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 二十四节气,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h3><h3>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h3><h3> </h3> <h3>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h3><h3> 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255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h3><h3> </h3><h3> 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h3> <h3>大雪代表寓意:</h3><h3>天气变冷可能性更大,雪量增大</h3><h3><br></h3><h3>大雪气候特点:</h3><h3>气温将显著下降,天气寒冷</h3><h3><br></h3><h3>季节:冬季</h3><h3><br></h3><h3>节气古诗――《大雪》</h3><h3>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叶田园天生籁。</h3><h3>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