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继《聚首彩云之南——2017》和《品味四川味道——2018》同学聚会成功举办之后,同学们于2019年又在西安快乐相聚。开启了分三个阶段,为期十天的金秋快乐旅行。 <br></p><p>9月2日报到入住金莎国际精品酒店后,大家齐聚赛格6楼的《江城小馆陕南妈妈菜》,品紫阳蒸盆子等陕南美食,叙同学友情,场面很是热闹。第二天一早,大家乘大巴前往此次旅行的第一站,黄帝陵风景区。</p> <p>中午抵达黄陵县,在《陕北老榆林食府》品尝了黄小米油糕、羊肚炒细粉和陕北大烩菜等特色美食后,一行人径直前往黄帝陵游览。</p><p>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p><p>一到景区,大家立马变身为摄影师,纷纷调试起相机,记录下美丽的山川景色和欢乐的互动瞬间。<br></p> <p>陕西黄帝陵为《史记》正史记载的唯一一个黄帝陵。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p><p>轩辕始祖,我们寻根来了!<br></p> <h3><font color="#010101"><p>这株“黄帝手植柏”树龄高达五千年以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p><p>树旁有一碑楼,内嵌石碑一块,上书:“此柏高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p><p>黄帝陵古柏群,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共8万余株,千年以上3万余株 。</p></font></h3> <p>同学们参观轩辕庙的人文初祖大殿。</p><p>轩辕庙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庙院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庙院中心。<br>陕西是民族之根,延安是民族之魂,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p> <h3><font color="#010101"><p>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不远万里,奔赴桥山,共祭黄帝陵。</p><p>1998年和2000年,分别由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何厚铧亲笔题写的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相继在黄帝陵落成,是追本溯源的文化认同的诠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向心力量。 </p></font></h3> 在黄帝死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br>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br>明代起将桥山黄帝陵列为国家祭典,祭祀从未中断。<h3>陶同学来到人文初祖大殿前,恭恭敬敬地行上了祭拜大礼。<br></h3> <h3><font color="#010101"><p>人文初祖大殿北面,是占地1万平方米的祭祀广场,可容纳5000人举行祭祀活动。</p><p>广场地面为花岗岩石铺就,南端东西两侧各建三出阙,阙前台上摆放着八尊青铜铸鸿叔簋;东西两侧分列着九尊高2米的青铜铸牛鼎和代表56个民族的56面龙旗。</p><p>此外,东面还有一口龙魂大钟,西面则立一面龙威大鼓。整个祭祀大院,庄严肃穆,威风凛然。</p></font></h3> <div>位于祭祀广场的“龙魂”大钟是用于公祭轩辕黄帝陵的礼器,设计兼顾礼乐钟之外形、庙堂钟之音响和时代之风采。钟体全高3.8米,口颈2.456米,重13吨。</div><div>同学们纷纷在寓意龙凤呈祥、天人合一之意蕴的龙魂大钟前留影。</div> <p>轩辕殿建筑面积是庙区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沉长的屋檐、硕大的斗拱、简洁而古朴的屋脊,使整座建筑显得宏伟而庄严,具有古汉风格。</p><p>屋顶中央有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蓝天、白云、阳光直接映入殿内,整个空间显得恢宏神圣而通透明朗。</p><p>这张照片是不是传说中的“倪娃补天”?<br></p> <p>离开黄陵县后,旅游车直奔延安。到达延安时已经临近傍晚时分。我们选择先去《老陕北抿节》晚餐,然后入住酒店。</p><p>入夜后,大家步行走到南川河对岸,欣赏延安夜景。夜晚的宝塔山灯光璀璨,流光溢彩。<br></p> <h3><font color="#010101"><p>第二天一早,大家再次来到了宝塔山下。</p><p>宝塔山,古称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现在人们又称宝塔山。</p><p>宋代韩琦、范仲淹曾在延安镇守。范仲淹曾留有“嘉岭山”隶书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著名题刻。</p><p>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宝塔山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摄影师们架好相机,为这次红色之旅留下珍贵记忆。