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书籍启迪智慧,</h3><h3>阅读点亮人生。</h3><h3>提高思维能力,</h3><h3>形成独立思考。</h3><h3>培养一种性情,</h3><h3>强大内心世界。</h3><h3>又到了每周读书分享会的时刻,请大家静心听……</h3> <h3>【闫海丹老师】</h3><h3> 雷夫老师因为卡琳的直言不讳,转变了教学自然课的理念,处处体现“敬请触摸”、“失败是好事”、“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等观点。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养成了对科学的兴趣,以至于学生长大后真的出现当医生的和从事环境科学工作的。由此,我想到了道德教育中的概念“内化”。</h3><h3> </h3> <h3>【王芳老师】</h3><h3> 一旦“艺术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你会发现它让你上瘾的程度比巧克力更大。无论你采用的是“音乐”、“表演”还是“视觉艺术最好是3种一起来,艺术都将引领孩子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成长。你和他们的关系将越发稳固、牢不可破,而这份联结将鼓励孩子有更好的表现,念书更认真,也更快乐。 </h3><h3> </h3> <h3>【孔芳芳老师】</h3><h3> 教书的经验有时会让你觉得自己微不足道,沮丧失意。就算一切顺利,也总会有某个人或某件事给你当头一喝,提醒着自己的不完美。在教学中,让学生自行选择方向,让孩子们自己探索,任由他们失败。让我们都做一个能接受学生失败的老师,给孩子们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h3><h3> </h3> <h3>【徐国霞老师】</h3><h3> 雷夫老师说提倡让孩子“放下书本,拿起实验器材。他们必须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失败,并从失败中学习”。本章所讲观点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提供条件放手让其大胆探索,做孩子成长的陪伴着、支持者、合作者。</h3><h3> </h3> <h3>【陈向珍老师】</h3><h3> 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h3><h3> </h3> <h3>【马迎春老师】</h3><h3> 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加入管弦乐团的孩子们不只学到如何拉小提琴或吹单簧管,也学到了纪律、责任、牺牲、练习、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孩子们能拥有这套技巧对他们来说再好不过了,孩子们可以一边学习这套技巧,一边度过愉快时光。</h3><h3> </h3> <h3>【韦海红老师】</h3><h3> 我想我们每一个渴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应该向雷夫学习,新教育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相信每一个渴望成为优秀老师的人只要努力、坚持,都能成为中国的可亲可敬的“雷夫”。</h3><h3> </h3> <h3>【毛香丽老师】</h3><h3> 一个科目是单调乏味还是引人入胜?授课老师往往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h3><h3> 不管什么学科的老师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生活的美好。这其中采用的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好的父母和老师会主动的去探索和努力。</h3> <h3>【杨彦彦老师】</h3><h3> 鼓励和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爱好。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比如在教育的领域里,戏剧本身不是重点,孩子们才是。当然,创作并不限于表演。帆布、油漆或纸和铅笔一样可以创造出艺术作品,并得到创作过程中所带来的各项益处。艺术家的创作是出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创作的理由和呼吸是一样的,因为我们的生活中需要这些。</h3><h3> </h3> <h3>【张倩老师】</h3><h3> 一个科目是单调乏味还是引人入胜,授课教师往往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这种情况又以社会科学最为明显。多数历史课都从某种教科书开始,然而,就算教科书编写得再好,也不可能把每一个事件照顾得面面俱到,让学生们能够时时感受到读历史时应有的高度相关性、兴奋感,以及乐趣。好的父母和师长会使用额外的教材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h3><h3> </h3> <h3>【张文晓老师】</h3><h3> 雷夫的观点从教育的角度重新界定“失败”。他认为“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第56号教室,飞不起来的火箭不是失败,只有当学生停止解决问题的尝试时才算失败。是呀,很多人只想让孩子成功,并且帮助孩子成功。殊不知,这成功的背后有多少是孩子自己的探索?挫折教育的关键并不是怎么让孩子多去承受挫折,而是在于遇到挫折后的应对。</h3><h3> </h3> <h3>【李育晓老师】</h3><h3> “电影”就是一项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我们不用观赏电影的方式取代日常课程——电影会在放学后播放,让孩子们对课堂所介绍的历史事件有更多的认识。就像有声书一样,老师也不该趁播映电影时偷懒。在放映电影之前,教师会提早在教室的“近期上映栏”公布片名,让孩子们开始期待,也会事先讲解他们可能看不懂的片段,帮他们做好准备。在电影还没开始放映之前,孩子都已经准备好一乐在其中了。</h3><h3> </h3> <h3>【白寓老师】</h3><h3> 我们大多数人学习艺术,其实有些天分受过训练,也无法像毕加索那样作画,像张学友那样唱歌,像黄豆豆那样舞蹈,为什么还要学习艺术呢?那是因为接受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学到了纪律、责任、牺牲、练习、更正错误、倾听以及时间管理,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再好不过了,那是一生的财富,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间追求完美的自己,可能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h3><h3> </h3> <h3>【张梦媛老师】</h3><h3> 老师的一生当中或许有机会教出一两位杰出的艺术家,我们大多数人即使有些天分,受过训练,也绝对无法像毕加索那样做画。老师和家长都应该谨记,上台表演的应该是“孩子”,即使他们并不完美,因为这正是艺术最美的地方——我们追求完美但永远无法企及。追寻的过程就是一切。</h3><h3> </h3> <h3>【李宝红老师】</h3><h3> 在一个所有事物早已被标准化的世界里,艺术让孩子们保有独特的自我—-用梭罗的话来说,就是忠于另一种鼓声,大步向前。我知道接触艺术教育的孩子学到的,远远超过他们所学的艺术本身,可见艺术的魅力!</h3><h3> </h3> <h3>【牛香苗老师】</h3><h3> 无论孩子要表演的是一出有规模的音乐会,还是简短的喜剧,身为老师的我们都应该一边凉快去。在教育的领域里,戏剧本身不是重点,孩子们才是!