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古城寻古趣,南涧土林览奇观

红霞满天

<p class="ql-block">  巍山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南诏国的发祥地,这座曾经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高原小城,充满了无可复制的性格,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样一座活态的古城真的让人魂牵梦萦。巍山还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寺观庙宇,与多姿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  唐开元25年(737年),南诏王皮逻阁以巍山为基地,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洱海地区的五诏和其他小部落,建立南诏国,传位十三王,历时253年。明清两代,巍山彝族左氏任土司承袭18世。明代称蒙化府,是云南“三大土府”之一,另外两个土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府,元江傣族那氏土府。</p> <p class="ql-block">  仅存的北城门古楼拱辰楼。拱辰楼原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现存为永历年间的建筑。拱辰楼建在二丈多高的砖石城墙上,土木结构。高23.4米,由28根合抱的大圆柱支撑,四面出厦,雄伟壮观。城楼上檐南面悬挂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化府同知康瓤题写的“魁雄六诏”巨匾;北面悬挂着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蒙化直隶厅同知黄大鹤书写的“万里瞻天”大匾。登上拱辰楼,巍山的山川景色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巍山古城以文笔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去就是古城的四条主街道。古城池形如棋盘,24条街和18条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棋盘式”城池布局。巍山古城是云南省乃至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目前很流行古城、古镇风,其实大部分都是新建的,而巍山古城的城楼、城墙和绝大部分的民居民房都是原装的明清时代的古建筑或老建筑,古朴之风很浓。</p> <p class="ql-block">  星拱楼位于巍山古城正中,为明代蒙化府府城中心过街楼,始建于明洪武23年。该楼通高11米,由木结构城楼与砖石结构基座两部分组成。楼基座面阔,门洞作券顶,楼作亭阁式,楼底层四周设廊,四面悬“瑞霭华峰”、“巍霞拥鹤”、“玉环瓜浦”、“苍影盘龙”匾额,绘写巍山四环景色,可在楼上观望巍山全景。</p> <p class="ql-block">  巍山古城是座非常奇特的古城,不似其他的古城和主城区离了一段距离。这座古城和 巍山 的主城区几乎是一体的。是现代生活和古代建筑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走进古城,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木雕大门、黑底鎏金的招牌、被岁月磨得光亮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位于古城北街的《进士坊》始建于明代,为万历丁未进士、四川重庆府巴县知县陈于宸立。为面宽三间设斗拱的石坊,明间前后各立一对高大石狮,比例匀称,雕工精湛。</p> <p class="ql-block">  巍山古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巍山人气定神闲的生活性格。</p> <p class="ql-block">  古城内的民居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较典型的有四合五天井,三方一照壁,走马转阁楼等形式。而一楼一底,青瓦厦子,线条柔和的马头墙,以板壁、木雕窗为代表的实木装修,淡墨彩画,开敞的公众空间,构成了古城民居建筑的典型样式。</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边,随便一间都是几百年历史的老房子。街道两旁破损的古民居、歪斜的房檐、似乎多看一眼就会往下掉的残瓦,都是这座古城悠久历史的有力见证。这座曾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高原小镇,充满着无可复制的“性格”,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喜欢巍山古城,喜欢这里的蓝天、白云,喜欢在蓝天白云下的这份独有的安宁。漫步街头,吹着温柔的轻风,感受着远离城市喧嚣的这种独有的一种情怀。</p> <p class="ql-block">  巍山古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不热闹也不冷清,却慵懒古朴。</p> <p class="ql-block">  巍山古城是清御封的云南四个“文献名邦”之一,保存完整,风貌纯朴,相对于过于商业化的大理古城来说感觉更自然吧。</p> <p class="ql-block">  古城游人不多,街上行走的原住民们永远不疾不徐,慢时光的古城,是发呆的好地方,古城唯一不需去追的是时光。</p> <p class="ql-block">  巍山就是能让你静下来、慢下来。路边的小摊、街边的小吃、房屋里的声音,一切一切都是朴素和安静的,民居门前的花绚烂地开放着,一座座古朴的百年老宅向你倾诉的是时间和沉淀。</p> <p class="ql-block">  古街、古桥、古城楼、古民居……古老的城市养育出古朴的人们,而这些古朴的人们用心维护着这座城市的“原味”,共同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人间市井图。</p> <p class="ql-block">  刘家大院位于巍山古城南街8号,房主刘增祐,字介眉,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就读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同班,后参加云南重九起义及护国运动,曾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p> <p class="ql-block">   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凝聚了苍茫岁月中独有的文明。这种惬意又满足的生活,只有在这座有着六百年历史、“活着的古城”里看到和体验到,对于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疑成了大多数都市人羡慕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巍山的扎染具有民族传统工艺特色,曾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扎染艺术之乡",巍山扎染出口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国。