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红旗美篇评比专辑

凌万春

<h3><b>   曲红旗美篇评比获奖专辑</b></h3><h3><b><br></b></h3><h3><b>  曲红旗在逊克家乡群2019年美篇评比荣获一等奖,他获奖美篇作品的题目是《韶山之旅走近伟人毛泽东》。</b></h3><h3><b>  作者简介:曲红旗,1950年生人,黑龙江省逊克县人。1968年中学毕业,大连当兵。1978年转业回城到企业工作。1985年毕业抚顺教育学院中文系大专班。曾在抚顺第二毛纺织厂等企业担任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厂长,中方经理等职务,高级政工师,多次荣获省市及纺织部授予的多种荣誉称号。<br></b></h3><h3><b>  曾创作各类体裁题材作品200多万字,发表数十万字。出版发行散文集《永远的四季歌》,诗集《旗语》。其中《激流三部曲》获奖收录在市《企业家风采》和纺织部《经纬风流》报告文学集。诗歌《我们与共和国同行》获辽宁省“振兴杯”优秀创作表演奖。《军民鱼水情》《吭吭组长》《纺织姑娘》《安门镜》等剧本、小说、散文、歌曲、曲艺见诸报刊。另有部分作品见于《中国新闻网》《今日头条》《东方明珠传媒》《军旅警营》等平台。</b><br></h3> <h3><b>  韶山之旅走近伟人毛泽东</b></h3><h3><b><br></b></h3><h3><b>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b></h3><h3><b>唱着伟人毛泽东这首六十年前的诗作《七律到韶山》来到韶山。是苍天动容还是大地动情?</b></h3><h3><b>  韶山冲淫雨濛濛。远处层林叠嶂,郁郁葱葱,近处泉水叮咚,山花竞放。通往滴水洞幽深狭长的林荫道上,五颜六色的花伞涌动成花海,于风光绮丽中潋滟多姿。谁的“随身听”正播着大家耳熟能详的《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那,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啊依呀依子哟!优美亲切的曲调,听了叫人感叹不已。</b></h3> <h3><b>  韶山冲的传奇故事堪称完美,早在三百多年前就有高人神断,韶山“必有一为国之才,为邦之望的旷世奇人出世”。果不其然,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b></h3><h3><b> 滴水洞因与伟人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至今被世人传为佳话。《毛氏族谱》这样记述“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天”。<br></b></h3><h3><b>  那些自古流传的“潜龙猛虎"、“掘坟毁脉"、“遇鬼惊魂"等故事,逐渐被湮没在今天的“杜鹃春晓”、“龙亭揽胜”和“梨花伴月"等自然景观的轶事当中。毛主席居住的一号楼,游过泳的韶山水库以及名人留言石刻等人文景观交相成趣,构成底蕴深厚的历史画卷,吸引着中外游客流连忘返。</b></h3><h3><b>  “天上广寒宫,人间滴水洞"。据导游讲,滴水洞自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接待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外游客数千万。</b><br></h3> <h3><b> 美丽的逊别拉河</b></h3><h3><b><br></b></h3><h3><b>  美丽的逊别拉河从我家乡流过,走过岁月的沧桑,聆听两岸儿女悲欢离合的述说;你的神韵叫人难以琢磨......