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b></font></h1> <h3></h3><h3> 2019年12月7日,瀍河区巨龙龙小学正式成立了储冬生数学名师工作室,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储冬生担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h3><h3> 本次活动通过我校陈新星老师和特级教师储冬生老师同课异构、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说课、评课、议课等活动,共研“常态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名师辐射与引领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校“差异教学”课堂改革,促进师生共同成长。</h3><h3><br></h3> <h3> 储冬生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京市教育科研领军人才,秦淮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教育部教育帮扶重点项目小学数学学科首席专家,“京苏粤浙”中小学卓越教师高端研修项目小学数学学科导师,首届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优秀指导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师培训》等刊物封面人物。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上海教育科研》《基础教育》《教学与管理》《小学数学教与学》等报刊发表文章200多篇,曾7次获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教海探航”“师陶杯”征文评比一等奖。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积极倡导问题驱动式数学教学,相关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1次,南通市教育科研成果奖2次。</h3> <h3> 因为要和名师同课异构,可以说陈老师的课在准备上做足了功课,导入新颖有启发性,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条理清晰,引领,分析,归纳,总结到位。小游戏环节既达到了练习的目的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算的上是一节很成功的课。</h3> <h3> 储老师的亲和力让大家倍感亲切,营造一种舒适的课堂教学,从经验到经验引出引发新经验再总结出规律,追根溯源找到其中的道理——乘法原理,再由结论实现应用,从数量上的由小到大到种类上的由少到多。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到达一定深度。从而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他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教学课堂。</h3> <h3> 课后在潘校长的主持下,举行了巨龙小学储冬生数学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在不忘初心,立德树人,牢记使命,教书育人的路上,共同成长。</h3> <h3> 陈老师就这节课备课过程和困惑跟储老师进行了认真汇报。</h3> <h3> 授牌仪式之后储校长对本次同课异构进行了评课,议课。储老师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说课,用几句富有深意的话向我们展现了他的备课思路。思想是用来“体悟”的。合情推理是有“风险”的。教学常常需要杀个“回马枪”。过程的价值在于它的“生产性”。教学策略在具体情境中是有“弹性”的。然后表达了对陈老师这节课的欣赏之处并提出了诚恳有效的建议。</h3> <h3> 活动的最后教研室王磊颖主任和赵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讲话。并提出希望,希望我校教师能在储冬生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把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做的更好。</h3> <h3> 活动已然已经结束了,但储老师对我们的启发深深的影响着我校的每一位老师。老师们写下了一篇篇心得体会……</h3> <h3> 今天外面的天气虽然寒冷,但是也阻挡不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巨龙小学邀请到了江苏省特级数学教师储冬生老师,成立了储冬生数学名师工作室!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数学老师搭建的这个学习平台!赵校长的初衷就是让老教师在数学专业上再有所提升,能体验到做数学教师的幸福;让年青的数学老师身边有榜样可学习,专业成长有名师引领。</h3><h3> 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课堂和名师课堂的距离,让我们明确了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好好钻研教材教参,读透数学课本,要有大观念,要能从一片叶子看到一棵树,要懂得模型是抽象的,是运用的,原型是帮助学生理解道理的。课堂上是学生在探究,在发现,在总结,老师只是引领和点拨。一定要好好设计课堂,有正向题,也有逆向题,多设计开放题,变式题。一节课不要那么顺,要让学生保持敏感性和警惕性。老师的课设计的有梯度,学生才能走得更远。</h3><h3> 我们看到:学生上储老师的课是那么的快乐,连擦黑板都那么有学问。正是在玩中学。我们虽然达不到到储老师的水平,但我们可以不断学习,努力靠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愿以后我们的数学课有趣,有深度,有提升。