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设拉子的早晨。宾馆旁边就是清真寺。</h1> <h1> 今天首站要去探访的是网红打卡景点“莫克清真寺”。令人遗憾的是,早上该寺因有宗教活动而不对外开放。在伊朗,宗教事务是排在首位的。</h1><h3><br></h3><h1> “<b>莫克清真寺</b>”(粉红清真寺)位于设拉子,它占地面积虽不大,寺门也很不起眼,但却享有伊朗最美、最优雅、最上镜清真寺的美誉。</h1><h1> 该寺始建于1876年,完工于1888年。除了传统清真寺建筑的典型特色,它还拥有十分罕见的大型彩色花窗(欧洲教堂多见)。</h1><h1> 在伊朗这个以“波斯蓝”为主,色彩严肃而稳重的国度里,少见的粉红色彩釉瓷砖为其外墙的主色调。更因清真寺右侧的祈祷大厅,清晨的阳光都会穿透窗户上的彩绘玻璃,铺撒在墙上、柱子上、波斯地毯上,以及虔诚祈祷的信徒身上,将祈祷大厅装扮成奇异的色彩斑斓、绚丽无比的粉红色,那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让游客如痴如醉!</h1> <h1>贴几张网上收集的图片以享眼福。</h1> <h1> 第二站也令人失望,现在是旱季枯水期,根本看不到盐湖的粉红色。</h1><h3><br></h3><h1> “<b>马哈尔鲁湖</b>”(沙漠中的粉红湖)位于设拉子西南方约100公里处,面积达600平方公里。因为湖水含盐量较高,导致湖里嗜盐红色微生物大量繁殖,在阳光照射下而呈现出红色,湖面越接近直角,颜色越显得鲜艳。</h1><h1> 这里的盐民在岸边围起一个个小池塘,将湖泊中的盐水抽到池塘中,以便池塘的盐水嗮干后获取盐巴,这是纯天然的制盐工艺。</h1><h1> 世界上著名的粉红湖泊还有坦桑尼亚的纳特龙湖,肯尼亚的博戈里亚湖,塞内加尔的玫瑰湖等。伊朗的粉红色马哈尔鲁湖如此巨大,显然外界知道的还不多。</h1> <h1> 如果说莫克清真寺闭门谢客属不可预知事件,不能怪导游;但盐湖在旱季枯水期看不到红色湖水,这是可以预知的。所以在设计线路时完全可以避开,不必辛苦前往,以免失望。</h1> <h1>贴张网上图片来感受一下它的奇特。</h1> <h1> 第三站:</h1><h1> “<b>伊尔姆花园</b>”(也称天堂花园,世界文化遗产),是设拉子最著名的花园,也是植物园,设拉子大学的研究基地,占地近14公顷。</h1><h1> 植物园兴建于1037-1193年,不同时期的当政者都曾在这里居住并不断扩建,大诗人哈菲兹曾在这里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诗篇。</h1><h1> 主建筑“天堂宫殿”建于恺加王朝时期(1779-1921),不开放。波浪状的屋檐,墙面用七彩瓷砖,镶嵌着伊朗的民间传说及宗教故事,还有哈菲兹的诗歌,皆精美华丽。</h1><h1> 正中是波斯花园经典的喷水池,阶梯状的水道向前延伸,园中植物错落有致,五彩缤纷,尤以高大的柏树著称。四周还有形状不一的各式花园和温室。</h1><h1> 花园内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h1> <h1>途中在一镇上特色餐厅午餐(自助式)。</h1><h3></h3> <h1>餐后继续赶路,前往伊斯法罕古城。沿途所见,还是荒凉。据说这些山体里面都是矿产资源。</h1> <h1>直至夜幕降临,才赶到伊斯法罕。</h1><h3><br></h3><h1> “<b>伊斯法罕</b>”是位于伊朗中部的省会城市(第三大城市)、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是波斯萨法维帝国(1501-1736)全盛时期的君主阿拔斯的一项成就,建于公元前4、5世纪,多次成为王朝首都,有“中东佛罗伦萨”之称。</h1><h1> 该城位于波斯的腹地,远离奥斯曼帝国的攻击范围。作为丝绸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东西方商贸的集中地,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所以民间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称。</h1> <h1> 第四站:游览伊斯法罕的哈鸠古桥。</h1><h3><br></h3><h1> “<b>哈鸠古桥</b>”是伊朗,也是世界著名的桥梁,建于1660年。桥梁兼大坝,滑动式闸门可以调节水位来灌溉农田。</h1><h1> 该桥长105米,宽14米,共有24孔,分两层拱廊,采用不同颜色的地砖区别。桥中央有两个大亭子,叫国王会客厅,曾是国王举行盛典的地方,据说当年国王在古桥中央,而每个大臣占据各个空洞,观看大典。</h1><h1> 它还是一件艺术品,除了优美的外观、让人瞠目的石基之外,色彩鲜明的壁砖及17世纪的独创绘画惹人注目。</h1><h1> 古桥同时发挥三项功能:通道、拦河坝及休闲场所。它是伊斯法罕人生活的一部分:情侣约会、乘凉野餐、吸烟品茶……</h1><h1> 但它与中国廊桥不同的是,只在桥的两侧有一排廊子,而桥中间是没有屋顶的。</h1><h1> 我们的造访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关注,大巴刚一停靠,便听到阵阵欢呼和掌声。导游告知说:他们是在欢迎你们到伊朗来旅游。</h1><h3><br></h3> <h1> 晚上是在伊斯法罕一本地餐厅的露台上用餐,自助供选择的东西不少,但能对上中国胃的没几样。只图不饿即可。</h1> <h1> 一楼门厅是伊朗特产市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尤以编织物居多。</h1> <h1> 我们在伊斯法罕入住的“阿里卡普酒店”就在三十三孔桥附近,方便了我们去观赏它的夜景。</h1><h1> 当地治安非常好,没有偷窃,街头也不见保安交警之类维持秩序。我们一团友迷路失联,结果走进了别的酒店,后来被当地民警送回到入住地,让大家虚惊了一场。</h1> <h1> 漫步伊斯法罕街头,感受着当地民众的友善和热情。</h1> <h1> 第五站:</h1><h1> “<b>三十三孔桥</b>”建于1599-1602年,是萨非王朝时期(1501-1736)桥梁设计的典范。它也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桥梁兼水坝。</h1><h1> 这座砖石结构的拱桥长297.76米,宽度13.75米,最大跨距5.60米。分上下两层,下层由三十三个弧形桥洞构成,横跨扎因达鲁德河两岸。</h1><h1> 桥上的构造非常讲究: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外侧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可供行人走动,两侧各有一条走廊贯通两岸。</h1> <h1> 回到酒店又至深夜,一天的行程就此结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