</font></h3> “花儿”是发源于青海的一种民歌,其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歌曲表达自由率真,被誉为“西北之魂”。<div>曾经的“花儿与少年”,来到了堪称“民族之魂”的延安宝塔山下,当年的那种激情与率真是否又回到了身边?</div> <div>逶迤延河水,巍巍宝塔山;红色朝圣地,历史出奇观。<br>宝塔山是我们这代人心目中的革命圣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div><div>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div>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临风宝塔落云巅,疑是重霄玉笋悬。<br><div>九曲延河情未了,奔腾到此亦流连。</div><div>来到宝塔山下,想到祖国的七十周年大庆即将到来。同学们的兴致盎然,大家合影留念,共同祝福祖国更加繁荣昌盛。<br></div> <div>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历史文物与革命旧址合二而一的著名风景名胜区。</div><div>沿山路上行,首先走近一排窑洞前。这里是用于感化教育日本战俘的日本工农学校。<br>学校占地面积不大,门前有盛开鲜花,着环境看上去比较精致。这里曾先后接受了六百多名学员。这些学员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逐渐觉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反战活动,和中国抗日军民一起,谱写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新的篇章。</div> <div>沿着山路继续上行,很快就到了山顶。山顶除了宝塔外,塔周围有一大片平地,整个山体遍布各种名贵乔灌木,林木茂盛,空气清新。</div><div>从山上远眺,延安城的风貌尽收眼底。</div> <div>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br></div><div>在历史上,延安宝塔山的存在,一说是与“黄金锁骨菩萨”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也有“恶龙之争”和“红毛键牛下凡”之说。</div> <div>宝塔山更让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也是因为近代史中,作为革命摇篮的那段。所以,我们多少也抱着“朝圣”的心态来到这里。很不错的一个景点,值得来看看。</div><div>道长在宝塔山上抓紧时间为同学脉诊,有了宝塔圣地的加持,相信此时道长的已功力倍增。</div> 在我看来,传说归传说,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和泛滥的延河水有关。“宝塔镇河妖”嘛。<br>不管怎么说,宝塔山能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还是让我没想到的。 <div>离开宝塔山,大家前往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div><div>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一公里处的王家坪,纪念馆前的毛泽东塑像广场面积很大,有2.7万平方米,广场中央塑毛泽东铜像,高8.15米。</div>陈列馆面积据介绍有4000余平米,总体感觉展品密度不算高。展馆分阶段展示了延安的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图片比较多,实物展品较少。 <div>毛泽东佩带过的这支手枪,主要是在长征途中防身使用。红军到达吴起镇后,他把这支手枪连同剩余的40 发子弹送给了当时吴起镇的游击队队长张明科,此后再没有配带过枪。</div><div>1928年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同年5月4日,在井冈山砻市广场上,隆重地召开了井冈山会师暨红四军成立庆祝大会。在这次会上,一向不喜欢舞刀弄枪的毛泽东居然一反常态地挎上了一把匣子枪。</div><div>有道是,军人出身、枪不离身的蒋介石输给了文人性情、笔不离手的毛泽东。</div> <div>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div><div>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出来,一路参观了杨家岭、枣园革命旧址。<br>这两处旧址可以说是延安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在这里,马列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并产生了主导中国未来发展的毛泽东思想。革命军队在这里得到了发展壮大,并从这里走向全国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br></div><div>1938年至1943年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杨家岭居住和办公,当时是中共中央机关的所在地。