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上隐堂洞,一段早该了却的心愿!

柳沟人

<h3>参加文水户外,始于前年的冬月,两年间大小活动了也有数十次,其间多次听驴友们讲到隐堂洞,讲它的历史悠久,讲它的许多传说,讲它的难不可攀,讲起来都绘声绘色的滔滔不绝,脸上写满了攀登成功的骄傲和喜悦。。。</h3><h3></h3><h3>每当这时我就会有一种一探隐堂洞的强烈愿望,然而期间不同的群也多次有攀爬隐堂洞的帖子,却总因一些杂杂八八的事由而与它失之交臂。</h3> <h3>隐堂洞不远,就在文水县城西南15公里的神堂沟,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必须尽快成功攀登一次隐堂洞成了我心中一个强烈的愿望,还是因为近期遇到了一件令人汗颜的事,有太原驴友问我文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竟说也没啥,但听对方说听说文水有个隐堂洞很不错时,我只能尴尬作答没去过。所以当11月28日我们一行从太谷的“滴水崖——青龙古寨”成功穿越回到文水晚上吃饭时,山水涧群主@紫丁香说近期想攀隐堂洞,我便赶紧搭讪她,到时一定叫上我。。。</h3> <h3>12月4日下午2时许,我们一行14人,从县城——873机场——神堂村——神堂沟,大约半小时便到了隐堂洞的入口处。感谢好事者在此立石上书“隐唐洞”,不然开山炸石连上山的路口也不易找到了。</h3> <h3>隐堂洞,据传是春秋战国时孔子的弟子子夏在此设堂讲学的地方,故得名隐堂洞。此处有一笔架山,上有唐太宗秘书少鉴、书法家虞世南的手迹:“石门宕雪”,时为古文水一著名景点,有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神堂马西一带人才辈出,可惜前些年石料的无序开采,笔架山已不复存在,“石门宕雪”自然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了,当地百姓每谈及此都不胜唏嘘可也无可奈何。现在看到的“石门宕雪”四个红字,是文水书协的成永平及同仁募资而写的,感谢他们为文水的文化传承做了功德善事。<br></h3> <h3>大约2点40分,我们全部14人集结整齐带好装备便开始了隐堂洞的探幽探险之旅。虽进冬季可此日甚好,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巍峨的群山,曲折的小道就像是五线谱,行在其间的我们就像是跃动着的音符,快乐的奔向着心中的目标。</h3> <h3>上隐堂洞的山路不很长可起步就觉陡险,路不宽路面满是活动的砂石,一不留神就有险情。大家相互提醒着安全,也传送着一种真诚和友爱,这种温暖在冷冷的职场早已久违甚至全无。,这是不是就是人们每隔一段就想户外的原因。</h3> <h3>在崇山中穿越。。。</h3> <h3>大约3.20分我们来到了老驴口中的天梯,上隐堂洞的惊险刺激其实从这里才是真正开始。。。</h3> <h3>所谓天梯,就是在近乎七八十度的绝壁上上下一串只能容脚的石窝,需全神贯注手脚并用才可勉强通过,好多驴友到此便望而却步,好在我们14位在相互的帮助鼓励下都成功通过了。</h3> <h3>君请看我们当时攀登天梯的真实视频。</h3> <h3>上的天梯,我们又惊奇的发现了一段蓝砖白灰砌就的陡峭台阶。何年何月何人何事在此陡峭险峻的绝壁间筑此工程?带着疑问我们继续前行。。。</h3> <h3>砖路尽头现一石窟,洞不深但规则整齐,一看就是人工筑就,石窟前旁落着一通残碑,石窟前立面也刻有文字但已不可考,石窟内塌落的堆积物上歪斜着一小香炉,周围也没有贡品显得很有些凄凉。正当我发思古之幽情,忽听前面吵杂声起,隐约感觉是隐堂洞到了,便三步并作两步赶了过去。