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战友万般情

雄追鸟飞(曹雄辉)

<h3>  刚刚送别前来余干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兵独立二团余干籍入伍新兵(1979一2019年)四十周年茶话会的外地战友,一种莫名的离愁别绪、怅然若失之感瞬间涌入心怀。依稀恍惚间再次回到40年前的此时与今日。79年12月6日清晨,胸掛红花、身着绿军装的稚气未脱的我们,在敲锣打鼓欢送人群中,挥泪告别家乡和亲人,同时难掩内心的亢奋。此时此刻我们踏进前夜从鹰潭火车站出发的“闷罐"火车正在通往福建的大地穿行,一个个悠长的山洞遂道,一排排香蕉、桂圆、荔枝林的八闽大地,让我们这些从没走出过方圆几十里的乡镇青年,充满好奇和稍许的慌恐。鸡鸣时分,在福建漳州郭坑军用车站,这节列车厢里的46名新兵转乘军车来到部队驻地马巷,如鲸向海,如鸟投林,开始了我们的军旅生涯。从此我们有了难于忘怀的32506部队番号、还有来自天南北的首长、战友。不管是依恋不舍,还是壮志未酬,我们都以曾是炮二团战士引于为荣。</h3><h3> 刚才团指挥连的指导员辛建成在车上闲聊时感概道:80年的兵提干比较少的原因,刚好全军制订了新的提干标准,干部选拨严则从军校毕业生中产生,部队经过二年的实践探索,警觉到学生兵带兵稍显欠缺,又重新从优秀的班长和战士中通过集训提拔。从军装两个兜变成四个兜,从胶鞋到配发皮鞋,从退伍返乡到干部专业安置实则鸿沟巨大。所以46名新兵中,只有一位战友通过考试进入军校,在部队服役时间较长。好在自古有云:人生三节草,不知那节好。先天不足后天补,在余干这块钟灵毓秀的沃土上,多名战友成为这个时代的佼佼者、弄潮儿。</h3><h3> 46位战友,大都三年服役期满后回到家乡。户口为“商品粮”的退伍兵,可在父母单位或系统中安置,或接受劳动局人事安排。很多战友选择了粮食局、供销社当时还带点计划经济光环的单位。吃“农村粮”的战友只能继续修理地球。开辟荒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家有余粮。40年从满头青丝,到白发渐生。从白里透红的脸蛋,到沟壑纵横。战友们承受了四十年国家同样的历史与命运。当年的战友会在你每个家庭婚丧嫁娶、满月寿辰、及弟乔迁的重要场合准时到达,在你低落失意患恙时带给你心灵抚慰。过去我们一度羞于启齿“退伍兵”这一标签,随着社会崇尚军人传统精神的逐步回归,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人们,我们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光荣一员。</h3><h3> 40年入伍纪念日虽难能可贵,不可复制,它是我们一次强烈的身份认同,超越庸常生活的体验。给出由头,抻长念想。但我们放弃了20周年、30周年繁文缛节和铺张排场的集体联欢,如同我们不断地做的人生减法,以一杯清茶,一盅醴酒,致敬过往,简朴而不失意味深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