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两河、印度、中国)之一;印度,也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虽然中印两国同处亚洲,又是近邻,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金砖国家,但中印关系并不十分亲密,时不时地还制造摩擦和边界纠纷。对于印度的过去和现在我却知之甚少。两年前就想去印度走一走,看一看,但一直没有心仪的行程,一拖再拖,直到2019-11-07才成行。</b><br></h3><h3><b> 回忆这次精彩而难忘的13天历程,感悟良多。印度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印度人民的淳朴与善良,印度民众的幽默与开朗,印度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印度各地景点的原生态状况,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一栋栋新建高楼大厦直插云端,一排排新颖别致的独栋別墅,一条条高架桥如一条条长龙穿街而过,一处处鲜花绽放、绿色葱郁的城市花园……</b></h3><h3><b> 在短暂的十来天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是非常热情友好的,无论是酒店的服务人员、TuTu车司机,还是饭店、酒店里的食客;无论是火车上、游船上的乘客,还是景区被要求合影的老人、青年男女、小孩,或是路人甲乙丙丁……只要你上前搭讪、咨询,他(她)们都面带笑容,非常善良、热心、真诚,用肢体语言告诉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h3><h3><b> 当然,在鲜亮的背后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无论大都市还是小城市,市内交通无序,没有章法,无比混乱。三轮车、TuTu车、摩托车、汽车横冲直撞,抢道行驶,屡见不鲜。有些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卫生环境有待改善,脏乱差有待整治。如街道狭窄,房屋老旧,道路不平,无路牙,人畜糞便,污秽遍地,即使德里、孟买这些大都市的主干道上都有纸屑、果皮;有些城市公厕少,有的景区或高速公路服务区无公厕,随地大小便;有些城市满大街尘土飞扬,尤其是瓦拉纳西街道和德里印度门停车场更甚,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街小巷,黄牛、野狗、精猴无处不在,据介绍,德里每天有30000万多头黄牛在街上闲逛,有的在啃路边的青草,有的在马路边闭目养神,有的三五成群在游荡,个个悠闲自得,据说黄牛在印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牛”。还有一个壮观的景象是野狗无处不在,约20万只生活在马路上,无论是大狗、小狗、黄狗狗、黑狗、花狗,或在马路上觅食,或吃饱了就躺在马路上休息。精猴众多,难以统计,上窜下跳,稍不留神,就被伤害。在印度期间,雾霾空气天天有,中重度雾霾几乎占了一半,而且是全天候的,这是巧合还是常态?恒河岸边焚烧尸体,骨灰撒入河中,有人还见河中漂尸。据说还有强奸频发,小偷泛滥,稍不注意,就被欺骗等。其实,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此乃世态之相,不足惊讶。</b></h3><h3><b>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终于踏上了这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国家。今天,用我的镜头和简要的文字,记录印度的一些旅游胜地、人文景观和社会面貌,侧重于印度文明历史,与大家分享,希望各位能喜欢。</b></h3> <h3><b> 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经过7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机场内人头攒动,𤋮𤋮攘攘,眼前飘过纱丽女子,锡克头巾男子,印度扑面而来。</b></h3><h3><b> 德里有新老德里之分,印度门是新老德里分界线,印度门以南为新德里,印度门以北为老德里。新德里是在老德里城基础上扩建而成。1911年开始建市,1929年初具规模,1931年成为首府,1947印度独立后成为首都。