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声明:原创仅限于文字,不包括图片、视频及音乐等。</p> <h3>永久的久</h3> <h3> 机械手表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一)</h3><h3> 参加中国轻工业钟表研究所培训班学习笔记。</h3><h3> 图片、视频来自微信网络,再此向各位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h3> <h3> 机械手表间隙顺口溜<br>修表间隙要牢记,轴向径向要分清。<br>夹板之间是轴向,钻石孔内是径向。<br>轴向小增加阻力,轴向大端跳①加大。<br>径向小运行不畅,径向大啮合不好。<br>合适间隙好判断,给定范围优选低。<br>如2----4丝选2丝,确保顺畅是关键。<br>如果开始就选高,几年磨损间隙扩②。<br>这就好比调日差,宁快几秒不选零③。<br>因为越走会渐慢,轴孔磨损也会框。<br>轴向间隙可调钻,径向间隙可换钻④。<br>调整间隙要仔细,间隙标准要记牢。<br><br>注解:<br>①端跳----指端面跳动。<br>②扩----指径向间隙的轴榫会越磨越细,就显得钻石孔大(扩)。轴向间隙非人为因素是不会增大的,如出现磕碰等会发生扩大轴向间隙增大。<br>③零----指日差为0.0秒。<br>④轴榫细了换钻石,轴榫粗了磨轴榫,两种办法均不行,只有换件是首选。<br><br><br><br></h3> <h3> 本篇将机械手表各部位的轴向、径向间隙标准及相关要求进行学习。参考资料有:王泽生主编《钟表营销与维修技术》、萧治平主编《钟表技术原理、装配、维修》、曹维峰主编《陀飞轮揭秘.手表上的华尔兹》、中国轻工业钟表研究所培训中心主编《钟表结构与维修》、《钟表维修工》、《机械手表结构及陀飞轮结构解析》、等专业书籍。图片来自上述作品及微信网络,再此衷心感谢!(注:因表的尺寸型号很多,又有男表女表之分,又因瑞士V8天文台标准和国产表设计制造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天文台级别的间隙精度标准更高一些,国产的精度会差一些。 所以,此标准只是一个参考值,具体的还要针对机芯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我个人更倾向于V8标准)。 </h3><h3> 转发此学习笔记的唯一目的是向新步入的同行们互动与交流,把各位老师们的杰作精品加以摘录,省却了年轻师傅们宝贵的时间用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此篇只学习轴向、径向间隙大概的数据值,不对间隙过大的具体形成原因进行探讨。<br></h3> <h3> 学习重点:个人通过学习了解了机械手表各部位零件的轴向、径向间隙大致标准值。以及间隙的调整方法等。</h3> <h3>一、原动机构手表的原动机构就是表机的动力源,它由条盒轮、条盒盖、条轴、发条组成。<br></h3> <h3>(1)条轴在条盒轮与条盒盖之间的间隙。</h3><h3>①径向间隙为0.01~0.02mm。</h3><h3>②轴向间隙为0.02~0.04mm。(摘自钟表结构与维修p20页)</h3> <h3>(2)发条宽度应该小于条盒轮内壁0.05~0.08mm,即发条宽度应窄于条盒内壁的宽度,使发条在条盒轮内有一定的展缩空间。(摘自钟表结构与维修)p71页</h3> <h3>(3)发条的长度。当发条上紧时的外径等于放松时的内径,这样才能使发条获得最大的工作力矩,使条盒轮获得最多的转动圈数。<br></h3> <h3>(4)发条表面应该平整光滑。发条不平会蹭条盒轮和条盒盖底面,使发条释放不彻底,影响走时的延续时间。</h3><h3> 这种不平的发条大多数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一是新手手法不当,在拆装过程中导致。二是不使用盘条器,力度及手工盘条手法不规范导致。</h3><h3> 如果发条没有出现竹节印及疲劳状况,仅有不平直的现像,该发条可以采取用手捋顺的方法(有点类似于平油丝)找准翘起来的位置进行反方向捋平直后,用油布擦点表油就可以使用了。</h3> <h3>二、传动机构 </h3><h3> 传动机构是手表机芯中力和运动的传递者,它将原动机构、擒纵机构和指针机构联系在一起。 </h3><h3> 一方面将原动机构的能量传递给擒纵机构,维持摆轮游丝的持续振动。 