在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div> <div>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div><div>当双杨同学坐到树下的石凳上,再次听到那些熟悉的往事, 相信不用刻意体味,纷繁的思绪便不由奔涌而来。</div> <div>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div><div>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此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div><div>杨家岭和枣园两个园区被精心修饰后,让人们能够以愉悦的心情进行参观游览。大家来到这里,既因那段烽火岁月令人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洗礼,也因整洁、精致的环境使人激动的情绪逐渐平复了下来。</div><div>非常好的一段体验。</div> <div>结束了延安城区的游览参观,返回酒店结账并在附近吃了一碗地道的羊肉粉汤和烙饼,然后前往壶口瀑布。途中,经过南泥湾并作短暂停留。</div><div>百年前,南泥湾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使这里变成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br>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div> 9月4日晚抵达壶口瀑布在《壶口瀑布知青文苑酒店》住宿、晚餐。晚餐后参与体验酒店篝火晚会。<br><div>9月5日早餐后,抵达壶口瀑布游览。<br>壶口瀑布,一边是山西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一边是陕西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山西人看壶口瀑布,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陕西人看壶口瀑布,是天下黄河一壶收。</div> 历代文人骚客,感叹于壶口瀑布的神奇壮丽和变幻多姿。<br>随着季节更替,水量变化,形成了神奇的壶口八景:“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晴空洒雨、旱天鸣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石窝宝镜”。 <div>宜川民谚道:"一里壶口十里雷",滔天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激起撼天惊雷,数里之外即可听到隆隆吼声。</div><div>艺术家们则称之"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如果把壶口瀑布喻为黄河的心脏,那么这涛声便是它的心音。</div> <h3><font color="#010101">瀑布景观十分震撼,但也很单一。不过,大家很快找到了新乐子。女同学们纷纷换上了花布衫,立马摇身一变,成了回娘家的陕北婆姨。</font></h3> <div>在陕北延安宜川县的黄土高原,有信天游,有喧天的锣鼓,扭秧歌表演,有黄馍馍,还有剪窗花,各种民俗活动丰富多彩。</div><div>“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双伟同学的这张照片,如果能头戴羊肚毛巾,划着旱船。岂不是就应了“壶口八景”之一的“旱地行船”了?<br></div> <div>“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瓦窑堡的石板清涧的炭。”正是这首流传久远的陕北民谣,将这片黄土坡坡上的人文与特产极简捷地勾勒出来。</div><h3>当渡口的汉子来到壶口,攀枝花也同样会绽放。那么,下一站会否是在汉口绽放?</h3> <div>以民谣的形式夸赞自己家乡人文、物产特色的全国各地都有,但将男人与女人也作为当地的特产毫无掩饰地道出来的,可能绝无仅有。 <br></div><div>美丽的婆姨们脸上无不洋溢着灿烂的笑容。<br></div> 陕北一大怪,羊肚子手巾当帽戴,陕北第二怪,斜跨毛驴走得快。<br> 走不尽的黄土地,喝不够的高梁酒,忘不了的家乡话,唱不够的信天游。<br>红红的高梁已熟透,春天播种秋天收,大地吹来红酒的香,思乡心儿随风抖。<br><div>红红的高梁红红的酒,酒香阵阵浸心头,爷爷锄把接在手,家乡再穷我不走。</div><div>大家此刻的心情,已经随着滚滚黄河水奔向远方。<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在瀑布边上,大家还观看了长达四十分钟的大型山河实景演出《黄河大合唱》的整场演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演出通过歌、舞、诗和行为艺术及造型艺术,展现出黄河儿女百年来生生不息、勤奋耕耘、保卫家园、奋力抗争的宏伟画卷,为游客展现一场恢弘的艺术盛宴。</font></h3> <div>离开壶口镇之前,在《土菜鱼庄农家乐》品尝了美味的黄河大鲤鱼。鱼肉鲜嫩、无土腥味。热情的店家还免费送了好吃的大馒头。</div><div>回到西安后,大家又不辞辛苦,齐聚位于《银泰城》的《美阳馆》。