</b></h3><h3><b> 蓝天为你作证,绿树为你讴歌,大桥为你喝彩,游人为你评说。哦亲爱的母亲河!<br></b></h3><h3><b>  穿越时空,让梦幻在这里定格;与大地同绿,与长天共蓝;你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一段诗情...<br></b></h3><h3><b> 你身边的干打垒茅草房有比城里更多的故事,如今把它交给向阳院度假村演绎,不再重复从前的苦涩酸楚...</b><br></h3> <h3><b> 啊,逊别拉河的沟沟汊汊都叫你心旷神怡,洗澡能找回童趣,钓鱼会忘记疲劳...</b></h3><h3><b>  儿时曾用虚笼抓小鱼,今天仿佛又回到童年;拾掇鱼的感觉真好!</b></h3><h3><b> 瞧!姨家弟弟炖鱼的心情更好。野炊野灶原汤原味,美哉母亲河!<br></b></h3><h3><b> 蓝莓提前半月上市了,这种与其相似的野果是逊别拉河流域.小兴安岭林中的奇树之果臭李子,非常好吃的野果却得来个臭名。传说从前有位仙人路过此地,饥渴交加,食果过多,内急不止...<br></b></h3><h3><b> 与江葱齐名,野韭菜同样是黑土地的骄子,如今已有人引种到家,食之养胃观之养眼。</b></h3> <h3><b>  站在水边留下微笑,连同鱼儿掀起的涟漪,还有绿落玉盘的叮咛走不出的梦境。</b></h3><h3><b> 玩的是情调,吃的是心情;黑土地长大的人与长大的黑土地有不解之缘。</b></h3><h3><b>  老家逊克地处小兴安岭中段,地貌奇特,山青水秀;红玛瑙堪称黑土地一绝。<br></b></h3><h3><b> 让未来告诉历史,让今天告诉昨天:快乐老家你叫人刮目相看!<br></b></h3><h3><b> 走近你就走近美丽,走进你就走进惬意。你用白墙蓝瓦拉近蓝天白云,你用五颜六色亲吻绿水黑地。<br></b></h3><h3><b>  徜徉在花海,芬芳在心里,灿烂在脸上;久违了可爱的逊别拉我的家乡!<br></b></h3><h3><b> 啊,我魂牵梦萦的逊别拉,你充满历史的深沉与厚重,洋溢浓厚的民俗与民风,你的神韵与黑龙江之波一起律动,与蓝天白云一样</b></h3> <h3><b>   年味的记忆随想</b></h3><h3><b><br></b></h3><h3><b>  儿时逊河老家过年的情景立马在脑海萦绕。<br></b></h3><h3><b> 大概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想法和需求不尽相同,我那时就是盼过年,没有愁过年的感觉。过年穿什么款式的衣服并不在意(那年月农村穿衣真就没有什么款式,对襟大棉袄盘扣,"筒裤"名副其实,裤腰左右一抿要多土有多土。系红布腰带是必须的,姥姥说能避邪。盼过年吃点好的是真的,那些年黑土地上的种粮人家,还都是靠天吃饭。说来也怪,黑龙江那时老天总闹妖,动不动就发大水。我们家就是50年51年赶上发大水,庄稼全部被淹颗粒未收,生活难以为继,爷爷带着仅剩的一点点盘缠,举家来到辽宁抚顺投靠三爷家。等我回逊河念书又赶上60年前后逊河发大水。</b><br></h3> <h3><b>  过年了,家家都会把一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好吃好喝搬上年桌。小年一过就是年,整整一个正月忙的不亦乐乎。不住嘴不重样地吃。"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就是打那时传开的。其实,过年吃饺子挺有说道,很传统很年味。现在天天像过年,说句不好听的有人饺子都吃腻了。小时候逊河过年都是自家杀的猪,现在说的"笨猪",家家笨养笨喂,饲料绝无半点"添加剂"。喂养一年的大肥猪到年根杀掉(有的人家还要挑个吉利日子动刀,说是逢凶化吉)证明猪喂养的好坏,杀猪匠用手掌往猪脊背和肚囊处一量,三指膘四指膘五指膘,当然膘越厚的大肥猪就越好了。