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年去陕西西安,堂弟送我一副高级墨镜。回北京后舍不得用,偶尔外出旅游玩时戴戴。去年去延庆永宁城旅游时戴着墨镜,返回时小孙女不小心折断,让我心疼不得了,一是心疼小孙女不愿数落她、二是心疼这么贵重的礼物弄坏了在哪里修啊。这之后我在北京跑遍了大小眼镜店都无法修配,这让我非常沮丧。墨镜不是不能修配,而是现在人们戴墨镜一坏就扔掉啦,谁还去修理,修配小店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也无法生存下去。
今年十一长假,三代人一大家子返回湖北荆州,长假过完儿子一家开车返京,我和老伴因事要多留几日。这期间我在多家眼镜店询问均不可修配。周日与老伴到奥林匹克武商量贩购物,发现大门内南头有一间眼镜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询问漂亮的女店员,回答拿来试试吧!第二天我拿着折坏的墨镜专门赶到此店,漂亮的女店员和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接待了我,看看我要修理的墨镜,中年男子拿出一大盒换下的镜腿,在里面反复翻找出几个类似的镜腿试着按上,终于有一个镜腿在打磨后较吻合,他认真的拧紧小螺丝后递给我,我戴上感觉还挺合适,谢过两位店员我问多少钱?戴眼镜中年男子微笑着对我说:"回收废旧物再利用能用就行啦,不用给钱。”我先是惊讶,再后来坚持要给点钱,在被再次拒绝收钱后,我真诚谢过俩位店员后返回。
这件事让我想到很多,曾记得某个时期社会流行“一切向钱看”,没有钱是办不成事的。记得看过一篇报道说在深圳问路被要求付钱再告之,后来发展到昧着良心做假货。卖包子的不吃自己做的包子,种菜不吃自己种的菜,卖药的不敢吃自己生产的药,卖奶粉则从不吃国产的奶粉......。一时间全国各地到处是假烟、假酒、假药。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寡廉鲜耻,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比比皆是。物资生活越来越好,可是人的信仰、精神需求越来越迷茫。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被摧毁。</h3><h3> 曾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是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家举步艰难,百姓仅能解决温饱。但民风淳朴、邻里和睦、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民心向党、凝聚力强、国泰民安。</h3><h3> “夜不闭户"出自《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道不拾遗"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描写历史唐朝“贞观之治”年代社会状况。意思是说马路上有别人掉的东西,没人拾起据为己有,晚上睡觉时不用闩上门栓,因为没有盗贼出没。这说明国家安定,百姓品德高尚,社会风气纯正,生活和谐安宁。</h3><h3> 1300多年前淳正的民风在华夏传承从未中断,建国初期更是继往开来民心所向。今天执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日常规范传统美德逐渐重新被认识,重树社会文明礼仪的前进脚步加快。教育、广播电影电視等宣传媒体注重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重塑相互尊重、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墨镜修理是件小事,遗憾当时也没有问师傅的姓名,但从这件小事我似乎看到传统美德正通过件件凡人小事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淳朴的民风正逐渐回归渗透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未来的社会,一定是向着真、向着善、向着美的轨迹发展。<br></h3><h3><br></h3><h3><br></h3><h3>令狐培刚(林培刚)北京昌平名佳花园居所</h3><h3>2019年12月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