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彩,细微之处见真章———记小数一坊研课磨课活动

李爱香

<h3>  2019年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大雪”,今天小数一坊的研课磨课活动在胡状镇中心小学举行。虽然天气严寒,却阻挡不了老师们成长的热情。不到8点,坊主马晓辉老师,刘素阁老师,张伟鸿老师就来到了目的地。</h3> <h3>  首先,马晓辉老师做讲微课前的培训,主要包括评分标准和注意事项。</h3> <h3>  张伟鸿老师做了《图形的运动(三)》的一节微型课的示范引领课——《旋转》。张老师导课新颖,讲课思路清晰,板书规范合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找出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特别是张老师的课堂过渡语和对学生的评价语,自然多元,具体丰富;课堂练习有层次,有梯度,贴近生活实际。</h3> <h3>  本次微型课采用本小组同课异构形式,既关注了不同年级的不同课题,同时也关注了同一课题的不同建构。</h3> <h3>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大部分老师都是利用游乐场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的。在解决问题时遇到多个相同加数用加法算式书写麻烦,导入新的较简便的乘法。介绍乘法的读法,写法以及新的运算符号——乘号。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并说出理由,加深对乘法的理解。谈收获阶段,主要从三个方面:知识,方法和进步的地方。</h3> <h3>  《周长》这节课导课形式主要有:识字并理解字义导入法,看图编故事导入法,联系生活给学习角绕一周漂亮的彩带,看医生需要锻炼减肥的小胖,动画片中不同形状的卡通人物形象以及直接板书课题引入新课法。可见老师们都是用心准备了,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讲这节课的老师们,教具学具准备充分,练习丰富多样,测量周长的方法更是同中求精,渗透了数学转化的思想方法。</h3> <h3>  《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老师们都借助了天平这个工具,引入的方法却大不相同,有利用曹冲称象历史故事的,有猜谜语的,还有直接板书课题后引导教学内容的,直接出示天平讨论用途的。无论从哪个角度引入天平,都是利用天平来建立等量关系的。平衡不平衡的现象得到的式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的过程中得到方程的概念。利用概念再判断由天平得到的式子是不是方程。最后总结出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h3> <h3>  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还有几位具有独特视角的老师。虽然没有老师和她们进行同课异构,但是在展示中也充分表现了自己的优势。</h3><h3> 张老师讲的《加法的认识》,从简单易操作的拍手活动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合并的意思,建立加法算式。</h3><h3> 冯老师讲的《条形统计图》,从认识天气符号入手,由农民伯伯的心情得到统计的天气数据。把象形图变为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设计的非常好,让学生从动态的变化过程理解条形统计图和象形图的关系。</h3><h3> 宋老师讲的《百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利用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通过讲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写法和作用后又回到爱迪生的名言,对学生进行了成功需需更多的是努力和汗水的教育。</h3><h3> 刘老师讲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由复习导入新课,从生活中的一家人吃饼的实例中探究新知,在比较中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h3> <h3>  小数一坊同课异构研课磨课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坊主们的精心准备和辛苦付出,为优秀的坊主团队点赞!</h3> <h3>  看!我们的坊主老师们正在给讲课的老师认真评分,对照标准,仔细计算,充分体现了对坊员的负责和对工作的严谨。</h3><h3> 老师们专心听课,认真学习,记录成长中的之每个精彩的片断。</h3> <h3>  张伟鸿老师对今天的同课异构研课磨课活动进行了点评:微型课要求导入精准,语言凝炼,板书清晰,收尾快捷。</h3><h3> 张老师指出讲课老师的优点:体现了提问的公平性,全员性,做到了心中有学生;核心问题抓关键点比较准确;课堂练习检测到位。</h3><h3> 张老师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语言要简洁、凝炼;心中要有主辅问题组成的问题串;对概念的把握还缺乏精准和模型意识。</h3><h3> 张老师还指出,改进的最好方法是参照《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师教学用书》,多讲多锻炼。</h3> <h3>  首席专家马老师给我们指导了微型课讲课的细节:从讲课的表情到教材的处理、板书、口语、以及上课提问时的眼神与手势等,真正做到了细致入微,正是这些细节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h3><h3> 马老师还对我们下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与部署。</h3> <h3>  通过今天同课异构的研课磨课活动,反思我讲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主要有以下需要改进的地方:语言不够简洁、凝炼,特别是课堂过渡语和对学生的评价语,不能达到自然、具体、丰富;讲课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强调乘法的简便性和必要性;对电脑操作不熟练导致有时讲课内容与课件不相符。备课时,让学生感知几个几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在体现乘法简便的教学环节,设计了猜想10个3,20个3,100个3,更多的3相加时该怎么办的环节。可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因为对教材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而漏掉了。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精准的把握教材,熟练的掌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课堂教学语言的简洁和丰富。</h3><h3> 通过今天同课异构的研课磨课活动,我从张老师讲的《周长》这节课,学到了测量周长的平移比较法。我在课堂上也讲到了平移比较的方法,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这种方法写到周长的测量方法里面。从冯老师《方程的意义》这节课,学习了用板书展示知识点的方法:在课题上书写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作用有哪些?可以清楚的看出这节课的重难点。从范老师《方程的意义》这节课,学会了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分类活动中,明确方程的概念。</h3><h3> </h3> <h3>  一天的活动结束了,通过展示自己和学习他人的成功的研课磨课——同课异构,让我们在比较中进步,在细节处成长。愿我们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