那些年缺粮少油,老百姓还不富裕。大笨猪肉和馅包出的饺子,怎能不吃得满嘴流油!</b></h3> <h3><b>   家乡逊河</b></h3><h3><b><br></b></h3><h3><b>  家乡逊河 ,童年故事真多,那里孩提的伙伴, 如今常在梦中相邀唠嗑,还记得小兴安岭脚下 ,那片红松林吗? 掩映着一排干打垒的校舍,那就是逊河小学 。我曾在那里度过三年学习生活 ,同学们伴着狗叫上学 , 听着鹿鸣下课 ,马鹿傻狍子是同学们最萌的画作,最其诱惑的是鹿场内松籽垛 ,放学后同学们钻进鹿场内松籽垛,不停地抠不停地嗑 ,小肚鼓鼓口袋撑破,依然不离不舍。春天达子香开满山坡,也开满同学们的书桌,夏天二道河水拉拉古太多 , 咬的伙伴光着腚直躲,秋天北山头长满野果,山丁子嗅李子一把抓令人脚步难挪 ,到冬天林海深处, 野狼野猪时常出没,稍不留神就会闯祸。</b></h3> <h3><b>  哦,家乡逊河,草旬子踏头也采过都柿,逊别拉河里钓过牙罗,南下垧地里捡过麦穗甜菜,江岔子沟上剜过江葱野菠菜,光着膀子干活顾不上</b></h3><h3><b>,瞎虻叮咬 ,穿靰鞡套兔子撵野鸡,不管多深的。</b></h3><h3><b> 逊河啊我的家乡, 底矮的茅草房我住过,最懂得春夏秋冬的冷热,压房草的老柞木长着耳朵, 能听懂主人的悄悄的话体体嗑,摇了一辈子又一辈子的辘轳 ,吱吱妞妞讲不完古井水的苦涩 ,还有大骨节带给人们的困惑 , 逊河啊我可爱的家乡,我最爱吃黑土地的黄饽饽,最爱坐马爬犁大轱辘车,最想念父老乡亲老同学,最感恩最美的乡愁大逊克。</b></h3> <h3><b> 缘 分</b></h3><h3><b> </b></h3><h3><b> 还是从网络传奇唠起:凌万春大哥发起的逊克老乡情感交流群,叫那么多多年失联的老乡、同学、知青、战友、亲戚、朋友网上见面了。见了面就有叙不完的旧、唠不完的磕。同时也激起一部分人的创作灵感,短短几个月里,就有数十篇不同题材、体裁的作品在群里交流,有的还被制成美篇发到头条。<br></b></h3><h3><b> 说到上头条,必须感谢两个人,一是群主凌万春,一是作家牟瑞霞,前者日以继夜为大家制作美篇;后者夜以继日为群友审稿荐稿。从而使老乡群里和和谐谐、快快乐乐,充满乡情友情,充满正能量。</b></h3><h3><b>  龙江水黑土地,山水亲人更亲。我与群里的朋友虽然从未谋面,也是一如深交。尤其是当年的玩伴、同学、两位热心助人的老师。瑞霞老师生于逊克,曾在伊春市乌伊岭区(林业局)工作。这叫我回忆起好多关于与伊春有关的故事,说来也算一种缘分。</b></h3> <h3><b>   网络传奇,乡情暖世</b></h3><h3><b> </b></h3><h3><b> 都说这是传奇,我说也是。如果不是凌万春大哥建的"逊克老乡情感交流群",不会有今天在网上与刘积清刘积志姐俩的重逢。离别六十年,网上来相见,真的太神奇了!</b></h3><h3><b> 我们都是逊河人,她俩是双胞胎,大我三岁。五十年代我们是玩伴,什么叫玩伴?就是小时候尿尿和泥玩的那种。不过她俩是女孩儿,玩不到一块儿去。</b></h3><h3><b> 我们是在逊河姥爷家认识的。当时,姥爷家开个"义生福"店铺,她们的爸爸是店里的伙计,就是现在商店里站柜台的营业员。听姥爷说,她们的爸爸打得一手好算盘,还会说不少老毛子话。网聊才知道她们的爸爸挺了不起,从山东家闯关东一到逊河就去了对岸老毛子那里淘金。后来赶上了老毛子168屯惨案,躲在马槽子底下才免遭一劫。俄语就是那会儿学的,后来就到了姥爷的店里做事。</b></h3><h3><b> 姐俩平时就爱到店里玩儿,过年了就在爸爸的陪伴下,一个打着红灯笼一个打着绿灯 笼到姥爷家拜年。老家讲究过年更重视拜年。那时候"家用电器"手电筒还不普及,拜年都打着灯笼(多半是纸糊的)。姐俩到姥爷家的同时,我已经到舅舅家拜年去了。</b><br></h3> <h3><b>  我打的 灯笼有点特别,是姥爷亲自做的,如果是今天一定能申报上发明专利。