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空满月 冬雪绒花——松原二中衡中学习考察报告

莫无言

【考察收获,传阅学习】 ——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2019年9月18日至25日,松原市高中教学管理干部一行41人在市教育局赵凯副局长的带领下,赴衡水、济南专项学习考察,期间召开现场会议,对迎接新高考改革及基层学校创新发展进行战略性部署,并提出严肃要求。<br>——为了落实衡水、济南考察现场会议精神,2019年10月25日至27日,松原二中教师及管理干部一行22人在郭长虹校长的带领下,赴衡水进一步学习考察。期间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多批次的研讨交流,逐步形成了以“市教育局衡水、济南考察现场会议精神”为指针,促进学校创新发展的办学新思路。<br>——2019年11月20日,松原二中召开“落实市教育局衡水、济南考察现场会议精神推进会”。旨在,以高考综合改革为契机,使学校校园精神、办学规范、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工作全面升级,打造特色、创新发展。<br> ——赴衡水学习的教师,回来后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和再学习,撰写学习报告,并于2019年11月26日至12月3日,进行了专题报告会。 【篇幅有限,有所删减】 【主讲】宋旭梅【撰稿】宋旭梅 一、衡水中学教师、学生的精神面貌。<br>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走进衡水中学,你立刻会感受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学生的校服上,都印有“追求卓越”几个醒目的大字。课间,同学们个个腰板挺直,快步疾走,没有一个表现出懒散。你看不到标新立异的学生,你看不到带手机的学生,你看不到吃零食的学生,看不到高声说话、大声喧哗的学生,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高度自觉的。早操和课间操更是衡水中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所有学生都是跑步进入操场指定的地点,手里拿着朗读背诵的资料,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在闲聊或东张西望。他们在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我到近处看了下,这些资料都是统一印刷的,跑早操手里拿的那个字都比较大,因为早晨操场四周的灯光还是很昏暗的。各班整好队形后,全体同学利用跑步前的几分钟大声朗读,背诵,开始跑步后,同学们个个意气风发,整个队伍排面整齐,步调一致,如果有一个人出现问题,整个队伍非跌倒不可,多么强的班级凝聚力。学生喊着本班的班级口号,声音嘹亮震撼着校园,更震撼着每一位参观者的心。跑步结束后,各班能快速整理队形并高喊口号,可能是口音问题或者是口号太响了,语速太快了,我站在他们队伍的前面都没有听清楚他们喊的是什么。不过还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一种昂扬的斗志,看到了他们严明的纪律,也看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这个跑步是真的让人震撼啊,尤其是晨跑,我们去衡水二中看晨跑是在凌晨五点之后,一开始我们还感觉挺累的,有些困倦,但到了操场中间,学生的晨跑开始之后,立刻困意全无。真的佩服衡水中学孩子们的这种精神风貌。他们的士气、冲天的热情和由心底迸发出来的坚强信心通过跑操时整齐划一的步伐和精神有力的口号一展无遗,也把衡中人的精神境界演绎到了极致。<br>不光看到了学生的精神风貌,还很佩服衡水的老师。衡中的老师表现出来的也是人人争先、唯恐落后的精神面貌。10月27日凌晨五点,我们出发去衡水二中看学生晨跑,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学校的大门口了,校门打开后我们站在大门的右侧,不一会儿,就看到了几辆电动车进了校门,之后陆续有电动车进入,最后在五点二十二分的时候达到了高峰,这些骑电动车进来的人就是衡中的班主任老师。在晨跑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跟班的,晨跑结束后,各班班主任还得对学生的晨跑情况进行总结,后来我们在出校门的路上看到衡中的老师在晨跑结束后,才骑着电动车回家吃饭。<br>这种精神风貌是衡水中学特有的,不是谁一下子就能学得来的。不过真的好佩服衡中人。<br> 二、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新应对<br>(一)对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了解。<br>(二)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体现——课标中的育人对接。新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3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br>(三)强化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br>1、关注重点内容,体现统整意识:突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突出统整思路编排课程内容。<br>2、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br>(四)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语文:学习任务群,介绍热点教学策略和有助于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br>(五)新时期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br>1.强化立德树人观念,更新教育观、质量观、评价观;<br>2.强化目标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学习目标中;<br>3.加强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综合课程建设能力;<br>4.提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的能力;<br>5.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r>6.关注知识结构化,联系生活社会、指导跨学科学习等能力建设。<br>(六)解读<br>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让人困惑,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教材也将相应发生变化,学生也将面临新的高考方案,这些都对老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本身提升特别重要。所以“三新(课标、教材、高考)”呼唤“自新”。就此梁捷老师讲了三个方面:从考题变化看《课标》的引领作用——认识语文教学的不变与变;思考《课程标准》落地的关键词——整合、学习活动、思维品质;践行《课程标准》的示范引领——先行者的备考与教学案例<br>1.从考题变化看<br>教育改革是一种回归,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例如:<br>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深思之,笃行之(《中庸 第二十章》关于治学的名句,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多元情境、问题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思维发展、实践运用<br>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学习,快乐学习(兴趣派始于孔子)<br>礼、乐、射、御、书、数《周礼》古代所谓的六艺符合今天所说的多元智能的观点。<br>《待坐章》描述的是怎样的教学方式?属于社会情境下的任务群学习。<br>(1)《课程标准》的有关阐述:<br>[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从选考变成必考<br>[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现代文阅读从选考变必考。实用类文本采用多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形式考查。字数增加,思维层次和力度增加。<br>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br>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増加“了解井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br>(2)《课程标准》的有关阐述: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测评与考试目的;测评与考试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真实反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准确判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原因,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发挥积极引领和导向作用。<br>(3)《课程标准》的有关阐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br>2.一线教师让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在课堂教学落地的两个关键词:整合和学习活动(是社会情境中的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类型多样,比如社会调查、读书交流、习作分享、辩论演说、诗歌朗诵、戏剧表演等)<br>3.践行《课程标准》的示范引领——先行者的备考与教学案例<br>(1)你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事;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共同的前方。(萧伯纳);“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一个人的精神是要有一定的底子的。我认为这种精神底子应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北京大学钱理群);有一种美好叫做豁然开朗;教出超过自己的学生。<br>(2)知书达理;理性地认识世界,感性地拥抱生活;思维与文化;在文字的土壤里,开出灵魂的花;思维、情感、个性;<br>(3)用常识与魅力传达文化的价值与文学的关照;从游,濡染;师,范也;文字的咀嚼,情感的体验,归根结底是生命的探寻;思考、表达、审美。<br> 三、精进:优化新课标实施的策略。<br>1.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 思维 审美 文化<br>语文老师在课堂开展上,要传承目标,实现引领。在课堂知识传授上要锤炼个人的语言,引导学生高级思维的发展;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有审美的引领和文化的渗透。比如必修一学了诗歌、散文、新闻,鉴赏一首诗,就是体会一段优美的文字,语言美感的传送,引导是很自然的;学新闻要注意思维的引领,明确作者的立场;散文要注意文本特征的讲解,还要注意其中的文化渗透,散文是语言表述的提升,无论哪个版块的学习都要注意这四个方面的引领。<br>2.关于新课标教材编写<br>(1)主题化<br>(2)指向核心素养的能力 思维发展(高中语文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思维的),学科思想,增加了选择性、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强调情境、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要考虑如何设计才能提高学科素养。授课中更要注意文本本身,以及本单元、整本书的联系,进而明白教材编写的思路。比如说衡中设计的趣味新闻活动,让学生做穿越记者,写一篇荆轲刺秦的报道,正是把新闻单元和前面学习的文言散文单元联系起来了。<br>3.关于学习任务群<br>更加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开展项目式学习,给特定任务和真实情境。比如给学生留个作业是撰写家族档案史。学生要做的就很多,要调查、收集、整理、撰写,这样听说读写样样都得到训练和提升,要多多开展此类有益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和核心素养得到真正的提升。<br>4.关于课堂设计<br>课堂的逆向设计:这节课达成得目标是什么,往回推如何开展这一课堂。<br>要明确目标、确定方法、如何输入(知识),学习目标的拟定要更准确,教学过程怎么开展能实现教学目标都是我们该仔细考虑的问题。比如练习当中有一类图文转换题是徽标题,这类题真的挺难的,通常会让我们写出构图要素和寓意。这个我们可以把自己当成这个徽标的设计者,想想要是自己设计会是什么理念,这样这类题似乎也就容易些了。这种逆向设计行得通,我们分析课文也可以如此。<br>5.关于整本书阅读<br>开展:提出目标(读完书能得到什么),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平等参与<br>过程:(体现出)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br>形式:阅读感悟,交流分享,对比评价(电影与原著,比如《活着》电影与原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写出你的感悟,这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实现的过程)<br>6.关于作文——情境(命题,写作方面更注重情境)<br>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本质特征是三个现一个自己,现代社会、现代人、现实生活和自己的见解。<br>评阅标准:评阅的三大杠杆——三个共同看重:切题、思想认识(感悟、情感)、语言表达,文字能力。<br>评阅启示与备考:什么是写作(什么是考场写作)——和阅卷人的一种交流——眼里有读者;写作如做人,真诚坦白,不做假,实在,不装,不拿腔作势;文字有温度,落笔自有情;说的文艺点儿,含蓄点儿,美一点儿,有点语文味;自己有所发现,对人有所启发。<br>7.关于教师的二次成长<br>新课程改革以来,给我们语文老师的触动很大的。我们要多读书,因为知识广博,学习永不停止,读书永远在路上;要多学习,学习才能进步;多实践,教学中多尝试新方式;多交流,才能有火花碰撞;多思考,思考后才能有深刻观点;多动笔,多多参与写作,和学生一块进步,共同成长,能更快提升。师生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教师想要成就学生,先要让自己不断成长。所以说学习永远在路上。<br> 四、衡水中学集体备课简介及我们如何落实和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br>衡中的这次教研活动有四个环节:<br>●新课标对新闻的相关要求。<br>●评课:评优质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br>●分享听报告的心得体会。<br>●说课:现代文阅读<br>第一环节:新课标对新闻的相关要求。18个任务群中第7个任务群,实用类阅读和表达。包括社会交往类(演讲、谈判等),知识性读物类(说明文、社科文等),新闻传媒类。<br>【课程目标和要求】<br>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br>【教学提示】<br>1、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br>2、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若干篇,并说明理由。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br>【新闻学习案例分享】<br>新闻也趣味——穿越做记者<br>1、假如你是战国时代的新闻记者,请选择现在秦国、燕国等某一诸侯国的立场,写一则荆轲刺秦的短新闻。<br>2、从同学示例中分析报道角度。<br>3、学生讨论,得出新闻立场相关的方面:角色 、叙述视角、人称转化。<br>4、学生一起修改新闻稿件。<br>【新闻阅读教学方面启示】<br>1、不仅是新闻知识学习更注重新闻文体运用能力培养。<br>2、读写结合。<br>3、单元教学。设置单元学习目标。<br>活页阅读(新闻评论)<br>角度、观点、说理逻辑、作者立场、事实与观点等。<br>4、创设情景,深度学习。不是获得知识,而是习得知识,探究结果。<br>比如,提供一份报纸或者一个网站,提供一周内容。挑选最优秀的新闻作品。草拟新闻评选标准。<br>第二环节:评课。对组内两节优质课进行评课。<br>都讲《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风格不同,同课异构。<br>评课1: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这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评词、赏悟、析句。所以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了5——7自然段,分析参观者的行踪。<br>评课人总结了本次课的三大亮点:1.参观者改为第一人称“我”,符合新课标的情境式教学,开发学生思维,有图片,有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体会情感。<br>2.学生主体的落实。细心数,集体三次之多,个体活动达到10多人次。读、说、写有机结合。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设计就是“照片中微笑的女孩儿想什么?”学生踊跃回答,这个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情境设置有利于学生思维开发。这位老师很注意问题的设置,有新闻的概括能力(文本概括能力),深度思维的过程。所以问题的设置有深度也有最基础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落实达成得非常好。<br>3.具有巧心、慧心。值得一提的是板书设计。一只和平鸽、一支蜡烛、一朵怒放的雏菊花。这个板书的画面将本文感情的体会明显显示。将教学目标的“品”突出出来,把价值感情“立德树人”落实得很好。最后本课在《我爱我的祖国》的歌声中结束,最近衡中各班都在唱这首歌,大家也愿意唱,这样可以把感情深藏于其中。<br>美中不足:此文是新闻,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析字、赏悟上,对新闻学习的设计太少,没有涉及新闻,当记人叙事文章来写了。毕竟是新闻,还得按照新闻的特点去讲。<br>评课2:课堂目标设置和学生活动方面符合三个契合。他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研读文本,了解可怕的奥斯维辛;赏析新闻打破零度写作的一个手法;体会新闻的价值。<br>契合文本特点、学生特点、新课标立德树人的目标。<br>目标下设置学生活动有三个:1.非常深情导入后,让学生找找新闻参观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活动,掌握文本内容。落实学生活动时间充分。在梳理时,加入图片,老师带领学生梳理文本,感受参观者的心理感受,体会新闻内容,学生感到震撼。<br>2.学生找一找和这些可怕的惨象不一样的地方。可以说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处理难点设计很巧妙。