</h3> <h3>果然是隐堂洞,它形成在陡峭的崖壁之上,大概距离地面百米有余,是一天然的石灰岩洞,高约10米,深约20米。洞壁上刻有浮雕佛像,洞口上方不知何年日月绘画的佛教火焰图也已斑斑驳驳。<br></h3> <h3>洞口石碑右侧第一列“隐唐洞增修碑记”依稀可辨,立碑时间却已无考。。。</h3> <h3>洞窟左侧两孔石窟是人工打造,门两侧有多对联,门额有文字,洞内三壁的石雕佛像已不复存在,还可看到人为凿掉的痕迹,看着真是可惜。</h3> <h3>雕凿掉了的佛像的位置。</h3> <h3>门额上的文字</h3> <h3>民间传说唐僧西天取经时曾路过此地,留宿洞中,洞内原曾塑有唐僧师徒四人的塑像;又说唐玄宗巡幸商山(子夏山)曾憩于该洞。因此隐堂洞又称为“隐唐洞”。</h3> <h3>看过隐堂洞,其实还不能算大功告成。因为你还没有上到南天门。隐堂洞内黑咕隆咚,洞的左壁有一上斜的倒插窝通向洞外,人们称之为“南天门”。遇到天气晴好,站在南天门极目远兆,可清晰看见汾阳古城。能上的南天门的才能算圆满礼成。而这才是登隐堂洞真正的魅力所在,许多驴友都是在此望洞兴叹无功而还,心有不甘才有了二上隐堂洞,三上隐堂洞。。。</h3> <h3>隐堂洞还是一个英雄的洞,据传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日寇扫荡,当地百姓便躲藏此洞。一次,日本兵一直追寻到洞里,顺着南天门上爬。一百姓急中生智,脱下衣服将南天门堵了个严严实实,洞中立时一片漆黑。日本兵心慌意乱,胡乱放了几枪,叽哩哇啦一阵便撤走了。众百姓因此幸免于难。</h3> <h3>我们此行14人,大家群策群力互帮互助,经过不懈的努力,有11人登洞成功,请看一下勇士们的风采吧!<br></h3> <h3>对着南天门拍摄幻化出的奇妙景象!</h3> <h3>南天门并不大,就是看到的这个洞和脚下连着的洞,还更小,十几个人就很拥挤。,但大家也不肯轻易离去,摆着各种PS,展示各自的风姿。</h3> <h3>看!南天人家的俏媳妇们!</h3> <h3>俺也上了南天门。哈哈哈。。。</h3> <h3>@大地误入盘丝洞。。。</h3> <h3>香港逃过来的蒙面人?</h3> <h3>末代皇帝溥仪也来隐堂洞考测。。。</h3> <h3>楼上楼下,幸福的南天人家。。。</h3> <h3>阴森恐怖的隐堂魔爪。。。</h3> <h3>隐堂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不敢太流连必须赶在天黑前下山回到停车场,不然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可南天门上去难,下来亦亦然,好在我们克服了上洞时的恐惧和积累了一些攀抓的经验,腰间系了安全绳都顺利的下到了洞底,在群主的声声催促和大家的依依不舍下,时近5点大家开始安全下撤。</h3> <h3>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看看这个视频你就知道此话一点也不假。哈哈哈。</h3> <h3>日落西山红霞飞,驴友爬山把家归,巍峨的群山披彩霞,空旷的山谷歌声飞。35635 65312 223555635....</h3> <h3>日照的金山,是我们快乐的心情写照。</h3> <h3>慈祥的山神在保佑着我们的平安。</h3> <h3>大约5.40分,我们所有队员全部平安回到出发点。结束了愉快的隐堂洞半日之行。</h3><h3><br></h3><h3>后记:冬日的隐堂洞就是这般模样,听老驴说夏日的雨季隐堂洞内会有流水孱孱,那时洞壁湿滑,南天之路更是难度有加。我亲爱的勇士们,那鲜花盛开的夏季我们再来一试?✊✊✊</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