姥爷把空罐头瓶装一点水,刚好没瓶底放到雪地里冻实,拿回家往开水锅里一沾,就听啪的一声瓶底就掉了,就这么简单灯罩做好了!再找块木板锯个小方,中间钉个钉,用铁丝烫俩眼儿,穿上铁丝提手灯座就做好了。姥爷把早就准备好的小洋蜡"磕头了"点着插到钉子上,就算大功告成。待等姥姥把贴好红五星的灯笼交给我,我就一溜烟的朝舅舅家的方向跑去。</b></h3><h3><b> 那个大跃进年代也讲"文化下乡"。临近年关,是县还是市记不清了,派来"文艺轻骑队"在乡政府前慰问演出。看热闹的人不少,积清姐她们站那儿不知道。那会儿条件差没搭台,只把汽车大箱板打开支好就算舞台了。演员该谁的节目谁上车,都是独唱快板儿二人转之类的小节目。那个歌唱丰收年的表演唱 现在还能记住,当唱到:丰收年那年年丰收,你看这个萝卜长得多么大呀!只见包装成一个像人那么高的大红萝卜亮相,逗得下面观众一片大笑。<br></b></h3><h3><b> 姐姐刘积清告诉我,当年一起玩耍的时候,我也就五六岁的样子,还没上学,真正记事还是上学那几年。积智姐说作梦都能梦见那时的场景:在姥爷家的地上,我连滚带爬地玩个不停,像似在弹琉琉还是什么的,姥在身后一边叫红旗一边笑。我是真小,光知道淘气玩耍,对两个姐姐的来去不理不睬。因此对她们的印象不是很深,不像她们网上一见面就那么亲,叫我"淘气的帅气的小屁孩"。</b></h3> <h3><b>  当我们老了没想到在网上见面了,真得感谢中学老校友凌万春向我推荐了你。说这话的时候积清姐很激动。她和妹妹说起这事,积智姐立马想起了"义生福"那个叫红旗的胖乎乎的小孩儿。真是呀,逊河的山水乡音乡情历历在目,谁家住哪闭眼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我那时着实挺淘的,上学那会儿,我和徐姥爷家的老七上房掏家雀,他腿瘸,我上房他扶梯,屁大个工夫就有点站不住了,梯子一晃,刚掏到手的雀蛋还没热乎多一会儿就摔到了地上。</b></h3><h3><b>  我那时有个小名叫小虎,可能是因为我是属虎的。姥姥送我上学那天,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小虎。老师一愣,姥姥赶紧说小名叫小虎大名叫小祺儿,不是,叫红旗曲红旗。三面红旗的红旗?我抢着说,老师对!其实,姥姥老师和我说的都不对,爸爸说的对。他给我起的洪祺是图个吉祥幸福。我一上学就这样把自己的名字改了。积清积志两位姐姐经常到姥爷的店铺,对姥爷姥姥有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姥姥。姥姥和她们的妈妈都是关里家过来的小脚女人,都有一颗勤劳朴实善良的心,都有相夫教子料理家务的一手绝活。有意思的是这两个老乡,都从山东老家带来个枣木卡子,过年做一样的蒸面鱼面果和枣饽饽,让黑土地上的年味很山东很东北。<br></b></h3><h3><b>  姥爷家和积清积智姐家隔不远,都在逊河的"中央大街",一个在供销社斜对面北侧,一个在东头大庙后边,中间是杀猪的于姥爷家和铁匠炉,还有谁家就记不清了。大家都记起于齁巴姥爷,五短身材,小眼睛一脸幽默。一杀猪就围个油渍麻花的大围裙。这时就会有不少大人孩子看热闹。尤其是当徐姥爷把猪杀死,把猪肚子吹的鼓鼓的,刮的白白的就在上面敲着鼓点,逗得大伙笑个不停。于姥爷长年杀猪落下个齁啰病,越到冬天越严重。于姥爷对我可好了,每次杀完猪只要见到我,就会割一块儿猪肝叫我拿家去,让姥姥煮给我吃。给没给积清姐俩我就不知道了。</b><br></h3> <h3><b> 网络传奇,乡情暖世。相遇把生命丰盈,让生活添彩。尽管因时间久远,已经不可能清楚地记住过往的笑靥,但是,网上邂逅那凝眸的回望依然是暖暖的。再一次感谢万春大哥,让我们走进网络群,走近逊克老乡。 </b></h3><h3><b>  高明艳看了美篇《网络传奇,乡情暖世》后说:真的非常感叹!网络传奇真的好奇啊。一奇,曲红旗老弟因看凌大哥美篇,在网络上奇過。二奇,曲红旗入群不到一小时就发表了短文《逊河我的家乡》,二小时后,乡情乡音引起积清积智二位姐姐的共呜,啊!