这篇新闻不在于展示惨象,而是看到希望。学生自己活动,目标达成顺利。<br>3、加入一个写短新闻的练习,用此篇的手法写(打破零度写作的原则)。<br>这位老师的课给了大家一个非常好的示范作用,目标设计到学生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做得很好,让学生跟着参观者的感受体验,学生的活动也很充分。只是需要进一步探索,课堂节奏的把握,不能太随意。<br>第三环节:听报告的心得体会。有两位年轻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了自己前一天听的报告的体会,对报告的精神把握得非常准确。老师这一职业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并及时做好学习记录,思考后要得出自己的观点,并能为己所用。学习永不停止,读书永远在路上。<br>五、语文——让规范成为信仰,助力梦想成长<br>(一)教师方面:<br>1.计划统一:严格执行教学计划。<br>2.时间规范:高效备课,高效讲课,高效自习,高效辅导。<br>3.课堂规范:目标详细明确,导入新颖精彩,教学环节紧凑,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导,体现核心素养。<br>4.尊重学生:注重人文关怀,严而不虐,幽而不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br>(二)学生方面:<br>1.早读:<br>(1)前一天晚三后早读任务上黑板。<br>(2)进入教室后立即进入早读状态.大声朗读。<br>(3)手中拿笔,边读边写。<br>(4)有背有查,当堂验收,最后五分钟默写或检查。<br>2.课堂:<br>(1)做好预习,课上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听课。<br>(2)课前3分钟准备上课用资料,大声朗读上节内容,以备老师检查。<br>(3)笔不离手,手不离本,眼、耳、口、手、脑并用,积极回答问题。<br>(4)做好课堂笔记,重点突出,课后要及时整理积累本。<br>(5)坐姿端正,抬头挺胸,回答问题声音洪亮。<br>3.自习:<br>(1)提前三分钟进入状态。<br>(2)答题前,写好姓名、学号、班级。<br>(3)自习考试化:不查词典,不翻书,不讨论,不抄袭;书写工整,不写连笔字,卷面整洁;力求全部做完作业。<br>(4)下课铃响马上交作业,不迟交,不漏交,课代表查清人数。<br>(5)养成及时对答案的好习惯,及时订正、思考作业和整理周测中错题。养成分析出错原因和归纳正确的做题方法及思路的习惯。<br>(6)对疑难问题要养成查阅资料和询问老师的好习惯。<br>4.阅读与写作:<br>(1)充分利用好每周的阅读课,完成阅读要求,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素材,提升思想。<br>(2)不动笔墨不读书。勾划优美段落,标记重点词句,养成边阅读边做点评、写感悟的好习惯。<br>(3)作文养成50分钟完成800字作文的习惯,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讲评后及时修改作文。<br>(4)要养成每天把自己的观察、感悟写在札记本上的好写惯。<br>(三)教研方面<br>1.衡水中学坚持“三课”活动:说课、听课、评课。要求①所有听参加听课的人都必须参加评课,所有参加评课的人都必须发言。②所有发言评课者,都必须先给授课老师提三条缺点,再讲一条优点。③要求所有评课的人,只要前面的人讲过的缺点也好,优点也好,后边的人就不要再讲了,必须有新东西,讲新的三条缺点和一条优点。<br>2.“一课三备”<br>【个人初备】衡水中学对老师的个人初备有严格的要求。首先,每个人都要备课,没有任何人可以搞特殊。其次,对老师备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质量规定,比如: •研究国家课程标准,详读教材,研究学习规律,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研究教法、学法、练法、管法等。•突出“五主”教学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教法方面,强调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还原”),强调“四基”教学,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事实、基本方法。 <br>这么看平时备课,采取组内分工,某个老师只备哪几课,然后把大家备的课拼凑起来,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好的。<br>【集体精备】衡水中学推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实行中心发言人说课制度,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无条件履行好备课组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的职责。衡水中学集体备课的基本要求:“四备”:备教材资料、备考纲考题、备教法学法、备作业;“四定”:定主题、定主讲、定时间、定地点;“六说”:说目标、说教材、说教法、说练法、说理论依据、说特色,等等。“四统一”:分层次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作业、统一检测考试;“共建共享”:备课组内资料、作业练习、教案、学案全部实现资源共享、年级间传承。 <br>【课后回备】在集体精备基础上的课后回备环节,是精中再精的过程,因为是在实战(或模拟)之后的反思总结。老师们在上课之后及时跟进教学反思,撰写教学笔记,日积月累,会让自己成长加速。具体做法是:在按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正式上课之后,及时根据课堂上发生、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对原来教学设计进行修订和补充完善,包括课堂讨论问题的设问、课堂例题、学生学习效果检测方式等,把这些都写成文字,要么在执行教案上批注,要么干脆另外成文妥善保管。<br>教育质量的根本是人的质量,是生命的质量。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一门好课程将成就一批好学生。让我们不忘初心,勇做教育改革的破冰者。要有大语文观,大语文观即大情怀观,我们要用语文的眼看生活的故事,处处皆可“立德树人”。<br> 【主讲】曹秀琴【撰稿】韩铎 曹秀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遵循人才培养和选拔规律,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作用;面向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招考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招考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管理体制、保障机制、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教师队伍建设、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各方面改革,另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改革也在同步推进,中国进入教育改革大时代。 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课程、新教材与新教学<br>1.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未来社会基础教育的DNA,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叠加,而是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新教材、新课程、新教学必须指向各学科的核心素养,新高考必围绕核心素养进行命题。<br>2.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体现——课标中的育人对接:新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对学科的独特优势所反映出的学科本质的思考,总结出学科能够带给学生什么价值,从而凝练出来的。<br>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br>(1)深度学习:2014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启动,借鉴美国“为理解而教”课程理念,强调在教师引领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br>(2)STEM教育: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STEM 教育模式以项目(PBL)为引领,强调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设计或任务,通过跨学科课程统整的方法,参与体验探究,产生直接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聚焦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着眼于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br>(3)项目式学习:在真实情境下完成作品(特定任务),并且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从对知识的“点”式理解到“网”式理解),结构化地思考知识的意义,<br>(4)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师设计有趣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br>(5)大单元教学<br>(6)大概念教学:指向知识背后的原理、思想或方法,从核心概念拓展到具体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放入大的知识框架,例如,“从元素视角认识常见无机物性质及转化”知识框架,<br>(7)跨学科学习: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观念、方法与思维方式以解决真实问题、产生跨学科理解的课程与教学取向,“1+1>2”,致力于解决真问题,<br>(8)超学科学习:超越或跨越所有学科的界限,围绕共同的“超学科主题”展开探究,将所有学科在探究过程中融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超学科理解”,是“跨学科学习”中综合程度最高的类型,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br>(9)课程整合: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需要的是有助于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如:从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育人本位转变;从单一、孤立的知识教学向关联性、结构性知识教学转变;强调学习内容的主题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强调学习方式的综合、活动、实践、体验,强调情境创设、问题解决;推进课程整合、综合课程、跨学科学习……<br>4.新时期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br>(1)强化立德树人观念,更新教育观、质量观、评价观;<br>(2)强化目标意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学习目标中;<br>(3)加强课程设计能力、课程整合、综合课程建设能力;<br>(4)提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实践的能力;<br>(5)学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r>(6)关注知识结构化,联系生活社会、指导跨学科学习等能力建设;<br> 二、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衡中<br>自十八大以来,全国进入了教育改革浪潮。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衡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br>任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高考改革和课堂改革为契机,完善课程体系,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新模式,为教育改革出经验、树标杆,进一步擦亮衡中品牌,提升办学质量。提出“大”观<br>[大安全观]:安全教育、心理安全、食品安全……;<br>[大德育观]:人人、处处、时时都德语;<br>[大课程观]:与学生有关的全部事情都是课程;<br>[大考试观]:把每一件事都看作是考试;<br>[大发展观]:除了培养高考精英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必要的生存技能、培养学生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br>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局面,衡中立足于本轮课改的初衷努力完善学校课程体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此次教育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是重点,其中教师教学价值观念的转变是最大的难点。针对教学方面的问题,衡中进行了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选科走班的实施(“不走班”、“小走班——固二走一”、“大走班”、“全走班”)和评价方案的制定等工作,但这些都是“形”的变化,都是一些短期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不再是问题,而基于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神”的变化,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br> &nbsp;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的数学<br>(一)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新教材的变化<br>1.建立不分文理科的课程体系,明确了数学核心素养与三考的关系<br>2.《教育部:新高考过渡时期数学学科考试范围说明》<br>2020年起,第二批和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将开始新高考,数学学科将采用文理不分科的新高考试卷。针对各地所使用的课程方案设置的差异和教学内容范围的不同,经研究决定在新高考过渡期内,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基于旧课程和新课程要求的两类新高考试卷。现就两类试卷的考试范围进行具体说明。<br>(1)基于新课程要求的新高考试卷<br>考试内容范围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为基础,适当调减部分内容。<br>①必修课程中的以下内容不作要求:平面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有限样本空间的含义;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用样本估计百分位数,及百分位数的统计含义。<br>②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以下内容不作要求:空间向量投影的概念以及投影向量的意义;用向量方法解决点到直线、点到平面、相互平行的直线、相互平行的平面的距离问题;利用全概率公式计算概率。<br>(2)基于旧课程要求的新高考试卷<br>考试范围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理科数学内容(即必修课程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为基础,适当调减部分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新加的内容不作要求。<br>①必修课程中的以下内容不作要求:必修课程“数学3”的“1、算法初步”。<br>②选修课程中的以下内容不作要求:选修2-2中“导数及其应用”;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选修2-2中“2、推理与证明”;选修系列4的全部内容。<br>3.新高考考试形式<br>数学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逻辑推断填空题、数学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数据处理题、举例题、开放题等22题,共150分,其中,新题型在试题结构方面,对题型题量分值进行了调整:选择填空总数量增加1个,分值降低,从80分到68分;解答题题数没变,分值增加。新题型创新题型呈现方式<br>例1 (文)2019-2-5.在“一带一路”知识测验后,甲、乙、丙三人对成绩进行预测。<br>甲:我的成绩比乙高.<br>乙:丙的成绩比我和甲的都高.<br>丙:我的成绩比乙高.<br>成绩公布后,三人成绩互不相同且只有一个人预测正确,那么三人按成绩由高到低的次序为.<br>例2 (文)2016-2-14.α,β是两个平面,m,n是两条直线,有下列四个命题:<br>①如果m⊥n,m⊥α,n∥β,那么α⊥β.<br>②如果m⊥α,n∥α,那么m⊥n.<br>③如果α∥β,m⊂α,那么m∥β.<br>④如果m∥n,α∥β,那么m与α所成的角和n与β所成的角相等.<br>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填序号).<br>(二)新高考的命题趋势及策略<br>1.命题趋势<br>①知识的可迁移性:真实场景中应用数学的能力<br>②概率统计: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分支(开放题、项目题)<br>③估算的能力: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基本素养<br>④空间想象能力:高中数学引入向量后极端薄弱环节,机械建筑等工程学科必备能力<br>⑤符号抽象能力:高中数学教学极端薄弱环节,是高等代数的基础<br>⑥反题海,反套路,反押题,灵活应变能力<br>⑦减少繁琐计算,回归“双基”,否定低水平重复训练,强调培养数学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习惯<br>2.新课改下教学管理策略<br>(1)以教师发展促教学提升<br>①衡水中学六大教师专业发展举训是最好的福利<br>②月公开课与月学科论坛活动<br>③扎实浓厚的教研氛围<br>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br>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必须重视数学教师自身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思考,这是永远不会变的,因此数学教师最根本的是要从提高自身数学素养的角度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用原汁原味的数学味道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br>数学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路径:<br>𝒂.