老德里如一面历史镜子,展示了光荣的过去和悠久的古代文明:公元前1400年班度族在此建都;公元前1世纪阿育王大帝孔雀王朝在德里立国,构筑都成;16世纪阿克巴大帝的莫卧尔王朝从阿格拉迁都德里。新德里则是一座里程碑,是印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让世人看到了印度的前进步伐。</b></h3><h3><b> 德里宗教气氛浓厚,古代建筑从多,如胡马雍陵,贾玛清真寺,库特布塔等;也有现代建筑,如莲花寺,印度门等。</b></h3><h3><b> 胡马雍陵,建于1570年,是印度第一座花园式陵墓。建筑风格与泰姫陵一致,整个陵园是中轴对称的花园,主墓建于高台之上,禇红色高墙围绕,中置白色大理石穹顶。在空阔台基上凭栏而望,秀色可餐,喷泉四野。</b></h3><h3><b> 贾玛清真寺:于1656年建成,是世界十大清真寺之一,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位于老德里东北角,与红堡隔空相望。远远望去,三座弧形突起的白色圆顶和两根高耸的尖塔,其外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令人起敬。入内必须脱鞋。</b></h3><h3><b> 库特布塔又名胜利塔,位于德里以南15公里处,号称印度七大奇迹之一。于1193年开始兴建,至14世纪中叶最后完工,199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是13世纪穆斯林入侵占领印度后,为庆祝胜利而建的纪念碑。塔基约14米,塔高73米。 塔身分5层,由下而上逐渐变细。下3层全部用红砂岩建造,每层外表有竖着的凸起的装饰性折纹;上面2层塔身是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融合印度教及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塔身镌刻着古老的阿拉伯文《古兰经》经文和各种精美花纹图案。登顶可以鸟瞰德里全城,可惜现在禁止游客登塔。周围有孔雀王朝兴建的旧堡遗址,和阿育王石柱。</b></h3><h3><b> 莲花寺又名巴哈伊灵曦堂,1986年建成,是全球各地七座巴哈伊灵曦堂中最新的一座。整个寺庙全部釆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由三层花瓣组成,底座上巧妙的设计了9个多环清水池。</b></h3><h3><b> 德里印度门,印度门是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新德里和老德里的分界线,左边是古城,右边是新都,新德里是一个城市却存在着两个世界。印度门两侧有大面积草坪,有许多灌木和树木。只是一侧诺大的停车场不太给力,灰尘飞扬。</b></h3> <h3><b>胡马雍陵</b></h3> <h3><b>库特布塔</b></h3> <h3><b>贾玛清真寺</b></h3> <h3><b>莲花寺</b></h3> <h3><b>德里印度门</b></h3> <h3><b> 瓦拉纳西又称贝拉勒斯, 位于印度北方邦东南部,座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人口约116万,街道狭窄,交通拥挤,人畜和谐共处,扬尘污染严重。据传在6000年前由作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湿婆神所建,公元12世纪,印度古王朝曾在这里建都。瓦拉纳西是印度的历史古城,是恒河段印度教圣地,是印度教徒精神世界的首都,也是佛教圣地鹿野苑的所在地。</b></h3><h3><b> 对于印度教占83%的印度来说,瓦拉纳西的地位不言而喻,它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地。瓦拉纳西有千年不断的夜祭和焚尸场,有一年四季从不间断的恒河晨浴,有大摇大摆穿行于迷宫般的大街小巷的神牛,还有游走其间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和苦行僧。</b></h3><h3><b>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冰川南麓,全长2525公里,其中印度境内长2071公里,瓦拉纳西段河流旱季宽约1.5公,雨季更宽,可达3~5公里,它孕育着印度文明和东方智慧。