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19年12月7日,大雪节气如期而至。“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由雪自然想到梅花,有幸而来青州古城赏“梅”,聆听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不觉沉浸其中,流连忘返。</p> <p>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p><p>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p><p> 这么短的一首《墨梅》,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展现了饱满的古诗内涵和美好的人生志向。课堂一开始,王老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谓读得好?站起来落落大方,这是“姿态好”;每个字音都清楚,这是“读音好”;读出了古诗韵味,这是“韵律好”。如此充满诗意的评价,让我由衷佩服。</p> <p> 诗意便是多情于读。王老师的课,可以说“读”贯穿始终。首先教给学生迅速捕捉关键字眼的方法,读出自己的想法,读出自己的态度,继而采用“师问生读”的方式,让学生再次体验内心的感受,以“我家洗砚池边树”为例,一问“谁家的梅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属于“我家”的自豪感;二问“我家的梅花在哪里?”让学生们知道了“洗砚池”的故事,了解了王冕勤奋学画的成长经历,继而采用角色对话的方式,让学生以“洗砚池”的角色,对王冕说出或鼓励或劝诫的话语,入情入境,诗意盎然。</p> <p> 细读文本,倾听文本的灵魂,层层推进,这是王老师激发学生想象的有效措施。小小的一张幻灯片,让我感受到了王老师的用心良苦,五个“史书记载”,正是王老师严谨治学的见证。王冕的淡泊名利亦在王老师的五个“拒绝”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时此刻,我相信孩子们已然领悟王冕一生清高的品质,“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语文方式的立德树人,是以中国古典诗词的方式立德树人。</p> <p>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课堂,让我看见淡淡墨梅悄然而至,看见王冕毅然决然的身影,看见淡泊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发芽。</p><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