把握高中数学的四条主线脉络,理解知识之间的关联;<br>𝒃.把握数学核心概念的本质,明晰什么是数学的通性通法;<br>𝒄.理解与高中数学关系密切的高等数学的内容,能够从更高的观点理解高中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通过导函数理解函数的性质,通过运算法则理解初等函数,通过矩阵变换和不变量理解几何与代数,通过样本空间和随机变量理解概率与统计;<br>𝒅.理解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和表达数学抽象与数学的一般性、逻辑推理与数学的严谨性、数学模型与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具有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意识和能力。<br>(2)科学安排、精细管理<br>①坚定学科定位<br>国家重新加强了理工科的教育地位,要学有用的数学,学以致用。新高考制度下数<br>学承担了更高的服务选拔的重任,数学在区分度功能上将再次提升,数学题感指数将越来越难:数学——定海神针、语文——高考神器、英语——高考新贵、选修——拉分神器,必须既要传承又要创新。<br>②统筹教学安排<br>改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忠实取向”问题,转变唯教材、教教材的观念,在新课标的理念下,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而是用课标教——突出主线教学。<br>新课改下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变化<br>𝒂.新教材中的有限样本空间、百分位数、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不做补充;<br>𝒃.统计图表、事件的独立性、复数的三角表示要结合旧教材内容适当拓展;<br>𝒄.旧教材中的算法、推理与证明、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不教学;<br>𝒅.旧教材中的映射、三视图、系统抽样、几何概型、简单线性规划、逻辑连接词“或”“且”,作为了解,降低要求;<br>𝒆.旧教材中的茎叶图、统计案例结合新旧教材内容延续教学要求;<br>𝒇.选修4系列:不设选考内容,不等式列为必考,删除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部分,结合内容,在讲授不等式的性质时要加深;极坐标参数方程对尖子生开设选修课)<br>𝒈.重视新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br>(3)深度学习<br>其中,第一水平意味着学习没有发生;第二三水平是浅表学习,通常指向的是一个个知识点的目标;第四五水平是深度学习,指向的是素养目标,是知识的关联、应用与创新。<br>𝒂.自习考试化<br>𝒃.作业批改<br>𝒄.公共自习新课改的核心——基于素养的课堂教学<br>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是两个: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一般方法,但是,由于对数学具体问题理解不同,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运用的角度不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具体方法。<br>(4)精编教学资料<br>①明晰命题变<br>②提升命题教师的专业素养<br>(5)持久学习力<br>①培养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制约数学学习的三种不良习惯<br>②激发兴趣开拓视野<br>③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数学建模》、《数学核心素养的解读与培养》、《趣味数学》、《数学探究》、《文化数学》、《美丽心灵》、《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大学先修课》、《数学基础提升课》、《专题串讲课》……<br>④培养具有挑战性的尖子生团队<br> 四、数学学科的集体教研活动<br>1.评课:主要对之前所听课程的缺点进行点评,约20分钟<br>2.集体备课<br>①说课<br>②课堂展示(约13分钟)<br>③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和指导(约8分钟)<br>④周测试题讲解:需要讲解的题目、题型分类、每道题所考察的知识点和思想方法以<br>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重点问题、应试技巧(约10分钟)<br>本次教育改革,以高考为突破口进行不断尝试和深化。高考命题从能力立意转变为素养立意,弱化考试大纲的作用,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在改革的过程中,在新高考、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新旧教材并存,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因此作为教师,要主动去研究方向,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考试是教学最有利的指挥棒,教师要深入全面地研究教育现状,结合新课程标准,从高考中研究教育发展趋势和命题导向,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思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时代洪流之中。<br> 【主讲】范秀伟【撰稿】范秀伟 [] 一、园文化建设<br>[] 在衡中,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面墙壁,一条标语,一个走廊,一个灯箱,一个座椅,仿佛都在传递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建设书香校园,打造班级文化特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借鉴范本。<br>[] 衡中教师风采无限,年轻教师,乐学,善学,向学,年轻有为;中年教师,老当益壮,学养丰厚,堪称中流砥柱。<br>[] 衡中学生光彩夺目,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完全不同于我们的熊孩子。他们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5点40全校集体晨跑,6点第一次早读,7点05第二次早读。18:15放学,19:15到21:50晚自习其中前两节固定安排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下课必须交,第二天必须出成绩,。总之,衡中学生全天处于“打鸡血”状态,用衡中人的话说就是“两眼一睁,开始竞争”。<br> [] 二、关于英语新课标<br>[] 1.整体变化:英语新课标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策略转型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以实现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br>[] 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解读<br>[] 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包括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br>[] 文化意识: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br>[] 思维品质:逻辑性、判断性、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跨文化的视角观察、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br>[] 学习能力: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br>[] 3.对英语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 语言 ≠语言知识、语言点<br>[]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目的是形成、发展学生得体的语言运用能力,学习中外文化,树立正确观念,坚定文化自信,培养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是发展学生能力和素养提升的载体和途径。<br>[]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形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余文森《今日教育》2016年第3期)<br>[] 4.具体对策:<br>[] 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我们要做到以下四点:<br>(1)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br>(2)围绕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统整,形成体现学科素养、结构化和有应用功能的内容结构。<br>(3)综合学生认知发展顺序、学科知识技能、逻辑顺序和问题解决过程,确定不同课时的具体任务和教学顺序。根据目标任务设计学生活动及其相应的评价方案。<br>(4)教师启发引导,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生更多地开展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活动。 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br>[]&nbsp; 5.渗透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以Unit4Reading为例<br>Aims:<br>•read about natural disaters.<br>• listen to news reports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and discuss disaster safety measures.<br>•write a summary<br>•learn about disaster relief work.<br>通过观看有关自然灾害的视频导出课题 The Earthquake<br>让学生猜文章的结构 Structure<br>PartⅠ:__the earthquake.<br>PartⅡ:__the earthquake.<br>PartⅢ:__the earthquake.<br>感悟: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分别采用新颖别致的不同活动方式来体现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br>Part Ⅰ:Signs<br>According to para.1,please act out an interviewbetween a reporter and a survivor.<br>R: Did you notice anything strange before the earthquake?<br>S: There were some strange things. I didn't see all of them.<br>R: What did you see?<br>S: ....<br>R: Did you hear of other things?<br>Part Ⅱ: News report.(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巧妙处理了含定语从句的长句,同时突破难点)<br>Part Ⅲ: Rescue(通过植入我们国家新研制出的智能挖掘机的图片,即展示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这就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增强了自信,同时提升了灾后救援工作的效率,减少受灾人数)。课后作业—续写灾后对唐山的重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都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都在回归英语语言学科的本质和价值(语用功能)都在突出练习新高考题型(续写)。这一方面特别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br> [] 三、解读英语新教材 <br>[] 英语新教材的一些显著变化<br>[] 1.调整教材框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和确定了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不同模块的单元主题和排列顺序,对原有教材中相似或相近的单元主题进行了整合,删减了个别意义相对狭窄的主题,新增或扩充了一些贴近时代、展示中外优秀文化的主题,这些变化使得教材的主题意义更加突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提高。<br>同时,考虑到我国国情和教学实际,提供了初、高中衔接单元。控制必修教材分量和难度,同时又考虑必修与选修教材的连续性以及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在设计单元框架时,我们增加了一<br>[] 2.更新教材内容。修订后的教材单元主题真实性更强,语篇题材、体裁覆盖面广,各个模块的新编语篇占80%左右。本修订教材一方面反映当代社会发展新变化、科技进步新成果,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成就,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融入教材之中;<br>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文化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加深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学习和鉴赏;通过让学生分析中外文化异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为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鉴赏力,新教材增加了经典文学语篇,以加强学生的语感。<br>[] 3.优化板块设计。修订教材单元的学习板块与页面保持稳定统一的关系,能够提高教学的便利性。单元板块设计更加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性:理解性输入—内化—理解性输出。各个板块由活动标题引出单元主题语境,更加具有层次性、关联性和整合性。每个板块都有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但各板块之间从话题和语言上互相联系,互相支撑,输入和输出相结合,理解与表达相结合。为了实施形成性评价,我们专门设计了评价与反思板块,扩大了Project 板块,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英语的空间,展示他们的多元智能与综合素质。<br>[] 4.改进活动设计。教材突出了活动主题,优化了活动的逻辑层次,提高了活动可操作性。活动设计有机融入了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教材系统安排基础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更加重视语义、语境、语篇和语用。在问题的设计上思维度明显提高,让学生从观察、发现、比较、分析、推断到归纳、评价和建构自己的观点,修订教材设置的讨论问题更具开放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思维,特别是批判性思维。<br>[] 5.加强策略指导。首先,修订教材在听说板块和阅读与思考板块都有计划地设计了显性的学习策略指导栏目。修订教材也很重视口语策略,比如交谈如何开场、继续以及澄清、协商、建议、劝告等。而且,每项学习策略都有相对应的教学活动支撑,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不同的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策略,比如通过关键词来获取信息、辨别文本特征、预测文本大意、根据语境猜测词义等。其次,在语法探究板块,教材采用了“发现式”编写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练习、运用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语法知识,让学生在发现语言规律的过程中去感悟语言,把握语言特征,并准确地运用语言。学生发现和体验语言规律的过程也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另外,在阅读与写作板块,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范文和具体的写作指导,包括语篇、文体分析、修辞等,具有很强的读写结合的支架作用。<br>[] 6.优化版式设计。修订教材的版式设计讲究整体性,每个主题单元都设有主题色,有独立的配色体系且前后呼应,非常便于师生辨认、查找相关内容。版面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插图增多,单元主题图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易于引发学生对主题语境和语义的思考。<br>[] 7.丰富教学资源。修订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除教科书增加了大量图表、照片、音视频内容以及活动设计外,还提供了配套的多媒体教材和数字教材,丰富了师生的选择,更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充分融通,为学生发展提供立体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解决方案。<br>[] 8.关注重点内容 体现整体意识<br>(1)突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领<br>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近年科技、社会发展与成果;法制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海洋权益、生态教育、地球科学、民族团结、劳动教育、美育、体育、健康教育……<br>(2)突出统整思路 编排课程内容<br>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倡导以大概念、大观念综合主题或项目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强调大概念,旨在引领课堂教学,关注知识背后更为本质核心的概念或思想,将零散的知识置于逻辑结构的框架中,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生认识的递进性,将知识的 学习转化为能力素养的培育。<br>[] 9.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br>[] 注重思维发展;突出学科思想;增加选择性,关注不同层次学生需要;体现时代性、人文性;强化情境,探索问题解决<br>[] 10.