由此经过40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折腾,捷克重新回到一个正常国家的轨道,先后加入北约和欧盟。</p><p>大学是知识和理论的殿堂。知识和理论引领理性,理性引导良知。谎言、欺骗、邪恶,始终与人类相伴,良知和正义是他们的克星。捷克的历史,不仅可借鉴于捷克,也可以借鉴于别国。尤其有相似历史的国家,特别是近代相似度较高的国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