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心聚力—讲台逐梦展风采—吉林街小学一语小教研组三上三研活动纪实

七秒钟的记忆

<h3>  研者,细磨与深入探求也。自古善研者,必达己达人。对老师来讲,教研的意义非凡。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高效有趣的课堂,在吉林街小学教学质量月暨吉之魅三上三研活动中,我们一语小教研组在魏爱新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教学研讨活动。</h3><h3> 小组内所有成员通过课前研讨,集体备课,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制定出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理清了上课的基本流程和框架。</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上一研</b></h1><h3><br></h3><h3> 《大还是小》——是一上语文第七单元的课文,由蒋佳兰老师把我们最初的教学设计进行初步展示。蒋老师设计了几个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开门见山,以大小对比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了生字词组的朗读。</h3><h3> 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明确的主线,以点到面,从字词入手,要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后,大家现场与蒋老师交流讨论,针对教学流程、活动设计、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上二研</b></h1><h3><br></h3><h3> 庞琳老师在第二次研讨时,课堂时间分配合理,语言运用合适,教学语言亲切。魏老师提出,整堂课思路很清晰,但应注意删繁就简,减少不必要的环节,要注意读与写的结合。大家结合课堂教学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反思研讨,再次确定了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三上三研</b></h1><h3><br></h3><h3> 经过新一轮的课前研讨,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体会成长过程中既想长大又不想长大的矛盾心理,感受成长的快乐与自豪,卢老师用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的方式,推动整堂课走向高潮。采用了精妙设计的过渡语来推动整个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积极活跃。</h3> <h3>  课后,小组内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了此次的评课当中,大家踊跃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二年级的田璐老师作为评委,对我们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给出了指导意见。她提到,在课文朗读语言评析应注重引导学生,明确指出学生没读好的地方,将分句读好后,再多种形式朗读整篇课文,注重教学目标与课堂实际的结合。</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最后由教研主任张琪老师进行总结,张主任肯定了卢老师对于课堂的调控能力,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成长了很多,这些都和她平时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离不开,值得新老师学习。同时指出,我们的教学设计要贴近重难点,一年级的词语教学要进行归类出示,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年级学生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要简单高效,教学语言要亲切。</h3> <h3>  此次“三上三研”教学研讨,经历了从粗糙到精细、从平凡到升华的过程。通过一次次的磨课研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上课并不是教学设计的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本次教研会让每位老师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我们不仅要倡导课前磨课,而且要关注课后研课,因为它可以实现教学设计在实践基础上的高层次跨跃,促进教学反思的深入化和具体化。这样的课程,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教学能手,幸福了求知学子。</h3> <h3>  语文是一门有温度,有思想,有情感,有力量的学科,语文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注重新颖的课堂形式,规范常规教学工作,才能在模范引领下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才能铸就学识宽厚、敏而好学的大智者,才能修成规范典雅、高情致远的厚德者,才能带领学生在语文的大海里自由遨游,从平庸走向杰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