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br>[]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引领教学方式变革——将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融入到真实情境中,“使死知识变为活知识”,将教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转化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br> [] 四、关于英语新高考<br>[] 1.新题型:取消短文改错题型;阅读理解由4篇减为3篇,题量由15小题减为10小题,分值从每小题2分增加到2.5分;写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应用文写作(15分,80词左右);第二部分读后续写(25分 ,150词左右) 或者考查概要写作(60词左右),两种形式在不同考次不定期使用。<br>[] 2.对策:<br>[] 为了将新教材、新高考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完美融合衔接,我们需要树立以下观念:<br>[] 大理念观——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力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br>[] 大德育观——务求落实德育为魂的新德育观,做到先做人再做事继而再学习。<br>[] 大发展观——国家要发展,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我们师者更要先发展自身,切实做好专业成长。<br>[] 大单元观——以单元为单位备课,设置尽可能多的对学生有意义的课堂活动,突出各单元之间的具体联系。<br>[] 大学生观——提升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尽力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br>[] 面对建国以来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教育改革,我们应认真细致地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凝心聚力,克难攻坚,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务实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我校再创辉煌做出应有的贡献。<br> [] 五、集体备课 <br>[] 目标具体细致明确;分工科学合理明确;组织有序,参与度高;落实好 配合好 坚持得好;整体高效务实超强的团队;超强的学习能力;超强的表现力;超强的竞争力;超强的意志力;超快的成长期<br> [] 思考:在个人备课及集体备课时我们应该细致再细致,明确再明确,盯住课堂盯住复习盯住作业盯住批改盯住学生的思想变化,落实再落实,坚持再坚持。教育改革永远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学校对教师即是挑战又是机遇。所以我们要坚定对我们的自信Yes,I can!要坚定对leader的confidence;要坚定对学生的confidence!发挥集体智慧,整理出一套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可操作,可达成,可检测的“教,研,学”方案。 【主讲】李晓静【撰稿】李晓静 一、衡水中学师生的精神面貌<br>衡水中学实行全封闭寄宿制管理模式,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住校。在衡水中学的校园里,你看不到慢步行走的学生,他们总是来去匆匆,一路小跑,你看不到吃零食的学生,看不到带手机的学生,你看不到大声喧哗的、随意疯闹的学生,他们表现出严格的纪律性和规范性,更让感动的是他们的跑操,跑前等候准备期间人人手中都拿着一本书或一张试卷,大声朗读,跑操时步伐整齐,口号宏亮。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教师队伍年轻化,尤其是班主任,基本上不到40岁。<br> 二、新高考 新课标 新教材 应对措施<br>(一)新高考<br>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从2014年开始,2017年参加高考。<br>第一批:2014年浙江、上海;第二批: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2018年广东、江苏、湖北、湖南、辽宁、重庆、福建、河北;2018年原定有18个省市进入新课程改革,最终只有8个省市进入第三批试点。<br>河北省高考模式为“3+1+2”模式:“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必考科目,“1”是指从物理、历史2个科目选1个科目,“2”是指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2个科目。其中物理和历史是以实际分数计入总成绩,而不像浙江和上海那样按等级赋分。<br>(二)新课标<br>教材编写和教学设计都要依据新课标,同时新课标也是高考试题的命题依据。据专家说全国不再出考试大纲,所以我们要关注课标中的有关要求。<br>1.课程性质: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br>2.基本理念: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br>3.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学科教育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物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br>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科学思维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科学探究包括问题,证据,解释,合作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每一要素分为五级水平,例如《课程标准》对模型建构要求的层次:能说出简单物理模型,能在熟悉情境中应用常见物理模型,能在熟悉情境中选用恰当模型解决简单问题,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物理模型,能将较复杂实际问题的对象和过程转换成物理模型。<br>4.物理学科课程目标<br>(1)形成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br>(2)具有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能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推理、 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运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br>(3)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 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并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 具有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br>(4)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的应用应遵循道德规范,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br> (三)新教材<br>新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新高中物理课程结构分成三部分,必修1、必修2、必修3三个模块是必修课程,每个模块2学分,一共是6学分,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的,应该是在高一阶段学完,参加毕业考试。选择性必修1-1、1-2、1-3每个模块2学分,是参加高考选择物理这一科目的学生必须学的。选修课程2-1、2-2、2-3每个模块2学分,是校本课程,可以开,也可以不开,北京有些学校开了。<br>(四)如何应对<br>面对新教材、新高考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br>1.教学前我们要对新课标进行仔细分析,分析该节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素养与教学目标。<br>2.要认真研究教材,基于教材生成教学设计。牢牢抓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物理观念的教学。概念、规律是观念的基础,要想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物理观念,首先,要注意物理概念、规律的准确学习,促成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深度理解。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注意将有关概念、规律适时加以提升,形成观念。<br>3.要把关注点落在学生思维培养上。科学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推理,从而概括、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规律的思维及方法,是物理教育中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物理课中非常重要的任务。物理学科要培养的“科学思维” 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格。<br>4.要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并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驱动等方式,精心设计系列学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br>5.要把科学本质、态度与责任的教学落到实处<br>6.要关注评价的新动向<br> 三、衡水中学集体备课简介<br>衡水中学的教研活动,按参加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各级部的一课三研,各年级物理学科教研和全校的物理组的大组教研。<br>1.按研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问题式研讨,说课式研讨,微课式研讨,课堂实录式研讨等方式的研讨<br>落实好“八个研”<br>(1)研教学:先讲哪个知识点,哪个知识需要扩展,如何扩展,统一教案课件。对习题要合理取舍,杜绝只重视难题,新授课受牵制,基础主干知识砸不实<br>(2)研管理:自习课怎么要求,怎么验收,怎么督促<br>(3)研学法:学生哪些题掌握不好,怎么强化<br>(4)研对策: 听了其他级部优秀老师的课,怎么落实补充学习<br>(5)研方向:最近关于新高考又有什么新消息<br>(6)研课标:本节内容在新课标中是如何要求的,应该讲到什么程度<br>(7)研实验:在本节课可以做哪些实验,哪些实验是演示实验,哪些是学生实验<br>(8)研学习:读书心得或疑难问题解读<br>2.集体备课环节<br>(1)知识铺垫,由一个非常年青教师事先查阅资料引入一些与力有关的问题。<br>(2)评课,在这次集体备之前,他们应该是听了两位老师的竞赛课,对于每次教研活动都要落实好“六定”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形式、定主讲,落实好五个环节回顾反思主讲发言,集体讨论、组长总结,布置任务。(衡水中学每个月都有老师竞赛活动)评课主要是由几位老教师完成,其中一位主评其他三位穿插其中,主讲人不在这个教研组。<br>(3)由另一位年青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回顾反思,作学情分析和教情分析,他们现在已经执行新课标,学生九个学科都学,学习任务也很繁重,但是选物理学科学生和不选物理学科的学生在自己课节数上是不一样的,分别是3.5节和2.5节,所完成的习题难易程度也不一样。<br>(4)由一位老教师做新旧教材 分析<br>(5)由一位年青教师说课<br>(6)最后一个环节是由组长总结<br><br> 【主讲】陈小红【撰稿】陈小红 [] 2019年10月25日去衡水一中参加《全国新高考研究暨衡水中学现场研讨会》,切身感受到衡水一中井井有条的管理,在操场上,看不见管理者忙乱的身影;在走廊里听不到师生急躁的声音,一切都归于自觉,归于习惯,达到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无声胜有声。 [] 一、衡水中学学生教师的精神面貌<br>[] 1.努力营造环境氛围, 竞争气氛浓烈。 学校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特设的 “场” 中,时时处处都受到它的影响,让主动更主动,变被动为主动。<br>[]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教育。<br>我们观摩了他们的课间操,所有学生都是跑步进入操场指定位置,然后马上拿出书本或者卡片大声朗读语文、英语或其它内容,没有一个学生在闲聊,或东张西望。学生说“与时间赛跑是我的快乐”,他们在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凌晨五点多一点,很多班主任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学校,参加早操,和学生一起跑步、总结,这是一群敬业勤奋的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他们的职业素养点赞。<br>[] 3.观摩教研活动:团结就是力量 <br>在衡水一中参加了高一化学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三个老师用了40分钟完成中心发言,他们分工协作,备课充分, 容量大,基本功扎实,语言非常流畅,高亢,富有激情,从容自信,可见他们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br> [] 二、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给化学科带来的变革及其应对措施<br>[] (一)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给化学科带来的变革<br>[] 1.教材体系结构的变化<br>[] 改革后,根据高中化学新课标中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基本理念,新的高中化学课程采取模块化设置,新版教材将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构成。<br>必修课程采取主题教学的形式,涵盖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常见无机物及应用、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简单有机物及应用、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主题;选择性必修课共涵盖三大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课程包含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三个系列。其中必修课程为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课改后的学业水平考试以必修课程内容要求为准,新高考改革后选择化学作为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需要修习选择性必修课全部内容。选修课作为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修习,不作为考试内容。<br>[]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部分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 。首先讲物质及其变化→典型金属钠典型非金属氯→物质的量→铁金属材料→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向前提了)→非金属硫氮→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社会。物质的量、物质及其变化、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是核心概念和原理规律,对元素学习具有指导意义,这样交叉排布,有利于分散难点,发挥了周期律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建立位置结构性质的知识体系。合理构建的知识体系,分散了难点,有利于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br>[] 2.考试内容的变化<br>[]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选择化学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生必须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有关化学反应原理、结构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化学学习的难度,特别是增强了对核外电子轨道排布的量子思想、晶体结构中对空间想象力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比较强的思维发散能力与知识类比迁移能力,可以预知,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需要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br>[] 此外,新课程标准中对个别学习内容也进行了删减,例如在必修课程“常见无机物及应用”这一主题的教学内容中降低了对无机物种类的学习要求,新课标中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要求“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删去了原课程标准中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要求,同时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仅要求“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删去了原课程标准中对硅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要求,而将这两种元素放在了元素周期律部分,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了解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br>[] 3.教学安排的变化<br>[] 课改之前在理科化学的教学中需要安排必修Ⅰ、必修Ⅱ、选修Ⅲ、选修Ⅳ、选修Ⅴ共五本教材的教学进度,各个地方与学校差异化严重,导致教学进度不统一,以高二化学教学安排为例,有学校高二上学期学习选修Ⅲ、选修Ⅳ,下学习学习选修Ⅴ,还有学校上学期学习选修Ⅴ、下学期学习选修Ⅳ,教学进度的不统一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间的教学交流造成很大的困扰。