我们同是逊河人!三奇,曲红旗老弟六十年后用超强的记忆,把在家乡孩童时的玩耍描写的淋漓尽至,展现给大家的简直就是个小录象。难怪年近古稀生活还这么丰富多彩!我想说:缘分创造了奇迹!!!</b></h3><h3><b>  刘积清看完写到:漫长的等待,终于等到了你红旗。这个再熟悉不过名字,让我们等了60多年啊!不管你现在叫什么名字,我还是觉得,红旗这个名字比较亲切,因为在我童年就这样称呼你,现在还是让我叫你红旗吧!<br></b></h3><h3><b>   网络在神奇,没有你那篇对故乡年的习俗诗文;没有凌万春给你做的美篇;没有万春的一句话,就是网络再神奇,也会从我们手的缝隙中溜走;缘分也会擦肩而过。如今我们不但找回了我们的童年,也找回了父辈的往事。等我们老了,路也走不动了,在回忆这段往事,也是心中的一种幸福感!</b></h3> <h3><b> 故乡的年俗 </b></h3><h3><b><br></b></h3><h3><b> 我的家乡在黑龙江逊河,那里过春节延续了几千年传统文化内涵,有黑土地厚重的乡音乡恋;有龙江水美丽的传说传奇;有小山村特有的民俗民风;有北方人豁达的人情人缘。</b></h3><h3><b>  一进入腊月就掐着指头过年。吃了腊八粥甜甜嘴,以后几天的日子就排得紧紧的了。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到了二十四,开始写大字,写完对联写福字;二十五 扫尘土;二十六七杀猪宰羊买新衣;二十八贴年画,各路"神仙"请回家。对联到是年年换新,记忆最深的就是那幅"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了,那是老爷求本村一位老先生写的,老爷称其为"墨宝"。一直保留了好多年呢!年画起源于古时门神画,多以神话传说人物为主,用以驱邪避害。我记忆中姥姥家的年画不是书上的"神茶"、钟馗,而是年年有余。是不是杨柳青年画说不准,反正挺新鲜好看的,画上两个胖娃娃,一男一女抱着一条大鲤鱼,笑的灿烂、美丽、幸福。</b></h3> <h3><b>  年前几天准备过年吃的东西最忙活人,据姥姥讲,从年夜饭到"破六"饺子,什么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 八宝饭什么都得准备齐全。还要炸"面果"炸丸子,包包子蒸豆包,烀猪头煮下货,样样不落。一切准备妥当了就把斧子菜刀包好压到炕头上 ,说这样能避邪。</b></h3><h3><b>  姥姥家备的年货,我印象最深的是蒸"面鱼"和"炸面果"了。姥姥说做面鱼的工具是从关里家山东黄县带过来的。一块长方形的枣木板,雕刻成凹陷的金鱼型,把发好的面揉成小面团,有的还包进糖块、枣、花生、苏子什么的,先在模子里撒点干面,再将面团按压在模具里,扣出来就成了碗口大小的面鱼了,再在鱼的眼睛上点一红点,在鳍上刷点糖色,蒸出的面鱼便活灵活现了。面鱼即好看又好吃,还有讲究,吃到了包糖的说以后的日子甜到心里;吃到包钱的就是招财进宝有钱花;吃到枣花生的就说"早生子",当然这和小孩们挨不上。做面鱼干粮和做鲤鱼菜肴有异曲同工的含义,都是祈盼年年有余,富足生活到永远。炸"面果"和蒸"面鱼"差不多,多半用油、鸡蛋、糖和面,炸出的面果金黄酥脆,甜香可口。面果的形状多以小动物为主,还有三角形、五角星、花生叶什么的,即简单易做又招人喜欢。</b><br></h3> <h3><b>  姥姥家过年还有一样必备的好东西就是"糖稀"。很象小 时候看见挑担子吹糖人 用的那种东西,颜色甜面酱,粘粘的、甜甜的,经过吹者一吹一捏,一个个引 亢的金鸡,顽皮的老鼠和活泼可爱的小糖人便吹成了。小玩艺特姥姥家的糖稀是姥姥亲自熬的,与吹糖人的似象非象,似是非是,原料正是土生土长的甜菜,是黑土地龙江特产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乡下,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都少不了种上点甜菜。