这是一家具有西府特色的餐厅。</div><div>在《银泰城》,参加二、三阶段活动的同学都到齐了。大家先来一张全家福。<br></div> <div>9月6日一早,大家来到《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游览。</div><div>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div><div>从这张照片上可以看出,女生们的着装与碑林的格调很搭。很喜欢这种不经意中的协调性。<br></div> <div>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div><div>这张照片凸显出了夫唱妇随的红军同学,有点。<br></div> <div>在碑林,本人一直比较喜欢看这个黄庭坚的书法碑帖。其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div><div>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div><div>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其作品给人气壮山河的感觉。</div> <div>拴马桩石雕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民间石刻艺术品,常栽立在农家民居建筑大门的两侧,不仅成为居民宅院建筑的有机构成,而且和门前的石狮一样,既有装点建筑炫耀富有的作用,同时还被赋予了避邪镇宅的意义,人们称它为“庄户人家的华表”。</div><div>美女爱名车,女生们也十分喜欢这个古代的停车位。这也算是“爱屋及乌”吧!<br></div> <h3><font color="#010101">这尊西安市西关机场出土的佛头像,此尊佛头前额宽平,螺发,脸丰满,柳叶状眉,眉间有白毫,眼睑微垂,眼微张,嘴角上翘,嘴唇饱满,双耳长阔,耳垂肥厚。比例得当,表情祥和,颇具东方维纳斯风韵。</font></h3> 结束碑林博物馆的参观行程,出文昌门,来到位于环城南路的《西羊市老米家泡馍》馆。品味这种至少自宋初就已经有记载的关中地区的招牌美食。<br>傍晚时分,大家又从酒店出发,到钟楼周边游览。 <h3><font color="#010101">西安钟楼是中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明代西安是西北军政重镇,所以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来说,西安钟楼都居中国同类建筑之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font></h3> <div>鼓楼后边就是著名的回民街。虽然天色尚早,回民街上却已经是人潮涌动。</div><div>这些年,由于过度的商业开发,回民街上的各种小吃虽显得琳琅满目,但多数渐渐失去了传统的品质与特色。</div><div>大家选择品尝了《东南亚甑糕》这一特色小食,味道很好吃。</div><div>在西安说起《东南亚甑糕》,名气很大。据说以前回民去东南亚朝圣的时候,由于甑糕热量高,食用之后饱腹感强,所以被选作路上的常备干粮,不知不觉远销东南亚而得名。</div><div><br></div> <div>明王朝定都南京后, 有大臣主张迁都西安,朱元璋专门派太子朱标赴西安实地勘察,选择宫室基址,并绘制陕西地图进献。</div><div>太子朱标从陕西回到南京后,呈献了陕西地图给父皇朱元璋,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地理优势,认为:"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提议迁都西安。</div><div>但不久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此时朱元璋已经年迈,这位晚年丧子的老人心力交瘁,迁都之事不了了之,但西安钟楼已按照皇家建筑级别建成。</div> <div>大家在竹笆市樊记吃过腊汁肉夹馍后,趁着夜幕降临,步行来到了永宁门。</div><div>作为西安城墙正南门,永宁门是西安城墙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其始建于隋初(公元582年),明代改为"永宁门"。</div><div>永宁门是西安城墙个四门中恢复最完整的一座。</div> <h3><font color="#010101">1983年4月至1987年底,城墙上重建敌楼12座,敌楼参考清末示意图和有关资料设计,重檐歇山面阔3间2层,下层置廊柱。楼基长14.3米,宽9.1米,通高8.8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公元1369年,当明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后,将原来的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取意"西方长治久安"之意,从而开始了明王朝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王朝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font></h3> <div>而早在明朝建立前,当朱元璋攻克徽州后,一个名叫朱升的隐士便告诉他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采纳了这些建议。