<br>新的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三部分选修内容合并到选择性必修课本中,在客观上指定了选择性必修课模块的教学顺序。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需要在高一年级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以迎接学业水平考试;选择化学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成绩的学生,进入高二后将按照化学反应原理、结构化学、有机化学的顺序完成选择性必修课的学习。结合高考选考的时间安排,高二年级学习任务会比较重,上学期需要完成化学反应原理和结构化学的学习,这样才能在下学期学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进行 1-2 轮复习,以便参加化学学科的第一次选考,如果考试成绩理想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准备其他的考试科目,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安排两次选考地区的学生还有一次“刷分”的机会。<br>[] 4.考核标准的变化.<br>[] 必修课程共 4 个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共 3 个模块,每个模块 2 学分,共 6 个学分;选修课程每完成9 学时即可获得 0.5 学分,最高获得 4 学分。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必须完成必修 4 学分的课程。选择化学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成绩的学生,需要在修满 4 学分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完成选择性必修 6 学分的课程。<br>[] 5.能力要求的变化<br>[]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化学学科的学习将更侧重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构建:微观辨识与宏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在平时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将化学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的同学,改变以往单纯靠记忆或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更加注重化学变化现象背后的化学反应规律的探究,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自己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总结和应用能力,对日常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热点多留心,学会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解决基本的实际问题。<br>[] (二)新高考下教学策略的应对措施<br>[] 1.摸清学生情况,搞好初高中衔接。<br>[] 入校后对学生进行初中化学知识水平能力测试,结合中考成绩,摸透学生初中化学水平,有针对性的分层施教,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有利于后期学考班,选考班的分层教学,走班教学。<br>[] 2.引导高一新生做好合理的生涯规划。<br>[] 化学学科是很多行业的必修科目之一,选择化学可以报考84%的专业,仅次于物理。对于很多理工科专业,只要选择物理和化学中的一科就可以,相对于害怕物理的同学来说,化学成了一个最佳替代学科。对于立志投身环境、制药、材料,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相关研究工作以及立志于报考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而言,需从高一开始打好化学基础。<br>[] 3.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br>[]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化学有了兴趣,才能选择化学,学好化学。<br>[] (1)发挥化学实验功能,提高学习兴趣。<br>第一个角度专门列出了两个实验专题,一个是必修专题,必修课程主题---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另外一个就是选修课程里设置了实验化学的专门课题。在每一单元都给学生列出了必须做的实验,实验化学系列;第二个角度在每一单元里边都列出了学生的基本实验;第三个角度是呈现学生探究活动,包括实验及探究活动的实验,包括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第四角度在课标的最后附录三展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索引。<br>怎样进行实验教学呢?<br>第一是课表中增加实验课,有效解决调课问题;第二就是每单元学生进实验室做一次实验;第三是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必做;第四元素化合物部分如钠,铁、氯、二氧化硫在实验室分组实验探究;第五借助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来感知实验,如测电导率,离子反应的实质;第六个,选做实验,在选修课或社团活动中做,如暖贴的设计,菠菜中铁元素的检测等。<br>(2)把握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 。尊重教材体系,不随意扩展,传授知识要有梯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确实转变思想观念,大胆降低化学教学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br>(3)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开展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可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r>(4)习题资料的选择处理,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br>习题资料的选择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命题程序变化,更新习题。即明确考试类别与水平--→确定测试宗旨与目标--→创设真实情景--→设计测试任务--→树立化学知识与方法--→推敲修改定题,借鉴新教材思路改编旧教材学案。<br>(5)学生评价的改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br>首先注重课堂活动设计,促进学习方式改变,用情境素材才能创造机会去评价学生,激发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二是拓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拓展渠道去评;三是重新审视选科不同的组合,透过滤镜去评价<br>[] 4.加强备课组建设、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外化学教学资源。<br>发挥好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在新高考推进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培育民主、互助、进取与分享的教研文化,形成本校化学课程建设的特色。<br> [] 三、衡水中学集体备课简介,我们如何落实和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br>[] (一)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安排集体备课内容,并确定主讲人,主讲人对所负责的内容进行重点准备,其他人员也要提前对本课时内容进行考虑。 <br>[] (二)说课准备 <br>[] 1.熟悉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br>[] 2.钻研教材:熟悉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对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掌握本科在本册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难点。<br>[] 3.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展知识视野,使之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在本学科这个天地里游刃有余,使说课具有深度和广度。  <br>[] 4.理论准备:说课的理论因素很多,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明确教育规律,掌握所教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本节课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及要求。<br>[] 5.主讲人设计出详细的教案草稿、说课提纲,教案草稿要在集体备课前发给备课组全体教师。<br>(三)主讲人说课内容 <br>[] 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核心素养要求具体明确。 <br>[] 2.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以及本课时内容的取舍。<br>[] 3.教法设计:符合目标要求、教材特点,符合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说明如何突破重点、突破难点;要充分考虑合理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 <br>[] 4.学法指导:教给学生什么方法,培养何种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br>[] 5.教学程序:教学总体设计的依据;清晰有序,科学规范;课堂结构要完整,密度要适当;板书设计要合理。 <br>[] 6.教学特色:本课时设计的独到之处和创新之处。<br>(四)在备课组长主持下,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谈不同的意见和改进之处。  <br>(五)主讲人根据集体备课情况修改教学设计,备课组长进行把关验收,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和集体讨论情况再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写出授课教案。<br>(六)我们如何落实和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br>[] 功在课前,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课,首先要明确备什么,特别要明确课标理念指导下应着重备什么。应包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学法、备重点、备难点、备作业(还应包含单元检测、练习),其中解读教材是第一要务。规范备课流程,注重工作实效。<br>具体措施:<br>(1)制定计划,任务分解,前期准备,个人自备<br>(2)集体讨论:讨论主备课案是否有超纲,是否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是否恰当、是否有启发性、能否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等。平时的测试卷也都要请另一位老师做一遍,并提出修改意见,从而防止差错、控制难度、优化试卷。<br>(3)修改完善:主备老师针对上阶段同组老师所提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整合、修改,并反馈给其他老师。<br>(4)上课实践:每位老师根据自备情况结合主备老师的教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进行教学工作。<br>(5)反思工作:主备老师将反馈意见进行总结、留底、并把本周自己所完成的教案、课件及反思一并发给备课组长。<br> 【主讲】臧奇【撰稿】臧奇 一、衡中精神<br>衡中拥有自己的精神价值、文化积淀、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学校重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证教师生活质量,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引导教师摆正观念,尊重教师人格尊严。<br>学校重视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精神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承追求卓越的校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提出“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的构想,并发展成为“卓越文化让精神特区充盈”的核心理念,逐步形成了“博学、笃行、合作、进取”的校风,“爱生、严谨、善诱、创新”的教风和“厚积、有恒、深思、求异”的学风,不断孕育出了“忠诚履责、求真务实、精诚合作、卓越进取、奋发有为、多元竞放”的新衡中精神。<br> 二、新高考 新课标 新教材<br>(一)国家教育改革方针政策<br>1.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青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筑牢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br>2.要把握好反映新时代要求的改革方向,修订后的课程力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努力反映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实施过程中,要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能担当的时代新人<br>(二)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的解读<br>课程结构调整“新”之所在,课程结构的“新”主要表现在压缩了必修,安排了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增加了学生修习的层次性。明确规定了课程内容的学习结果与高中学生毕业和升学考试的关系。落实《课程方案》要求。<br>学时学分: 必修 4学分,72学时,每学时45分钟。选择性必修0-6学分,修满可达108学时。选修 0-4学分,修满可达72学时。<br>内容组织: 科目内容设计成若干模块,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每个模块一般为18学时的倍数,18学时为1学分。 <br>1.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 <br>(1)必修面向全体学生,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内容及课时数适当“精减” ,合理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br>(2)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面对部分学生,在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br>(3)与修订前比,必修内容及课时减少了1/3,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内容和课时,提高了课程的选择性。 <br>2.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内容 <br>(1)本次课标修订工作,最终凝练出了高中生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br>(2)在内容上尽量保留了利于生命观念形成的基础知识。为促进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发展,保留了具有科学思维价值、具有探究因素与社会和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生活动。<br>3.提高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br>(1)删减了一些必要性不强、效果不佳或难以操作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分子与细胞》模块中,删去的内容主要有: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组织学生参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观察线粒体;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br>(2)必修内容的修订思路保持原模块内容的完整性。原必修有《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采用从三个模块中抽取部分内容重新组织成两个模块的方式,采用选择保留前两个模块。保留《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删掉《稳态与环境》&nbsp;<br> (三)课程结构的调整<br>1.必修内容更加关注内容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br>《分子与细胞》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必备基础,纳入必修似无争议。但反复比较《遗传与进化》与《稳态与环境》,最终选定《遗传与进化》。 <br>2.必修内容更加关注内容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br>(1)遗传与进化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中的对立统一,认识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有助于学生发展“进化与适应观”,进而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br>(2)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环境中作用、生态系统等重要生态学相关概念的学习,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已经占有较大比重。<br>(3)在当今科学教育中,基础教育应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四个大概念中,有两个包含在遗传与进化的内容中。基于上述思考,本次修订将《遗传与进化》模块纳入了必修内容。<br>3.