在印度教眼里心中,恒河来自天际,是一条充满终极之爱的河流,它能赋于人的生命,接纳人的死亡,净化人的灵魂,洗涤人的罪孽,承载着人们的美好祝愿,是一生的朝觐圣地,犹如穆斯林眼中的麦加,基督教眼中的梵蒂冈,三教合一的耶路撒冷。每个印度教徒都渴望今生能在恒河上祭祀祈祷,在恒河里晨浴,在恒河边谈婚论嫁,在恒河边活着或者死去。</b></h3><h3><b> 恒河夜祭:通向恒河夜祭主祭台的路永生难忘,大巴止于恒河主祭台数公里之外,先登上TuTu车,在一条街道狭窄,行人、黄牛、野狗、摩托车、机动车、人力三轮车中穿梭争道。坐在车上,提心吊胆,但异域风情尽揽。一路上,叫卖声,乞讨声、喇叭声,汇成一股震耳欲聋的嘈杂声。最后1公里左右,TuTu车也无法通行,改为徒步,几乎每一步都是艰难前行。</b></h3><h3><b> 终于到达恒河岸边码头,登上小舟,泛舟夜游,百舸争流。我们乘坐的小船离祭祀台隔着好几条船,前面人头攒动,𤋮𤋮攘攘,我们船的后面又围上来好多船,一层又一层,不知多少层。祭祀坛周围也是人山人海,在我们右前方有一条稍大的船,位置很好,上面站着五六个人,摆着好几个三脚架,好像是专为摄影而来。祭祀坛中央有几个人在主持祭祀活动,这些人被称为祭司。他们伴着铜铃声,一边吟诵一边点燃香灯塔,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法器轮番上阵,祭司轻摇铜铃,虔诚的印度教徒喃喃低语,好像是在用印度文的祭歌赞颂神灵。祭祀活动大概持续1个小时才结束。</b></h3><h3><b> 恒河晨浴:次日,五点半起床,再扑恒河岸,登小舟,观晨浴,看日出,见火化。清晨的恒河静静地拉开一天的生活序幕,河岸边的台阶上,各种鲜活的场景映入眼帘。许多老中青男女在晨浴,他(她)们站在河水中擦拭身体,还有几个青少年在戏水,游离岸边的很少。还有洗脸刷牙的、剃须的、叫卖早点的、相互拍照的。有一处台阶上冒着滚滚浓烟,导游说,哪儿是焚尸场,正在焚尸。清晨,河面上有一层薄雾,小舟淌徉在金色的河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瓦拉纳西整个城市面向太阳,闪耀着灿烂的光芒。</b></h3><h3><b> 鹿野苑: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佛祖第一次讲法之地。公元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这里布道、传教,初转法轮,菩提树下传教五圣徒。佛法无边,阿育王大帝亦伏法皈依,设佛学院,立阿育王柱,弘扬佛法。公元7世纪,中国唐朝高僧玄奘曾来这里朝圣。12世纪后期,遭外来穆斯林劫掠,古代庙宇大多被毁。直到近代,经多次考古发掘,才让深埋几百年的佛教古迹重放光彩。遗址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为答枚克佛塔,是阿育王(公元前273~232)时期建筑,塔高44米,塔身分上下两层,上半部分为圆筒状红砖䂶成,有许多古老精致的图案;下半部分直径28.4米,高13米,有佛龛而无佛像,也雕刻有许多精美的图案。园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禅坐,有阿育王石柱残柱等。</b></h3> <h3><b>瓦拉纳西街道夜景</b></h3> <h3><b>恒河夜祭</b></h3> <h3><b>恒河日出</b></h3> <h3><b>恒河晨浴</b></h3> <h3><b>鹿野苑</b></h3> <h3><b> 泰姫陵:泰姫陵位于德里东南240公里的阿格拉,阿格拉座落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是一座古老城市,人口143万左右。阿格拉是16世纪到18世纪莫卧尔王朝统治印度的首都。</b><br></h3><h3><b> 泰姫陵是莫卧尔王朝第五代君王沙.贾汗为了纪念已故宠妃玛穆塔兹.玛哈尔而修建的陵墓,始建于1632年,竣工于1653年,历时22年。史料记载,泰姫入宫19年,于1630年生下第14个孩子后死于军营中,沙.贾汗伤心欲绝,为了寄托对宠妃的思念,招募各地能工巧匠,修建了这座旷世建筑,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泰戈尔说,泰姫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b></h3><h3><b> 泰姫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由前庭、正门楼、花园、陵墓主体以及两座清真寺组成。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泰姫陵就没有到过印度。