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六十感怀》诗三首发于12月28日《黄冈日报》新周末。)</h5><h3></h3> <h5> (《黄冈日报》电子版载图)</h5><h3></h3> <h5> (《留下时光》发12月9日《鄂东晚报》06版“东坡文廊"副刊,感恩报社各位编辑的厚爱!图为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赠写“留下时光"墨宝后与我合影留念。)</h5> <h5> (《留下时光》发2019年12月14日《黄冈日报》新周末2版。)</h5><h3></h3><h3>http://paper.hgdaily.com.cn:8888/hgrb/wap/201912/14/node_01.html<br></h3> <h5> (组诗《六十感怀》发12月16日《鄂东晚报》08版“东坡文廊"副刊)。</h5><h3></h3> <h5> (半岁时,母亲抱着我,右为青姑大爷) </h5><h3></h3><h3> 岁月,如白驹过隙,一晃,就到了甲子之年。</h3><h3></h3> <h5> (在浠水县十月机械厂工作时与室友合影,我怀抱着表妹小慧,背景为老十月机械厂厂房,现为黄冈市劲马窑炉有限责任公司前身)</h5><h3></h3><h3> 时间都去哪了?今年这鬼天气,就像是我六十岁人生,躲过了美丽的“秋季”,漏掉了“收获”的季节,裹着寒冷的北风,一夜入冬。</h3> <h5> (1980年元月,在54军160师驻地河南辉县百泉风景区留影) </h5><h3></h3><h3> 凝视窗外,不禁感慨万千 。</h3><h3> 推开二楼的窗子,老屋头边那颗樟树映入眼帘,别看它挺着几根光秃秃的枝干,树脚周围四转却枝繁叶茂,时不时还惹来几只喜鹊在枝头打闹。</h3> <h5> (1986年在浠水照相馆拍的结婚照) </h5><h3></h3><h3> 少小离家老大回。</h3><h3> 十三岁半那年离开家乡,在外闯荡了几十年,工农商学兵“五个行当”走了个遍。掐指一算,整整四十六年,一万六千多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睁眼,闭眼,大半生就这么“交待”了。</h3><h3> 乡音未改,黑发变白发,儿童相见不相识。那些儿时光屁股玩耍的伙伴呢?有的“看山"去了,有的在外定居。想想自己大半生,一没做官,二没发财,光着臂膀出去,两袖轻风回来,仿佛是在空中画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点,回到生我养我的程家山曹塆。</h3> <h5> (1988年随蔡定文老师拍摄《浠水县交通志》图片资料时在巴河码头留影) </h5><h3></h3><h3> 程家山,位于浠蕲两县的交界处,是浠水县最偏远的一个自然小山村。曹塆,背靠神仙寨,坐东朝西,三面环山。过去,这里叫“牛冲”,洪水泛滥,十年九旱。如今,修建了牛冲水库,青山绿水,森林茂密,可谓是个天然氧吧。</h3><h3> 每到春季,十八盘里的千年禾雀花,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将小山塆打扮得花枝招展。神仙寨上的古城墙,长满青苔,斑驳沧桑,许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承载着它的传说和历史。</h3><h3><br></h3> <h5> (在交通管理站工作照) </h5><h3></h3><h3> 我出生于农历1960年冬月,正巧遇上“四年三灾”的年份,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我只晓得牛冲这块天,不晓得山外有世界,天外还有天。</h3><h3> 那时,小学只有五年制,记得在天灯树岗上初中,半年没读穿头就辍学参加了工作。往事不堪回首,此生能与“文字”结缘,除了自己刻苦自学外,更是得益于各位老师们的指教。</h3> <h5> (2008年去西藏考察回来后大病一场,与母亲在浠水城关老屋门前合影) </h5><h3></h3><h3> 1978年夏,我拜已故著名农民诗人王英为师学写诗,从而走上业余文学创作这条路。1980年在部队当兵期间,开始陆续在报刊上发表诗歌作品。1982年底从部队复员回到地方,先在浠水县十月机械厂(现为黄冈市劲马窑炉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任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利用业余时间与王英老师一起创办“王英诗歌讲习班”,成立“乡风诗社”,编辑“乡风”诗报。之后,又调入县交通部门工作,1987年任《浠水县交通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常务编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浠水县交通志》初审稿(该志书于1993年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接着,我被派往关口镇住队,任县直工作队联络员,回来后调到清泉交通管理站工作,从此就扔掉了笔,不再写什么东西。</h3><h3> 直到2004年春,我被借调到浠水县纪委工作时,又重新拿起笔来写作,在《黄冈日报》副刊上发表了《青青河边草》《父亲》等散文。退二线休息后,为了锻炼身体,又拿起了单反相机,师从已逝原《黄冈日报》社摄影部主任、著名摄影家赵毅先生,师傅曾叮嘱:“圈子水深,学摄影先做人。"这些年,深感创作之艰辛,走得越远越孤清。