</h3> <h3>【张丽诗老师】</h3><h3> 师生之间的信任很重要,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老师愿意为他们付出,这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就更加稳固。我们要求孩子们说到做到,我们也要说到做到才行!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如此。</h3> <h3>【周燕莉老师】</h3><h3> 观察学生犯错是很有意思的。他们用的是铅笔,所以很快就明白算错了可以擦掉重来。在导入这项作业之前,从没想过,艺术原来也有“让孩子们懂得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并继续前进”之美。</h3><h3> </h3> <h3>【张苏毅老师】</h3><h3> 56号教室主张先思考再说话,这和我们中国的经典文化《论语·公冶长》中一句话颇为相似,三思而后行。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凡事都要再三思考而后行,我们都见过很喜欢抢第一、引人注目、胡乱喊出答案的学生。学生一旦学会三思而后行的技巧,在学校和人生中的每个领域都会有更好的表现。</h3> <h3>【白晓丽老师】 </h3><h3> “几年前,一群来自有所充满活力的特许学校的教师到第56号教室进行一日访问,他们很棒,精力充沛,聪明开朗,而且非常关心学生。不过,我注意到他们的教学暗藏着一个很关键的错误—为了让孩子们有好的感受,从不让学生回答错误答案或出什么差错。”本书的第八章讲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失败”意味着什么,不让学生体味失败是不是对的,“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而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失败是必经的历程,是他们获取经验,增长能力的必要环节。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经历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h3><h3><br></h3> <h3>【刘春霞老师】</h3><h3> 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向着阳光,踏实向前!</h3><h3> </h3> <h3>【畅晓朋老师】</h3><h3> 我想我们每一个渴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应该向雷夫学习,新教育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相信每一个渴望成为优秀老师的人只要努力坚持,都能成为中国的可亲可敬的“雷夫”。</h3><h3> </h3> <h3>【宋彦辉老师】</h3><h3> 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在现今这个世界长大的孩子相信这个事实往往是极为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从重要性来衡量,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br></h3><h3> </h3> <h3>【王琪老师】</h3><h3> 尊重是一种习惯。只有平等地交流,才会产生真正的教育。在第五十六号教室里,一个学生这样告诉记者,他问了一个老师一个问题,结果老师火冒三丈地对他说:“我不是已经讲过了,你根本没在听!”可是他认为他有,只是听不懂而已,而他认为雷夫老师会讲解500遍,直到他听懂为止。我想,漫步于教育旅途,想要欣赏到别样的风光,我们不仅需要耐心,还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俯下身段与他们心与心地交流。否则,简单残暴的教育只会让学生离我们越来越远。</h3><h3> </h3> <h3>【李新惠老师】</h3><h3> 好的父母和师长会使用额外的教材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团队合作、倾听技巧、协商让步,在游戏活动中,各小组成员得到练习,同时在活动规则中,让学生学会先思考再说话。学生一旦学会三思而后行的技巧,在学校和人生中的每个领域都会有更好的表现。</h3><h3> </h3> <h3>【庞彦辉老师】</h3><h3> 累积达20分的小组可以得到“奖金”。这个小游戏的优点之一是,就算某组先拿到20分,其他组仍有得到奖金的机会。得分达到20分的小组可以先领取奖品,之后再从0开始累积点数,其他组则继续答题,直到分数累积到20分为止。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会相互对立,各组都只想着如何答出正确答案,而且好的回答往往能赢得对手的掌声。“小组积分”的得分会累积一整年;这个游戏会一直继续下去,就像历史一样。</h3><h3> </h3> <h3>【李曼老师】</h3><h3> 一个科目是单调乏味还是引人入胜,授课教师往往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这种情况又以社会科学最为明显。多数历史课都从某种教科书开始,然而,就算教科书编写得再好,也不可能把每一个事件照顾得面面俱到,让学生们能够时时感受到读历史时应有的高度相关性、兴奋感,以及乐趣。好的父母和师长会使用额外的教材来补充教科书的不足。所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非常有必要,值得推广!<br></h3> <h3>【吕碧贞老师】</h3><h3> 历史课教科书编的再好,也不可能把每件事都照顾的面面俱到,让学生们能够时时感受到兴奋感及乐趣。好的父母和师长会使用额外教材来补充。比如说,“电影”就是一项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的有力工具;另一个让历史活过来的方式是“播放历史性的演说”;也可以利用文学“来帮助学生认识历史”。</h3><h3> </h3> <h3>【陈聪聪老师】</h3><h3> 通过对《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读,我还明白了,不管是教导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h3><h3> </h3> <h3>【王静格老师】</h3><h3> 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h3><h3>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h3><h3> </h3> <h3>【王焕丽老师】</h3><h3> 雷夫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它就像一面镜子,告诉我们在我们的教育实践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哪里需要改进,哪里可以做得更好。读的过程中,我发现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见,充分体现了“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h3> <h3> 读一本好书,让心灵在文字中汲取营养;</h3><h3> 品一部经典,让思想在阅读中碰撞升华。</h3><h3> 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在阅读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经典的洗礼,享受快乐阅读,快乐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