当全国统一后,他便命令各府县普遍筑城。</div> <h3><font color="#010101">由于西安在历史的政治、军事地位极高,所以,明王朝在全国广筑城墙的过程中,对西安城墙的修筑更为重视。</font></h3> <div>永宁门闸楼,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军攻打西安,闸楼毁于战火。</div><div>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陕西巡抚陈极新主持重建。民国初年,拆除闸楼,月城、吊桥亦毁坏殆尽。1990年9月,复建月城、闸楼及吊桥。</div><div>回想九十年代初,我也曾参与了西安古城墙的修复工作。在那段时间里,护城河两岸都是热火朝天的工地。<br></div> <div>9月7日上午,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div><div>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令人印象深刻。</div><div>馆内众多展品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div> <p>顺陵石走狮</p><p>顺陵是女皇武则天之母“无上孝明高皇后”杨氏之墓,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陈家村。</p><p>杨氏(579~670),弘农仙掌(今陕西渭南市潼关)人,隋宰相杨(士)达之女。杨氏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排行第二。</p><p>顺陵陵园现存石刻34件,其中,石走狮和石天禄为号墓为陵后增置,是顺陵石刻中的精品,且在唐帝陵石刻中绝无仅有。</p><p>唐以前的陵墓石刻主要为天禄、麒麟和辟邪。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原产于非洲和西亚的狮子传入中国。成为唐代帝陵的石刻形象之一,并在历代得以沿袭。</p><p>高大雄伟、气势磅礴的顺陵走狮,是中国历代石狮中体量最大的一尊。 被誉为“东方第一狮”。<br></p> <h3><font color="#010101"><p>秦陵二号铜车马</p><p>秦陵出土的铜车马共有两乘。前乘为护卫武士所居,此图是二号铜车马,为后乘。据考证,这仅是秦始皇车队中的属车,属于后妃一类人的乘车。史书记载,秦始皇出游时这样的车乘有81驾,其盛况观此铜车马可想而知,而他本人乘坐的车马就当更为豪华气派了。</p></font></h3>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br>宋代,国宝级文物。<br>高18.3厘米,腹径14.3厘米。胎质坚细,呈灰白色。釉色淡青而略泛灰,光泽莹润。壶身呈圆球形,虚设的壶盖与壶浑然一体,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绝世珍品。<br>这件提梁倒灌壶是著名的耀州窑(窑址在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产品。耀州窑是唐宋时中国北方名窑,时人推崇耀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镶金兽首玛瑙杯<br>唐代,国之重宝,海内孤品,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br>酒器,长15.5厘米,口径5.9厘米。镶金兽首玛瑙杯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迄今发现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div>唐·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div><div>“金筐宝钿”就是指器物表面焊接有金丝编成的外框及细密的金珠,再镶嵌以宝石。后世将用此法制成的器物叫珐琅器。被认为是景泰蓝的前身。</div><div>杯身团花的中心部分原先镶嵌珍珠、松石等五颜六色的宝石。虽然这些宝石在出土时已脱落。可当我们面对这件依旧金碧、玲珑的艺术品时,仍能感受到它令人屏息凝神、继而惊叹的美。</div> 唐代,国宝级文物。<br>通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7厘米。锤击成型,侈口,圆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满饰珍珠地纹,腹部捶出双层仰莲瓣,上层莲瓣中分别錾鸳鸯、鹦鹉、鸿雁、鹳翎、鹿、狐、獐、兔、鸭等珍禽异兽;下层莲瓣内刻忍冬花草。碗内底刻宝相花。圈足饰方胜纹一周,内刻鼓翼云端的飞鸟一只及流云数朵,底沿以小联珠缀成。碗内壁有墨书重量“九两三”。制作精妙绝伦,富丽堂皇,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唐代金银器装饰艺术的成熟,是罕见的艺术作品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br>唐代,国宝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br>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造型采用北方游牧民族皮囊形状,壶身扁圆,一端开有竖筒状小口,上置覆莲瓣式壶盖,壶顶壶柄以银链相连,骑猎、常用皆宜,独具匠心,银壶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明皇杂录》载,唐玄宗在宫中驯养舞马四百,每年八月初玄宗生日时,舞马身披锦绣,按着“倾杯乐”的节拍,跳舞祝寿,高潮时,跃上三层高的板床旋转如飞。