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伯父讳元宏,生于1920年5月1日,逝世于1985年5月20日,享年65岁。距今逝世已经34年了,撰文以纪念他老人家。</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伯父与我父亲是堂兄弟。因为伯父的父母亲去世较早,他从小随我爷爷奶奶长大,所以,伯父与我父亲处的像亲兄弟一样,伯父排行老大,我父亲自然就排行老二了。</p> <p class="ql-block"> 在旧社会,由于家庭条件太差,伯父没有上过学,到老也没认识几个大字。但是,全村人对我伯父的为人处事,办事能力以及家庭中对子女的成功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十分的佩服。</p> <p class="ql-block"> 伯父从小失去双亲,养成了吃苦耐老的意志品质。自食其力,不甘落后,顽强不屈是他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大约十岁左右,就随爷爷到陕西打壶(旧时称壶匠,主要是用锡作原料,制作水壶灯具等)。</p><p class="ql-block"> 年龄稍长就承担家庭重担,大约十五六岁,就随大人们到新安县神堂儿贩猪娃,赚差价以贴补家用。当时没有车子,全凭双腿行走,用一根扁担两只箩筐,每次要担回十五六只猪娃。</p><p class="ql-block"> 以致于双腿劳损过度,静脉曲张严重,两条小腿上像爬满了″大蚯蚓"。</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就能看到伯父布满蚯蚓的双腿,问及伯父,他都会给我们讲起他小时候担猪娃的故事。当时体会不深,现在想想,他们在旧社会,为了养家糊口,从五十多里外的地方,担几十斤的担子,真难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温顺善良、风趣幽默、善解人意、乐于助人。他不仅帮助本村人解决困难,对邻村的事也非常关心。</p><p class="ql-block"> 大约上世纪六十年代,邻村雅沟由于土窑坍塌砸死了四五个人,当时就求救伯父,让他在家候着,埋人时如果人手不够,就通知他,让他带几个年轻人去帮忙。</p><p class="ql-block"> 伯父应约答应了,没等通知,就带了几个人去参加埋人之事,直到邻村办事结束,他才回家吃饭。</p> <p class="ql-block"> 记得伯父帮助我家分家。由于我们弟兄对伯父非常尊敬,他说咋分都成。</p><p class="ql-block"> 他当时对我们弟兄讲:"家里也没啥值钱家产,难免不公平。但是,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家产与你们的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 </p><p class="ql-block"> 最后又交待说:"分家后,有什么困难,就给我说,我会帮助你们的!"</p><p class="ql-block"> 话虽不多,那句鼓励我们去创造和关心我们的话,牢牢地记在了心上……</p> <p class="ql-block"> 伯父共养育了五个子女。</p><p class="ql-block"> 由于自已没读书,他任凭自己再吃苦,也要供子女们上学。</p><p class="ql-block"> 刚解放,全县学校很少,孟津县西半县只有一个中学,叫孟津县第六中学。他就供长子德纯,次子德坡到横水六中读书。结果两个孩子都很争气,德纯应征入伍,转业后进中国海军船舶研究所,在北京工作,后调洛阳725研究所工作,至正科级,直到退休。德坡也应征入伍,转业后进洛阳市印刷厂工作至退休。三儿子德安,高中毕业后,考入洛阳工学院,毕业分配到新乡电池厂工作,由技术员逐步升迁到车间主任,副厂长,到书记兼厂长。长女高芳,在县民政局工作,副科级干部。小女爱芳,在县广电局工作,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 各个子女在父母的培育下,很有成就,是附近村中少有的把子女全部培养成才的家庭。</p> <p class="ql-block"> 我的伯母淳朴善良,她用她九十多年的风雨历程,默默诠释着作为女儿、妻子、儿媳、母亲的内涵。她用她并不强壮的臂膀,为儿女撑起了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她用她无私的爱,给儿女们带来了快乐幸福。</p><p class="ql-block"> 伯父伯母生活节俭朴素,思想上与时俱进,对子女宽严有度,与邻里和睦相处。他们严厉的面孔不多,更多的时候是和蔼可亲、是诚实善良、是苦口婆心,他们身体力行谆谆善诱,以身作则,教给了子女们做人的道理。</p> <h3> 伯父子女们都工作在外,可他老人家就留守在老家,一方面仍然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一方面为全村百姓排忧解难,为左邻右舍服务。</h3><h3> 伯父思想灵活,思路广泛,特别是能为村民调解纠份,人们送他绰号"和稀泥"。如果村民之间或家庭有了矛盾,伯父只要到场,三言两语,就能化解了。</h3><h3> 现在想起来,"和稀泥"的″和",与当今国家倡导的"和诣社会"的"和"是异曲同工啊!伯父很早就为村民的和睦相处、社会的和谐努力着。</h3><h3><br></h3> <p class="ql-block"> 由于伯父在群众中威信很高,被推为群众代表,还担任生产队仓库保管员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当时社会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伯父不仅没有与任何人吵过嘴,反而化解社员群众各种矛盾,为整个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估量贡献。</p><p class="ql-block"> 如今上了年纪的村民,提起往事,都对伯父的为人及各方面的能力,都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1985年5月12日早上,伯父起床时突然头疼难忍,让伯母叫来乡亲。当时条件太差,没有通讯,没有交通工具,五个子女均在外工作,几乎联系不上。父亲就组织了十几个村民,用小床抬上伯父,送到公社卫生院。由于病情严重,卫生院条件有限,暂时治疗,要求转院到县医院。</p><p class="ql-block"> 当时没有救护车,县城正修桂花路,不让通车。堂姐几经周转,找县领导批条,近晌午才找一辆吉普车到卫生院,将伯父接至县医院。</p><p class="ql-block"> 由于耽误时间太长,脑下腔蛛网膜出血量大,加之当时县医院医疗条件及水平所限,伯父住院八天后逝世,享年65岁。</p> <h3> 虽然当时是五月干旱少雨季节, 但伯父逝世当天,大雨倾盆几小时,村民都说,这是好人离世,感动了天地啊!</h3> <p class="ql-block"> 偶尔回老家小住,与上了年纪的村民谈及伯父,他们都会说,你伯父是好人,他很会处理问题,是咱村了不起的人物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