长成的甜菜疙瘩,大的有二三斤重,头大根细,绿白相间,生甜菜咬一口就能感到丝丝的甘甜。甜菜的叶宽且长 ,是上好的猪饲料。入冬前,把甜菜疙瘩下窑埋好,到年关将至就去泥冼净切碎熬煮,制成糖稀。这其中究竟要经过多少道工序,还有没有什么配方,我至今尚不知晓。只清晰地记得,姥姥在那口大铁锅前忙碌的样子:添柴、加水、搅动、擦汗,时不时用手指尖沾点放到嘴里品品滋味,直到糖稀变得粘稠了;直到那甜甜的糖香弥漫小小的草屋;直到姥姥举起搅勺把第一勺糖稀盛到我的碗里,我就抓起一个煮熟的土豆,粘上 糖稀大口地吃起来。我曾问姥姥熬的糖稀可不可以吹糖人,姥姥笑笑说,姥姥熬的糖稀只能吃不能吹。正如姥姥所说,能吃的糖稀在年里大派用场,除了前面提到的刷糖色,包豆包,蒸年糕,就连糖三角也是由炒熟的苏子拌糖稀做馅,香甜可口,别有风味,堪称黑土地一绝。</b></h3> <h3><b>  故乡的年俗很有北方特色,入乡随俗的姥姥家更派生出特色的年文化。姥姥家那时没有电灯,用蜡烛和洋油灯照明,姥姥把一年到头点蜡剩下的蜡根、蜡油归弄到一起,熬成蜡油,用大白菜根、萝卜、土豆切切削削,做成一个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的"灯碗",把熬好的蜡油小心翼翼地倒到灯碗里,再插上一根线绳或一缕棉花做灯捻儿,蜡油凉了,精美别致的小油灯就算做成了。姥姥给这些灯起了一个非常贴切好听的名叫菜灯。到了三十晚上,姥姥老爷早早就把这些宝贝摆上过道、灶台、饭桌、炕柜,连窗台门框上也摆满了。天一抹黑,数十盏小油灯把个屋里屋外照得通亮,那心情甭提多高兴。接神供神的香火不断,这满屋子的油灯也得彻夜长明,那个菜灯快没有油,得马上 续油,姥姥说,要是灭了就不吉利了。这边续油,那边续香,还要祈拜神灵"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求个来年风调雨顺,人畜两旺。这年忙的不亦乐乎,我故乡的年俗就是这样的,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b></h3> <h3><b> 我看《故乡的年俗》</b></h3><h3><b><br></b></h3><h3><b> 我看了由群里的群友曲旗兵写的《故乡的年俗》后,我对他家乡过年的印象了解的极为深刻,他把准备故乡过年的全程描述的那样细腻而生动,我读完后仿佛看了一部微电影,那些准备过年的场景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曲旗兵很会写,写的是即生动又具体,他写的应是六十年前逊克县的逊河农村,那他也是儿时的记忆,但他是名有心人,过了这么多年他没有忘记。</b></h3><h3><b> 过年即春节,即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习俗,他所描述的春节习俗其实是东北农村和山东两种习俗的结合,这更丰富了家 乡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如他写到:故乡的年俗很有北方特色,入乡随俗的姥姥家更派生出特色的年文化。如种甜菜熬糖稀,那就是北方的乡土习俗,而蒸"面鱼"和"炸面果"则是山东人过年的习俗,正象他所说的:姥姥说做面鱼的工具是从关里家山东黄县带过来的。我的老家就是山东黄县,这说的关里家及黄县的词汇伴着我从小长大,所以我对山东黄这样的习俗并不陌生。通过他的描述,我也闻到了家乡过年的味道,他写姥姥制作的菜灯也是山东的习俗。</b></h3><h3><b> 他写到:长成的甜菜疙瘩,大的有二三斤重,头大根细,绿白相间,生甜菜咬一口就能感到丝丝的甘甜。甜菜的叶宽且长 ,是上好的猪饲料。入冬前,把甜菜疙瘩下窑埋好,到年关将至就去泥冼净切碎熬煮,制成糖稀。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东北的习俗,真的是好文笔。