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三线建设”是几十年前发生过的一项洁大工程,其功过是非自有高人评判。本人作为三线建设的参与者只想回顾一下历史。</h3><h3> “三线建设”,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即是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h3><h3>“三线建设”构想</h3><h3> 1952年(我刚出生),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五计划是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中心展开的,苏联方面打算按照原来意见,把援建中国的项目集中在中国的东北和靠近沿海的一些大中城市。这样做,工业建设的各个方面配套条件好,企业上马快,见效明显,又可与苏联的工业建设相联系。</h3><h3> 毛泽东的三线建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工业、经济版图,也为今天中国国防、经济发展的后劲打下坚实基础。</h3><h3> “三线建设”工程总投资:约2050亿元;工程期限:1958年---1978年。</h3><h3> “三线建设”分为大三线和小三线。</h3><h3> 何为“大三线”建设?</h3><h3> 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年至1978年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体系建设。简单地说,就是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一句话,<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战略大后方”。</span></h3><h3>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母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向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北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真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h3> <h3> “小三线”建设。为了对付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毛主席又提出了一个“小三线”建设思路。这个思路就是:各省特别是进行三线建设的各省,再建设成本省自成体系的“三线”。这样,既可以使“大三线”与“小三线”两个体系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大系统,也可以将三线建设深入到中小城市、县城乃至乡村,使我国形成支持长期战争的工业基础。</h3><h3> 签于上述情况,就在马上要确定一五计划的前几天,毛主席把周恩来、李富春找到菊香书屋专门商量156项工程的安排问题。毛主席说,在经济建设问题上,我们要考虑中国的实际,不能完全按照苏联方面的意见办。他们说得对的要听;不对的,就不听。总之要有我们自已的主张。</h3><h3> 根据毛主席的这一意见,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与苏联方面进行了反复协商,最后决定106项民用工业企业的21项,建在西部地区,44项国防工业中的21项,摆在西部。这一决策的实施使过去几乎没有工业的我国西部地区建起了一批轻、重工业。其中刚铁、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兵器、航空、建材、电子电气等企业初具规模,并且初步形成了相互衔接关系。</h3><h3> 在毛主席的决策下,我国重新调整了经济布局,在新的经济建设布局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被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毛主席还特别注意把国防科技工业摆在西部地区。一五和二五期间,我国的飞机、坦克、火炮、舰艇等重型武器生产基地都部署在西部地区。西安、重庆、太原(重机、晋机、汾西、江阳、二电、兴安、908新华厂、247机床厂、太航仪表厂曾都是军工企业,武宿飞机场在五龙沟建有战备机场,北砖井---郑村建有临时飞机跑道)、兰州等西部大城市也很快走上了工业化道路。</h3> <h3>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毛主席思路的重点是考虑国家经济建设布局问题。在那个时候,苏联经验几乎是神圣的,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苏联经验,而毛主席从中国国家根本利益出发且立足于中国,从国家经济的长远、全面发展考虑,敢于对苏联人说“不”。他己经把目光投放到了西部地区,为后来的三线建设打下了基础。