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再走杨湾古道

秋宵

<h1>苏州的小街小巷总是被人们津津乐道,流连忘返,特别是几部电视剧把苏州的“平江路”、“山塘街”等提升为一等一的网红。</h1><h1>但那里留下的大多是外地乃至外国游客的脚印,作为土生土长的老苏州,我却对太湖之滨、群山连绵的村野古道情有独钟,最常走的是洞庭东山那条绵延十余里的杨湾古道(因从杨湾延伸到陆巷,又称杨陆古道)。</h1> <h1>特别是深秋时节,十里古道“披黄挂红”,色彩斑斓,是吴中一道风景线。</h1> <h1></h1><h1>据说杨湾繁荣始于宋室南迁后,从明朝以来,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是东山西南部的主要商埠和水运码头。</h1><h1>七八百年前,杨湾和陆巷之间就有一条长十余里的村道,这就是著名的杨湾古道(杨陆古道)。</h1><h1>径杨湾、上湾、张巷里、石桥、朱巷、嵩下等,一直通到陆巷古村,其间人文古迹移步皆是,像珍珠一样串成了杨湾古道。</h1> <h1>一条乡间小路,古道一路有轩辕宫、明善堂、怀荫堂、灵源寺等好多处全国文保单位,实为全国所少见。</h1> <h1>古道贴近太湖,以前是重要的客运集散地,曾经人流如织,这里走过的:或许是抬着达官的轿夫,或许是辛勤奔波的商人,或许是挑着果实的山民,或许是整日劳作以求温饱的农夫、渔民和蚕农,千百年来见证了古道的繁华和沧桑。</h1> <h1><font color="#010101">古道两侧破败的老屋以前或许是粮站、山货行、或供销社,如今正在等待时机华丽转身。</font></h1> <h1>古道至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乡村风韵,没有一点“商业味”,也没见大红灯笼高高挂着,仅见村口一家卖些油盐酱醋、烟酒杂物的小铺子。</h1> <h1><font color="#010101">由青砖侧砌成的人字形古道,是这条杨湾古道的原生态,虽有些岔道改成水泥路面了,但只要认着人字形砖道,一直可走到陆巷。</font></h1> <h1>正值深秋,一路银杏为古道披上黄金甲。</h1> <h1><font color="#010101">这里过去有“三街六巷门”之说,居巷的巷门也是“六巷门”之一吧。</font></h1> <h1>清代“更楼”,离我们已很遥远,只是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了。</h1> <h1>这或许是“保安人员”守更值班的楼阁,一旦有湖匪盗贼侵入则锣声四起,唤醒村民抗御来侵之匪。</h1> <h1>路边小小庙门口,也被村民们收拾得花团锦簇。</h1> <h1>古道经过山涧上的一座小桥,上面的三块长条石分别是武康石、青石和花岗石。这座康熙三十八年重建的小石桥,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一不留心就会错过了观赏。</h1> <h1>“轩辕宫”,供奉着中华人文始祖轩辕大帝,据介绍是元代建筑,大殿建于元至元四年(1338年),现为全国文保单位。</h1> <h1>石桥村边的观音堂,每到深秋叶落时分,更具韵味。</h1> <h1>明代、清代、民国建筑,一路比比皆是。</h1> <h1>清代的“水龙间”,就是现在的救火会吧。</h1> <h1>清代老宅。</h1> <h1>民国时期的“南阳小学”,后移作他用,前几年经过,里面已经破败不堪,现正在修缮中。</h1> <h1>小学老房子可能当过“生产队队部”,陈旧的墙壁上,五十多年前的“和平三大队山趾第二生产队六六年逐月工分清单”还依稀可见(前几年还有好几块,且字迹清晰),时隔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印记,也应该得到好好的保护。</h1> <h1>民国十八年仲秋建的“中区小菜场”,现修缮好不久。</h1> <h1>“养殖场”旧址,大概是民国的吧。</h1> <h1>寻常百姓家,月洞、庭院、长窗,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h1> <h1>古道北段,有古村落石桥村(为王鏊故乡),村内有宋代震泽底定桥,桥名取自《尚书•禹贡 “三江既人,震泽底定”之句,这是与太湖流域治水有关的最早记述。</h1><h1>因桥名太繁复,村民称之为“石桥”,沿用至今。</h1> <h1>桥亭北边有坪磐:近百平方米的用青砖铺成,是当时村民们婚丧喜庆聚会的广场,至今保存相对完整的老字号店铺 。</h1> <h1>一路大大小小的庙宇不少,路边小庙祭祀什么?没有细看。</h1> <h1>长巷仄径,庭院深锁,任凭藤萝蔓生。</h1> <h1>和全国一样,农村大部分都是老人留守着,老人在上午的阳光下,逗着陪伴的狗狗,消磨着他们的晚年。</h1> <h1>这不显山露水的普通老宅,竟是明代的“燕石学堂”。</h1> <h1>一路往北,古道边一丛丛橙黄橘绿,这里曾经是热播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外景拍摄地。</h1> <h1>正值枇杷花开,也是蜂农采蜜的好时机。</h1> <h1>道旁,明代大学士王鏊的墓道,离陆巷古村不远了。</h1> <h1>穿过王鏊的解元、会元、探花三牌坊,就进入陆巷古村,又一番景象更让你流连忘返。</h1><h1>杨湾古道近几年走过不下一二十次,每次走过都有不同的收获,本小文无法承载古道那丰厚的人文历史,只是借着秋色,和朋友们一起再走一遍吧。</h1><h1>本文没有按行程先后编辑,而是贴几张古道,间隔几张银杏,以表达古道“秋色连波”之韵。</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