</b></h3><h3><b> 我看过很多描写春节习俗的,但曲旗兵写的《故乡的年俗》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所以这是一篇好文。</b></h3> <h3><b>  于复湘:</b></h3><h3><b>  曲红旗老师你好!值此我真诚的祝贺你,在2019年度的“逊克老乡群”美篇比赛中荣获第一名的殊誉。</b></h3><h3><b> </b></h3><h3><b>  在老乡群里,提起曲老师的为人,大家有口皆碑;提起你的才华,大家都不由自主的挑起大拇哥;提起你的美篇,大家都情不自禁的啧啧称颂;提起你辉煌的人生,大家都由衷的赞叹!我认为,这一切都源于你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军旅生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成千上万的有志的热血青年 ,响应祖国的号召,来到部队这所大学校,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锻炼成长,担负起保卫祖国,保护人民的重任。与此同时,部队从不埋没人才。在这里你的才华被发现、被扶持、被培养。在这里,你这块好钢得到锻造,练就一身钢筋铁骨。以致十年后,回到地方,成为一名高级政工师。【抱拳】【赞叹】</b></h3><h3><b> </b></h3><h3><b>  你这次参赛的美篇是《韶山之旅走近伟人毛泽东》。美篇主题鲜明,立意新颖。美篇用毛主席的诗词《七律.到绍山》歌曲开头,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领袖的思念和敬仰之情。紧接着,当来到韶山冲之时,淫雨蒙蒙,远处群山叠嶂,近处泉水叮咚。“是苍天动容还是大地动情?”的反问句,把对伟人的的深情厚谊跃然纸上,更增强了表达力和感染力。不知是谁的“随身听”响起了“浏阳河”的歌声,不绝于耳的优美旋律,进一步渲染了气氛。伟人的故乡,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神奇的故事。韶山冲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伟人气吞山河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b></h3><h3><b> </b></h3><h3><b>  《美丽的逊别拉河》书发了恋乡之情!《家乡的年味随想》,童趣的年味是美好的回忆。……曲老师的美篇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佳作,是丰盛的文化大餐,是连接你我他的纽带,是我们群的文化珍品!是群主对你的厚爱,是群友对你的热情支持。向你学习,为你点赞!</b></h3> <h3><b>  于学杰:</b></h3><h3><b>  首先热烈祝贺旗兵老师在本群2019年美篇创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b></h3><h3><b> 曲老师的美篇专辑是一年来辛勤创作的经典回顾,也是凝集群主凌万春大哥智慧与创新的结晶! </b></h3><h3><b> 曲老师的文章词雅文练,布局新颖,用词简达。优游从容,描写细腻,据实叙述,均颇贴切。</b></h3><h3><b>  “伴着狗叫上学,听着鹿鸣下课,马鹿傻狍子是同学们最萌的画作”。这些朴实、流畅的语言至今令人叫绝!<br></b></h3><h3><b> 曲老师的美篇,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红色与乡愁!</b></h3><h3><b> 爱党爱国爱领袖既是共产党员的本色,也是革命军人和国民的情怀!