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上午我们有幸聆听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科研管理部副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洪明教授的关于《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的专题讲座,让在座的每一位校长,对今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培养以及家校合作共育有了更深刻的、更清晰的理解。</h3><h3> 这些天来,在各位专家的引领启发下我们对学校的发展管理理念等方面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和思考,但恰恰就在家校共育这一块都处在经验型的操作层面,可以说洪教授的讲座弥补了一线校长所欠缺的除了校园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课程文化等之外的所必需的家庭教育这一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因素之缺陷。</h3> <h3>洪教授从四个大方面对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作了详尽的解读。他首先分析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家庭教育的资本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影响孩子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三大资本在起作用,其中第一是经济资本,第二是社会资本,第三是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家庭的生活方式。父母的生活方式与孩子的成功是息息相关的。其次他指出关键期理论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洪教授所提供的孩子成长各个年龄段的兴趣、技能、习惯、价值观、品行等方面来看,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在心性、品性、习惯等许多方面上学前就已经形成得差不多了,许多方面不是学校教育能够扭转的,所以家庭教育显得优为重要。</h3><h3> 关注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一点恰恰是过去被我们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校长、所有的家庭所弱化了的,或者觉得无所适从的。</h3> <h3>他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解决家庭教育问题需要注重家校合育”这一观点。加强和改进家校合育是学校自我变革的需要。尽管目前我们许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家校关系,已经从家校关系这一正在开垦的处女地上开犁,而且也做了一定得大量的工作。那么影响家校合育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校又该如何组织好、落实好家校共育这一策略呢?</h3> <h3>洪教授剖析了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十大孩子问题,指出我们许多家长所存在的既要让孩子成绩好,又要让身体倍儿棒,还要让孩子快乐地活的问题。家庭教育过高的期待,从而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不一致。家校关系复杂化,家校观念冲突,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下降等等,家校合育低效普遍存在。</h3><h3> 据此,洪教授从国家法律的层面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的角度,指出,开展家校合育一定要找到政策和法律的依据。他让我们记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从“三注重到四第一再到四位一体”的重要指示,再次认识到家校合育的重要性!然后给我们提供了有关家庭教育的法律法规。让我们每个人对开展家校合育工作有了法律层面的认识和理解。</h3><h3><br></h3> <h3>明确了家校合育的重要性和有关法律法规后,洪教授就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从家校合育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基本模式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和阐释。</h3><h3>目标一致、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地位平等、学校主导是家校合育的基本特征。要彻底扭转过去那种经验型、指令型、统一型的家校合育方式。让家校合育朝着科学合理、资源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的方向良性运转才对!</h3><h3><br></h3> <h3>就家校合育的基本模式,洪教授从教育目的地一致性――成就学生的角度指出,学校指导家庭和家庭参与学校的家校合育模式,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了解研究家长。学校要重点了解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家庭教育的类型和家庭的合育观念,了解和研究家长的类型等,为促进家校合育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也就是学校首先要读懂家庭。</h3><h3>二是如何培训和教育家长。他从如何提高家长教育胜任力、要建立一支家教队伍,要科学确定课程内容,要建立正规和非正规的管理机制,要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评价。</h3> <h3>三是指导和服务家长。要帮助和指导家庭教育实践。四是引导和组织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h3><h3>洪教授最后强调要求校长们记住:现代学校一定要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h3><h3>今天听洪教授关于家校合育方面的讲座,给我们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及时地补充了新的助力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之前不够重视或者重视了但用力不足得家庭教育有了重新的定位和技术支持!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对学生培养、学校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显著!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尤其是学校的管理者,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研究是大势所趋,也是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尚需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实抓实抓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