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五、阿斯旺水坝</h3> <h3>阿斯旺水坝位于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上,集尼罗河美丽的自然景观,舒适的热带气候,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世界上闻名遐迩的高坝,使得阿斯旺的旅游业特别发达。</h3><h3>我们从开罗乘飞机抵达阿斯旺机场,换乘大巴前往阿斯旺水坝。</h3><h3><br></h3> <h3>阿斯旺水坝由主坝、溢洪道和发电站三部分组成。大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约4300万立方米,其体积相当于开罗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堪称世界七大水坝之一。</h3> <h3>古代埃及人靠尼罗河泛滥吃饭,由于洪水无法掌控,饥荒和丰年完全靠天。自1898年英国人开始建旧坝开始,历经多次加高,后又有美国的承诺与毁约,美国人退出后,1958年前苏联加入修建高坝,资助了1/3的工程款约3亿美元,并提供了工程建设所需的重型机械和工程师。新坝自1960年开工,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出席了盛大的开工仪式,至1970年完工,这项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集灌溉、发电、防洪、航运、旅游、水产于一身,彻底改变了尼罗河流域人民靠天吃饭,靠洪涝丰产的历史。</h3> <h3>埃及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中埃两国有着坚不可破的传统友谊。</h3><h3>1963年12月,敬爱的周总理访问非洲第一站就是埃及,并参观了阿斯旺水坝,同行的水利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学习取经、技术交流,为我国后来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h3> <h3>站在111米的阿斯旺水坝上,脚下波涛翻滚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被拦腰截断,放眼南望是宽15公里长500多公里的纳赛尔湖,这座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实现河水多年调节,使1964年的洪水,1972年的干旱,1975年的特大洪峰和1982年以来的持续低水位都化险为夷。在几乎全非洲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h3><h3><br></h3> <h3>当然,任何一项伟大的工程,不论其造福人类多少,难免也会有不利于人类的另一面,因此也会遭人诟病。</h3><h3>对阿斯旺水坝的副面影响,总结为以下几点:</h3><h3>1、淹没了许多居民点、田地和古迹;</h3><h3>2、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致使尼罗河流域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严重依赖化肥稳定产量;</h3><h3>3、尼罗河河口渔场退化,航运受影响;</h3><h3>4、纳赛尔湖有效库容逐渐缩小,导致水库的储水量逐年下降;</h3><h3>5、水库周边的居民深受血吸虫病和疟疾威胁。</h3><h3><br></h3><h3>联想到我国伟大的三峡工程,同样也遭人吐槽,更有甚者,竟将汶川大地震与三峡工程联系起来。</h3><h3>我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世间万事,短时或许莫衷一是。只有岁月的长河,能见证真正的结局。让我们在尼罗河翻滚的浪花里,去寻找自己满意的答案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