无论是走近伟人毛泽东,还是国庆七十周年抒怀,曲老师尽情抒发对伟大的党、亲爱的祖国母亲和开国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那炽热的情感感天动地,令人难以忘怀!</b></h3><h3><b>  美篇充滿着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传承着红色的基因、红色的传统!</b></h3><h3><b> 曲老师的美篇结构完整,清新隽永,笔灵心慧,极富诗意!</b></h3><h3><b> 《美丽的逊别拉河》让你真正体会“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浓浓乡愁!《年味的追忆随想》让我们难忘那段“物质贫乏,精神充实”的年代!《网络传奇,乡情暖世》见证了科技的飞跃发展,见证了“千里有缘来相会”的网上佳话!</b></h3><h3><b>  曲老师的美篇告诉我们:乡愁,是魂牵梦莹的逊别拉;乡愁,是村头陏陏葱葱的老树;乡愁,是故乡河里弯弯的月亮!即便时光再怅惘,也隔不断那思乡的情;即便流云再汹涌,也遮不断那心灵的归途!</b></h3><h3><b>当年“义生福”的胖乎乎的小男孩你归来吧!你的家乡在召唤!</b></h3><h3><b> 向辛勤写作一年的曲老师致敬!</b></h3> <h3><b>  曲红旗:</b></h3><h3><b>  谢谢学杰老师的鼓励和支持!</b></h3><h3><b>比起群里的老师们,我还只能算个学生,是群主万春大哥和群友们的关爱把我推向前排,实在是愧不敢当。</b></h3><h3><b>  近一个多月,我一直没有动笔,那是因为突发颈椎病遵医嘱诊治的缘故。经过吃药、贴药、电疗及按摩等一个疗程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颈部增生部经已经消肿止痛,那种“串痛”感消除,只有左手食指和拇指还有些麻木,医生说需要耐心静养巩固一段时间。<br></b></h3><h3><b>所以,一段时间不动手机不上电脑没发声,深表歉意。</b></h3><h3><b>  再次感谢学杰老师及老乡群的兄弟姐妹们,待我病情再好些,会努力赶上队伍,为老乡群再创辉煌尽一份力量。<br></b></h3><h3><b> 顺祝大家佳作连连,健康快乐!</b></h3> <h3><b>  高明艳:</b></h3><h3><b>  清晨打开手机,老乡群里的缕缕春风扑面而来。群主日如继往的忙碌着,刘宪瑞,曲红旗,黄顺发三位一等奖获得者的美篇专辑依次出板,祝贺三位老师取得的辉煌成绩,感谢三位老师为老乡群做出的巨大贡献!重读美篇专辑,又一次深受鼓舞,美篇继续升华,令人激动不已。</b></h3><h3><b>  曲老师那些乡恋的美篇真切感人,和积清积智二位姐姐,从儿时的玩耍嘻戏,到六十年后的网络相逢,令人动情,让人流泪!曲老师,艳华妹妹又献新作,《大雪》的美诗让我身在异乡,尽赏网络初雪。</b></h3><h3><b>  滿足了思乡的渴望!艳华妹的《雪梅》写的真美,并以此送给女儿做为生日礼物!女儿不负众望,拼搏创辉煌,如今事业有成!祝愿您的女儿象梅花一样: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b></h3><h3><b>  生日快乐哟!伴随老师们美篇专辑的出炉,于复湘大哥和学杰老朋友的精美赞评跃然纸上!长篇赞评,让专辑继续升华。赞评来自深夜和凌晨,我好象看到了你们夜伴钟声,伏案疾书!又一次折射出你们伟大和令人敬佩的绿叶精神!向你们致敬!年未在即,已是冰天雪地。</b></h3><h3><b>  老乡群里却热火朝天,温暖如春。亲爱的群友们,让我们在优秀群主的带领下,共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吧!</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