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罪证》</h3><h3> 文/一峰</h3><h3> 这个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听老人们常说起,很近,很近,好像就发生在昨天一样,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一颗老树背后的那一段真实的故事,这颗树长在昌荣镇,存德存三村,杨红祥院中的一颗很普通的槐树,但今天的故事带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性,故事还要从1942年汪伪十五团,马佑民带领日军从安丰据点到草冯庄大扫荡说起,当年鬼子进村后,实行了,三光政策,纵火烧毁民房397户,近2000群众无家可归,日军从原供销合作社后面大码头登岸,一路烧,杀,抢,侵,在烧到存三杨红祥的老房时,门前的这颗小槐树也未幸免,但是后来,这颗可爱的小槐树,凭着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成了存德村今天控诉那段军国主义的活罪证。</h3><h3><br></h3> <h3>1937年淞沪会战,上海沦陷后,日军由东向西,开始了,有计划的大屠杀行动,每到一处在汪伪军的配合下,大修工事,利用还乡团,扩充队,四处扫荡,杀害百姓,1940年左右,由北向南的日军,开始进驻内陆,泰州,高邮,兴化,东台,安丰,唐子沿线,都有日军的驻守,修筑碉堡,炮楼,中国大地上从此充满了血腥与屠杀,在鬼子的屠刀下,华夏文明满目疮痍。</h3><h3>1942年安丰据点鬼子兵,实施了对草冯庄一带秋后大扫荡,我安丰地下党员,秘密把日军准备大扫荡的重要情报,通过地下交通站,送到了根据地五区领导人手上,五区领导立即作出了重要指示,″塘涂游击队",孙光甫,杨正明,在塘港河,白涂河一带准备打一场伏击战,阻止日军的大扫荡行动,动员支前群众在刘光舍,刘桶梨园一带挖战沟,"沟连沟″,"道连道",进可攻,退可撤的环型工事,今天的当地人总喜欢把刘桶梨园一带叫作"九龙八卦沟",上了年岁的老人都知道当年那里曾经发生的一切,其实是游击队挖的阻击战壕沟。</h3><h3>1942年秋日军乘铁皮洋油艇,二艘,轻重机枪各十杆,另一路由汪伪军,骑自行车带扩充队100多人经陆路,配合日军经水路,直奔草冯庄一带,我游击队,早己在刘光舍,刘桶设下埋伏,等待大鱼上钩,上午八点左右,听到洋油艇的机器声,由远而近,鬼子的洋油艇刚从塘港河,转向梨园方向,机枪就对着芦苇丛一阵扫射,此刻游击队长,登圆了眼睛,命令大家准备战斗,等靠近了再打,不能浪费子弹,五百米,三百米,一百米,五十米,游击队长一声令下,打,此时枪声大作,随着,呯,呯,呯,啾,啾,啾,鬼子洋油艇上的机枪疯狂对着枪响的方向,哒,哒,哒,扫射着,岸上的汪伪军听到枪响立马兵分三路赶来支援,阻击了一个上午,我游击队伤亡惨重,最终因缺弹少药,敌众我寡,伤亡失半,游击队长只得命令,队员向刘光舍西头荒田撤退。</h3><h3>日军的洋油艇在岸上伪军带领下,很快朝着兴化县东边最大的草冯庄串去,鬼子兵登陆后,在原存德小学后面的谷场上,把没有来的极逃走的老百姓集中屠杀,整个谷场上,血流成河,横尸遍野,在庄子上,开始了奸杀妇女,抢侵财产的滔天罪行,张婶婶家二岁的女儿,在逃跑时,没有来得极带走,怕她出声,用一块方巾围在小孩的嘴上,藏于木桶中,等第二天回来时,小孩早己没有了气息,村庄在大火中整整烧了三天三夜,被侵一空,抢粮万斤,损失财产无数,奸杀妇女儿童无数,谷场屠杀,活埋100多人,他们,她们或是我们的婶,或是我们的叔或姨,或是我们的姑,她们的统称都曾是我们的亲人,今天的我们没有理由替惨遭屠杀的同胞们,饶恕这段血腥惨暴的历史,七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我只能用纤细的笔墨在这张白纸上为他们撰写着可歌可泣的碑文,杨本富,杨广胜,顾怀发,茅明福,王存德………………!</h3><h3><br></h3> <h3>驻足杨红祥院中的槐树,久久的不愿离去,被鬼子的大火烧成了半截,树根一尺往上烧了只剩下半面,但这颗槐树,始终没有倒下,而是选择了顽强的生长着,从弱小的树苗,百折不挠的长成了一颗参天大树,轻抚着老树你会发現根下当年被大火烧过的碳迹,而隐隐作痛,槐树正像一位满身伤痕的老者,正在用着无言的呻痛,控诉着那段揪心的历史,总感觉我的语言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唯愿今天的长言短句,不是唤起大家对那段血腥历史的仇恨,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勿忘国耻,铭记历史。</h3><h3>当我们安享着和平的雨露时,请记得曾经有太多的老一辈们,为了今天美好的生活而忘我的负重前行过,我相信历史的天空不会重演,将永去不返,但今天的我们绝不能放松忧患意识这根弦,当我们小学部的小朋友们还在为考高分,进名校,他国正在篡改着历史教科书,当我们高中,大学生忙着淡恋爱,找份好工作时,他国正在忙着为,当战争来临时的结业考试,当我国第二艘航母通过第二岛链时,他国己装备七艘准航母,我国是世界上笫一大核发电国,他国是世界上第一大核电能源储备国,狼行千里必咬人,落后挨打的铁率又怎能松懈。</h3><h3>槐树下有太多,太多沉重的故事,只是不愿再一次掀起昨天那段伤疤,如再一次往伤疤上撒了把盐一样的阵痛,我只想讴歌家乡的人民曾为全面抗战作出的最大牺牲而感到自豪,老一辈们的英勇壮举,正激励着内下河的儿女们,继续砥砺前行,他们的精神从来不畏艰苦,不畏牺牲,就像红祥院中的槐树一样,"烧我不死,我必生长″!曾经有人这样问我什么是今天的存德精神,今天我告诉了您!</h3><h3>照片由好友,杨太红,提供在此表示感谢!</h3><h3>感谢关注,一峰乡土故事!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