另一方面把调速机构的振动次数传给指针机构,以便指示时间。传动机构一般由中心轮(偏心式为二轮)、三轮、秒轮(四轮)及擒纵轮齿轴组成。<br></h3> <h3> (1)二轮齿轴的轴向间隙为0.02mm~0.03mm之间。 </h3> <h3> (2)三轮齿轴的轴向间隙为0.02mm~0.03mm之间。 </h3> <h3> (3)四轮(秒轮)齿轴的轴向间隙为0.02mm~0.06mm。 </h3> <h3> (4)擒纵轮齿轴的轴向间隙为0.02mm~0.03mm。 </h3> <h3> (5)传动轮系的径向间隙为各齿轴插入各自的钻石眼孔中,倾斜角为3~5度(约1丝~2丝)为宜,过小径向间隙小,发紧。过大,径向间隙大,发框,啮合不好。各轮片的端面跳动不大于0.02mm,各轮片间的间隙应该适当。(摘自萧治平钟表维修p95页)。<br></h3> <h3> 注:传动轮系中的擒纵齿轴归属传动轮系,轮齿片归属于擒纵系,一轮分两个系。</h3> <h3>三、擒纵机构 </h3><h3> 叉瓦式擒纵机构是由擒纵轮、擒纵叉、双圆盘和限位钉组成。 </h3><h3>(1)擒纵叉轴的轴向间隙为0.01~0.03mm。(摘自钟表维修工p21页) </h3> <h3> (2)擒纵叉进、出瓦与擒纵轮的初锁值最好为冲面长度的1/5~1/6,全锁值最好为冲面的1/3。 </h3> <h3>叉瓦正确安装位置的检查 </h3><h3> 叉瓦装在瓦槽中的位置很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叉瓦与擒纵齿啮合的初锁值和全锁值。 测试的方法是,用尖针或镊子钳使叉头钉正对摆钻眼中心,叉身处于中央线(即摆叉轴线)上,通过主夹板的观察孔观察擒纵轮齿前棱抵在叉瓦冲面上的位置,来判断叉瓦安装是否正确。 <br></h3> <h3>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齿前棱在叉瓦冲面的中间,则叉瓦安装位置正确。 </h3> <h3> 如果齿前棱在冲面超过中点(靠近后棱)则叉瓦安装过浅(过于缩近叉槽)。 </h3> <h3> 如果齿前棱在瓦冲面上不到中点(靠近前棱)则叉瓦安装过深(过于伸出叉槽)〈摘自钟表结构与维修p79页〉。</h3> <h3> (3)擒纵轮齿应作用在叉瓦中间,任何情况下都不离开叉瓦的高度。 </h3> <h3> (4)叉头应在圆盘钉的中间,不能擦大小圆盘,不能离开圆盘钉的高度。 </h3> <h3> (5)叉头钉应在小圆盘中间,也始终不能离开小圆盘的高度。</h3> <h3>四、调速机构 调速机构是手表的心脏,它的振动产生手表计时基准时间。 传动机构各齿轮的转速,都受这个稳定的基准时间所支配,因此,调速机构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手表计时的准确性。 </h3> <h3> 调速机构包括摆轮游丝部件(全摆)、快慢针部件、活动外桩、活动内桩环部件、防震器部件等。</h3> <h3> (1)摆挺结构摆挺由上轴榫、小圆柱、上轴肩、油丝内桩安装位置、摆轮安装位置、摆轮座、双圆盘安装位置、下轴肩、小圆柱、下轴榫等组成。其中安装油丝内桩、摆轮、双圆盘部位均应有微小的椎型,以确保安装的紧结合度。<br></h3> <h3> (2)摆轮上下轴榫在防震碗钻里有0.015mm的径向间隙,有0.02mm~0.03mm的轴向间隙(钟表结构与维修p104页)。</h3><h3> 检测轴向间隙的方法: </h3><h3> ①把某侧防震眼拆下,把盖眼反装(平面朝上、球面朝榫尖),装入防震器内,在有弦的状况下摆轮停摆,为正常间隙。这种方法麻烦。 </h3><h3> ②在摆夹板位置,用削好的柳木杆轻压防震盖眼,摆轮摆动暂缓或停止为合适间隙。 </h3><h3> ③用比轻力按压稍大的力按压防震器盖眼时,摆轮不减速,也不停摆,说明摆尖的间隙过大。 如摆尖轴向间隙过小会增加摆轴轴榫的运动阻力,使摆轮摆不起来。轴向间隙过大,有可能使摆轮缘擦外桩或擦夹板,甚至使圆盘钉与擒纵叉喇叭口脱开或造成停摆。 </h3> <h3> 轴向间隙的调整可以采用调整主夹板的下防振器位置(不允许带摆轮调整)的方法,也可以用挤坑的方法进行微量的调整(即在摆夹板螺丝柱钉的左右挤坑,熟称苍蝇粑粑,在无痕修表的时代,不提倡此种作法)。</h3> <h3> (3)摆轮外缘的端面跳动不大于0.02mm,端面跳动过大,破坏了摆轮组件的平衡,影响手表的走时精度。<br><br></h3> <h3> (4)油丝内圆同轴度,一般要求不大于0.03mm(三角内桩一般不大于0.02mm)。