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小散文】贵阳见闻之三:贵阳的“背篼”

天雨

<h3>  2016年2月28日晚饭吃得较早,19:15时我和老伴就出来散步了。</h3><h3> 贵阳天黑的较迟,这时也才刚刚擦黑,但街边马路上己是煹火点点,那是一群群“背篼”在等待揽活时为取暖而燃起的火。</h3><h3> “背兜”是贵阳山区一种运输工具,多用毛竹条编成,像是内地的筐,后面有两个木架,可以背在身上。贵州多为山地没有大路可走,运输物质等就只能靠“背篼”一点点的搬运,像是蚂蚁搬家,出力很多,速度却是很慢。</h3><h3> 现在“背篼”一词引申为依靠帮人搬运物质过活的群体。这个群体里的人大多为当地山民,文化水平不高,全靠卖力气挣钱。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三五成群站在街头,等待顾主的呼来喝去。他们对此早已麻木,为了生活,默默忍受着,只要有顾主来吆喝,马上欢呼雀跃起来,谈好价钱后,就拼死拼活的干起活来,一心想着为家里多挣两个钱。他们要求不高,只要能卖掉力气就满足了。有时一二天都接不到一单生意,他们很沮丧,也很痛苦。吃饭的时候,专拣那种价格便宜,饭菜简单的路边小饭店,草草的吃一顿拉倒。只有在揽到活,拿了钱后才舍得吃一顿“大餐”。他们不用像我这样专门出来散步锻炼,因为他们已经很辛苦,白天走的路夠多的了。他们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在路边等活的时候,大家在一块儿,男的抽烟打牌,女的绣花、补衣服啦呱。过多的劳累,透支了体力,他们的脸都累的变了形。</h3><h3> 散步从他们身边走过,听到他们的笑声,有时我也会情不自禁的跟着咧咧嘴,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酸楚楚的。心里哀叹!我可怜的山民兄弟,你们何时才能真正摆脱贫困,拥有富裕啊!</h3><h3><br></h3><h3> (2016年2月28日写于贵阳,2019年12月5日修改于蚌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