银壶舞马形象与史料记载相互印证,是难得的文物珍品。 <div>龙渊(龙泉)凹面铁剑</div><div>龙泉铸剑历史悠久,据《越绝书》记载:欧冶子于龙泉“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欧冶子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div><div>后世因避唐高祖名讳“渊”字,改叫“龙泉”,一直叫到今天。</div> <h3><font color="#010101">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font></h3> <div>夜游曲江池</div><div>遗址公园重重柳堤、香花和池水却致人流连漫步。一路由北向南观盛景:春可以看花,夏可观柳堤,秋夜赏明月,冬日品雪晴。</div> <div>沿着唐城墙遗址走到东南角,就是曲江池遗址公园的西入口。举目远眺,能看到湖心仙岛,波光中依仙岛而设的荷廊恰似一朵盛开的水莲花。</div> <h3><font color="#010101">效法盛唐的名士仕女们,且慢慢行品味古今盛衰,忆昔开元盛世。古都的公共空间今日在此重现。</font></h3> <div>9月8日上午,游览青龙寺<br></div><div>青龙寺,又名石佛寺,唐朝皇家护国寺庙。青龙寺还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div> <div>北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青龙寺即遭毁坏,渐不为人知晓。1963年起经过多年考古调查发掘,在址上建起新的青龙寺。</div><div>寺分东西两处,有日本捐资修建的大型仿唐建筑--"惠果、空海纪念堂",及青龙寺出土文物展室等,是许多日本游客神往的观光胜地。</div> <h3><font color="#010101">1986年,青龙寺从日本引进千余株樱花树,植于寺院,每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春色满园,姹紫嫣红,风光异常。</font></h3> <div>惠果、空海纪念堂是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日中友好真言宗协会与西安市共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div><div>纪念堂选址在考古发掘的四号殿堂遗址以北六米的地段。平面布局采用早期旧殿遗存,为面宽五间,进深五间的大方殿。复原后的方殿体积高大,气魄雄伟,具有唐代建筑风格,是西安第一座复原建筑。</div> 夜游《大唐不夜城》<br>大唐不夜城项目是以盛唐文化为背景,以唐风元素为主线,以体验消费为特征的炫美的盛唐天街。是绝美盛唐画卷的壮美铺呈,完美展现。 <h3><font color="#010101">大唐不夜城的中轴景观大道是一条1500米,横贯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其上分布着盛世帝王、历史人物、英雄故事、经典艺术作品等九组主题群雕,立体展现大唐帝国在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至尊地位并彰显大国气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免费看了场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精彩表演《再回长安》,整场演出曾经的票价为280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演出共分《回家》《传承》《守护》《和合》四大篇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演出展现古都西安人文精神,穿越古今多纬度体验古都人文精髓,华美绮丽阵容演绎家国和合盛世风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唐不夜城的雕塑,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是西安最永恒、华彩的城市名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位于不夜城最北端的是玄奘广场。以雄伟的大雁塔为背景的精美的玄奘铜像在灯光的投射下熠熠生辉。</font></h3> <div>9月9日上午,驱车前往乾陵,开启第三阶段的游览行程。</div><div>乾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div> <h3><font color="#010101">乾陵墓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被几个农民意外发现。墓道口,就位于梁山主峰的山腰部。