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东湖深千尺,不及同学情</b></h1><h1><b></b><b style="font-size: 15px;">——记原华工机一系69届同学毕业50年聚会 </b></h1><h3><b><br></b></h3><h5> 文/曾经沧海</h5><h5> 摄影/李一峰 徐新</h5><h3><br></h3><h3>回眸一笑半世情,江城十月再聚首。<br></h3><h3><br></h3><h3>在这秋叶静美的美好季节里,江城武汉热情地张开双臂,迎来了原华中工学院机械一系69届同学毕业五十年聚会。<br></h3><h3><br></h3><h3>六年短暂的同窗之后,是半个世纪的漫长等待。岁月的沧桑,洗尽我们的青春芳华和稚嫩浅薄,却洗不去我们心中那份挚深的同学友谊。<br></h3><h3><br></h3><h3>这次重逢,无疑是对历史的回望,是对母校的感恩,是对恩师的感激,是对同窗情的思念和补偿。</h3><h3><br></h3><h3>五十前,我们怀着幢憬,揣着忐忑,没有拥抱,没有泪别,甚至没留下一张完整的合影,便被绿皮火车送到祖国的四面八方。从此天各一方,或隐姓埋名,辗战戈壁;或服务军工,研制装备;或留校施教,从事科研教学;或在各行各业,勤勉发奋工作……</h3><h3><br></h3><h3>五十年后,沧桑爬上我们的额头。回首往事,我们各自走过了一段艰辛创业之路,一段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辉煌历程。</h3><h3><br></h3><h3>五十年风风雨雨,五十年沧桑巨变。无论人生沉浮,岁月磨砺;无论经历各异,职业不同:权高位重者有之,一介布衣也有之;腰缠万贯者有之,清贫如水也有之;成功人士有之,一生平庸者也有之……,但此刻,大家的名字后面只有一个相同称呼——同学!</h3><h3><br></h3><h3>一声"老同学",两眼热泪涌!它唤醒了几多尘封的记忆,也勾起不少曾经的往事。 而今,大家殊途同归,再聚校园;旧地重游,再拾初心;心潮澎湃,感慨系之。<br></h3> <h3>2019年10月8日至11日,对105名华工学子和部分眷属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也是令他们今生难忘日子!</h3><h3><br></h3><h3>在聚会筹备组近两年的精心筹备策划下,同学们如约从海外、从祖国各地回到我们曾生活过的城市和母校,回到我们曾居住过的宿舍楼、我们的教学楼,回到我们熟悉並每天必到的食堂和体育场……</h3><h3><br></h3><h3>如果说岁月亏欠了我们太多的思念,那么作为补偿,它也圆满地促成了这次弥足珍贵的相聚。<br></h3><h3> </h3> <h3>10月8日报到。大家入住在校内的国际交流中心。</h3><h3><br></h3><h3>相逢时刻的一拍肩,一握手,抑或一个眼神,虽然无声却胜有声;一声亲切的"老同学",会使你止不住热泪盈眶。接待厅里有的“同学相见不相识,笑问客叫什么名?”;有的相见恨晚,互诉衷肠;更多的是紧握对方的手不放,欢声笑语不断……</h3><h3><br></h3><h3>是的,我们没有相互忘记。更没有忘记本应是美好的、却成了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大学时代。因为共同生活学习的六年,让我们的心永远联结在了一起,这一次聚会就是最好的见证。</h3><h3><br></h3><h3>第二天,即9日上午。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在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厅举行的“华中工学院机一系 1969 届同学毕业 50 周年喜相逢大会”。原华中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李德焕教授、原华中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钟伟芳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有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史铁林教授,以及当年入校初期担任我们辅导员的薛发明教授、化学老师徐辉碧教授、液压老师胡庆超教授、英语老师程恩洪教授等德高望重的领导和师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昔日的学生、今天的与会者送上了一份份由衷的祝福。</h3><h3><br></h3><h3>6403班孙金莲同学代表同学发言。她深情地回忆了学生时代难忘的岁月,感恩学院为她的人生打上了厚实的底色,从而架设了她成长的阶梯。</h3><h3><br></h3><h3>下午,在青年园,在图书馆,在操场,在宿舍楼,在食堂,在花园一样美丽的校园里,大家在寻找着五十年前自己的影子。<br></h3><h3> </h3> <h3>10日,秋高气爽。同学们驱车前往汉阳。鹦鹉洲江滩上留下了我们有些蹒跚的足踪;东湖绿道上洒下了我们爽朗的欢声和热烈的笑语。<br></h3><h3><br></h3><h3>11日,各班自由活动。6401班和6405班同学赴咸宁马桥的旧地重游,受到了农民朋友l的热情接待,也见证了毕业前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br></h3><h3><br></h3><h3>喜相聚的四天,也许在每个人漫漫的人生中如流星般短暂,但它给大家留下的记忆却是永恒的…… </h3> <h3>“明亮的东湖,</h3><h3>闪耀着灿烂的阳光;</h3><h3>在喻家山下,</h3><h3>共产主义的红旗迎风飘扬。……</h3><h3>啊,工学院,</h3><h3>你是我们红色工程师的摇篮,</h3><h3>你是我们的第二故乡……”</h3><h3><br></h3><h3>四天的聚会圆满结束。即将告别母校,告别武汉,踏上归途的我们,耳畔仿佛又响起了当年熟悉的《华中工学院校歌》;眼前又浮现出同学们在嘹亮的起床号声中晨起,踏着雄壮的进行曲跑步,在阶梯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在附属工厂一丝不苟地加工零件,在图书馆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篮球场上一显身手,在宿舍里废寝忘食地自习或赶刻赶印复课闹革命教材,枕着悠扬的月圆曲入眠的一幕幕难忘的场景。<br></h3><h3><br></h3><h3>短暂的相聚,无法让美好的时光驻足停步。而只能让它定格、浓缩在筹备组为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华中工学院机械一系1964级同学55年同学情纪念冊》中,让瞬间的欢聚化作永恒的记忆,成为同学间的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br></h3><h3><br></h3><h3>只有历经岁月风霜雪雨,细细品味五十年人生酸甜苦辣之后,方能坐看花开花落,仰望云卷云舒。让全部成败得失、所有烦恼不快都随风而去吧!唯有同窗情最可贵,也最难割舍。<br></h3><h3><br></h3><h3>希望同学们要珍惜眼前,活好当下。保重身体,幸福快乐每一天!无论天老地荒,无论天涯海角,我们都会彼此祝福,互道珍重!</h3><h3><br></h3><h3>请记住这个金秋十月,记住美丽江城武汉,记住我们的母校华中工学院,更要记住为这次聚会殚精竭虑的筹备组无私的贡献!——没有他们,就不会有这次大聚会!<br></h3><h3><br></h3><h3>愿我们的友谊,在回忆中永恒,在怀念中升华!</h3><h3><br></h3><h3>时光不老,我们不散;来日方长,后会有期!<br></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