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大棚建成记

驻村日志

<h3><font color="#010101">“发展什么项目都行,就是不能发展大棚”,笔者驻村一个月的时候有一次跟响水庄村支部书记秦成全聊天,秦书记当时对发展什么产业项目没有想法,但他非常坚决否定继续发展大棚项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仔细了解后才知道其中缘由,响水庄村已经有7个大棚了,之前的大棚不是没人承包,就是承包出去了干不好,村书记年年为收不上承包费担心。就说2016年建成的4个大棚,村里人没人包,后来承包给外村人种植蔬菜没干好,最后人家也不包了,没人承包咋办,项目要对接贫困户,还有土地承包费从哪里出,没有办法,村书记只好自己接盘,一时间响水庄的大棚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不看好,也成了村书记的一块心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那给村里上什么产业项目呢?笔者也犯了难,考虑过家具厂、扶贫车间、玩具厂、养殖场等,但村里全是基本农田,没有建设用地,也没有闲置的院落可以用,这些想法就一一搁置了。既然走投无路,何不走出去看看?笔者建议村两委到莒县果庄镇等地对大棚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响水庄村无人承包的情况恰好相反,大棚项目很抢手。经过调研发现,响水庄村大棚没经营好的原因一是管理不到位,种植户缺乏学习精神,一些先进的技术经验不足,二是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影响产品销路。回到村里,村两委仔细分析了大棚发展不好的原因,并与镇上领导充分沟通后,最终还是决定发展大棚项目,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产业项目定好后,村两委就开始积极动员流转土地,挨家挨户做工作,有不同意见的就反复争取,有些实在沟通不了的就绕开他家的地,最终成功流转土地10亩,建设3个果蔬大棚。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在大棚项目建设过程中,村两委轮流到工地值班,监督工程质量,看到他们天天去,惹得干工程的包工头好一顿埋怨“秦书记,没见有你们这样的,你们是不是很闲啊”,听了这话,秦书记微微一笑“我们没事做,过来学习学习”。在村两委的监督下,工程不仅进展顺利,而且质量也达标。事后,大家才知道秦书记自己家种的庄稼因为管不过来一部分荒在了地里。</font></h3> 在项目快要收尾的时候,秦书记因为大棚周边土地整平的事与村民产生了一些纠纷。一肚子的苦水,秦书记不知道该向谁诉说。最让秦书记犯愁的是大棚承包,村两委多次在党员会和村民大会上提大棚承包的事,但一直没人接茬,大家都在观望,对老百姓而言,钱没有把握揣到自己兜里,他们一般不会行动的,何况村里之前有的都是失败的案例。就在村民都在观望的同时,下东门村有人伸出了橄榄枝,有意向承包村里的蔬菜大棚,并达成了基本的签约意向。村两委也一致认为,下东门村有着先进的蔬菜种植经验,如果他们承包将会对本村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br>这让村两委悬着的心放了下来,接下来就是走“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发招租公示,为了提升大棚使用的便捷性,方便承包户,村两委决定利用明年的一部分扶贫资金为大棚配套防雨膜,这一消息一出,本村也有不少农户开始跃跃欲试了。在大棚承包签约那天,一下冒出了两三家投标户,最终还是本村的村民抢了先。<br> 不管怎样,大棚总算承包成功。村两委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接下来,村两委也将积极完善大棚配套,支持承包户用好、发展好大棚,走出一条致富路,叫响脱贫攻坚的“集结号”。<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