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拥有数学的思维和眼光。</h3><h3> 巨龙小学二年级 田香云</h3> <h3> 今天我们听了陈新星老师和江苏特级教师储冬生老师的同课异构~搭配中的学问。</h3><h3>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陈新星老师在本节课中,向学生提供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解密码锁问题,穿衣搭配问题,早餐搭配问题,路线搭配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陈老师采取提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方法优化思维,层次清晰,步步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愉快的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h3><h3>而储冬生老师生动且深刻的教学风格更是让我受益良多,课上储冬生老师从穿衣中的搭配,带着学生进行了《搭配》的研究,储老师引导学生从简单情况想起,从不同视角进行考虑,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图到模型的简洁与明白,“搭配。”模型初步建立,规律逐步明朗,“几个几”的背后暗藏着乘法运算的秘密,“数学是要讲道理的”。储老师智慧引领,学生争相抢答,规律的揭示也从具体走向更为一般的层面。为了让学生学透学精,储老师设计的练习题很有意义。从杭州到上海,有两条公路和三条铁路,问一共有多少条路?引导学生区分“几个几”和“几和几”的区别。然后又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石头剪刀布,把这一节课的学习再次进行了深入,最后通过擦黑板让孩子们把整节课进行了一个梳理。整节课在储老师“生动且深刻”的问题驱动下,学生思维不断升高。在课堂中悟得了学习方法,涵养了数学素养。 </h3><h3> 巨龙小学五年级李青峰</h3> <h3>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成为储冬生老师名师工作室的一员。进入储老师工作室的第一节课,我们便有幸聆听了陈新星老师和储冬生老师带给大家的一节同课异构课《搭配中的学问》。陈老师从学生有问题进入课堂,什么是搭配?怎么搭配衣服,套餐?在搭配时我们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且用小丑的密码,引出什么是有序思考。要引导孩子们用“错题”来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陈老师的精彩课程让我意识到原来搭配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h3><h3> 储老师的课也从《搭配中的问题》入手,给我们了带来了震撼的搭配效果。储老师亲和力让大家倍感亲切。每句话,每个词都用的恰到好处,首先是关心学生,周末来上课大家都苦不苦呀,然后拿出来了教具—衣服,用数学语言怎么说呢,是一件衣服,用上衣和裤子来搭配,上衣和裤子怎么来搭配?先是一件上衣和三条裤子,然后引导孩子慢慢总结经验,找规律,也就是经验加经验等于新经验,也就是初老师所谓的关注。最后我们知道了搭配的问题就是用乘法,也就是几个几。</h3><h3> 最后,储老师进行了研讨,1.思想是用来“体悟”的,所谓体悟就是说思想是有活性的,要引导孩子来创造语言,而不是直接告诉他。2.合情推理是有“风险”的,就是说推理是要一步一步总结,要去验证,在这个时候要大力鼓励学生,并且评价要具体。3.教学常常需要杀个“回马枪”,也就是说用我们今天的例子来说就是要用一道“错题”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3.过程的价值在于它的“生产性”。4.教学策略在具体环境中是有“弹性”的。应用和总结,谁放在前面都可以我们在做练习的每道题要都要对孩子都有一定的帮助,学会建“组”,不要建“个”,要做就做一类的练习题。</h3><h3> 巨龙小学一年级刘闪闪</h3> <h3> 今天上午我们有幸再一次邀请江苏特级教师储冬生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和陈新星老师共同执教了三年级数学《搭配中的学问》。陈老师从密码锁问题入手,很快把学生带入问题情景。然后通过服装的搭配问题,午餐的搭配问题,路线中的搭配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找到搭配中的学问。 </h3><h3> 储老师的课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入手,从不同视角去考虑,让学生经历从实物图到符号表达的简洁与明白,“搭配”模型初步建立,规律逐步明朗——“然后正像储老师所说的,教学要杀个回马枪,当学生从四个例子中认为已经找到规律时,储老师提出这四个例子能代表所有吗?再次把学生的探究引向深入,从表象引到实质。几个几”的背后暗藏着乘法运算的秘密。“数学是要讲道理的”,储老师智慧引领,学生争相“表白”,规律的揭示也从具体走向更为一般的层面。更为玄妙的是储老师故意“挖坑”让学生一起往下跳,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认清搭配的本质特征。随着问题的深入,搭配走进更为广阔天地:从两类不同事物的搭配拓展延伸到三类甚至于更多类的搭配,诸多生活元素的融入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整节课在储老师“生动且深刻”的问题驱动下,学生思维不断攀高。 </h3><h3> 接下来储老师的讲座更精彩。储老师说我们教数学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能只教会孩子一道题,要教给孩子一类题。数学要建“承重墙”拆“隔断墙”。要教会孩子从一道题,变式为一类题。听了报告真的受益良多,回想自己的教学真的没有做到,我们只是注重孩子对知识掌握了没有,没有注意方法。复习时每天干着补窟窿的事情。造成我们的孩子累,自己也累。今天的讲座真的触动很大,收获也很多。 </h3><h3> 巨龙六年级孔银芝</h3> <h3> 今天我聆听了储冬生老师和陈新星老师的两节课,《搭配中的学问》,听完后,真是自惭行愧,反问自己,自己教这一节课时,有没有挖这么深,有没有把理儿吃透,我从陈老师那里学到了,对教材,教参的学习一定得深,横向看,陈老师关注了不同版本对这一课设置的教学目标,纵向看,陈老师关注到了二年级学习的搭配,在教学时有了递进的设计。每次听储老师的课,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天的课有两点我感触很深,第一是储老师说合情推理是有风险的,今天的搭配用到了用原有经验生成新经验,不能仅凭举了四个例子就得出了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弄清楚背后的道理,这让我想起来星期二我讲了烙饼问题,这一课也是举好多例子,得出结论,可是例子有无穷多个,庆幸的是我当时确实也告诉孩子们不能仅凭这些看似足够的例子就直接下结论了,我们要探究这背后的道理,再反思,我自己在处理探究道理的时候过于急躁,需要让孩子感受这个找道理的过程。第二个我感受最深的是,储老师说把知识整合成组,平时的教学就像建承重墙,期末复习阶段就要把这墙拆了,把单元知识整合在一起,复习时题得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可能我表达不出储老师的那种意思,但是我心里明白这确实是我现在必须要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h3> 巨龙四年级马晓妍</h3> <h3> 感谢学校领导反复诚恳的邀请到了江苏特级教师储冬生老师来到我校进行教学指导,还成立了储冬生数学名师工作室。我们才有幸成为工作室的一员,并获得了这次受益匪浅的学习机会。这对于新教师的我来说,就像是在迷茫的大海中看到了闪亮的灯塔。</h3><h3> 首先我校陈新星老师和储老师的同课异构《搭配中的学问》,让我感受颇深。听陈老师的课给我的第一感觉陈老师为了这次课做足了功课,翻阅了各个版本的教材,和教参。所以陈老师的课内容丰富,思路清晰,对于知识的把控也很到位。作为日常课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平淡中有内涵,特别是用游戏的环节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很活跃。听储老师的课给我的感觉就是精彩,仿佛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不是在听课,而是在欣赏,欣赏一幅画,一个动听的故事。储老师的课不仅仅精彩在他对教材的恰当处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更多的是一种数学思想的延伸。最令我佩服的是我整天想的就是怎么把知识给孩子讲明白,而他却想的是怎么引导能让孩子们把知识越学明白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的方法规律和道理,提升孩子们的数学能力。这让我感到很惭愧。储老师在做每节课课前课后都会去思考很多东西。他让我明白了理比法更重要,我们教出来的孩子不仅要掌握做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为什么这样做题的道理。还有他提出的“大观念”,道理学懂了题怎么变都会做。还有复习的就是要“建承重墙,拆隔断墙”等等理念,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值得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深思回味。</h3><h3> 巨龙三年级李艳</h3> <h3>一个求真务实接地气的老师</h3><h3> 12月7日,寒冬的一个周末。室外寒风猎猎,录播室内暖意浓浓。大家正在认真倾听特级教师储冬生老师的课。储老师从生活中穿衣的搭配开始了这节课的生动研究,他首先引导学生从简单情况观察,让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符号”去表达,一步步趋向简洁而明白。运用“模型”使搭配初步有序地建立,规律逐渐的明朗——“几个几”。这个规律的背后暗藏着乘法运算的秘密,“数学是要讲道理的”,在储老师智慧的引领下,同学们都争相“表白”,新规律也一步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从具体走向普遍。更让人称奇的是:储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认清搭配的本质特征,逐步深入,从两类不同事物的搭配拓展延伸到三类甚至于更多类的搭配,“…帽子、上衣、裤子、鞋子…”这个原型的呈现,更是加深了学生对搭配道理的理解,诸多生活元素的融入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整节课在储老师“生动且深刻”的问题驱动下,学生思维不断攀高。</h3><h3> 储冬生老师讲座妙语:</h3><h3> 1、调动学生最好的方法——死命的表扬。表扬是需要技巧的,不是什么都表扬,有的表扬让他感到比批评还难受。表扬时要评价,评价要具体,让他真心的感受到你是在夸他。</h3><h3> 2、建“承重墙”,拆“隔断墙”。教学的过程就是加固承重墙,不断地拆掉隔断墙。在大观念的理念下,备课要首先琢磨透教材,而不是先去看些优秀设计。教学时要教出数学的“厉害”。</h3><h3> 3、带着算理去算题,它是有灵性的。弄明白算理之后再去算题就会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h3><h3> 4、哪个是你课上最花力气的?课要上出节奏感,该快的要快,该慢的要慢。</h3><h3> 5、哪儿已经有了疑问?课上探究可能产生争论,思想的交锋。有争论的地方才是疑问。大部分你要突破的难点都是在前面有“伏笔”。</h3><h3> 6、建构“组”的概念。几个题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对比。正向题,反向题,高阶说理的题。通过建构组比多做几个题厉害。相同的地方走向规律,不同的地方找变的地方。</h3><h3> 7、怎么让我们说的话接上学生说的话?</h3><h3> 8、怎么分,不重要;分什么,不重要。分数是什么?先分后数。</h3><h3> 9、他说的你“受”得了吗?</h3><h3> 巨龙四年级李建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