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家大院——参观习仲勋同志故居

戈壁小草

<h3>  中国许多地方的出名是因为该地出了名人。陕西省富平县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的故里,也是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的故乡。</h3> <h3>  富平县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离西安市很近,约有60多公里的车程。富平县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现有人口81万,是陕西省第一人口大县。</h3> <h3>  11月30日,周六,因特殊机会来到了富平县,下午三点多有一段空闲时间,当地人说习仲勋同志故居就在临近,因而得以参观。略感遗憾的是时已冬季天阴沉沉的,不时飘下几滴雨丝。</h3> <h3>  习仲勋同志故居位于淡村镇,坐落在一片不足百亩地的果园之中。验身份证领取参观券后,顺着指示牌前行,路的左边是一片修剪整齐的桃园,右手是一片茂盛的苹果园,路边还有几株高大的柿子树,树叶落尽,高扎的树枝上挂着不少黄橙橙的柿子,麻雀或者其他什么鸟儿不时飞到树上来啄食。</h3> <h3>  顺路右转,眼前出现一座雕像,是习仲勋同志年轻时的样子,左手拿着书本,迈着大步昂扬向前。不知哪儿来的一群兵哥哥在雕塑前列队分组合影,神情比较庄严。</h3> <h3>  雕像的左手是习仲勋同志事迹陈列室,进入大门,正面高大的砖壁上是毛泽东对习仲勋同志的评语:“习仲勋同志:党的利益在第一位。”</h3> <h3>  习仲勋陈列室落成于2006年,是由陕西各界人士捐资修建的。展室分五个部分介绍了习仲勋同志(1913年——2002年)从出生上学参加革命直到人生落幕的全过程,充分展示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而又不平凡的一生。</h3> <h3>  陈列室工作人员提示不许拍照,到了放映室看到兵哥哥在照相,也就随手拍了几张。</h3> <h3>  习仲勋同志大事年表。</h3> <h3>习仲勋同志在办公室。</h3> <h3>  出了陈列室大门,墙边的几枝南天竹长得正艳,鲜红的小果引人瞩目,惹人喜爱。</h3> <h3>  来到了习仲勋同志故居,验票进门。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小四合院,青砖黄土黛瓦建成,我想应该是后来仿建的。</h3> <h3>  正房两间,一间是习仲勋奶奶的纺织间,一架纺车放在里边,刚拿起手机拍照,工作人员提示不许照相;两侧是门对门两排砖瓦房,不像老旧的房子,其中一间是习仲勋同志小时候生活起居的房间,其实习仲勋同志十多岁离家,后来基本没有回富平来住。</h3> <h3>  故居外是地窑,又称“地坑窑”、“天井院”,当年习仲勋的父辈们打算在此开挖,由于坍塌而放弃。现在的地窑是保护单位仿照渭北地区地窑样式而重建的。</h3> <h3>  地窑不能下去参观,一棵挂满了果实的无叶柿子树挺立院中。</h3> <h3>  地窑边是当年习家的打晒场,堆放着一些麦草,一盘石碾安放在打晒场边。</h3> <h3>  顺着小路前行,路边的松柏苍翠。几株挂满果实的柿子树俯看着我们,真想摘几颗尝一尝。</h3> <h3>  说起柿子,还得多提几句,富平县又称“柿子之乡”、“柿饼之乡”,这儿产的柿子个大味甜,秋天收获后先去皮挂在屋架上晾晒,一至两个月便晾晒出了一层白霜,味道更加甜美,然后收架装箱外卖。近几年每公斤柿饼卖到了30元以上,仍然供不应求。</h3> <h3>  由于上级的关怀,这些年富平县发展很快,特别是交通发展的快,修了好多公路,一位老农说好几个月没出门了,一次骑着电动车外出办事,办完事顺着道路走了很远,好久都没有找到回家的路。</h3> <h3>  富平县还有一处更为著名的景点,那就是习仲勋陵园,时间太紧只能忍疼割爱。</h3> <h3>  虽然是冬日,路边红叶石楠长得正旺。</h3><h3> 富平,再见!</h3>

习仲勋

富平县

同志

故居

陈列室

柿子

柿子树

陕西省

习家

兵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