我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前往拜谒爱情圣地泰姫陵。进入正门楼,中轴线是一条水道,水清澈透明,水道中央是53眼喷泉,倒影着唯美镜像,映衬着前方高台之上的泰姫陵。白色高大正方形陵墓、优雅玲珑的圆形穹顶、主墓四角各有一座圆柱形高塔。主体建筑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红砂岩建成。两侧是对称的大花园。在正门楼前的平台上,从任何方位看泰姫陵都是一模一样的唯美。当泰姫陵映入眼帘的那一刻,让人震憾,让人惊呼,让人窒息!登上高台,隔河相望是一片绿色。当年,沙.贾汗君王渴望再建黑色帝王陵,面朝白色泰姫陵。</b></h3><h3><b> 阿格拉堡:阿格拉堡是阿克巴大帝(沙.贾汗祖父)耗时8年,于1573年建成了这座城堡。城堡位于亚穆河畔的一座山丘上,距泰姫陵约15公里,全部使用红砂岩建成。外形雄伟壮观,堡内有众多建筑,如谒见大厅、贾汉吉尔宫、瞭望塔、莫迪清真寺等建筑。这些建筑的墙壁上、屋梁上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刻。沙.贾汗其爱未竟,被三子篡权软禁阿格拉堡8年,每日凄凉,从小窗遥望对岸的宠妃,幸其爱善终,合葬泰姫陵。</b></h3><h3><br></h3> <h3><b>泰姫陵</b></h3> <h3><b>阿格拉城堡</b></h3> <h3><b> 斋普尔是拉贾斯坦邦首府,位于新德里西南250公里,是印度旅游不可错过的金三角(德里、阿格拉、斋普尔)之一。杰邦.辛格(1699~1744)是斋普尔古城的创建者,杰邦.辛格文武兼备,他不旦打下了江山,还于1728年建起了天文观测所,还对城市实行了彩色控制,下令将全城房屋都涂成粉红色,因而,斋普尔成为一座很有诗意的城市,也赢得了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粉红之城或玫瑰之城。城市人口271万左右。</b></h3><h3><b> 斋普尔是一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坐在车上,环顾市容,老城四周有高大的城墙,主街道宽阔笔直,一座座建筑整齐排列,粉红色的墙,粉红色的窗,粉红色的穹顶。大街上也比较拥挤,黄牛悠闲悠闲的窜街走巷,汽车必须让黄牛。精猴跳来跳去,天真活泼,可爱又淘气。野狗懒洋洋地一动不动地躺在地上,似乎这个世界只有牠们存在。</b></h3><h3><b> 风之宫殿是18世纪中叶的建筑,位于斋普尔市旧城中心,临街矗立,是斋普尔城市名片,地标性建筑。建于1799年,是一座粉红色半圆形五层建筑,953个八角形窗户密如蜂巢,雕以各种图案,十分精美。风之宫殿设计巧妙,窗户众多,宫内任何地方都有风吹入;若遇狂风,只要将所有窗户开启,大风就会对流,不至于将宫殿吹倒。这儿名为宫殿,其实只有一堵墙,墙面极其浩大,墙后没有壮观大堂,没有豪华房间。窗户只是为了满足宫内王妃们的好奇心,让她们可以在宫殿内俯瞰街景,观看外面的花花世界,而又不为外人所知。</b></h3><h3><b> 城市皇宫也位于旧城中心的繁华地段,是印度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兴建于1728年,由多个独立的宫殿组成,其中有印度风格的红色的太阳宫殿(玫瑰宫),有伊斯兰风格的黄色的月亮宫殿(仍为皇室后裔住着),还有迎宾宫、公众大厅、私人大厅等,以及现在改为博物馆的宫殿。大厅里还有两个银灌状银壶,高1.6米,重345公斤,容积4000升。虔诚的印度教徒王公玛多.辛格二世,被邀参加1902年英国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为带足恒河水饮用和洗浴而专门打造,以便带着圣水一同去英国。宫殿内的孔雀门十分精致,是游客必经之地。博物馆内陈列着历代马哈拉加的服饰、乐器、武器及各种印度器具,还收藏着昔日珍贵的双轮战车。</b></h3><h3><b> 简塔.曼塔天文台与城市宫殿门对门,天文台是玛多.辛格二世1728年的杰作。他在德里、瓦拉纳西、斋普尔等地一共创建了五座天文台,这座天文台是五座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这里的每一台观测仪器都显示了古印度人的惊人智慧,每一台仪器都有它专门的用途。在这里,范围不大的草坪上,散步着众多奇形怪状的砖砌建筑,主要有日晷、星座仪、孑午线仪、黄道仪和天体经纬仪等,分别用于测量时间,预测日食,跟踪轨道上星体,确定天体的高度等。前人的智慧博大精深,我们这些俗人看不懂。虽然导游进行了介绍,我们也是似懂非懂、云里雾里,一转屁股又都还给了导游。