</h3> <h3> 毛主席的这个考虑,正好与军委总参谋部的考虑不谋而合。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经济布局不适应末来战争需要的报告。这份报告印证了毛主席原来就存在的担忧,自然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就是从那时起,毛主席把他原来的发展西部的思路进一步强化,形成了把我国工业建设的布局全面铺开,造成沿海的一线、中部的二线、西部和西北部的三线并存,而把三线作为建设重点的新思路。</h3> <h3>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1964年5月15日到6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年8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三线。</h3><h3>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h3> <h3> 三线建设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成效,到1965年4月,中国的战略资源大多己经向西部和西南地区转移完毕。此时中国己经不怕打大规模战争了,中国已经做好了准备,腰杆更硬了。</h3> <h3> 从1965年起,我国开始把沿海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搬迁,当年新建项目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区。这是我国三线建设大规模进行的阶段。</h3><h3> 1965年4月,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请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向美国总统约翰逊传话说:“如果美国奋起抵抗,战斗到底。不管来多少人,用什么武器,包括核子武器在内,可以肯定地说,它进得来,出不去,必将被消灭在中国。”周恩来的这个话,是说给美国人的,也是说给苏联人的,更是说给蒋介石集困、南朝鲜和日本的。</h3><h3> 我的家与“三线建设”</h3><h3> 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毛主席把关注的目光又转回到三线建设上来。他更重视三线建设了,为了保证三线建设顺利进行,他决定对一些重点三线建设基地和工程实行军管,甚至直接派军队去施工。</h3> <h3> 1969年1月,我哥从大河中学报名参军。当时我的母亲从广播里听到中苏边境紧张,不断产生摩擦,不想让我哥当兵。还是我的父亲当年目睹了解放石家庄(石门)死里逃生的经历,又是一名中共党员,说服了我母亲,同意我哥应征入伍。当时我哥胸佩红花,全村人敲锣打鼓送行,无不欢欣鼓舞,唯独我的母亲眼含热泪,不时挥手告别远去的我哥。</h3><h3> 我哥参军后先到河南,后换防到浙江,成为我家三线建设的第一人。</h3><h3> 从1969年起,中央开始对三线建设项目实行优先安排、重点保证、抓紧抢修的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全国的三线工程建设全面铺开,各省的三线建设也随之全面展开了。毛主席此时的三线建设思路,几乎完全集中到准备打仗、准备打长期的战争上来。此时他对三线建设投资偏重的程度,是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过的。当年,在我们村同时开挖两条防空洞(地道),笫一生产队和第二生产队(前街后街)各按东西走向,全长150米,分4个出口开挖,要求深度10米,总长150米,全线贯通。在我家门前十米处规化为第一生产队3号出口。我的父亲就参加了防空洞开挖工程,并在驻村解放军指导下,和全村民兵搞防空紧急集合。</h3><h3> 1969年3、4月间(也就是中苏珍宝岛之战期间),我们村也选派冀风来、冀树贵、贾明和我4名民工参加了河北涞源三线建设。记得我们4人随同其他村民工从获鹿坐上火车,经过一夜行驶,到达保定,一大早又坐上大卡车,中午时分来到涞源县的一个南北走向的大山沟(赵家沟),我们4人被安置在只有爷孙二人居住的坐东朝西的半山腰石头平房内,赵大爷爷孙俩住南里间,我们4人住北里间,睡通炕,有地火。</h3> <h3> 冀风来(左冀风来,右本人),今年70岁,当时是架子工。过去的脚手架材质不是现在的用钢管制成的制式材料,也不是用相对较轻的竹竿制成的,而是选用较细长的杉木(沙杆)做架杆原料,一根就有几十斤重。只见他腰系保险绳,一只手扶住立柱,另一只手臂夹住杉木,借助两腿弹力和手臂合力一段一段将杉木上移,当手臂接触到杉木中间位置时,再用一脚侧蹬杉木底部,以夹杉木手臂为轴,使十来米长的杉木平衡,此时两端二人迅速接住杉木,三人共同用8#铁丝将杉木固定在水平位置。可见当时架子工何等艰难。</h3> <h3> 冀树贵(上图左,70多岁)、贾明(下图左,60多岁),当时同为钢筋混凝土工,绑好钢筋后,利用半机械化小型水泥搅拌机,人工填料,搅拌好后,人力手推将水泥运送到浇筑地点进行浇筑,工作也非常艰苦。</h3><h3> </h3> <h3> 我的工种还算好点,跟着师傅进行厂房立柱,工字房梁预制模型安装和拆除。每天手拿一把斧头,腰系铁钉袋,最多的是和铁钉、模板打交道。