选择性必修内容的修订思路围绕提升核心素养水平<br>(1)深化学生的物质与能量观、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因必修课程课时的局限,重要而又未能纳入必修的基础内容,如: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与平衡等。<br>(2)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和工程间相互促进等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和工程等手段,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等核心素养。<br>(3)关注生命科学的新进展,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等。旨在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认识,了解相关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安排课程内容的思考<br>4.保持与原课标的连续性<br>《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变为《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br>5.拆分整合原课程标准内容<br>(1)将原课标《稳态与环境》模块拆分成了《稳态与调节》和《生物与环境》两个模块。减少了模块内容分量。<br>(2)《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是由原课标的“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等相关内容重组而成的。<br>(3)本模块内容的设计,以学生形成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br>(4)在具体内容的选取上,即重视生物技术的生物学原理,也重视运用生物技术,以人类需求为目标的产品开发和工程流程的设计,并适当安排学生设计实验和简单操作活动。<br>6.提高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br>在选择性必修内容的选择中,精简了一些内容和学生活动,为教学中安排更多的学生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资料,交流讨论活动,留出更多的时间,提高了课程的可操作性。<br>7.选修内容的组织<br>课标未在课程内容和学业要求等方面提出具体、硬性要求,仅在课程的选题及实施上提出了粗略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有如下考虑。现实生活应用:7 个模块;职业规划前瞻:8 个模块;学业发展基础:7 个模块。<br> (四)提出了“大概念”系列框架结构<br>1.围绕概念构建内容体系<br>(1)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际上科学教育的发展不仅强调了基于探究的教学改革,同时也高度关注了学生在 主动学习中对大概念的建立和理解。 <br>(2)大概念是处于学科核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学生能运用生物学大概念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的生命现象。<br>(3)本次课标的内容组织在大概念之中,每个大概念下分别包含了几个重要概念,每个重要概念又包含了几个次位概念,形成了大概念、重要概念和次位概念的三级概念体系。 <br>2.选择性必修模块1《稳态与调节》的概念体系<br>(1)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br>(2)为使学生形成上述大概念,课标提出了6个相关的重要概念,以支持大概念的建立。<br>(3)每个重要概念下,又分别提出了2--6个不等的次位概念,以分别支持重要概念的建立。<br>3.关于用大概念及概念体系组织内容框架的思考<br>(1)这种改变试图引导教师和学生将相关的生物学内容有结构、有联系地组织起来,避免知识的碎片化片和割裂。目的:通过概念框架实现生物学知识体系化。<br>(2)消减了知识细枝末节的内容,淡化了记忆背诵的要求,强调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学生主动学习留出了更多的时间,是课程内容少而精的主要体现。<br>(3)对概念学习的要求采用了针对学生年龄特点的命题式描述,这样的描述可以使教科书编写者、教师和学生更易把握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教学目标更明确具体。<br>4.教学提示的地位和作用<br>每个模块中设有“教学提示”栏目。一是本模块教学应特别关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二是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的教学活动。<br>5.关于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br>(1)应关注教学提示中给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修订后教学内容因“框架”所限,没有明确写出“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等科学史内容。<br>(2)此举并非有意淡化或删减,相反许多生物学重要概念是基于大量的事实证据,通过抽象、概括活动形成的,一些重要的原理、规律的发现历程,一些经典实验设计、研究方法、结果分析和结论的形成过程。<br>(3)一些科学家研究过程中的执着精神、理性思考和求实创新的态度等资料,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应充分运用。<br>(4)增加了“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探讨耐药菌的出现与抗生素滥用的关系”等活动。<br>(5)上述“应”开展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如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br>(6)可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选择、运用基本的实验器具及正确的使用技能,诸如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等科学探究过程。<br>(7)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在调查、搜集相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资料,开展的交流讨论等活动可以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br> (五)提出“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标准”<br>1.“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br>修订后的课标在“课程内容”中的每个模块后设有“学业要求” 栏目,是学生在修习本模块后,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要求。“学业质量标准”。前者(学业要求)是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围绕学生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结合本模块课程内容提出的综合学业要求,体现本模块的培养目标。例如,《分子与细胞》的学业要求。<br>(1)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视角,解释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观念、理性思维)<br>(2)建构并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br>(3)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的变化(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br>(4)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体,提供证据说明生物体由细胞构成,这些细胞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但同时又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br>(5)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结合有丝分裂模型,描述细胞生长与增殖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细胞的分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br>2.关于学业要求的理解 <br>有限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活动的训练,因此,学业要求多为基于概念学习而形成的生命观念,以及初步的仅限于本模块教学发展的核心素养。<br>3.关于学业质量的内涵 <br>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举例:<br>(1)生命科学学科素养的二级水平要求:能提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等相关的 生物学问题;能熟练地使用常见的实验器具,制订简单的实验方案或在给出的多个方案中选取恰当的方案并实施,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各项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能与他人合作开展探究活动,规范撰写实验报告,与他人交流所得结果和存在的问题。<br>(2)生命科学学科素养的四级水平要求:能够针对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真实情境,提出清晰的、有价值的、可探究的生命科学问题或生物工程需求清晰的、有价值的、可探究的生命科学问题或生物工程需求,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并实施恰当可行的方案---运用多种方法如实记录,创造性地用数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客观分析与评价生物技术产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和风险;能论证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阐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生物学的探究过程中 起组织和引领作用,运用科学术语 精确阐明实验结果, 善于沟通,开展有效的合作。<br> (六)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br>1.生物学核心素养是通过生物学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表现。 <br>2.通过认识生命现象,探究生命活动原理、规律,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 描述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可采用“运用 -(素养),能做 - (事情)”语句进行表述。举例如下:<br>修订前教学目标<br>[知识]:简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br>[能力]:制作用于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生物材料临时装片<br>[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br>修订后教学目标(核心素养)<br>[生命观念]:能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阐明细胞膜的成分、结构特点与其保持细胞与生活环境相对独立、控制物质进出,以及参与信息交流等功能上的适应关系;<br>[理性思维]:构建并运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细胞一个是统一的 整体; <br>[科学探究]:能运用临时装片制作方法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生活在身边的生物材料,探究其细胞特点和组织特点,能运用简单图示或文字记录描述观察结果,能分析解释材料的微观特点与宏观表现之间的联系。<br>[社会责任]:关注与细胞相关的研究进展,能够对其研究的科学性以及价值做出自己的判断。<br> 三、衡中教研<br>(一)集体备课<br>1.教学反馈<br>(1)试卷分析:出题人对出题意图分析,老师对学生试卷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学生知识掌握不好的原因。<br>(2)备考分析:深度学习课本,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积累本是最好的资料。慢审题(标注关键词)、稳答题、细检查。科学用语,言简意赅。<br>2.新课说课<br>(1)复习膜通过华为芯片及个部件,学习细胞器之间的作用,学习各细胞器:结构、功能、分布、形态。<br>(2)新旧教材区别,观察线粒体、叶绿体实验<br>(3)结构、功能、分布形态出题备课,讲解评课标准<br>(4)细胞器知识方法归纳<br>3.新旧教材对照,考纲取消,重在讲述还是探究要清晰,落实素养。<br>(二)集体备课模式: <br>1.集中备课<br>(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课标要求、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br>(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br>(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br>(4)整合:由备课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br>2.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听课,观察。<br>3.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不足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br>4.形成新教案。由于生物教师一般都是任多个班的教学,因此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不同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长期以往,实现螺旋式上升。<br> 【主讲】刘岩【撰稿】刘岩 一、感受衡水中学:一个传奇,一个能给你梦想更能给你翅膀的地方<br>学生从教学楼中跑步出来,手里拿着书或者卷子,大声朗读,来参会的1300多教师在两旁拍照,观看,发出赞叹的声音,而学生们却旁若无人,一边组队一边读书,跑步开始后,由于空间有限所有人都紧贴着,但步调一致,步履豪迈,整齐的步伐,整齐的队伍,边跑边喊励志的口号,在衡水中学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过程是温暖生命快乐生命的过程。在校园里只要看到学生,都是在跑步前进,时间意识、自律能力非常强。在衡水中学这块沃土上,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毅力,严格的自律,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独立意识、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两天的学习、听报告、观摩教研活动,我看到这样一个衡水中学的教师教研团队:每项工作都有严谨的计划,严格执行计划,超强的执行力和落实力,每项工作都有完成的标准,要求规范。谦虚的工作作风,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都在反思自己,学习别人的优点,成长自己。团队精神:每项工作都分成若干项,每项由谁来完成,最后大家一起探讨,做决定共同完成。衡水的师生:自律与梦想起飞,规范与人生相伴。<br> 二 、新课程、新理念、新的机遇与挑战<br>(一)新高考模式的变化<br>2019年,第三批省份河北辽宁福建等启动高考改革:由原来的3+3模式改为3+1+2模式,312模式即除语数外三科之外,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作为分班的基础依据。 <br>1.变化<br>(1)新高考改革的目标: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高考体现国家意志:党的十九大精神、——四个坚持、四个服务;.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六个下功夫——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方面下功夫;在增强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将健康观念和意识融入高考考查范围。将劳动精神和实践投入高考考查要求。<br>(2)考什么(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怎么考(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性。<br>2.应对<br>(1)明确新高考的命题原则<br>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重心。在测试中,应着力于多维度地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情境”主要包括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等。<br>(2)认真学习和领会学业质量标准和《附录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结合学科任务,探索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学—评一体化的特点,在实现每一个素养达标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br>(二)课程标准的变化<br>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有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国家在育人目标上的新要求,是基础教育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它将有效地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根本转型。<br>(三)新教材的变化<br>1.新教材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根据习近平在2018年教师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一个坚持,五个体现,坚持马克思主要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积累传承的成果。<br>2.