当你站在陵碑前向北远眺,梁山主峰的半山腰处,有一"X"型的交叉小道,这就是乾陵的墓道口的位置所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座没有任何字迹的石碑,引发后人对于武则天要立无字碑的多种猜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无字碑上虽然看不见任何字迹,但乾陵留给后人的无疑是一座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font></h3> 午餐后前往法门寺游览。“法门寺”,在唐代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div>法门寺的珍宝馆藏有唐皇室供奉的金银器等奇珍异宝。数量之多、品类之繁、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是极为罕见的。</div> <h3><font color="#010101">法门寺唐代地宫里珍藏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佛指舍利。</font></h3> 148米的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于2009年落成。造型如同合十的双手,中间镂空部分是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塔前铺设了一条长达1230米、宽108米的佛光大道。<br> <div>9月10日早餐过后,一行人前往关山草原游览。</div><div>“关山六月犹凝霜,野老三春不见花”。虽然恰逢阴雨天气,大家还是兴致勃勃地参观游览了关山古帐营、跑马场、非子梁及鞍子沟景区。</div> <h3><font color="#010101">相异于南部的秦岭山地和东、北、西部的黄土高原。此地山峦起伏无尖峰突兀之势,河谷开阔有柔和曲线之美,密林绵延尽显苍翠之色,绿草铺地呈送秀丽纯朴之风。溪流蛇曲,天蓝云白,空气清新,景观层次十分丰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西周初年,秦人先祖非子就在汧渭之间为周王室饲牧养马,"马大蕃息",功绩卓著,周孝王8年(前890)被封为周朝的附庸国,食邑建于陇县牙科乡磨儿塬。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正式封为诸侯,建立秦国,建都汧邑,位于陇县东南乡郑家沟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秦人在陇山山地草原由畜牧业起步,逐渐完成了从游牧业向农业民族的转变过程。也正是从这一带走向关中平原,进而统一了全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关山草原烤全羊是景区内最具特色的一道美食。选用景区内散养的绵羊肉,现杀现烤,最大限度保留了肉质的鲜味。</font></h3> <div>"明月照关山,秋风人未还"。</div><div>置身此情此景中,大家齐祝母校八十华诞并就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致以节日的问候。</div><div>晚返回并入住宝鸡。<br></div> <div>9月11日,游览宝鸡石鼓山和青铜博物院。</div><div>昔日重大机械系方队的旗手和护旗手们在酒店大堂留影。虽然都已过耳顺之年,但当年所展示的青春风采仍然依稀可见。<br></div> <div>石鼓阁是宝鸡城市新地标。秦汉高台门阙的建筑风格,为西北第一高阁。</div><div>阁内陈列北京故宫珍藏的陈仓石鼓仿制品、石鼓史料、研究成果、珍贵书画、宝鸡历史名人展等,为海内外游客和石鼓文化研究者向往之地。</div> <h3><font color="#010101">从石鼓阁出来,沿坡道走向青铜博物院。途径秦文化广场,道路两边的雕塑在演示着一个典故或者一段历史同时,也成为大家理想的背景板。</font></h3> <div>秦公镈,其上有铭文135字,得知秦公镈是秦武公祭祀祖先的礼器,铭文中提到了秦襄公、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四代世系,着重讲了秦襄公被赏宅受国之事。</div><div>秦公镈对研究秦代先祖的历史极为重要,也有助于了解春秋早期秦地的青铜铸冶技术及音乐文化是国家一级文物,其文字较舒展,是学习大篆的上佳作品。</div> <div>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铜文化为主的博物院。</div><div>展览从出土文物的"数量多"、"历史久"、"铭文精"三个方面,展现宝鸡青铜器之盛,全面阐释了宝鸡"青铜器之乡"美誉的由来。</div><div>在灿烂的青铜历史面前,站着的这群曾经的弄潮儿。感慨我们这代人,所经历的上山下乡、高考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相比起青铜器在历史上的定位,这种经历又何尝不是另一座历史的丰碑?<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参观行程结束后,大家齐聚《令氏家外家周秦食府》,品尝西府美食并对此次聚会作小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9金秋长安行》至此已经圆满结束!</font></h3> <div>啥也不说了,听听大家的发言吧!</div><div>武汉见!<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