支模板前先刷桐油(防止水泥与模板粘连,不好拆除),而后将模板固定,再用10x10方木加固,加固时全用铁钉,大的有3寸长。拆除时就费力了,需要用1米长的螺纹钢打制成的一头能起钉另一头能撬物的工具拆除模板。</h3><h3> 此项工作最可怕的就是钉子扎脚,因为拆下的材料80-90%的上面全带钉子,一不小心就扎脚。记得有一次干活急,还真的扎了脚,脚穿麻绳纳的千层底布鞋也被钉子扎透,鲜血直流。既是这样,师傅还是让用手用力拍打钉伤处,多出点血,把钉伤里的铁锈、杂质带出,(说怕得破伤风)。而后到卫生室用针管冲了几次生理盐水,筒单包扎了一下就返回工地,继续工作。</h3><h3> 那时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一般情况下副食以咸菜、素烩菜为主,主食以玉米面为主。文化生活比较单调,没有电视,中午听会大广播,放了一次露天电影也没看上!</h3><h3> 记得有一天傍晚收工后,我在屋里洗衣服,三个工友匆匆回来告许我说有电影,告完他们就走了。当时也没听清在什么地方,等我把衣服凉好他们已不见踪影。出来问其他人说不知道,可能在总厂吧(总厂离住地有5华里)。心想,工友们已在前面,追就是了。在没有路灯的山间小路快步行走。在通往总厂的路是一条只能通过一辆车的石子路,左侧是高山,右侧是溪流,我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走,说是走,和跑一样,待快到总厂时也没追上工友,这时心里有点着急,再加上一路没有遇见一个人,不免由着急变为害怕,看见前方100处有了路灯亮光,只得到前面看个究竟。到了总厂也很少看到有人走动,好不容易看见一人忙问那里放电影,那人说没有放电影。我一听汗毛直竖,浑身起了鸡皮疙瘩,没多想,掉头按原路返回。为了给自己壮胆,手里紧攥一个小小水果刀,一会吹着口哨,一会哼着小曲,大步流星返回驻地,电影也设看成,也不好意思向工友诉说。</h3><h3> 在涞源,我们整整干了一年多,1970秋我们撤回。后来那里招了一批常住职工,继续三线建设工程。</h3><h3> 当时,保定地区的曲阳、阜平、涞源就布局了大大小小的十几个三线厂,形成了加强国防力量的隐形长城。东方厂在涞源是个有一千多人的兵工厂,涞源走马驿的红光、卫星厂、铜川的新华厂是东方厂的配套厂,还有工农、力生两个大三线厂。因我们那时是建厂房,只知道是兵工厂的冷拔车间,不知道生产什么。后来得知是生产子弹、82毫米迫击炮弹、雷管等军工企业。</h3> <h3>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逐步淘汰了利用价值不高的三线建设项目,有的转产,有的直接废弃。目前涞源五公里深沟的军工企业也不再有当年的繁华。所有的三线厂搬离涞源,留下的住宅楼。被农民买断,住上了上楼烧炉火的新时代生话。很多建筑被拆除,卖了钢筋,无人看守的大山被破矿区侵占,惨不忍睹。那里三线工业遗产己成为一段历史。</h3> <h3> 太原武宿机场(五龙沟)曾是战备机场,1985年完成了它的历史史命,经山西省政府批准,整个战备机场包括工作区,生活区(北区、南区、中区、西区)纵深2公里全部交由武警太原指挥学校接管。由于当时经济条件和人力不足,武警太原指挥学校接管后,逐步将北区、南区、西区放弃,任由村民将房屋拆除,变卖各种钢材木材,只留中区一小块地段供武警太原指挥学校使用,三个深水井也只保留一个供学校日常用水。五龙沟自行车训练基地、王龙沟滑雪场都是后来建造的。</h3> <h3> 1970年1月,我的姐夫也参军入伍,在1865部队服现役。</h3> <h3> 1970年我们撒回后,又参加了”21厂”三线建设,当时我们村孙银书是瓦工,我给他当小工,对山体外围附属工程、库门维护等。</h3> <h3> ”21厂”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一工厂”,坐落在我们村此1公里处,以凤凰山“获鹿八大景之一《雨过海山石柏现》”为依托进行三线建设。当年约一个团的工程兵将山体挖空(里面可以对头停放两架歼-8型飞机,中间还可以并排通行4辆卡车)。后移交空军第四航校接管,四航校下属单位五七二一工厂开始后期建厂和设备安装,成为大郭村军用机场的战略仓库和修理厂,主要维护和存放歼-8型飞机。在三合庄村边修有临时飞机跑道,有时用牵引车直接将飞机拉到21厂。</h3> <h3> 歼-8(中国代号:J-8,英文:shenyangJ-8或F-8,北约代号:Finback,译文:长须鲸)战斗机,是中国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设计研制的双发高空高速截击战斗机(矸击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主力战斗机种之一,后逐步退役,被歼-10和歼-11所取代。后又研制出歼-15、歼-20现代战机。</h3><h3> 当时该机设计上参考苏联米格-21战斗机(歼-7),装备两台涡喷-7甲(wp-7A)发动机,加长了机头,提高了空战性能。由于该型机属研发阶段,性能还不稳定,在1968年秋的一次飞行中,飞机从大郭村机场起飞不久就出现故障,机场令飞行员返航。返航途中飞机起火,在我们村北沿21厂画弧向东北方向返航飞行时坠毁在西马庄村边的玉米地里(当时我哥放学回来正好路过此地)。据当时前往营救的军民说:在飞机起火后,机场命飞行员跳伞,教练员让学员先跳,学员让教练员先跳。此时飞机正好处在高庄村上空,为了避免飞机掉入村中,飞机又向前滑行几百米后坠毁,两名飞行员都没来得及跳伞,全部遇难。