课程结构:构建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三类课程所组成的课程体系,并采用通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的方式呈现。<br>必修课程采取通史方式,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大势;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采取专题史方式,旨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在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等领域的发展。<br>3.渗透七大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海洋意识及爱国主义教育、重视法治教育、注重民族团结教育、贯穿生态文明教育。<br>(1)突出时序性:将现行标准中的必修课程政治、经济、文化三大专题呈现改为通史体例,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精选24个专题,突出时序性,以大时序小专题的呈现方式,引导全体高中学生进一步通过对相关史事的整体认识,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br>(2)重视基础性:与初中的区别 ,强化历史思维,基本上是“通过…了解”“通过…认识”“通过…理解”等句式,“通过”后面的内容,基本上是初中学习过的知识。高中对史事的叙述过程加强分析性。<br>(3)体现时代性:1.10:“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充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的历史意义”;1.14:“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1.24:“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增加“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br>(4)衔接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个模块。既可看到与原课标的某些衔接,又凸显了高中历史应注意和强调的重要内容。<br>(5)选修课程的专业性: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校本课,由学校自主开设。《史学入门》和《史料研读》两个模块可作为校本课程的参考,这两个模块由若干学习专题构成,通过了解史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探究活动,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能力与素养。 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史料基础,又要有正确的历史观导向,旨在提高学生的史学专业素养。 <br>4.使用新教材会遇到的困难<br>(1)总体容量偏大:历史必修教材中,除去活动课,上册共 29课,下册共23课,其总量偏大,会导致教学时数不够。52个课的课题中带有 “和”“与”的占一半多,即这些课的主 题不止一个;上册近一半的课文是四个 子目,这都会导致每课的教学时间紧张。<br>(2)内容涵盖面广: 必修教材的一些单元,其内容涉及的跨度 比较大,涵盖多个历史阶段。如,上册的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包含 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西 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和东汉的历史。<br>(3)知识点密度大 :教材中一些课的内容颇多,知识的含量 较大。例如上册的第 4 课讲西汉与东汉 的历史,课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有14个、 年份8个,涉及的历史概念共有30多个。<br>(4)课文较为浓缩 :一些课文的叙述高度概括,每句话都构成一个知识点,却又缺乏具体内容的叙述,显得较为抽象。<br>(5)表述若明若暗 不甚清晰:有的课文内容在表述时是粗线条的,其内含的历史逻辑线索不甚清晰,若不了解历史实际情况则对课文难以理解。<br>5.如何使用新教材<br>(1)教师要学习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钻研和把握课标的要求 。<br>(2)进行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要教好基于核心素养新理念教科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将学生对知识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过程。重建历史教育价值的关键,是实现由学科知识本位的教学转向以人为本的教学。历史教育的人所应具有的能力、习惯、气质、品格等, 这就需要抓住新教科书体现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其全面渗透到教学中,正确引领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教师要全面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具体表现,认识核心素养五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既要注重对某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更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提升程度。 <br>(3)在宏观上,理解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 ,强化时空定位。在必修教科书中,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在排列讲述重要的知识“点”,即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时,都是根据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条纵横交错的“线”来 安排的,而相对较长时段的历史、即以专题形式概括的“面”,也是在重要的“点”和基本的“线” 的基础上呈现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种安排体现在目—课—单元的编排中。<br>(4)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面对新教材庞大的知识量与有限的课时量的矛盾,必须改变传统的由教师逐一讲解知识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可采用导学案的方式: 教师提出阅读理解的任务要求,由学生自己来梳理教材知识的线索并找出重要节点。<br>(5)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选定课文内容中的关键知识,作为教学重点,以点带面,而不必面面俱到地讲述,适当调整课文子目,强干弱枝,突出重点,使学习和探究的问题更为聚焦。可以根据单元的主题,突出单元教学的重点,合并同类项。还可以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的设计,以以阶段为单位整合,可以以考点为单位整合,可以以人物为单位整合。<br>(6)努力创设各种历史情境。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境;从现实情境中引出历史问题;从日常生活中探寻历史根源;介绍学术争议引发探究问题。通过基于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拓展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陌生的、复杂的、甚至是不确定的真实问题的能力。<br>(7)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各种材料和信息,并搜集和选择材料进行史料教学。教科书的主体是正文,但是功能性辅栏也不是可有可无,要首先用足辅栏提供的材料、信息和要求,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 。教师为主题教学而搜集和选用的材料:要能够紧扣探究的主题;材料中要含有关键而有效的信息;要提出相应的问题。<br> 三、衡水中学集体备课简介<br>1.评课:首先由授课青年教师自评,然后所有高一12名教师分别进行评价,找出亮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和方法。青年教师自评很认真,比如认识到课堂的节奏问题,课堂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其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肯定青年教师注重基础,但存在一些问题,建议青年教师多听其他教师的课,还向青年教师介绍一些教师的授课特点,建议多听课、多学习。<br>2.集体备课:由青年教师首先做这节课的设计,然后所有老师逐一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每个老师都提出不同的意见或者补充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如何总结、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各抒己见,人人都发言,最终讨论各个知识点的讲授方法,设计出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案。<br>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br>1.每学期开学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每周有固定的备课时间,每位老师都拿出自己的教案,在备课组内进行分析修改。每周根据周教学计划制定本周的备课内容,提前通知备课组成员。确定备课内容、主讲人,就减少了盲目性、随意性。<br>2.要有明确的分工,责任到人。要超前集体备课,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集体备课,如果仅仅听中心发言人的说课,集体备课就会名存实亡。只有全组成员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后,讨论才可能做到各抒己见,百花齐放。<br>3.多给青年教师锻炼的机会。在集体备课时尽量让青年教师作为主讲人,有利于他们尽快成长。备课组长要提前与青年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准备情况。<br>4.主讲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说一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点,对教材内容所作的调整和补充,实施改进及注意事项等,并说出这样处理的理由。然后,说一说教学所用的方法和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说课的老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主张的同时,积极听取别人的一些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其他老师讨论评议,集体反思,提出修改意见,凝聚着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说课教师获得成长,所有参加教研的老师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样,实现了同伴互助、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真正体现了智慧共享,优势互补。<br>5.备课组长要做好最后总结。集体备课不仅是主讲老师为了改进教学促进专业成长而自我反思、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教研组共同体中全体教师思想碰撞、获得感悟的过程。大家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思考、交流、提高,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目的。世上没有“最好”的课,只有不断调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更好”的课。<br> 【主讲】王微【撰稿】王微 [] 衡水中学是全国重点中学之一,每年有多人考上清华北大,现在在校生有10000余人。衡水中学今年开始实行3+1+2高考模式,实施走班制教学,班级人数不到30人。衡水中学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目标明确、勤奋努力、早起看书、吃饭时看书、走路也看书,学习很刻苦,尤其晨读很有特色。衡中教师很辛苦,他们每天都要集体备课、讲公开课、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写教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衡水中学政治教师72人,平均年龄28岁,教师队伍年轻化,是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教师精神状态良好,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强、组织能力也强,适合走在改革的前沿。<br>[] 新高考的实行使用的是新课标、新教材,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br> [] 一、新课标的新<br>[] 新课标的课程性质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正确社会理解和参与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来学习的全过程中,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br>[] 1.从课程目标看——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br>[] 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到核心素养。什么是核心素养?<br>[] 核心素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质。<br>(1)未来社会基础教育的DNA: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阁和关键能力。<br>(2)素养≠知识+技能: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例如,有效交往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对象的态度。<br>[] 高中政治课标准要求通过教育教学把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转化成思想政治素养,进而形成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具有政治认同感的学生、具有科学(理性)素养的学生、具有法制意识素养的学生、具有公共参与素养的学生。<br>[] 2.从课程内容看——增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br>[] 新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需要我们对当前的国情有全面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国家各种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解。<br>[] 3.从教学要求看——活动型课程进入课堂教学,并写入课程标准。(关注2017版《新课标解读》)<br>[] 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本次修订最具创新意义的亮点。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走出目前困境、获得根本改观的关键抉择。开展活动型课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课标要求,开展活动型课程是必然要求,所以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要积极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举行义卖、去单位搞调查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更直接的认识。<br> [] 二、新教材的新<br>[] 1.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新。贯穿一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br>[] 立场更加鲜明:既阐明正确观点,也批判错误思潮。<br>[] 合理设计结构:整体构建、分块安排教材内容<br>[] 创新呈现方式: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可读性<br>[] 2.教材内容新<br>[] 教材是学科基本理论的重要载体,教学要立足教材并能超越教材。同时需要补充相关学科知识,实现课程整合。<br>[] 3.政治学科教学挑战<br>[] 4.引导教师更新观念<br>[] 改进教学方式,用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习方式的改进。如: 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学空间,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②通过主题式教学,围绕议题,引导、讨论,师生互动、开展民主的氛围中进行;③优化学案,采用问题情境的创设的综合型教学模式。<br> [] 三、关于集体备课<br>[] 衡水中学集体备课的流程:<br>[] 1.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安排集体备课内容,确定一个主讲人,做主要准备<br>[] 2.说课准备<br>(1)熟悉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各年级的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br>(2)钻研教材:熟悉所说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了解知识的系统性和延续性,对知识系统的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掌握本科在本册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难点。<br>(3)涉猎边缘学科的知识,扩展知识视野,使之具备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样才可以在本学科这个天地里游刃有余,使说课具有深度和广度。<br>(4)理论准备:说课的理论因素很浓,说课一定要在理论指导下去研究教学内容的分析、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明确教育规律,掌握所教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本节课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方法及要求<br>(5)主讲人设计出详细的教案草稿、说课提纲,教案草稿要在集体备课前发给备课组全体教师<br>[] 3.