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天有多长?24个小时。除去睡觉,吃饭的时间,紧凑的算下来也不过短短15小时。而在这短短的十五个小时内,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今天就同我一起去见证这忙碌的一天!</h3> <h3>活动一、2019年12月5日早上十点左右,思源实验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到操场进行宪法宣讲暨宣誓主题教育活动。</h3> <h3>王玉乾老师主持活动</h3> <h3>活动第一项───升国旗。</h3> <h3>活动第二项:绥阳县法院法官对全校师生进行宪法知识普及。</h3> <h3>活动第三项──全校师生宣誓</h3> <h3>方均校长领誓!全体教师庄严宣誓:我宣誓遵守宪法,热爱人民,廉洁从教,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自由、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而奋斗!</h3> <h3>七年级(5)班全体同学领誓,全校学生宣誓:我宣誓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努力学习宪法知识,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主义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h3> <h3>活动第四项───叶镖副校长作活动总结。</h3> <h3>活动二、小学语文组组织教研活动</h3><h3> 2019年12月5日上午11:20(上午第四节课),我校实习老师张豪在录播室给五年级一班的学生们上了一节语文课───四季之美</h3> <h3> 张老师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提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接着一边和学生一起解决生字,一边和学生把文章一读再读,体会四季不同的美。</h3><h3> 在了解文意的时候,张老师用的不是传统的讲授知识方式,而是通过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从这些问题进入文章,着重讲其中一个段落,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段落。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习得了方法,还体会到了自己才是课堂上的主角,对学习更加的具有主动性。</h3><h3> 在体会文中美景的时候,张老师能带领学生通过关键段,关键句,关键词来找出动态美和静态美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连在一起所表现的效果,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的美和语言文字的魅力。</h3> <h3> 2019年12月5日下午14:30(下午第一节课),我校周春凤校长邀请了绥阳县城南小学王福兰老师到我校为五年级二班的同学上了一节《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h3> <h3> 上课前,王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三张纸,分别是《窗边的小豆豆》的封面、片段一和片段二。课堂上老师先是问同学们平时都看些什么书。然后和同学们探讨:刚开始拿到一本陌生的书,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h3><h3> 课堂上王老师从读封面、读封底、读目录、读片段……等方面来带同学们了解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些步骤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粗略的阅读一本书,也成功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我看得出来,在课上已经有很多学生想要读这本书了。</h3> <h3>学生在认真地从封面上找信息。</h3> <h3>这是王老师在引导一个小女孩用小豆豆的语气对‘窗外的燕子’说:“诶,你在上面干什么呀?”</h3> <h3>我校小学语文组的老师都在后面认真地听课、记录。</h3> <h3>课后学生围着王老师讨论问题,王老师送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供学生们在班级传阅。</h3> <h3>导读课结束后,我校周春凤校长,王蔼华主任(办公室主任)以及毛华飞组长(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在与王老师交流。</h3> <h3> 下午15:25,我校实习老师杨丽铃给五年级二班的学生上课──山居秋暝</h3><h3> 杨老师是以单元主题为导入点,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知道我们这节课、这个单元要学些什么东西。然后在讲述作者时,又以苏轼对王维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来告诉学生我们这首诗的意境十分的美。</h3><h3> 课上杨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本诗,不停的带动学生的情绪,利用插图,音频等各种媒体帮助老师带领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然后带领学生找到我们文中所写的景物,归纳出本诗通过描写自然美与人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闲逸生活的向往之情。</h3> <h3>活动三、课后交流活动</h3><h3> 活动的主要议程有:说课环节,问课环节和交流环节。</h3> <h3>图中为我校实习老师张豪老师、杨丽铃老师说课。</h3> <h3> 王福兰老师在谈自己这一堂导读课的时候说道:“我真的不是一个读书人,但我想做读书的种子。”</h3><h3> 王老师告诉我们,阅读课有三种,分为课前导读课,课中推进课及课后汇报课。