(当时坠机地点为水浇地,飞机头向下扎在地里,上面仅露尾翼,飞机四周有渗水<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该机型歼-8原型机1969年7月5日首飞成功,1979年完成设计定型,1980年开始服役;由于早期歼-8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沈飞于70年代末开始研制歼-8的全天候型,改良火控雷达等电子设备,机舱盖、座椅、氧气系统和组合仪表重新设计,改装武器系统等,成为歼-8l型战斗机。</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20世纪80年代,沈飞又开发出歼-8l型的升级型号歼-8ll。使用推力进一步增大的涡喷-13A(wp-13A)发动机,进气道改为机体两侧进气布局,从而腾出机头空间安装更大的火控雷达和更多电子设备。</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中国空军从2011年开始退役部分老旧的歼-8战斗机。截止2011年,在中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中,仍在服役的各型歼-8战斗机约300架。</span></h3> <h3> 1972年12月26日,我也参军入伍,与本村赵双海一同到山西服役。我从三线建设参与者变为一名保卫者。</h3><h3> 1973年后,中国己经打破了中美关系坚冰,两国开始接近,世界政冶“大三角”相互制衡的格局基本形成。在此情况下,三线建设己经初具规模,确实达到了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的目的。从当时世界军事格局和技术水平来看,如果中国受到外来侵略,中国己经具备了打不垮、炸不烂、能长期坚持战争的牢固后方基地。同时,也达到了使国家经济布局大体合理的目的。工业片面集中于沿海城市的状况得到了改变,并且形成了地方工业的完整、配套的体系。</h3> <h3> 1976年,在我和我哥还在部队服役期间,我弟弟也报名参军,在86363部队服役,成为一各空军地勤。也就是在1976年-1978年间,我们兄弟三人同时在部队服役,我哥陆军、我后改为武警、弟空军,在我1996年转业时,我的儿子也当兵服役,成为我家31年持续为部队建设工业的光荣之家,为此,2016年11月1日太原日报也进行了报道。</h3> <h3> 2018年6月,我受约参加了石家庄第二届旅游开发大会。现在的鹿泉己不是明嘉靖(1556)获鹿举人诗人杨睿先生诗中写到的《获鹿八景》了,欢迎旅游爱好者到鹿泉实地参观游览。</h3> <h3> “三线建设”,为我们留下了大批物质遗产。</h3><h3> 从宏观上看,如果不算1964年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之前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仅从1964年到1980年的17年间,中央向三线建设投入的资金为2052亿元。通过三线建设,建成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业交通企业、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基本形成了交通、电力、煤炭、化工、石油、建材、钢铁等生产部门相互配套的体系,并且地方中小企业连成了一个生产系统,同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生产指挥系统。</h3><h3> 从微观上看,在铁路建设方面,从1964年8月中决定修建成昆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等6条铁路线算起,到1980年,三线建设共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焦柳铁路、襄渝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在使整个西北</h3><h3>、西南地区自身连成交通网络之外,还使西南地区与华中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交通网络连为一体,同时还配合铁路建设,建成许多公路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的状况,为西部地区的矿产开发、产品流转、工业建设、国防建设创造了交通条件。</h3><h3> 共和国没有忘记在三线建设特别是在交通建设方面的人们。今年上半年,老家专门来电了解我在三线建设方面情况,准备给在交通方面的三线建设者适当补偿。</h3> <h3> 在国防工业建设方面,通过三线建设,我国在重庆地区建成了常规兵器工业生产基地,在四川和贵州建成了电子工业生产基地;在四川和陕西建成了战略武器科研、生产基地;在贵州和陕西、鄂西地区建成了航空和航天工业生产基地;在长江上、中游地区建成了船舶工业科研、生产基地、在西昌、酒泉、太原建成了卫星试验、发射中心。通过三线建设,将东北、华北地区老军事工业的一部分搬迁到西部地区建新厂,基本上达到了将重要军工企业“一分为二”的目的。</h3><h3> 山西省吕梁地区的小三线建设在当年也是功不可没。