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2月7日,榆林市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研员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学习进入第二天。59名学员们在上海市未来大酒店报告厅里,开始了又一天紧张且充实的学习之旅。 <br></h3> <h3> 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郭宁伟科长和我们分享《挖掘整合资源,做一名有创意的德育工作者》。</h3> <h3></h3><h3> 榆林市教研室张朝阳副主任认真聆听👍
</h3><h3><br></h3><h3></h3> <h3> 榆林市教研室会考科胡亚东科长认真倾听👍<br></h3> <h3> 首先郭老师对“资源”一词进行了解释。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教育同样如此,教育资源无处不在,但需要人为穿针引线,教师需要挖掘、整合教育资源,让教育资源为我所用。<br></h3> <h3></h3><h3> 接着郭老师引出了第二个关键词:创意。创意是传统的叛逆,是打破常规的哲学。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面对的是日益发展的学生群体,墨守成规的经验性老师会被逐渐淘汰,勇于创新、不断发展的教师才具有不可替代性。
校内校外到处都充盈着各种资源,那如何将这些资源进行恰当地挖掘和整合?如何成为德育工作的创意资源?<br></h3><h3></h3> <h3> 郭老师以校园涂鸦墙为例向大家做出了解释。将原本空白的校园施工墙作为教师节的一个献礼,发动学生的力量,群策群力,化腐朽为神奇,将其变成了一堵充满创意的校园涂鸦墙。<br></h3> <h3> 为高考学子解压,学校还组织进了“祝福高考窨井盖涂鸦”活动。这种充满清新之风的高考减压方式,引发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br></h3> <h3> 为了更好的鼓励高三学子在高考中考出佳绩,郭老师以“千纸鹤送祝福”的德育新途径激励高三学子。</h3> <h3> 走进新时代,为了更好的在校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郭老师将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没想到,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书法相遇---竟如斯美好😊</h3> <h3> 学生真正参与,真正实现自我教育,促进自我成长.</h3> <h3> 柚子诱人,但更育人</h3> <h3> 最值得学习的德育活动,要数已有九载的“校园柚子采摘节”。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刚开始,学校不让学生采摘,担心安全。但学生说“柚子真的很诱人”。就这一句,触动了郭老师。郭老师开始反思“我们的规章制度真的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了吗?我们真的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了吗?”我们应变堵为疏,因势利导,最终确立了“校园柚子节”。从前期的学生自主策划,到中期的自主参与、自主体验,最后实现自主教育。这或许就是我们想实现的最好的德育吧!<br></h3> <h3> 郭老师指出,活动的设计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真实感受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成长需要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自我教育放在第一位。德育工作可以与自育自德相结合,与学生课题相结合,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与阳光体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传承相结合,与放飞理想信念相结合。<br></h3> <h3> 无论是涂鸦活动、柚子采摘节,还是风车秀、床单画、围栏下的祝福。德育工作是不易的,我们看到的只是那发光发彩的一瞬间,但其实那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德育活动的举办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开展和实践。<br></h3> <h3> 郭老师总结,德育工作者要有“从一粒沙见到整个大海”的慧眼,“从一行字品出背后的文化”的味蕾,有“从一件事感受到今天的世界”的胸怀,更要有将这些文化和资源科学巧妙进行整合和利用的智慧和能力。<br></h3> <h3> 课间小组讨论分享</h3><h3><br></h3><h3></h3> <h3> 认真的人最美👍</h3> <h3> 米脂县高咪咪老师分享学习体会👏</h3><h3><br></h3><h3></h3> <h3> 分享结束,郭老师给两位老师赠送书籍👏</h3> <h3> 德育就像在黑暗中摸索,有时我们会看到那一点微光,如果能够利用得当,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教育需要慢下脚步,充满人文情怀、教育意义的德育工作是我们不懈的追求。</h3><h3> 校内一草一木皆含情,校外一山一水都有意。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发掘并整合资源,抓住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创造力,做一名有创意的班主任。<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