</p> <p class="ql-block">  随便进到一户人家,古朴清幽的庭院;清香扑鼻的花木;满院子都是绿,梅兰竹菊风姿绰绰,山茶杜鹃争奇斗艳。山石砌成的花台、假山别有韵味。</p> <h3>开满鲜花的小院,美如仙境。</h3> <p class="ql-block">  "一根面”是巍山名小吃,自唐朝南诏国时就开始出名。当地人称“扯扯面”,这是巍山小吃的一张名片。 一根面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吃法!过生日时吃一根面加两个蛋寓意长命百岁,一根面加三个蛋表示千秋长寿,一根面加四个蛋祝福万寿无疆。婚嫁喜事时新郎新娘必须吃上一根长面,而且是新郎新娘分别从一根长面的两端向中间吃,直吃到嘴对嘴合二为一。寓意长长久久、百年好合!儿女出远门时,妈妈做上一根长面,祈祷儿女一路平安,一顺百顺!</p> <p class="ql-block">  巍山一根面从扯面到下锅、出锅,都一根不断,寓意长寿吉祥,所以早年只有喜宴、寿宴等节庆场合才能吃到。吉尼斯记录中,世界上最长的面条就是巍山小吃节上长达1704米的一根面创下的。</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根面天下无敌笃悠悠,且话说那个苏老三可是上了央视《舌尖上的 中国 》的大明星。到店里,人们可以亲眼目睹苏老三的一根面绝技,</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巍山长长一根面,绕着古城转三圈;扒肉饵丝整一碗,舌头舔到鼻子尖。”这是当地居民对这两种美食的赞誉,也是各路“吃货”津津乐道饭后谈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扒肉饵丝,是巍山一道独具特色的小吃,早已久负盛名。小小一碗饵丝却能以色、香、味而博得数百年的赞誉实属不易,原因主要是巍山扒肉饵丝做工精细、选料考究。</span></h3> <p class="ql-block">  巍山饵丝选用当地种出的“黄皮谷”米制作而成,加上“特制”的扒肉和各种佐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扒肉饵丝”便大功告成,吃上一口更是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相传当年南诏王曾用扒肉饵丝招待大唐使节,从此名声大振,被誉为南诏故地饮食文化的一大品牌,目前仍是巍山古街上最具特色的名小吃。巍山的大街小巷,都可寻到大大小小的扒肉饵丝店,虽为同源可细细品味又各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  巍山文庙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万历十七年被毁后重建,清朝时进一步扩建。现存大成门、大成殿、雁塔坊、崇圣祠等。2003年被公布为大理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内外,有众多明、清古建筑,如文庙、文华书院、玉皇阁、东岳宫等。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巍山古城后赞叹不已,认为“巍山古城风貌如此完整,在云南乃至全国均属少见”。</p> <p class="ql-block">  巍山的老百姓生活在古老文化积淀的环境中,南诏文明的深远背景在许多场所呈现,一座寺庙、一间铺子、一种小吃、一条街巷,这一切都从中透着历史的痕迹,仿佛都在记忆中,而那鲜活的历史则是整个巍山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南涧土林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南涧河谷坝子周围,粗看土林,一个个土峰似树、似塔、似笋、似幔,也象待发的航天火箭;细看土林,高低错落,纵横相连;高山流水、人物头像、飞禽走兽……任你想象。</p> <p class="ql-block">  土林就是一大片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但南涧土林历经了千百年流水的雕琢后,竟然形成了一副神奇的景象。有位画家贴切地描述南涧土林“石林是凝固的雕塑,土林是流动的油画”。土林公园的设计者聪明地布置了一条起伏的栈道,这使得我们从各个角度很好地欣赏了大自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在群峰之中还有一座亭亭玉立的土峰,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望夫峰”。相传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有一个彝族山寨,村民们和睦、安宁的生活着。一天,一群恶魔来到了这里,他们毁坏森林,践踏山花,赶走鸟兽。一个名叫扎朵的彝族小伙子,为了清除魔患,他率领全寨青年与恶魔作战,杀得恶魔四处逃窜。他追了九十九道梁子、九十九座山岗,从那以后,扎朵再也没回来。他的妻子马樱花天天站在村口等待丈夫的归来,年复一年,不知过了多少个春秋,她便化成了这座望夫峰。</p> <p class="ql-block">  走进这大自然雕塑的艺术魔宫,沿着崎岖的小路在土林中漫游。一会儿走进幽暗狭窄的谷底,一会儿又登上巍峨险峻的高峰。穿越其间,仰头可观赏到“少女梳妆”、“嫦娥奔月”、“八仙过海”、“仙女下凡”、“战马腾空”、“双狮望月”、“雄鹰展翅”等等奇异的造型,如同闯进了神奇莫测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  阳光下的南涧土林,是一帧美丽的油画。那粗细不一的线条,随着山体而起伏,那鲜明的色彩,极像油画大师随意地泼墨上去的,时而金光闪耀,时而黄色如橙,长在其间的草木,葱绿得让人喜欢。</p> <p class="ql-block">  看那土林形体,有的如娇羞的美人,有的如高大的男人,有的似大佛,有的是沙弥,有的像蘑菇成片地长开去,可谓变化万千,让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初冬的阳光从天空铺撒下来,挥毫在土林的身上,整个土林呈现出一片金黄色。远眺四周,是大片大片的绿色,在那万绿丛中,土林是独树一帜的风景。感觉中,那是多少年前,风的笔,饱蘸着水和沙土的墨汁,在大地母亲背上书写而成的诡异而神奇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  土峰与土柱交叠组合,以粗犷却不乏细腻的笔调刻画出来的风光,那沟壑与洞穴错落有序组合,以真实又空灵的笔触描绘出来的风姿,可谓手法多样,风格变化无穷。</p> <p class="ql-block">  南涧土林令人惊叹,惊叹大自然的神奇和诡谲;让人感悟,感悟人生的起起起落落、事态变迁。</p> <p class="ql-block">  登高远望,整个土林奇观尽收眼底,只见群峰峥嵘,姿态万千,此时再观土林,给人的又是另一番情调,另一种色彩。土林在不同角度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即使在同一个角度,一年四季给人的联想也会各有不同。千变万化的土林,给人以奇特的感觉,奇特的想象。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