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为了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河南省2019国培计划濮阳县小学数学二坊送教下乡培训之研课磨课活动于2019年12月7日在濮阳县子岸镇大陈小学如期举行。本次活动自工作坊公布了活动方案后,大家就积极准备。新老结对子,备课、制作课件,探讨、示范、练习,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对待这次展示活动,争取把自己最高的教学技能展示给大家。</h3> <h3>吉自霞老师微课的题目是《乘法的初步认识》。吉老师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其次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最后吉老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h3> <h3>王永鹤老师让学生判断如何才是围着操场跑一圈,</h3><h3>通过自己的认识来体会什么是一周边线的长,再指一指身边物体的周长。在学生自主探索,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王老师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思路非常清晰,从认识边线—认识一周的边线认识周长——计算周长——自己测量数据计算周长——了解周长在生活中的运用,脉络非常完</h3><h3>整且有条理。</h3> <h3>魏瑞芳老师的《认识周长》一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h3><h3>感性认识。通过围篱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周,再摸一摸,指一指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接着通过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方法慢慢深入去探究。整节课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h3> <h3>郑盼姣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郑老师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郑老师出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h3> <h3>程娇莲老师的《周长》,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情境,在数学情境中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了数学方法:量一量、围围,滚一滚,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h3><h3><br></h3> <h3>武会芹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武老师首先通过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的活动情景,感性地体会"几个几"。然后列出加法算式计算共有几位小朋友在参与某一种活动。依次出示了类似的几组算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h3><h3>这些算式的共同点,也就是加数相同。也渗透了“几个几的和”这一认识。</h3> <h3>于凤先老师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充分考虑了孩子的认知起点,看准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合理,安排得当。</h3> <h3>李丽革老师的《周长》,李老师在教学如何求周长的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我觉得这样设计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丰富的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感知周长的概</h3><h3>念,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情境,在数学情境中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了数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老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孩子理解了周长。</h3> <h3>王利霞老师微课的题目也是《周长》,王老师一上课就先发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学习什么呢?孩子回答,我想知道什么是周长,怎样计算周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老师的讲授做到了有的放矢。</h3> <h3>田静老师讲的《角的初步认识》,整节课的流程非常清楚,脉络清晰,环环相扣:首先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1.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2。利用活动角道具,和学生玩变变变的游戏,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着重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3、是通过练习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黄老师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h3> <h3>程振华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我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依存。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才学得兴趣盎然,对数学充满亲切感。程老师这堂课上始终注意了这一点。例如:从长方形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平时对角的认识,再通过学生摸角、找生活中的角,抽象出角,人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在课的结束部分,林老师让学生再找“五角星”上有几个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h3> <h3>张志敏老师的《周长》从描树叶的周长开始,让学生亲身感受“什么是周长”。又在黑板上贴长方形,让学生指出长方形的周长,通过师生合作,让学生体验多种周长的算法。</h3> <h3>王艳玲老师的《周长》,首先出示了给镜子包边的情景,让学生知道镜子的一周就是镜子的周长。然后动手指一指物体的周长,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了交流。紧接着让孩子上台画周长,学生有一次从实践中得到了对概念的强化。另外,王老师把数学书抽象成长方形,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数学书的周长,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所有的图形都是有周长的吗?理解图形的周长必须是一个封闭图形,最后让学生用具体语言理解周长。学生通过丰富的实际体验获得了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h3> <h3>王晓芳老师的《周长》。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本节课在师生共同得出周长的概念之后,王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练习,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对知识进行内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h3> <h3>郑爱民老师的《周长》。本节课郑老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发现、提升数学的美,使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的家园。</h3> <h3>小数二坊的首席专家贾红霞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作微课时有什么困难?遇到什么问题?老师们抓住机会提出了很多自己的困惑,贾老师现场指点,一一回复。真是手把手的教,点对点的练,骑上马,送一程。让大家在以后的微型课中有模可依,有范可靠。</h3> <h3>通过一天的学习,工作坊的老师满载而归,深刻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突出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觉得数学是好玩的,一起快快乐乐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教材的来龙去脉,学情的学习架构,技术的深度融合,目标达成的反思回顾,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本次活动将成为最具研究价值,里程碑式的一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