孝义市西辛庄的山西建设机械厂(963厂);中阳车鸣峪的山西新建机械厂(9141厂);交口县的山西金星工具厂(9129厂)、山西晋丰机械厂(9146厂)、阳曲物资储备库和一个配套火电厂晋光电厂也建在交口县;</h3><h3>山西前进机械厂(9176厂);临汾市霍县山西凌云机械厂(9151厂);孝义21号山西火炬机械厂(9169厂)。这些军工企业和附属厂大都分布在吕梁山区的交口、孝义、隰县、介休等地。1981年征兵时,我曾到过孝义西辛庄的山西建设机械厂(963厂),当时称一厂。</h3><h3> (963厂)筒称建机厂,是依据山西省计划委员会(1965)计划字第10号文,按照五机部第五设计院供小三线五六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工艺资料在山西境内建设的中型国防企业。该厂从1966年2月开始产品试制,到1984年12月撤销军工建制,划归太原市二轻局。其间共生产五六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16万支,还生产了气枪、自行车零件、工矿油田配件等民用产品。这次接兵,我不仅将该厂老职工子弟李俊生、秦瑞金按要求标准接到部队,成为光荣的武警战士,还有幸购的该厂转产后生产的气枪一支,为我以后的射击教学助了一臂之力。</h3><h3> 当年(963厂)一角</h3> <h3> 现代国防</h3><h3> 在2017年7月30日庆祝建军90周年朱日和阅兵;2018年4月12日南海海军阅兵;2019年4月23日海军建军70周年青岛阅兵;2019年10月1日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以及2019年11月11日空军成立70周年图片展和专访,都彰显我国陆海空军装备实力和军人士气。</h3><h3> 2017年7月30日朱日和阅兵</h3> <h3> 2018年4月12日南海海军阅兵</h3> <h3> 2019年4月23日海军建军70周年青岛阅兵</h3> <h3> 2019年10月1日建国70周年国庆阅兵</h3> <h3> 2019年11月11日空军成立70周年专访</h3> <h3> 2019年11月13日,我国连续发射两枚火箭,时间间隔仅175分钟,创造了中国火箭发射间隔最短异地发射记录(11月13日11时40分酒泉、14时35分太原),并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然而,更令人振奋的是12月7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6个小时内,用两枚同型号火箭,相继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预计我国全年发射次数将超过30次。</h3> <h3> 2019年11月17日夜间,我国国产航母通过台湾海峡,两艘美日战舰在后“护卫”,无奈又心酸。国产航母一反常态,在没有入列情况下,奔赴南海,开展演练和测试,一旦入列,就能形成战力。再结合053大驱下水的消息,可以说,整个航母编队都己经整编完毕。我们事实上己经拥有了两个航母编队。目前,这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其实,我国第3艘航母也正在建造中,并初具规模,预计在2030年,中国将拥有6个航母战斗群,其中包括2艘常规动力航母和4艘核动力航母,中国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将到达又一个峰值,打击能力将覆盖全球,这将是中国国防安全及引领全球的重要砝码)。</h3> <h3> 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舷号17)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h3> <h3> “历害了我的国”,几十年风雨兼程。从解放前的小米加步枪的军事弱国,发展到如今的军事强国,作为一个有过当兵历史的人,无不为之振奋。但是,我国武器装备再先进也不是为了侵略别国,完全是为了防御,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国防政策来说就是:</h3><h3> ---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防范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h3><h3> ---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h3><h3> ---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h3><h3> ---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h3><h3> ---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协使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h3><h3> ---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相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