由于安装造成的外圆偏心一般石大于0.08mm当游丝外圆偏心过大时,装入机芯,可以看出游丝外面的三四圈螺距是不均匀的。在同样的偏移距离下,最好让游丝往里偏(偏向秒轮部件),而不要往外偏,以免使油丝擦外桩。外圆偏心是由游丝外端曲线成型工序和粘桩工序操作不当造成的。</h3> <h3> (5)游丝在内外夹(双内夹)中的间隙要均匀,约为游丝厚度的1.5倍,并且在两夹的中间荡框。</h3> <h3> (6)快慢针与活动外桩环的夹角应在40~80度范围内。快慢针到外桩的距离越小对走时越有利。 为了使快慢针有一定的转动范围和便于操作,快慢针又不宜距离外桩太近,所以一般控制在40~80度之间。(摘自萧治平钟表技术P101页)。</h3> <h3>五、上条拨针机构 上条拨针机构起两个方面作用,一是上紧发条,二是拨动时分针。这两个作用是通过旋转表壳外侧的柄头来实现的。 </h3><h3> 上条拨针机构的组成。</h3><h3> (一)上条部分:包括大纲轮、大纲轮螺钉,棘爪、棘爪簧及螺钉、小钢轮、小钢轮衬圈及螺钉、立轮、离合轮、柄轴、离合杆和离合杆簧。 </h3><h3> (二)拨针部分:包括拉挡、拉挡轴、拉挡螺钉、拨针轮、压簧、盖板片及螺钉。</h3><h3> (1)条轴在主夹板与条夹板之间的</h3><h3> ①径向间隙为0.01~0.02mm。</h3><h3> ②轴向间隙为0.02~0.04mm。</h3><h3> (2)大纲轮。大纲轮的方孔与条轴方孔的间隙为0.01~0.02mm。</h3><h3> (3)小钢轮。小钢轮与小钢轮轴的轴向、径向间隙为0.02~0.04mm之间。<br><br></h3> <h3> 把芯夹板孔圆榫段(主圆段)与夹板口的柄轴孔相动配合,之间约有0.02~0.05mm的径向间隙。</h3> <h3> 把芯小圆榫(定位段)的长度与主夹板T形槽底部的定位榫孔深度一致,并且相动配合之间约有0.02~0.05mm的径向间隙。</h3> <h3> 立轮圆榫段与立轮孔眼动配合,之间约有0.01~0.04mm的间隙,圆榫段与方榫段的总长度应比主夹板T形槽的长度略短一些。</h3> <h3> 拉挡槽口的宽度应比拉挡锁钉直径大一些,之间约有0.04~0.08mm的间隙。</h3> <h3> 尾部螺丝段的直径由柄头螺纹孔确定,一般有0.8、0.9、1.0、1.2和1.4mm等多种规格,但常用的是0.9mm。(摘自钟表结构与维修P112页)。</h3> <h3>柄头与表壳之间的间隙应在0.1~0.2mm,带螺纹的柄头可以锁紧。(摘自王泽生钟表营销与维修技术p30页)</h3> <h3>六、指示机构<br> 1、指针机构的结构指针机构由分轮、跨轮和时轮组成,分针装在分轮上,时针装在时轮上,秒针装在传动机构的秒轮上。 摆轮游丝的振动次数由传动机构传递给指针机构从而指示出时间。</h3> <h3> 指针机构的相关部件的间隙标准。在王泽生老师钟表营销与维修技术一书p179页找到点国产表的数据。没找到瑞士表的相关资料。 </h3> <h3> 但是,凭经常接触判断,没有标注的上弦拨针机构零件部位的轴向、径向间隙应该在0.01~0.06mm之间。例如2892拉档杆的孔与主夹板定位桩的径向间隙就很小,也就有1丝或略微1丝多一点点,有时往下拆时都显得有点紧,但不影响其正常功能发挥。 如果那位师傅有这方面数据,恳请发给我,我会及时补充上。 </h3> <h3>轮系轴向、径向间隙的调整方法: </h3> <h3> 1、轴向间隙过小调整。对某轮主夹板(安装轮轴一侧,用调钻石机进行微调(选择与钻石直径相一致或略小1丝的压头)。要掌握好分寸,不可过量,过量还得往回调,不熟悉的要多调多试,直至调整合适为止。 </h3><h3> 2、轴向间隙过大调整。调整方法与上述相同,只不过方向相反,为主夹板安装表盘一侧(石眼储油槽一则)。 </h3><h3> 3、径向间隙过小调整。用油石轻磨该轴榫,要少磨勤试,千万别磨过量,磨到合适位置要用光锉对轴榫进行抛光(可用旧的方形组锉改制光锉,也可用不锈钢车刀的料代替)。 </h3><h3> 4、径向间隙过大调整。只能根据该轮轴的轴径选择合适的宝石眼进行调换。</h3> <h3> 在微信圈里发现这张十分有趣的,又不敢想像的,比较奇特的,也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这么难得的奇葩照片,分享给各位欣赏一下。有那位师傅遇见过这种情况,请给予分享,使大家了解这个发条的形成原因,以飨读者。(有的师傅说是经过汽油浸泡形成的,因此提醒各位师傅,在保养中要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