今天王老师给我们所呈现的是课前导读课,王老师告诉我们导读课要以激趣为主,用看图猜故事,读封面等方法,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激趣的同时,也要注意方法的传授,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上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在学到阅读的方法后更高效的阅读,正所谓“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王老师说希望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做学生阅读的领路人,雁过尚且留声,一个老师走过孩子的一生,自然是要留一些东西给他的。</h3> <h3> 我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田桃老师在评课问课环节谈了这节导读课对自己“三位一体”研究课题的帮助。同时,也向王福兰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在选择推荐给孩子的书目时的标准是什么?二是我们推荐给孩子的书,一定是自己熟悉的书,但是我们许多老师都没有时间,这可怎么办呢?</h3><h3> 对于这两个问题,王福兰老师的回答是:首先我们推荐的书一定是对孩子比较有用,有正能量的,获奖的书目,有名的书目,比如《草房子》等等。其次,我们喜欢一本书的时候是会抽时间去读的,所以当没有时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抽时间去读自己喜欢的书。</h3><h3> </h3> <h3> 毛华飞组长与大家分享感受时说道:她非常同意王老师“成为学生阅读的种子”那句话,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无论最后种子有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我们都做了一个播种人能做的一切。毛老师又说到要让学生养成爱阅读的习惯,首先我们老师一定要爱阅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她拿实习老师杨丽铃为例,毛老师作为杨老师的教学指导老师,对杨丽铃的影响可谓是“润物细无声”。今天杨老师的课上毛老师发现杨老师的许多举止都与自己相似,所以毛老师认为我们所有语文老师一边要成为“播种人”,一边又要成为润物无声的“春雨”。</h3> <h3> 周春凤校长对本次活动做总结。</h3><h3> 首先,很感谢王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到我校为小学组语文老师奉上一场教学盛宴。其次,周校长带着大家思考了一个问题:“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能教出爱阅读的学生吗?”答案肯定是不能的,正如毛老师所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我们都在要求学生多读书,写字要一笔一划的来等等等等,但我们也要用行动去带动学生,假如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写错别字,那学生的作业肯定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最后,周校长给大家提了一些建议: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要适当的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同时也希望我们在以后活动中都能够踊跃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是让自己进步的最快的渠道之一。</h3> <h3> 王老师是一位十分有学识又十分谦虚的老师,我注意到在评课活动中,王老师一直笔不离手,总是不停的记着什么。这也告诉我们每一位年轻人: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不可能走到尽头,我们只能一步又一步地接近前者,成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自己。</h3> <h3> 今天我的收获颇丰,而让我收获最大的当属王老师的那节《窗边的小豆豆》导读课和后来的交流活动了。</h3><h3> 在王老师的导读课上我看到的是一个活力四射的前辈,她能够把自己的情绪放到孩子中去,尤其是王老师带领小女孩用‘小豆豆’的语气说话时的样子,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作为一个初入校园的老师,我自己都不能够用这样的语气和孩子们对话,我感到很惭愧。之前我总觉得用这样的语气说话是矫揉造作的,但是王老师用这样的方式上完了这堂课,效果是很明显的,从下课以后有好几个学生围着王老师说个不停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很受用。</h3><h3> 在课后的交流环节我又得到了许多启迪,在老师们交流自己的收获时我一直很感叹,感叹自己思绪简单,我思考到的问题都是极其浅显的,每当有老师提起某一个点时,我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然后在心里自己对自己说:噢,这里我也有印象。这些种种复杂的感觉在提醒我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道路还很长,我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思考、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优秀的自己。今天我的心里被种下了一颗种子,也下了一场春雨。我庆幸自己运气好,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今后能够更加努力的完善自己,不仅是我,我相信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有自己独一份的收获!</h3> <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图片来源: 谢辉 宋会红 张豪 杨丽铃 罗娟</h3><h3>文字: 罗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