</b></h3><h3><b> 琥珀堡位于斋普尔一座山丘上,这是16世纪印度古代藩王拉贾斯坦于1592年建立的都城,它不同粉红之城的其他建筑颜色。城堡由奶白、浅黄、玫瑰红及纯白石料建成,远看犹如琥珀色,故称为琥珀堡。城堡依山而建,面积很大,十分壮观。内部由许多独立的宫殿组成。</b></h3><h3><br></h3> <h3><b>风之宫</b></h3> <h3><b>简塔.曼塔天文台</b></h3> <h3><b>城市皇宫</b></h3> <h3>琥珀堡</h3> <h3><b> 焦特普尔是世界上三大著名蓝城(希腊的圣托里尼、摩洛哥的舍夫沙万、印度的焦特普尔)之一。焦特普尔位于拉贾斯坦邦西部,在塔尔沙漠边缘。焦特普尔建城于1475年,是古代马尔瓦尔王国的首府。这里许多房子的外墙都刷成蓝色,因此也称为蓝色之城。据传,很久以前,蓝色是是代表种姓制度中婆罗门阶级的颜色,婆罗门种姓为了显示自己的尊贵身份和与众不同的尊贵地位,将房子的外墙刷成了蓝色,而非婆罗门的百姓既心存不满又不敢反抗,便将自己的房子也刷成蓝色,若干年后,整个城市变成了一片蓝色海洋。人口约92万。</b></h3><h3><b> 梅加兰尔城堡位于125米高的焦特布尔山上,城堡周围均为悬崖峭壁,有环堡城墙和护城河,只有一条道路通达城堡。城堡建于1459年,由焦特哈王公选址兴建。材料选用坚硬的黄砂岩,城堡内有的建筑是不同时期王公增建。城堡内有花园、亭、台、庙宇,宫殿众多,有的已改造为博物馆,收藏着许多印度古代历史文物,有枪械、地毯、壁画、旗帜等。站在梅加兰尔城堡上,居高临下,俯瞰焦特普尔老城一片蓝色房屋,有的已经退色,不那么蓝,有的残缺斑驳,但远观景色仍然十分非常壮观、秀丽。漫步在城堡,有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b></h3><h3><b> 乌麦.巴哈旺皇宫位于城区一处花草茂盛的花园里,始建于1929年,采用金黄色砂岩材料,历经16年,直到1945年才完工。皇宫采用了东方和西方的建筑风格,四周环绕双层式柱廊,屋顶为32米高的大穹顶,室内配备镀金家具和贵重艺术品。这座皇宫拥有347间房屋,其规模仅次于英国白金汉宫,现在这座皇宫一半改为皇宫博物馆,一半改造为超五星级的豪华酒店。</b></h3><h3><b> 在焦特普尔前往乌代普尔的途中,参观了耆那教千柱庙。耆那教千柱庙位于阿拉瓦利偏僻山谷的密林中,距乌代普尔约90公里。这座庙宇建于1439年,距今已有580年历史,是印度最大、最重要的神庙。据导游介绍,这座神庙是由一位耆那教商人Dhama Shah出资兴建,他请来印度能工巧匠,耗时60年建成。</b></h3><h3><b> 千柱神庙是耆那教圣地,也是耆那教艺术的代表。千柱神庙建在山谷中的山坡上,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巨型白色大理石建筑群,十分壮观,令人惊叹。整座庙宇精美细致的雕刻装饰,数以千计的人物、动物浮雕和圆雕图案及各种花纹,1444根精雕细琢的大理石柱,柱子图案竟然完全不同,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b></h3><h3><br></h3> <h3><b>梅加兰尔城堡</b></h3> <h3><b>耆那教千柱庙</b></h3> <h3><b> 乌代普尔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西南沙漠地区,但这个城市并不缺水,被认为是印度的奇迹之城,也被称为沙漠中的威尼斯。 </b></h3><h3><b> 拉贾斯坦邦有粉红之城斋普尔,有蓝色之城焦特普尔,还有一座就是白色之城乌代普尔。据传乌代普尔建筑的外墙都是白色大理石。其实并非如此,因使用大理石造价太高,绝大多数外墙都是用白色涂料。</b></h3><h3><b> 皮丘拉湖是乌代普尔的灵魂,整座城市围湖而建,因湖而闻名。这是一个人工淡水湖,建于1362年,长约4公里,宽约3公里,最深之处达8.5米。在这个城市,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看到一旺湖水。湖中有2个美丽多姿的小岛,被誉为印度最美丽、最浪漫、最上镜的湖泊。一座是加格尼瓦斯岛,一座是加格曼迪尔岛。藩王乌代.辛格之子贾格.辛格于1746年首先在加格尼瓦斯岛上兴建了夏宫,用白色大理石建造,造型别致,极富特色,历时三年建成。没有路,也没有桥,到达宫殿必须乘游轮。供王室成员使用,成为皇家禁地。现在这座漂浮在湖面的最具浪漫色彩的白色宫殿,一部分辟为博物馆,一部分改造成豪华宾馆,供游客和贵宾参观、住宿。我们只在岸边远观,未能靠近欣赏,有点遗憾。加格曼迪尔岛则建成花园式王室休闲游玩区,湖光水色,幽静古朴,低调奢华。