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课”推进“课改”,以“课改”超越“课堂”

柠檬味的薄荷糖

<h3>  第十一届小学数学“创意课程与数学”研讨会*潍坊专场</h3> <h3>  名思教研于2019年12月6日—8日在潍坊举办“创意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创意课程与新常态课堂观摩研讨会”。</h3><h3> 本次峰会邀请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刘德武、吴正宪、罗鸣亮、郎宏坤,携手全国十多位有各自独到教学主张和创意课程设计经验的小数专家名师和青年新锐,联袂展现当今小学数学课程创设与教学转型的精华。</h3> <h3>  主持人陈洪杰陈主编以《在潍坊,做一个追风筝的人》为开场为大家讲述数学的乐趣。数学可以很理性,也可以很浪漫。可以很枯燥,也可以很好玩,作为数学人,去追寻心中的那只风筝,千千万万遍。陈主编妙语连珠,凤雏幽默。独具一格的开幕式拉开了本次大会的的帷幕。</h3> <h3>苏桂芹老师的在“数学戏剧——一场数学学习总动员”和大家分享了在改革路上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接着欣赏了两所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两场数学故事戏剧——《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篮子鸡蛋》,分别对鸡兔同笼和最小公倍数进行了深入的拓展和提升,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新颖有趣的数学故事中,提高了孩子们学数学的兴趣。</h3> <h3>刘德武老师是特级教师,倡导“跳出数学教数学”,幽默诙谐的谈话方式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堂开始,刘老师从数学游戏,小球会落入哪个杯子引出了本节课课题——可能性,课堂上,又通过让学生判断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几位数,可能是什么角,一个不确定的数除以4商有余数吗?等一系列问题研究可能性,既巩固了旧知,又学习了新知,注重知识的迁移。刘老师还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尽情地展示自我。“不应该只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不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就缺乏了深刻性与生命力。”刘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意识到,在数学的教学中,要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h3> <h3>  潍坊瀚声学校的朱晓琼老师。她带领学生一起上了一堂绘本课《发现故事里的秘密——奶奶的红裙子》。</h3><h3>朱老师的课十分“接地气”。朱老师以她的女性视角,引领学生细致观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加以利用。</h3><h3>从“读故事不要放过封面”,到让学生自己整理的获得感,同学们一直在学习中保持好奇心和成就感。</h3><h3> 整理完绘本的顺序脉络后,同学们因为对“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的理解不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大家在交流碰撞中,逐渐抓住数学的本质,最后达成共识,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h3><h3>看来,教数学不仅要懂数学,还要懂哲学哦!(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h3> <h3>郎宏坤老师的课是一节教师体验课,有20位参会老师上台当了一把“小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方格毯、尺子、软绳等工具进行了四轮游戏。<br></h3><h3>随着游戏的不断升级,“小学生”们从最初的拘谨逐渐变high了,大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合作,群策群力,充满了挑战和欢乐。</h3><h3>玩游戏的同时,朗老师引领老师们不断对游戏的适用年级进行评判,并且引领老师们在“学生”和“教师”两个角色之间来回转换:如果你是三年级的学生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三年级的老师你认为学生会怎么想……<br></h3><h3>一节课下来,真是又累又轻松。</h3><h3>人生不可以游戏,但数学可以。虽然“动手动脚”又动脑很累,但真的学有所得,在笑声中成长。</h3> <h3>王圣昌老师的绘本课《“无限”和穿小红鞋的我》首先是分配任务,把9页内容分给6个数学小组分别阅读,在分工与合作中提高了课堂效率。</h3><h3>从找书中的“无限”到利用纸片表示“无限”,环环相扣,主要针对的是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普遍存在的六大困难。</h3><h3>王老师的课注重规则意识(例如贯穿课堂的口号“一号坐姿,面向老师”)、独立思考(在和学生交流中互不讨好,凭借数学活动本身的魅力让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之中)、真实交往(既尊重学生,又敢于说“不”)。</h3><h3>真正的教育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会发生。作为一线教师,既要有规则,也要有真实。</h3> <h3>  汤卫红老师也是一节绘本课:《过去的人是怎么数数的呢》</h3><h3>汤老师的设计贴近学生的兴趣点:从哈利波特带领大家“穿越”回古代(还没产生数和数字),通过打猎时遇到一群野狼(7匹)如何告诉同伴开始。</h3><h3>利用学生们读绘本了解到的知识:古代人们曾借助手指、石子、树枝、绳子,并借助真实的工具,让每个孩子自己利用一种方法(小组内4人分别用4种不同方法),通过探究——展示——分析优缺点——排序,让同学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又抛出了更有难度的“如何表示52这个数”的问题,同学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探索……</h3> <h3>吴正宪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常态课《运算的复习》,带领孩子们共同探究加减乘除的意义和加减乘除的道理。吴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启发,特别注重学生的回答,能够关注到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的知识建起了承重墙,打碎了隔断墙,培养了学生的深度思维。</h3> <h3>  唐彩斌老师的“从相遇到相见:行程问题综合应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沟通不同行程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h3><h3> 唐老师的《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方式》让我们又一次思维的开阔。可以研究“吹叶量”,可以研究铺满操场有多少片叶子,可以研究“花的形状”,可以进行“秋天之月”的露营......数学原来可以从抽象到具象,可以如此诗情画意。</h3> <h3>  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探究数学之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我们的每一次相遇都能碰撞出数学之美的火花。</h3><h3> 再见,悦远!给我们留下了精彩和感悟!</h3><h3> 再见,悦远!期待下一次的美好和喜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