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生

王志宏

<h3>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老师马连开先生)<br> 我们乡下人称呼教师一般叫先生。马连开先生是我的初中物理老师。<br> 马先生在我记忆中有“一二三”。<br> 一是不修边幅。老师中马先生算是最不讲究穿着的一个。马先生的穿着用今天时尚的话说那叫“酷”。他可以在皮夹克外面套上一件皱巴巴的西服,下身再穿一件黄色军用裤,脚蹬一双解放鞋,有时你还可以看到他手里拿着一个蛇皮口袋穿行在校园里。不认识的人以为拾荒(废旧)拾到校园里了。做过马先生学生的人应该都知道马先生上物理课很少用黑板擦。先生上课到兴奋处,写满了一黑板,右手小臂顺势一抬,刷刷刷,三两下,黑板也就干净了。那些粉笔灰却沾满了他的衣服。你看到满身粉笔灰的马先生,那一定是刚下课,而且那节课一定很精彩。<br> 二是二胡。先生会拉二胡。马先生拉二胡可以坐在那儿、跷着二郎腿拉,可以站着拉,还可以走着拉。每逢学校国庆、元旦搞演出,先生是最积极的,他的二胡声可以传的很远。学校没有围墙,二胡声传到路上,路上的行人与会停下来;传到田野,田里劳动的人也会停下来。人们涌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把我们会场围个水泄不通。人一多,先生的二胡会越拉越带劲。<br> 三是三快。马先生有三快:走路快,说话快,写字快。<br> 马先生走路总是风风火火,一路哼唱着流行歌曲。我们学生私下里总说马先生是脚踏着风火轮,一溜烟就过去了。马先生骑自行车也快。值得一提的是马先生骑车非常有“型”。马先生骑车,腰板挺直,双手撂把,仿佛他骑的不是车,而是一匹高头大马,那才叫神气。<br> 马先生说话也快,上课时说话像是放鞭炮,噼里啪啦。刚开始听马先生的课很吃力,听了几节课适应就好了。可怜了那几个从外地转来的同学,他们听马先生极快的阜宁方言就像是听外语课。听不懂也就罢了,偏偏黑板上的字他们也不认识几个。<br> 马先生的字难认,因为他写字特别快,又潦草,有时那字还缺胳膊少腿。一大黑板字,远了看像是一堆乱稻草,到近处看,还是一堆乱稻草。马先生自已说:我的字是远看鬼打架,近看打架鬼,不好认。你们不要学我,写字别人认不得。<br> 马先生教物理。先生的课,成绩好的愿意听,成绩差的也喜欢上。班上考高分的学生一般都比其它班多上一半。即使是学习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少有对物理一窍不通的。那时学校基本没有实验器材,但先生会自己动手做。他用电线绕在铁棒上,放在磁铁中间,把他车上的铃铛拆下来固定在自己锯的木板上。他对我们说:你们看好了,听好了。他合上那个不知从哪个废品堆里捡来的闸刀,当当当……。我们都呆住了:原来这东西竟是电铃啊!<br> 先生有时会把二胡带到物理课上。他站在黑板前拉着二胡,带着我们唱:物理学现象真奇怪,说了一些给你猜……。二胡声很悦耳,旋律很舒展,歌词也就记住了。<br> 中午的校园里一片宁静,早到的同学看到办公室门开着,就过去偷瞄一眼,常常会看到马先生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拿着铁笔,往垫着钢板的蜡纸上刻字。那同学赶紧地到班级去看书,还不忘告诉后来的同学:看书吧,不能玩了,估计要考试了。一个小时过后,再去看看,马先生正捋起衣袖,往油印机的蜡纸上加印油。全班都知道了,第一节物理课肯定考试。当马先生身上带着几点油污站在教室门口时,上课的铃声也响了。<br> 先生早年家里贫穷。听大人说他在考上师专前经常肩上挑着几个扫帚赶集贩卖。他自己说有一个夏天去县城,舍不得花钱坐车,就一路吹着笛子,走着回家。到灌溉渠过河,衣服也不脱,下了水,游到对岸。三十几岁时,正好恢复高考,马先生去考试,一下子竟考上了,做了教师。教师工资也不高,家里几个孩子读书,经济压力很大。马先生会逮鱼摸虾,所以清早你看他拿个蛇皮口袋,说不定里面装的是就是鱼虾之类。<br> 记忆中马先生总是乐呵呵的,嘴里还经常哼唱着流行歌曲。他给我们兼上音乐课。那时流行《黄土高坡》,音乐课上我们学生起哄要他教我们,他说:下周的音乐课我一定教这首歌。到了下一节音乐课,他就教我们唱:我家坐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br> 先生喜欢唱歌,还会编歌、编歌舞小品。遇到学校搞文艺活动,他就选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时甚至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找个偏僻的地方,比如学校的小食堂,自编自排节目。到了演出那天,几个学生和着他的二胡音乐,跳着那时我们以为最美的舞蹈,唱着那时我们以为很动听的歌,说着马先生自编的顺口溜,总会迎来师生和围观的群众最热烈的掌声。<br> 马先生退休后曾到县内某民办学校任教。我有一次回老家正好撞见他,闲谈中问起他在民办学校任教的事,他笑着说:民办学校的老师竞争太激烈了,为了钱什么事都可以做,我没有本事在那里生存。还是回来好,放放鹅,钓钓鱼。退休工资养老足够了,子女生活都很好,何必去跟人家青年人争呢?<br>  我们那时站在旷野里,有上百只白鹅。那只只白鹅就像一朵朵白色的云落在了秋天的田野,点点的红冠在秋阳的照耀下分外鲜艳。<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