</b></h3><h3><b> 城市宫殿:史料记载,当年藩王乌代.辛格为了更好地欣赏皮丘拉湖美景,在湖畔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宫殿。殿外湖水相伴,花木扶疏;殿内曲径通幽,宝石镶嵌。</b></h3> <h3><b>漂浮在皮丘拉湖面上的白色宫殿(正面、斜面、俯视)</b></h3> <h3><b>皮丘拉湖上的拱桥</b></h3> <h3><b>皮丘拉湖加格曼迪尔岛上的旖旎风光</b></h3> <h3><b>城市宫殿</b></h3> <b>杰狄士庙,建于1651年,上一座石材建筑,其外观装饰有婆罗门教各神祗化身的雕像,十分壮观。<br></b><h3><br></h3> <h3><b> 孟买面临阿拉伯海,是印度西部海滨城市,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印度金融和娱乐中心。大都区人口2500多万,城区人口1200多万。有人根据孟买在印度的地位,将其比作印度的上海。就整体基建水平而言,两座城市并不在同一水平,存在不小的差距。在这里,印度富豪的摩天大楼豪宅与亚洲最大的贫民窟共存;编织完美梦境的宝莱坞与贫民窟里苦苦挣扎的人们同在;世界一流的IT公司与巨大的人力洗衣场并立……奢华与赤贫,先进与落后,希望与绝望,印度的过去与未来同时在这里上演。</b></h3><h3><b> 威尔斯王子博物馆是印度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具有十六世纪穆斯林建筑风格,坐落在花园之中,环境优美。馆内收藏着印度各个时期的古典艺术品和雕刻。其内有许多大型石雕,刻画了湿婆神的种种传说。</b></h3><h3><b> 海滨大道,建于1920年,环绕贝克弯,犹如一弯新月,镶嵌在美丽的海滩之上,美不胜收。数公里长的海湾大堤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b></h3><h3><b> 宝莱坞,印度孟买的电影基地,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影城由多家国有和私营企业拍摄基地组成,我们只游览了其中很小一部分。图一是剧组人员在分析剧情及医院和监狱拍摄地点;图二是我们二位团友在录音棚里大显身手,放声歌喉,有模有样,气派爆棚。连录音师都竖起大拇指,连说:Good,Very good!</b></h3> <h3><b>维多利亚火车站:</b>于1878年建成,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皇即位50周年而建。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风格,精美绝伦,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 <h3><b>威尔士王子博物馆</b></h3> <h3><b>宝莱坞</b></h3> <h3><b>孟买印度门:</b>为纪念英国国王乔治五世1911年访印而建,这是一座古吉拉特式宏伟建筑,是孟买的标志性建筑。</h3> <h3><b>孟买海滨大道</b></h3> <h3><b>花絮</b></h3> <h3>阿光:印度导游,大个子,大块头,大胡子,大眼睛。中文说得很流畅,有些字发音欠准,听起来费劲。很幽默,很能搞笑,发起火来六亲不认,有时候也会玩点骗术,挺讨人喜欢。</h3> <h3><b>曾在网上看到,在印度有挂火车的,有坐汽车顶上的,我都不敢相信。实事求是地讲,在印度期间,我们只坐过一次火车,没有看到有挂火车的,看到的长途大巴不少,也未看到车顶上坐人的。这张照片是室友在酒店外溜达,偶然看到拍下的。</b></h3> <h3><b>在我去过的近三十个国家中,在大小城市里从未见到过牛;狗见到过,都是在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土耳其的狗似乎多些。像印度这样,无论大小城市,无论大街小巷,无论休闲地或闹市区,都能见到牛和狗,牠们目中无人地、毫无约束地、悠闲地窜来窜去。这两张照片是在大巴行驶中抓拍到的。</b></h3> <h3><b>孟买千人洗衣场:</b><b>据说这是100多年前的一项市政工程,现在是贫民窟。站在铁路天桥上向下看,洗衣场盛况一揽无余,上万件五颜六色的衣服横七竖八的晒在凉衣绳上。</b></h3> <h3><b>大树上也长起了可怕的淋巴瘤</b></h3> <h3><b>海鸥在低空飞翔、觅食</b></h3> <h3><b>正在建设中的跨海大桥</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