说课内容<br>[] (1)说核心素养要求<br>[] (2)教材分析:本课的地位、作用,以及重难点,本课内容的去取舍<br>[] (3)教法设计:符合学生和教材特点;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点说明如何突破重难点;要考虑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具<br>[] (4)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学法<br>[] (5)教学程序:说明教学总体设计的依据;设计思路要清晰有序,科学规范;课堂结构要完整,密度要适当;板书设计要合理<br>[] (6)教学特色<br> 本科室的独特之处和创新之处<br>[] 4.在备课组长的主持之下,共同讨论,讨论中每个人必须有个人的看法,重点谈不同意见和改进之处<br>[] 5.主讲人根据集体备课情况修改教学设计,备课组长进行把关验收,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和集体讨论情况再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写出授课教案。<br>[] 做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br> 【主讲】何丽【撰稿】何丽 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衡中学习体会 [] 新高考改革已经陆续在我国十几个省市先后展开,而且本次高考改革制度前所未有,一时间,高考改革成了全社会的焦点。那么,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该何去何从,我根据这次的学习和平时的了解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br>[] 一、衡中师生精神面貌<br>[] 在衡中校园、时时处处弥漫着一种激昂的情绪。在这里,你看不到漫步行走的学生,他们总是来去匆匆,一路小跑;你看不到悠闲轻松的学生,五千名学生课间操集合,听到的只是沙沙的脚步声,集中等候跑操的两三分钟时间也不愿意浪费,人人手中拿着一本书或者一张试卷,口中念念有词;你看不到标新立异、拿手机、吃零食的学生;看不到高声说话、大声喧哗的学生。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丝毫的散漫和萎靡,看到的是青春的活力,旺盛的斗志和“笑向磨难唱大风”的乐观,看到的是“自力更生不依赖、处于弱势不自卑、遇到挫折不言败、生处逆境不自弃、获得成功不自满、开拓创新不止步”的精神。<br>[] 衡中的教师同样干劲十足,对工作对学生始终充满热情。每位教师都专注于教学,把全部心思都放在钻研教学方面。办工区内鸦雀无声,教研活动中却慷慨陈词,课堂上挥洒自如。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研究新旧教材的的区别,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要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抓住问题的实质。也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下,打造出了许多专家型教师,为新高考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br>[] “追求卓越”是衡水中学的校训,也是全校师生进步的动力。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才造就出了传奇衡中。<br>[] 二、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带来的变革<br>[] (一)考试形式的变化<br>[] 从2021年起河北省普通高考将实施“3+1+2”的高考新方案。根据方案,“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试卷,不分文理;“1”是考生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是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再选学科,即“3+1+2”模式。<br>[] 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的2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记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br>[] 选择考由省里统一命题、考试;选择考在每年6月份统一高考后同期进行。<br>[] (二)课标的变化<br>[] 新课标:彰显一个主题——立德树人;贯穿一条主线——核心素养;推动一项改革——基础教育改革<br>[] 新高考改革改了什么?解决了高考与教学的矛盾,改变了高考牵制教学的局面;取消了考纲,改用课程标准引领教学。<br>[] 新高考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生”的制度。现行高考太过注重通过考试选拔,而忽视了原本高考的目的是为了选拔高校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为了让每一个孩子成功走向社会,而不是考不上大学就一无是处,并且让考上大学的孩子也能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用自己的才能贡献社会,而不是危害社会。<br>[] 现行的高考是高考考什么,教师就完全遵照考纲教什么,而新高考是教师教什么,高考就考什么。那么教师教什么呢?坚决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新课标的修订是在国家新政策、新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反映了现代地理教育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出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从各个层面指明了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重要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新时代课改、国家意志、国家发展整体框架的要求,传授给学生更多的身边的有用的地理知识。<br>[] 本次修订的课标有四大变化:<br>[] 1.大体框架的变化: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是本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两大创新。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从问题情境、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实践活动和价值观念等维度进行描述。地理学业质量水平分为四级,合格性考试达到的学业质量水平是1、2级,等级性考试达到的是3、4级。<br>[] 2.课程结构的变化: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即地理1、地理2.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即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课程包括9个模块,即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地理野外实习。必修课程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选择性必修课程学生可以结合其未来高等教育学业与职业方向进行选择,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br>[] 3.部分内容要求的变化<br>[] 增加的内容:天文学基础、政治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br>[] 具体化的内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br>[] 难度加大的内容:“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br>[] 内涵提升的内容:站在国家安全、国际合作的高度,认识资源和环境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了解资源、环境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即树立国家安全观,包含资源安全、环境安全等。<br>[] 4.教学建议的变化:<br>[] 更注重实践性的教学: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br>[] 更注重问题式教学:提倡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法,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br>[] 更注重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注重运用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模拟实验、野外考察等方法,提高学生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与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br>[] (三)学情的变化<br>[] 大文大理的年代已经过去,文理兼备的学生成为主体。对于我们地理学科来说,选课组合共有六种情况,分别是:物理+(化地、生地、政地),历史+(化地、生地、政地)。不同的组合下,学生的成绩、特点、管理措施都应有所不同。<br>[] 对于物理组合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理科思维能力强,接受知识快,自然地理部分学得好,人文地理则较薄弱。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不太善于总结整理。对于这些学生应该加强要求,严格管理,上课必须注重基础,不要想当然,聪明的学生一切都能做好,规范管理要加强。<br>[] 对于历史组合的学生来说,他们偏文科思维,知识记忆好,基础知识扎实,人文地理部分学的较好,自然地理较薄弱。理解能力稍差,训练环节常被忽视,课下做的更多的是整理和改错。对于这部分学生应该抓好课堂,适当增加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课下引导好,总结和训练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效果。<br>[] (四)教法学法的变化<br>[] 1.转变理念:<br>[] 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改革问题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吴传钧院士的讲话明确提出了学生素质与地理教育有直接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地理教育比大学更为重要,因为它影响人的一辈子。在新课程标准形势下又对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既认识自然世界也认识人文世界,并且通过对两个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自觉地保护资源与环境;进而树立全球一体的思想,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世界和平。这就是中学地理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我们中学地理教师就是要围绕这一目标来开展地理教学。<br>[] 2.寻找学科核心素养的落点<br>[] 立德树人是地理课程最重要的价值所在。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是解释过去,更重要的是服务现在,预测未来。地理学中闪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等,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质素材,有利于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其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尤其是用学科核心素养统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是“上位”的,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是“下位”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学科核心素养更明确,更易分解与落实。<br>[] 3.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br>“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地理实践力被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从国家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在课程标准和课程实施指导意见中有具体要求。如,1.4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br>[] 4.探讨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br>[] 国家要求:从国家层面来看,教育部坚持强调“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br>时代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不仅是国家和学科课程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br>[] 内容要求: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也做了专项要求,如“1.1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自然地理的问题”和“2.11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有关人文地理的问题”等。<br>推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方式方法<br>[] 在当前情况下,教师对于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可着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br>①利用多媒体课件展开教学,使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br>②把微课(微视频)植入常规课堂教学,通过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化和形象化来促进理解;技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知识可以调动学习兴趣。<br>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强化远距离交流与协作,及时地反馈、矫正;突破时空限制使学习可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r>[] 总之,新教材能够更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发扬民主。<br> [] 三、衡中集体备课简介<br>[] (一)集体备课程序<br>[] 1.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安排集体备课内容,并确定主讲人,主讲人对所负责的内容进行重点准备,其他人员也要提前对本课时内容进行考虑。<br>[] 2.主讲人说课内容<br>①说课标:注意新旧课标的对比及新课标的解读,把握教学重点,确定教学目标。<br>②说教材分析:新旧教材对比,找出新教材中删减和新增的内容。新教材中给出大量的阅读材料,如何有选择的运用这些阅读材料。<br>③说教法学法:包括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定、教具的运用等。<br>④说教学过程:从导入、新课讲授的内容及讲授方法处理、小结、练习几个方面完成说课。<br>⑤说板书设计:利用结构图让学生加深理解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br>[] 3.在备课组长主持下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人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谈不同的意见和改进之处。<br>[] 4.主持人根据备课情况修改教学设计,备课组长进行把关验收,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教案和集体讨论情况再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写出授课教案。<br>[] (二)阶段总结:考试分析与总结<br>[] (三)教研理论讲座:基础知识的教与学<br>[] (四)我们怎么备课<br>[] 要想更好地发挥我们学校的集体备课的作用,我认为首先应该让大家充分认识并体会到集体备课的好处。集体备课的精华在于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其意义在于智慧的碰撞,资源的共享。面对新课标、新教材,不论是年轻教师,还是年长教师,我们懂都要从头学起,重新认识新理念,重新走进新课堂,重新迎接新高考。<br>[]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br>[] 首先,每位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明确把握所教学段在课标中的基本要求,熟悉教学内容,为参与集体备课做好准备。<br>[] 其次,要计划好集体备课的内容,重点放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上,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br>[] 第三,针对计划,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重点讨论,这是能否落实课改理念的关键。必要时可以组织教师观看本学科教师的常态录像课,以使讨论更加深入有效。<br>[] 第四,做好集体备课笔记。因为集体备课是“团体的产物”,教师只有将“思想碰撞的结晶”带回去,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br>[] 总之,我们应该将集体备课逐渐完善,使其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br> ——衡水中学是指南针,引导学生正确的努力方向;是挖掘机,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是燃烧剂,点燃学生的奋斗热情;是助推器,助推了学生的成长;是磁力场,把学生吸引在学习这个中心上;是开心果,学生学得并不累,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