于是,边写边拍,走一条“图文并茂”的路子……</h3> <h5> (大弟结婚时的全家福) </h5><h3></h3><h3> 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往,起早贪黑,苦中作乐,成天忙得屁颠屁颠,有辛酸,有喜悦,先后加入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摄影家协会,著有散文、诗歌及摄影作品近千篇(首、幅)发表在《湖北日报》《湖北画报》《楚天都市报》《芳草•潮》《农村新报》《速读》《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冈周刊》《黄石周刊》《东坡赤壁诗词》《东坡文艺》《问鼎》《赤壁》等省市级报刊杂志上。散文《母亲》《远山的呼唤》《归去来兮》、诗歌《燃烧的生命》《不再歌唱的百灵》《荷之絮语》、摄影《天堂情话》《古羊寨云海》等作品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好评。其中,摄影作品《古羊寨日出》荣获“第27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优秀奖”。2017年,我参加了“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黄冈市文联小分队”,与市直的艺术家们一道走基层,深入到最边远的山区送温暖,受到了黄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充分肯定和表彰,被授予2018年度“湖北省第四届优秀文艺志愿者”荣誉称号。</h3> <h5> (侄儿曹莞奇周岁时全家合影) </h5><h3></h3><h3> 匆匆岁月,磕磕绊绊,写写停停,初心之梦不言放弃。一路走来,恩师,编辑,朋友,每遇艰难,多逢贵人相助。</h3><h3> 那次,在拍摄“纪念闻一多诞辰120周年大会"活动时,恰逢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来浠水调研,在县博物馆(文庙)给我写了“留下时光"墨宝,当时在场的黄冈市文联主席秦龙志对我说:“以后出集子就用这个做书名”。我听后笑着点了点头,不知是否真有这么一天?且不管将来出不出书,醒龙主席题写的这四个字就是对我莫大的鞭策和鼓励!或许,我的艺术之路才刚刚起步……</h3> <h5> (与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合影)</h5><h3></h3><h3> 最美夕阳红。写也好,拍也好,不论成败;累也罢,苦也罢,不计得失。奋斗了,努力了,走过便是风景!只想,健康快乐前行,留下最美时光。</h3><h3></h3> <h5> (与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迟子建合影) </h5><h3> 谨此,薄酒一杯,感恩我那已故的父母,感恩我的父老乡亲,感恩我的挚友和兄弟姐妹,一路同行,一路相伴。</h3><h1></h1><h5></h5> <h5> (与著名影视演员陈宝国在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老家合影留念) </h5><h3></h3><h3> 祝诸位亲朋好友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h3> <h5> (与著名女作家、原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方方合影)</h5><h3></h3> <h5> (与闻一多先生嫡孙闻黎明、曾孙女闻亭在浠水闻一多纪念馆合影)</h5> <h3>摄影作品选:人文、风光、纪实——</h3> <h3> 六十感怀</h3><h3>一<br></h3><h3>六十匆来感慨多,</h3><h3>回眸往事亦成歌。</h3><h3>工农商学兵皆历,</h3><h3>苦辣酸甜溢满河。</h3><h3></h3> <h3>二<br></h3><h3>立身处世尊人品,</h3><h3>不负春光不负卿。</h3><h3>喜摄好诗追雅范,</h3><h3>荷锄南亩听流莺。</h3> <h3>三<br></h3><h3>岁月匆忙忽六旬,</h3><h3>几经磕绊倍含辛。</h3><h3>今逢甲子归乡里,</h3><h3>未见椿萱泪湿巾。</h3> <h3>四<br></h3><h3>半世躬耕半老人,</h3><h3>子孙绕膝享天伦。</h3><h3>偷来弯月吟新句,</h3><h3>一曲高歌尤爽神。</h3> <h3>五<br></h3><h3>梦里磋砣惊逝水,</h3><h3>银丝两鬓额边分。</h3><h3>少年酬志深山出,</h3><h3>几度风摧苦问君。</h3> <h3>六<br></h3><h3>一杯小酌诗心醉,</h3><h3>落叶归根不染尘,</h3><h3>淡泊声名今世笃,<br></h3><h3>修来德善百年春。</h3> <h5> (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联主席刘醒龙在浠水博物馆为我题写“留下时光"墨宝)</h5><h3></h3>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曹杰(杰哥),浠水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湖北省摄影家协会、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黄冈巴河文化学会副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